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教学的内在驱力:教师线上教学的自我价值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南昌 梁慧芳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58,共8页
自我价值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专业成长和优质教学的内在力量。在当今线上教学日益普遍的情形下,教学场景的变化给教师自我价值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文章基于教师、学生、技术三个要素,对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自我价值感的变化、影响因素... 自我价值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专业成长和优质教学的内在力量。在当今线上教学日益普遍的情形下,教学场景的变化给教师自我价值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文章基于教师、学生、技术三个要素,对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自我价值感的变化、影响因素与特征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表明:与线下教学相比较,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自我价值感显著降低,且呈现性别、课型与院校差异;线上教学自我价值感受技术环境、教师深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效果的显著正向影响;线上线下自我价值感“双高型”教师体现了“深教—优学—良技术”的高质量教学组合特征与动态关系。研究建议,无论是线上、线下或混合式课程,建设和评价的关注点应从传统过度强调客观的“教学外在”转向师生共鸣互促的“教学内在”(学习体验与价值体验)。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设计者不仅要考虑任务层面的“好用”,更要关切效用层面的“好感”,从内外两个方面共同为教师的高质量教学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教学 线上教学 教师自我价值感 深层教学 内在体验
下载PDF
智能时代深度学习教学法的核心要义与行动框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南昌 梁慧芳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2,共8页
智能时代的教学范式面临从“消费模式”向“生成模式”转型的挑战。促进教学范式成功转型的关键在于深度学习方式的变革,并通过重构深度学习教学法实现“化知识为素养”。在考察国际典型深度学习项目的基础上,归结出深度学习教学法的七... 智能时代的教学范式面临从“消费模式”向“生成模式”转型的挑战。促进教学范式成功转型的关键在于深度学习方式的变革,并通过重构深度学习教学法实现“化知识为素养”。在考察国际典型深度学习项目的基础上,归结出深度学习教学法的七大关键特征以及从理解世界、参与世界到改变世界进阶转换的设计要义,并构建了“课堂—学校”系统联动变革课堂的行动框架。深度学习没有固定模式,而现实教学情境又复杂多元。研究认为,为一线教师提供一种由“核心要义+行动框架”组成的、更具情境指导力量的“解释性教学法框架”,将更有助于他们超越具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局限,有效推动深度学习的实践落地,并更有可能创建更多富有成效且个性多彩的深度学习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深度学习教学法 范式转型 核心要义 行动框架
下载PDF
深度学习促发素养生成的过程机制与实现路径
3
作者 杨南昌 覃稔 +1 位作者 梁慧芳 刘晓艳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6,共11页
在素养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常面临“传授知识还是发展素养”的两难选择。事实上,知识和素养并非两极对立的,关键是如何“化知识为素养”。深度学习作为“过程-结果”的统一体,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有效路径。基于现有文献和学习... 在素养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常面临“传授知识还是发展素养”的两难选择。事实上,知识和素养并非两极对立的,关键是如何“化知识为素养”。深度学习作为“过程-结果”的统一体,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有效路径。基于现有文献和学习科学理论视角,本研究认为深度学习促发“素养生成”是以“知识—素养—行动”为主线、学习者内部认知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前提是设计基于情境活动的学习经历,通过“情境化与去情境”的迭代学习不断优化学习者面向迁移的认知模型。因此,教师应抓住深度学习“化知识为素养”的内在机制和关键路径,创建技术赋能的真实性学习环境,开展面向迁移和专家思维发展的情境化教学,实施基于整合情境的素养评价,推进课堂教学从传统“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素养生成 机制与路径 真实性学习 情境化与去情境
下载PDF
四生学习:新加坡未来教师培养的理念、举措与启示
4
作者 杨南昌 余凌倩 梁慧芳 《世界教育信息》 2024年第9期44-52,共9页
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教师,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以学习科学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循证研究为依据,聚焦“有目的的学习”,构建了以终生、宽生、深生、智生“四生学习”理念为指导的教师教育模式。该模式倡导将职前教师的学习与目的相关联,... 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教师,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以学习科学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循证研究为依据,聚焦“有目的的学习”,构建了以终生、宽生、深生、智生“四生学习”理念为指导的教师教育模式。该模式倡导将职前教师的学习与目的相关联,建立能力框架与实践课程,夯实持续一生的专业成长根基(终生);开设跨界学习项目,增强跨界教学能力(宽生);强化实践关联的课程创新,发展深度学科理解与适应性专长(深生);开展价值本位教育,多层面驱动教师智慧生成(智生)。借鉴新加坡“四生学习”理念,推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可完善师范生专业能力标准,增强课程的多重跨界,注重师范生专家思维的培养,以及涵养师范生的教育家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生学习 未来教师培养 新加坡 教师教育 学习科学
下载PDF
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育人价值:内容、特征及展望——基于全国中小学生优秀影片片目的分析
5
作者 覃稔 杨南昌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4年第8期35-40,共6页
