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阎连科军旅小说的创作流变
1
作者 杨厚均 廖林林 《新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阎连科的军旅小说代表了他“真正成名”前的创作实绩,具有阶段性的特征。1986年发表《小村小河》之前属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范畴,以“十七年”时期的小说为主要模仿对象,在故事结构方法上也受欧·亨利的影响。从《小村小河》发表到1... 阎连科的军旅小说代表了他“真正成名”前的创作实绩,具有阶段性的特征。1986年发表《小村小河》之前属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范畴,以“十七年”时期的小说为主要模仿对象,在故事结构方法上也受欧·亨利的影响。从《小村小河》发表到1991年上半年属于传统现实主义范畴,作家在题材与主题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同时也自发地向着乡土化的方向掘进。1991年下半年开始,作家乡土化的倾向由自发上升到自觉,并在患病等因素的催生下出现现代主义的倾向。阎连科军旅小说的创作流变轨迹事实上也是他创作的成长轨迹,为人们理解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诸多的“前史”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连科 军旅小说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传统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下载PDF
作为民族国家想象的新中国文学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厚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5-99,共5页
新中国文学以其对新中国合法性论证与新的民族国家精神的建构而参与了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进程。民族国家想象的视角,有助于我们发掘新中国文学在参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的合理性,从而更切实地触摸它的现代性品格,并为今天的文学发... 新中国文学以其对新中国合法性论证与新的民族国家精神的建构而参与了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进程。民族国家想象的视角,有助于我们发掘新中国文学在参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的合理性,从而更切实地触摸它的现代性品格,并为今天的文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文学 民族国家 想象
下载PDF
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历史叙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厚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25-429,共5页
革命历史记忆的建构实际上是一个历史叙事的问题,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关于革命历史的叙事经历了一个从革命的现实反映到革命的历史化讲述,再到历史的革命化讲述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建立革命历史的整体记忆。革命历史的外在时间谱... 革命历史记忆的建构实际上是一个历史叙事的问题,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关于革命历史的叙事经历了一个从革命的现实反映到革命的历史化讲述,再到历史的革命化讲述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建立革命历史的整体记忆。革命历史的外在时间谱系和内在逻辑结构的确立,成为革命历史叙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小说 历史记忆 历史叙事
下载PDF
中国现代乡村小说的反现代性倾向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厚均 《学术论坛》 2003年第1期99-102,共4页
尽管中国现代乡村小说是在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背景下产生的 ,具有一定的现代性品格 ,但是 ,由于乡村传统的巨大惯性 ,其反现代性倾向也非常的强烈 ,在乡土问题小说中表现为对乡村的理性批判的不彻底性 ,在乡土抒情小说中则表现为创作上的... 尽管中国现代乡村小说是在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背景下产生的 ,具有一定的现代性品格 ,但是 ,由于乡村传统的巨大惯性 ,其反现代性倾向也非常的强烈 ,在乡土问题小说中表现为对乡村的理性批判的不彻底性 ,在乡土抒情小说中则表现为创作上的鲜明的本土性、民族性、整体和谐性和经验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乡村小说 反现代性 中国
下载PDF
革命历史的“现在性组织”——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历史叙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厚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革命历史长篇小说的历史叙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现在性组织”。这种“组织”一方面体现在根据现实的需要来选择讲述对象,另一方面体现在根据现实需要来描述历史场景。革命历史长篇小说正是通过这种“以果溯因”的现在性组织来为新中国... 革命历史长篇小说的历史叙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现在性组织”。这种“组织”一方面体现在根据现实的需要来选择讲述对象,另一方面体现在根据现实需要来描述历史场景。革命历史长篇小说正是通过这种“以果溯因”的现在性组织来为新中国现实存在确立合法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长篇小说 现在性 叙事分析 中国革命 革命历史 重要特征 历史叙事 “组织” 历史场景 现实需要 现实存在 合法性 新中国
下载PDF
三种文化形态的合流与牴牾——重解周立波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小说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厚均 《云梦学刊》 2003年第2期72-74,共3页
周立波50、60年代的农村题材的小说体现了三种文化形态———民间文化形态、官方主流文化形态、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形态———的合流与牴牾,它们的合力与张力使周的小说具有开放性,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裂隙,周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知识分... 周立波50、60年代的农村题材的小说体现了三种文化形态———民间文化形态、官方主流文化形态、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形态———的合流与牴牾,它们的合力与张力使周的小说具有开放性,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裂隙,周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知识分子在文化选择上的矛盾与游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立波 文化形态 合流与Di牾
下载PDF
20世纪80—90年代关于文学的人民性的再阐释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厚均 戴黄 《云梦学刊》 2017年第1期93-96,共4页
20世纪80—90年代文学的人民性的研究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展开的,其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是与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则与反自由化思潮相呼应。这两次重要的思想运动激活了... 20世纪80—90年代文学的人民性的研究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展开的,其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是与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则与反自由化思潮相呼应。这两次重要的思想运动激活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关于人民性的讨论与思考,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性 思想解放 反自由化
下载PDF
近三十年当代乡村小说研究述评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厚均 《云梦学刊》 2011年第4期90-94,共5页
近三十年来政治与社会的重大转型带来了文学观念的巨大变化,关于当代乡村小说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大体上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个是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一个是学术文化层面上的。学术文化层面上,在乡村小说概念的甄别、50... 近三十年来政治与社会的重大转型带来了文学观念的巨大变化,关于当代乡村小说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大体上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个是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一个是学术文化层面上的。学术文化层面上,在乡村小说概念的甄别、50-70年代乡村小说的再解读、九十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文化意义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研究的思维方式上仍然未能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对立式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小说研究 政治意识形态 学术文化
