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叉移位断足再植治疗高龄双下肢创伤性截肢患者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博贵 张伟 +3 位作者 王继猛 郑铁钢 林晓燕 张朋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375-376,共2页
近年来,在道路交通事故和工地事故中遭遇高能量肢体损伤的患者数最众多。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显微外科的发展,大部分肢体损伤和离断最终可以避免截肢并获得重建[1]。然而,住临床工作中,对于严重肢体损伤的患者,选择截肢也是不可... 近年来,在道路交通事故和工地事故中遭遇高能量肢体损伤的患者数最众多。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显微外科的发展,大部分肢体损伤和离断最终可以避免截肢并获得重建[1]。然而,住临床工作中,对于严重肢体损伤的患者,选择截肢也是不可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移位再植 保肢重建 截肢
下载PDF
利用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博贵 李昶 +1 位作者 贾卫斗 赵明 《华北国防医药》 2010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观察利用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修复对侧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7年7月我科应用以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结果本组术后28d断蒂,... 目的观察利用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修复对侧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7年7月我科应用以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结果本组术后28d断蒂,皮瓣全部成活,9例获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个月,皮肤无明显疼痛和溃疡,不影响行走功能和穿鞋。结论以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修复对侧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缺损,不牺牲供区小腿的主要血管,增加了受区的血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创伤和损伤 内踝上动脉 交腿皮瓣 移植
下载PDF
利用指舌形皮瓣修复拇指多指畸形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博贵 赵明 《华北国防医药》 2010年第5期441-442,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指舌形皮瓣修复拇指多指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24例27只手拇指多指畸形(单侧拇指多指畸形21例,双侧3例),利用指舌形皮瓣修复:从两拇指的桡侧设计"V"字形切口线,切除桡侧拇指,保留拇短展肌、拇长展肌腱及拇对掌肌腱... 目的探讨利用指舌形皮瓣修复拇指多指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24例27只手拇指多指畸形(单侧拇指多指畸形21例,双侧3例),利用指舌形皮瓣修复:从两拇指的桡侧设计"V"字形切口线,切除桡侧拇指,保留拇短展肌、拇长展肌腱及拇对掌肌腱,采用"e-self"法重建拇指的拇短展肌、拇长展肌及拇对掌肌的止点,"Z"字成形术开大虎口,利于拇指充分发挥外展、伸展及对掌功能,桡侧的舌形皮瓣与尺侧拇指对合。结果所有舌形皮瓣全部成活,拇指形态、功能得到了良好的修复。其中9例获6个月随访,外观形态满意,无感觉、功能障碍。结论利用指舌形皮瓣修复部分拇指多指畸形,外观及功能重建均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趾)畸形 拇指 外科皮瓣 舌形皮瓣
下载PDF
缝匠肌蒂骨瓣加双端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体会
4
作者 杨博贵 张会生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6-47,共2页
股骨颈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坏死率高。治疗方法较多,效果各不相同。我院应用缝匠肌骨瓣加双端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20例,效果较好,治疗体会如下。
关键词 治疗体会 股骨颈骨折 加压螺纹钉 缝匠肌骨瓣 骨瓣 体会 愈合率 应用 治疗方法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寰枢椎椎弓根影像学测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贾卫斗 郑铁钢 +3 位作者 杨博贵 白桂有 许英杰 云德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的数据,提高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成功率。[方法]对寰枢椎CR、DRX线片、MRI及64排CT片,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测量寰椎椎弓根进行进钉点、进钉角度的测量。[结果]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 [目的]探讨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的数据,提高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成功率。[方法]对寰枢椎CR、DRX线片、MRI及64排CT片,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测量寰椎椎弓根进行进钉点、进钉角度的测量。[结果]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1.2°。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3°。对48例患者行寰枢椎椎弓根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其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22—61岁,平均43.60岁。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2例,齿状突不连12例,横韧带损伤14例。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平均10.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按JOA评分标准,优31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75%。[结论]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对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实际操作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 影像学资料 测量 内固定
下载PDF
徒手经寰枢椎椎弓根植钉固定的X线片和CT片个性化设计 被引量:9
6