影视教育作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后服务”栏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片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在我国德育、美育教育中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40批次共493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的人物形象和教育主题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影... 影视教育作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后服务”栏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片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在我国德育、美育教育中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40批次共493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的人物形象和教育主题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影视人物形象具有多元教育价值,但人物形象的选择和塑造可能会给学生留下刻板印象。中小学影视教育主题既注重全面性,又尤为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和人格教育。为促进中小学影视教育更高质量地发展,需要在选择和推荐影片时要关注人物形象的道德养成,适当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强优秀影片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和利用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影视教育 优秀影片 德育 美育
下载PDF
过程哲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教学的发生机制及实现路径
6
作者 张铭芳 杨南昌 付博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102,共6页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理论教育的关键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深度教学是在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不断发展与深化中逐渐衍生而出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应当着眼于教学模...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理论教育的关键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深度教学是在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不断发展与深化中逐渐衍生而出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应当着眼于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深度教学理念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明确的路向选择。因为深度教学不仅是以知识符号教学实现知识传递,更是以知识意义教学实现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建构。借助过程哲学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深度教学提供重要启迪,教学过程、教学关系、教学整合和教学创生共同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教学的发生机制,它们分别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教学发生的本质条件、内在逻辑、核心要求和实践呼唤。通过“注重思政课教学的过程,实现‘转知成智’的教学目标”“建构思政课教学的关系,释放教学的主体间性”“促进思政课教学的整合,优化教学的结构性”“激发思政课教学的创造性,走向教学实践旨归”等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教学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深度教学 过程哲学 发生机制
下载PDF
SECI:一种教师共同体知识创新与专业发展的模型 被引量:32
7
作者 杨南昌 谢云 熊频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20,共5页
本文运用知识管理的SECI模型,分析了SECI在教师共同体知识共享与创新中的参照价值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论述了专家型和新手型教师在教师共同体中知识创新的SECI循环过程、教师学习场的创设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 SECI 教师共同体 知识创新 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
下载PDF
学习科学的方法论革新与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8
8
作者 杨南昌 刘晓艳 +1 位作者 曾玉萍 李晶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9,共10页
学习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及其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方法论革新以及多种创新方法与技术的使用。文章简要描述了学习科学方法论的革新背景,重点剖析了作为学习科学重要方法论的"设计研究"其整合科学与设计的方... 学习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及其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方法论革新以及多种创新方法与技术的使用。文章简要描述了学习科学方法论的革新背景,重点剖析了作为学习科学重要方法论的"设计研究"其整合科学与设计的方法论逻辑,并概要介绍了互动分析、话语分析、行动相关事件的网络建构法、批判设计民族志、视频研究和脑功能成像等应用于当今学习科学的典型方法与技术。最后总结和讨论了学习科学研究为应对真实学习情境的复杂性所表现的方法特性和未来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设计研究 方法论 研究方法 革新
下载PDF
学习科学主流发展的分析及其启示——基于美国《学习科学杂志》(1991-2009)内容分析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南昌 曾玉萍 +1 位作者 陈祖云 任友群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2年第2期15-27,共13页
学习科学在诞生至今的短短20余年,迅猛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作为国际学习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学术平台,《学习科学杂志》(JLS)记录了它20余年的发展动态。为此,通过设定发文时间与杂志载文、作者情况、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学科内... 学习科学在诞生至今的短短20余年,迅猛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作为国际学习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学术平台,《学习科学杂志》(JLS)记录了它20余年的发展动态。为此,通过设定发文时间与杂志载文、作者情况、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学科内容和研究对象层次六大变量,对JLS自创刊至2009年共19年的载文进行了系统分析,概要描述了国际学习科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并总结了四条其为我国相关研究带来的有益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JLS 主流研究 发展趋势 内容分析