下载PDF
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凝结与升华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厚均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9,共5页
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这24年农民小说创作成就最高、艺术感染力最强的还是那些描写革命斗争的小说。这些小说充分展示了革命的历史图景与民族国家想象,是伟大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 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这24年农民小说创作成就最高、艺术感染力最强的还是那些描写革命斗争的小说。这些小说充分展示了革命的历史图景与民族国家想象,是伟大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凝结与升华,具有突出"红色经典"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图景 民族国家想象 浪漫主义 英雄主义 爱国主义
下载PDF
沈从文文艺观中的反现代性倾向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厚均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4期88-91,共4页
沈从文的反现代性是现代人对现代性的批判。对表现美和爱的理想的执著 ,对以乡土和民族为核心的传统的回归 ,对和谐美的标准的坚守 ,是其反现代性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 沈从文 反现代性 理想 传统
下载PDF
生命意识的觉醒与深化——关于谭谈长篇小说创作历程的考察
11
作者 杨厚均 胡扬 《云梦学刊》 2009年第1期91-96,共6页
对谭谈长篇小说的再考察,在研究新中国一代作家的成长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谭谈长篇小说创作过程是一个生命意识不断觉醒与深化的过程。谭谈的长篇小说创作是20世纪50-70年代成长的一代作家在改革开放后集体转型的缩影。
关键词 谭谈 长篇小说 再考察 生命 转型
下载PDF
关于摄影文学的追踪与展望——武汉摄影文学座谈会综述
12
作者 杨厚均 高娟 《云梦学刊》 2002年第6期80-81,共2页
武汉摄影文学座谈会对摄影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摄影文学的内在特质和创作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摄影文学 特质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论彭家煌小说的沉郁风格
13
作者 杨厚均 《云梦学刊》 2002年第2期57-60,共4页
彭家煌的小说,无论从其语言风格,还是其所表达的一悲到底的悲苦内涵,还是其对人性弱点的“忠厚人的讽刺”方式来看,都体现出一种沉郁的格调,而其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自卑心理,是这种沉郁风格形成的内在心理动机。
关键词 彭家煌 小说 沉郁风格 忧患意识 自卑心理
下载PDF
中断还是延续: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启蒙性的理解
14
作者 杨厚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8-82,共5页
八十年代中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启蒙性问题提出以后,普遍认为这种启蒙在四十年代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被中断。西方思想界对于启蒙的理解为我们考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启蒙性提供了启示:启蒙始终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主题。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启蒙性 文艺运动 启蒙运动
下载PDF
城市木马与乡村存在——评翁新华的长篇小说《城市木马》
15
作者 杨厚均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0年第4期95-97,共3页
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乡村城市化的过程,表现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也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基本主题。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小说到三四十年代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乡村浪漫小说,从五六十年代的农村... 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乡村城市化的过程,表现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也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基本主题。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小说到三四十年代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乡村浪漫小说,从五六十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到九十年代至今的新乡村小说,无不对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进行着深刻的思考。翁新华的《城市木马》继续和深化了这一思考,并展现出一些新的因素,堪称当前小说创作并不多见的一部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城市化 长篇小说 木马 农村题材小说 中国现代化 城市化进程 三四十年代 五六十年代
下载PDF
革命话语中的五四想象
16
作者 杨厚均 《云梦学刊》 2005年第1期89-92,共4页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五四的想象大体是在两个话语体系中进行的。一是作为启蒙话语的五四想象,二是革命话语中的五四想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在现代中国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倡导革命文学的上海时期,一是确立工农兵文艺的延...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五四的想象大体是在两个话语体系中进行的。一是作为启蒙话语的五四想象,二是革命话语中的五四想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在现代中国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倡导革命文学的上海时期,一是确立工农兵文艺的延安时期,它们对五四的想象虽同在革命话语中进行,但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内容。这为革命的左翼现代作家在新中国后的艺术选择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话语 五四想象 上海 延安
下载PDF
中西互证 史思合璧——评王又平教授的《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
17
作者 杨厚均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王又平 《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 西方批评理论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女性身体的焦虑与释放——《山乡巨变》的另一种解读
18
作者 杨厚均 张诗颖 《城市学刊》 2019年第2期76-82,共7页
作为"十七年"革命文学经典之一,《山乡巨变》看似回避身体的文学叙述里,暗含着女性的身体焦虑,存在着一个女性的身体焦虑与主流意识形态既冲突又和谐的复杂关系。这样的一种叙事态度,体现了《山乡巨变》文本意义的丰富性。
关键词 《山乡巨变》 女性身体焦虑 焦虑释放
下载PDF
世俗体验与恐惧逃离——“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中的狂欢化图景分析
19
作者 杨厚均 《云梦学刊》 2006年第6期102-105,共4页
“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关于革命的狂欢化想象图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狂欢生活中的世俗体验来逃离残酷革命所可能带来的巨大恐惧,以实现对革命及革命历史的最大限度的认同。全民表演场景、亲昵接触场景、... “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关于革命的狂欢化想象图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狂欢生活中的世俗体验来逃离残酷革命所可能带来的巨大恐惧,以实现对革命及革命历史的最大限度的认同。全民表演场景、亲昵接触场景、笑谑场景、暴力场景构成狂欢化场景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小说 狂欢化图景 恐惧逃离
下载PDF
出于同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而评论——评余三定的文学评论
20
作者 杨厚均 《理论与创作》 2003年第2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余三定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家 综论 现实参与精神 社会责任感 哲学修养 文化意识 价值取向 文章风格 批评观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