作者 贾卫斗 白桂有 +4 位作者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X线片和CT片,徒手行寰枢椎椎弓根植钉固定,制定简便、实用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植钉的一次成功率。方法2002年1月-2006年9月,于术前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采用自行设计的X线片和CT片个性化定位方案,利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 目的探讨利用X线片和CT片,徒手行寰枢椎椎弓根植钉固定,制定简便、实用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植钉的一次成功率。方法2002年1月-2006年9月,于术前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采用自行设计的X线片和CT片个性化定位方案,利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徒手对31例患者124枚寰枢椎椎弓根行经椎弓根固定手术。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3~61岁,平均43.5岁。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6例,齿状突不连7例,横韧带损伤8例。测量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00±3.00)°。结果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术后1d,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随访时间9个月~5年4个月,平均10.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32%。结论X线片和CT片个性化设计方案及临床应用,设计简便、程序简化、个性化强,对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手术的实际操作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手 寰枢椎 椎弓根 X线片和CT片个性化 测量 固定
下载PDF
数字化虚拟人体在医学上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白桂有 杨博贵 张正治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5-706,共2页
关键词 数字化虚拟人体 医学 虚拟现实技术 人体组织器官 数字模型 数字化处理 计算机技术 人体数据集
下载PDF
寰枢椎定位导向内固定置钉点、角度、直径及长度的个性化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贾卫斗 白桂有 +4 位作者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425-2428,共4页
目的:为提高内固定置钉的一次成功率,利用辅助检查资料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制定简单、实用的个性化方案。方法:选择2002-01/2006-09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患者31例。术中采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根据寰枢椎椎弓根X射线-CT个... 目的:为提高内固定置钉的一次成功率,利用辅助检查资料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制定简单、实用的个性化方案。方法:选择2002-01/2006-09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患者31例。术中采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根据寰枢椎椎弓根X射线-CT个体化测量的结果,确定进钉点、入钉的角度,选择直径及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00±3.00)°。结果:①对31例患者置入124枚椎弓根螺钉,1次置钉成功122枚螺钉,正确率为98.39%,有2枚因内倾角偏差不够,穿破椎弓根的外侧骨皮质而改为2次定位。②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③所有患者X射线片显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的脊髓位置关系良好。④平均随访10.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材料反应。⑤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32%。结论:X射线-CT个性化设计方案可提高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 X线-CT个性化 测量 固定
下载PDF
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5
9
作者 贾卫斗 白桂有 +4 位作者 郑铁钢 杨博贵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 寰枢椎不稳 植骨融合术 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 临床疗效 适应证
下载PDF
PACS在颈椎后方结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贾卫斗 贾薇薇 +5 位作者 杨飞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结合CT片测量颈椎后方解剖学结构,为临床颈椎椎弓根置钉提供资料。方法利用PACS结合CT片,由5名脊柱外科医师对2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矢状位及横断为进行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 目的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结合CT片测量颈椎后方解剖学结构,为临床颈椎椎弓根置钉提供资料。方法利用PACS结合CT片,由5名脊柱外科医师对2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矢状位及横断为进行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并分别计算各节段左右侧椎弓根测量值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寰椎入钉点距离一般在后弓中点旁开17~20mm,在C2~7各椎弓根均有髓腔,C2~7椎弓根的高度大于宽度,C3、C4椎弓根直径最小,仍可置入3.5mm的螺钉。寰枢椎螺钉在矢状面入钉角向头侧倾斜为正角,下颈椎螺钉向尾侧倾斜为负角,C4接近水平,C5~7负角逐渐增大,C7可达-19°左右。在横断位上测量的椎弓根的进钉角度显示,其中C2最小,下颈椎椎弓根具有变异性,术前利用CT片通过PACS进行精确测量,指导术中准确选钉与安全置钉具有指导性意义。结论应用PACS系统结合CT片术前测量,能够指导术中安全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明显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存储传输系统 颈椎 椎弓根钉 解剖学 测量
下载PDF
经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治疗上颈椎疾患的个性化设计及临床应用(英文) 被引量:5
11
作者 贾卫斗 白桂有 +5 位作者 杨飞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2-756,共5页
背景:上颈椎疾患从后路行椎弓根固定在国内个别大型医院虽已相继开展,但该手术仍为颈椎外科高难度手术。为了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作者设计了一套个体化手术方案,并结合自行研制的椎弓根定位导向器行术中精确定位置钉,经检索相关数据库... 背景:上颈椎疾患从后路行椎弓根固定在国内个别大型医院虽已相继开展,但该手术仍为颈椎外科高难度手术。为了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作者设计了一套个体化手术方案,并结合自行研制的椎弓根定位导向器行术中精确定位置钉,经检索相关数据库在国内未见报道。目的:提高内固定置钉的一次成功率及植入体的生物力学效应,利用辅助检查资料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制定简单、实用的个性化方案。方法:选择2002-01/2006-09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患者31例。术中采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根据寰枢椎椎弓根X射线-CT个体化测量的结果,确定进钉点、入钉的角度,选择直径及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00±3.00)°。结果与结论:①31例患者置入124枚椎弓根螺钉,1次置钉成功122枚螺钉,正确率为98.39%,有2枚因内倾角偏差不够,穿破椎弓根的外侧骨皮质而改为2次定位。②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③所有患者X射线平片显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的脊髓位置关系良好。④平均随访10.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材料反应。无炎症、排异等宿主反应。