下载PDF
具身学习设计:教学设计研究新取向 被引量:66
10
作者 杨南昌 刘晓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29,65,共7页
具身性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重要特征,早已成为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具身认知抓住了传统认知对身体性忽视的重要局限,为理解和设计学习提供了新基础,成为继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之后教学设计范式的新转向。而兴起于学习科学领域,整合... 具身性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重要特征,早已成为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具身认知抓住了传统认知对身体性忽视的重要局限,为理解和设计学习提供了新基础,成为继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之后教学设计范式的新转向。而兴起于学习科学领域,整合具身认知与新型交互技术的具身学习,已经打开了一扇设计新型学习环境的窗口。对于教育技术研究者来说,理解技术、学习、设计与具身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具身学习 教学设计 学习科学
下载PDF
学习科学融合视域下教学设计理论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南昌 刘晓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11,24,共8页
随着21世纪核心素养的提出,教育实践者迎来了面向核心素养教育变革的新挑战,以深度学习为特征的新型教学设计理论的创建迫在眉睫。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在考察学习科学主流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采用"理解学习的整体框架",详细分析... 随着21世纪核心素养的提出,教育实践者迎来了面向核心素养教育变革的新挑战,以深度学习为特征的新型教学设计理论的创建迫在眉睫。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在考察学习科学主流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采用"理解学习的整体框架",详细分析了从个体认知维度、社会互动维度和学习环境维度融合学习科学,创新教学设计理论的多种可能途径。最后建议实践研究者采用"涌现性"和"前设性"设计研究方法路线,以创建适合当地教学境脉的"可用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教学设计 融合路径 理论创新 核心素养
下载PDF
学习者中心的技术设计:理念、方法与案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南昌 刘晓艳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08年第6期14-19,共6页
随着教育范式总体朝向"以学为基点"的革命性转变,教育设计的重心开始从传统的支持"教"转向支持"学"。以往,教育技术研究者对"学习者中心设计"的讨论集中在总体的教学设计层面,而在具体的技术... 随着教育范式总体朝向"以学为基点"的革命性转变,教育设计的重心开始从传统的支持"教"转向支持"学"。以往,教育技术研究者对"学习者中心设计"的讨论集中在总体的教学设计层面,而在具体的技术设计层面关注较少。学习者中心的技术设计基于学习科学研究,重点关注"技术支持的逼真学习环境设计以及其中帮助学习者跨越专长知识鸿沟的支架设计"。国际教育领域正在兴起的"设计研究"为促进学习者中心技术设计的持续革新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而Model-It作为学习者中心技术设计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者中心设计 用户中心设计 学习科学 设计研究 学习技术
下载PDF
基于设计的研究:正在兴起的学习研究新范式 被引量:64
13
作者 杨南昌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0,共5页
作为一种发展中的研究方法论范式,基于设计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教育学界所受关注与日俱增。它聚焦于自然情境学习的理解和有效学习环境的设计,通过迭代式的设计探究将理论与实践连接起来,是理解教育革新如何在实践中运作的... 作为一种发展中的研究方法论范式,基于设计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教育学界所受关注与日俱增。它聚焦于自然情境学习的理解和有效学习环境的设计,通过迭代式的设计探究将理论与实践连接起来,是理解教育革新如何在实践中运作的重要方法论。它是教育中的设计科学,是一种机制性研究、发展性研究、应用激发的基础研究,产生的"境脉中的理论"为促进持续的教育革新提供了解释性框架和设计原则。国际学界在此方面的研究表明,基于设计的研究将为教育研究走出理论创新与实效不足的困境带来新的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设计的研究(DBK) 学习研究范式 学习科学 实验研究 自然情境
下载PDF
学习环境的社会结构设计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南昌 刘晓艳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0年第2期19-23,共5页
学习科学在学习的社会维度上的强调,要求学习环境的设计超越传统技术中心的设计视界,更加关注学习的社会结构设计。文章概要描述了一个由"文化信念"、"实践"、"社会—技术—空间关系"、"与外部世界... 学习科学在学习的社会维度上的强调,要求学习环境的设计超越传统技术中心的设计视界,更加关注学习的社会结构设计。文章概要描述了一个由"文化信念"、"实践"、"社会—技术—空间关系"、"与外部世界的交互"四维度组成的社会结构设计框架,并借此分析了一个智能互动白板技术环境下的课堂社会结构的设计研究案例。研究表明,学习的社会结构是影响整个学习环境设计效果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广大教育技术研究者们的重视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环境 社会结构 学习科学 设计研究 参与结构
下载PDF
走向统合的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杨南昌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21,共6页