⑤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提示从生物力学角度实施植入体置入,可提高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 X射线-CT个性化 测量 固定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个体化固定技术治疗261例颈椎疾患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卫斗 贾薇薇 +5 位作者 杨飞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在颈椎疾患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61例颈椎疾患,置入110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上颈椎疾患83例,下颈椎疾患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采...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在颈椎疾患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61例颈椎疾患,置入110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上颈椎疾患83例,下颈椎疾患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采用X线片及64排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中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术前对每位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术中应用自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结果:一次成功1 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术后235例患者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1],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88.1%。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下颈椎患者中,15例患者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拍片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119例骨折脱位的患者中117例完全复位,融合率为98.3%。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患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是一种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图像存储传输系统
下载PDF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内压变化规律及减压术的改进 被引量:6
13
作者 贾卫斗 郑铁钢 +1 位作者 杨博贵 许英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8期515-517,共3页
目的测定健康人股骨近端不同区域骨髓腔内压力正常值.探索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同期、不同部位骨髓腔内压力变化规律,改进传统骨髓内减压术.方法选用26例健康人,52个股骨;117例患者,169个股骨.分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及股骨... 目的测定健康人股骨近端不同区域骨髓腔内压力正常值.探索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同期、不同部位骨髓腔内压力变化规律,改进传统骨髓内减压术.方法选用26例健康人,52个股骨;117例患者,169个股骨.分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及股骨头负重区进行骨髓腔内压力测定.测压后,对117例患者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及股骨头负重区进行分区减压术.结果健康人股骨近端骨髓腔内压力,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股骨头负重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各区的骨髓内压均高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中心、股骨头负重区压力明显高于大粗隆及股骨颈;Ⅲ、Ⅳ期股骨头中心及其股骨头负重区压力呈下降趋势,而股骨大粗隆及股骨颈反而升高.99例随访2~5年2个月,根据修订后的'82北京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优45例,良42例,可7例,差5例.结论股骨近端分区钻孔减压术可缓解疼痛,对于保护性关节活动受限也可很快得以改善,同时可以刺激血管再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测压术 减压术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内减压术 变化规律 髓内压 死骨 股骨头负重区
下载PDF
干细胞研究的理论与实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绪斌 王丁 +2 位作者 杨博贵 王晓军 张全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26-131,共6页
目的:通过探讨近年来干细胞研究的进展,对干细胞的概念、调控、特征及应用进行进一步的阐述,说明作为“种子细胞”的干细胞的研究对胚胎发育研究及临床疾病治疗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1-0... 目的:通过探讨近年来干细胞研究的进展,对干细胞的概念、调控、特征及应用进行进一步的阐述,说明作为“种子细胞”的干细胞的研究对胚胎发育研究及临床疾病治疗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1-01有关干细胞研究的进展及临床价值的文章,检索词“embryonicstemcells,embryonicstemcell,hematopoieticstemcell,HSC/HPC,mesenchymalstemcell”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有关干细胞的研究。②有关干细胞研究的进展及临床价值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5篇有关干细胞的研究与进展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31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及其特性。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不对称分裂对干细胞自我复制非常重要,而这一行为是通过干细胞内的一些结构蛋白和多肽因子调控的,同时干细胞的分化还受到其周围组织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等外源性因素的影响。②干细胞研究的进展。最近干细胞的研究有两个重大的技术突破,一是人类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成功,为胚胎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另外一个重大突破是成体干细胞的横向分化。此外分离纯化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应用干细胞治疗疾病的速度。③基于对不同种类干细胞特性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及其前景。④国内目前干细胞研究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论:通过近年来对干细胞的研究,发现干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从而确定对干细胞的研究必将对胚胎发育的临床研究及临床疾病的治疗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全能干细胞 间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综述文献
下载PDF
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卫斗 白桂有 杨博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32-934,共3页
关键词 颈椎骨折脱位 侧块钢板螺钉 临床应用 钢板螺钉内固定 生物力学研究 内固定技术 内固定方法 颈椎后路 颈椎外伤 解剖学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下颈椎伤病193例个体化设计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卫斗 杨飞 +3 位作者 贾薇薇 郑铁钢 杨博贵 许英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下颈椎伤病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采用X线片及CT片,对2000例正常人下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轴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围人下颈椎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下颈椎伤病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采用X线片及CT片,对2000例正常人下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轴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围人下颈椎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向头、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术前对每位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术中应用自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治疗下颈椎伤病193例,置入螺钉830枚。结果一次成功814枚,一次成功率98.07%,术后2~7d 15例患者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摄片位置不理想,行2次手术调整,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167例患者术后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74个月。134例骨折脱位的患者,其中131例均完全复位,复位率为97.76%。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优89例,良63例,可12例,差3例,优良率91.02%,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下颈椎伤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是一种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治疗
下载PDF
微型内固定系统联合超关节外固定装置治疗手部漂浮掌指关节损伤 被引量:5
17
作者 康锦 杨博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6期1891-1893,共3页
目的:探讨“漂浮掌指关节”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6例42处手部同一掌指关节掌骨、近节指骨同时骨折作切开复位、理贝尔微型接骨板内固定系统及微型外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6个月,38处骨折全部顺利愈合,掌指关... 目的:探讨“漂浮掌指关节”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6例42处手部同一掌指关节掌骨、近节指骨同时骨折作切开复位、理贝尔微型接骨板内固定系统及微型外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6个月,38处骨折全部顺利愈合,掌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TAM评分,42处为优良,优良率为100%。结论:联合应用微型内外固定系统做超关节固定治疗手部“漂浮掌指关节”骨折,早期能达到坚强可靠固定,辅助以早期功能锻炼,手部功能恢复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是治疗手部掌指关节部位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关节 内固定器 超关节固定
下载PDF
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贾卫斗 白桂有 杨博贵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5期376-377,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方法于股骨颈前上方开槽进入股骨头病灶处,彻底清除死骨及硬化囊壁,将大网膜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53例。结果50例疼痛消失,3例明显减轻。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停止发展。按新的疗效评价标准,...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方法于股骨颈前上方开槽进入股骨头病灶处,彻底清除死骨及硬化囊壁,将大网膜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53例。结果50例疼痛消失,3例明显减轻。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停止发展。按新的疗效评价标准,优42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6%。结论本术式能够重建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恢复其活力,降低股骨头内压,从而防止后期股骨头负重区塌陷。该方法适用于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_b、Ⅲ、Ⅳ早期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坏死 股骨头 大网膜移植
下载PDF
指屈肌腱三维重建后的可视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华 白桂有 +3 位作者 刘维芳 张正治 杨博贵 贾卫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5期164-165,I0008,共3页
实验主要于2003-06/2005-08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解剖教研室及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完成。将2只新鲜成人手标本(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用50g/L浅蓝色明胶溶液包埋,采用冰冻薄层断面切片技术通过数控铣床将... 实验主要于2003-06/2005-08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解剖教研室及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完成。将2只新鲜成人手标本(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用50g/L浅蓝色明胶溶液包埋,采用冰冻薄层断面切片技术通过数控铣床将标本手铣切为0.2mm的薄层断面,用Canon(ESO1OD)数码相机(630万像素)自然光下采集数据并传输到电脑中保存,采集到的图像数据经对位、裁切及格式转换等一系列处理,最后按3∶1的比例抽取共计353个层面的二维图像数据,组成一个新的数据集。利用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三维重建软件(未商品化)在PC机上对手指屈肌腱进行三维重建。从重建的图像可以看出手指屈肌腱包括4条指浅屈肌腱、4条指深屈肌腱和1条拇长屈肌腱,各指屈肌腱共同穿出狭窄的腕管进入掌部,沿各手指的方向呈扇形散开。重建的手部骨骼包括指骨、掌骨和腕骨以及各骨之间形成的关节,可以单独显示或与重建的指浅屈肌腱及指深屈肌腱任意搭配显示,重建的图像比较清晰的显示了手部诸骨及指屈肌腱的空间形态和毗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药物烧灼病灶骨腔及植骨治疗骨巨细胞瘤12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卫斗 刘晓伟 +1 位作者 杨博贵 张绪斌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药物烧灼病灶 植骨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