近十年来,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出现了类似斯诺所说的"两种文化"分立现象。新兴的学习科学与传统的教学设计学科在对技术与学习的研究上拥有诸多共同的研究旨趣和内容,但两研究共同体却在过去的十年中各自秉持自己的研究领域,很... 近十年来,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出现了类似斯诺所说的"两种文化"分立现象。新兴的学习科学与传统的教学设计学科在对技术与学习的研究上拥有诸多共同的研究旨趣和内容,但两研究共同体却在过去的十年中各自秉持自己的研究领域,很少共享观念而互不知彼此。这种研究分立影响着双方在学习与技术问题上的研究和理解。鉴于此,两共同体的先驱者开始跨越藩篱,走向一条统合之路。本文翔实分析了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研究之异同、造成分立研究之原由以及方法论上的统合之桥梁。正如这些先驱者们所期望的那样,两领域需要更多了解,更多互惠合作,这对于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领域在统合中求得发展与创新是极为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 基于设计的研究 统合
下载PDF
“设计研究”的历史追溯与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南昌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08年第5期12-18,共7页
文章对设计研究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历史追溯,并对近期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作了概要阐述,旨在提供了解和研究的基本线索,以促进该研究方法论在我国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传播与应用。
关键词 设计研究 学习科学 设计实验 教学实验 革新
下载PDF
技术使能的深度学习:一种理想的学习样态及其效能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南昌 罗钰娜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0,共8页
“技术促进学习”的争论由来已久,与其从“外在作用”纠结“技术能否促进学习”,不如从“内在使能”的角度重新思考“技术到底如何促进学习”。文章基于比格斯等人的学习研究,重构技术使能的学习模型和测量工具,对大学生技术支持的学习... “技术促进学习”的争论由来已久,与其从“外在作用”纠结“技术能否促进学习”,不如从“内在使能”的角度重新思考“技术到底如何促进学习”。文章基于比格斯等人的学习研究,重构技术使能的学习模型和测量工具,对大学生技术支持的学习样态与效能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调查后的数据对比、聚类分析和模型验证,逐层递进地探寻技术使能学习的深层奥秘和效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使能的学习环境下,作为学习结果的核心能力直接受技术情境感知、深度学习、技术使用深度的正向影响;成绩排名直接受深度学习、技术使用广度的正向影响,受浅层学习的负向影响;融合型(广度+深度)技术使用作为技术使能的理想方式,只有与“深度学习”方式再融合而成的“技术使能的深度学习”,才是获得最佳学习结果的理想学习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使能的学习 深度学习 理想样态 效能机制 大学生
下载PDF
“设计研究”纷杂概念的界定及与相关方法的比较——学习研究的原初视角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南昌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09年第1期13-17,共5页
当前,关于"设计研究"的描述来自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其术语和概念林林总总令人困顿。研究表明,"设计研究"作为教育研究新范式肇始于学习科学研究领域,从这一学习研究原初视角来探求"设计研究"的本源概念... 当前,关于"设计研究"的描述来自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其术语和概念林林总总令人困顿。研究表明,"设计研究"作为教育研究新范式肇始于学习科学研究领域,从这一学习研究原初视角来探求"设计研究"的本源概念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几种研究方法之差异,对于帮助我国研究者和实践者真正理解和掌握该研究范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研究(DBR) 学习科学 概念界定 学习研究 方法比较
下载PDF
中学生数据素养的培育路径探究
19
作者 吴思珉 杨南昌 《现代教育》 2023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数据逐渐成为决策的基础,也是理性思维的基础。新时代的公民不仅应是数据的生产者,更应是数据的善用者。因此,加强中学生数据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符合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数据素养是信息素养和统计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数据逐渐成为决策的基础,也是理性思维的基础。新时代的公民不仅应是数据的生产者,更应是数据的善用者。因此,加强中学生数据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符合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数据素养是信息素养和统计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一系列获取、评估、操作、总结和可视化数据的过程。国外数据素养PPDAC模式、技术支持的校内外联合培养模式和未来数据科学家目标引导模式,对我国中学生数据素养培养提供了有益启示。未来,应鼓励教师探索“基于数据的学习”新模式,整合校内和校外相关力量,为学生数据素养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数据素养 培育路径 基于数据的学习
下载PDF
基于视频论文创作的深度学习——BYOD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南昌 李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5-93,共9页
伴随电影电视的产生,将视频应用于课程教学由来已久,当今风靡世界的微课、慕课等视频学习更将视频的教育应用推向高潮。然而,此类视频大多是教师为教学而作。在视频制作技术日益平民化的今天,如何转变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让学生成为视... 伴随电影电视的产生,将视频应用于课程教学由来已久,当今风靡世界的微课、慕课等视频学习更将视频的教育应用推向高潮。然而,此类视频大多是教师为教学而作。在视频制作技术日益平民化的今天,如何转变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让学生成为视频创造的主体,探索基于视频创作的深度学习是视频教育应用研究的新课题。而视频论文就是这样一种学习新方式。基于两年的大学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在课程中整合应用视频论文,能激发数字时代学习者参与挑战性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协作创新和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能力。当今教育研究正发生着向视频图像的转向,未来视频论文将与视频图像分析和视频研究一起,在教育理论表达和创制中发挥更大的潜能。而培养未来教师学会用视频表达,则是对这一转向的积极尝试与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论文 深度学习 视频表达 学习模式 自带设备(BY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