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小说中苦难主题与民族自我意识的体现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01-107,159,共8页
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其用虚构纪实体裁形式创作的作品而闻名。其小说成就的秘诀在于对俄国文学传统的继承以及对白俄罗斯民族深层自我意识的反映。作家对非小说类体裁的兴趣颇受白俄罗斯苏维埃作家阿列斯... 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其用虚构纪实体裁形式创作的作品而闻名。其小说成就的秘诀在于对俄国文学传统的继承以及对白俄罗斯民族深层自我意识的反映。作家对非小说类体裁的兴趣颇受白俄罗斯苏维埃作家阿列斯·阿达莫维奇的影响,而其对艺术解决方案的选择则源自其对Ф.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热爱。新闻与文学策略独创性结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效应”不仅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中,而且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其他作家的其他作品中都格外引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难主题 民族自我意识 虚构纪实体裁 陀思妥耶夫斯基效应
下载PDF
B.索罗金《马纳拉加》和B.佩列文《超人类主义公司》:反乌托邦文学中的认知扭曲和文化仿真
2
作者 杨可()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4年第4期71-79,共9页
本文分析了当代俄罗斯反乌托邦小说的主要问题和主题。我们认为,在当代反乌托邦文学中,对文字和图书文化永生信念的丧失这一情节往往伴随着关于人性或进步危险的争论,并且,这种进步危险常常被认为完全不可避免。20世纪的反乌托邦文学展... 本文分析了当代俄罗斯反乌托邦小说的主要问题和主题。我们认为,在当代反乌托邦文学中,对文字和图书文化永生信念的丧失这一情节往往伴随着关于人性或进步危险的争论,并且,这种进步危险常常被认为完全不可避免。20世纪的反乌托邦文学展示了全球技术灾难(或进步)之后的人类生活,预测了新的世界政治图景,并对历史事件、文化规范和价值观进行了批判性思考。本文认为,图书文化转型的悲剧性故事的出现,对丧失与人的自由道德和精神选择密切相关的文化符号情节的高度关注,是21世纪反乌托邦文学最重要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乌托邦 认知扭曲 文化符号仿真 B.索罗金 B.佩列文
原文传递
反映中世纪晚期文化历史分裂的“标准俗语”
3
作者 杨可()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3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本文以鲜为人知的旧礼仪文学作品为语料,揭示了17世纪民间口语的特点。这些文本开启了17世纪俄语标准语和公文写作语言史的新篇章。
关键词 旧礼仪文学 俄语标准语历史 17世纪公文写作
原文传递
二战中的美国密码女孩
4
作者 杨可() 《书摘》 2023年第7期114-119,共6页
1943年4月,她们在午夜时分登上火车,奉密令离开华盛顿。女孩们只知道她们要往“西”走。离开首都的火车是一辆普通的军列,肮脏、拥挤,没有卧铺。女孩们即便能睡着,也得坐着睡觉。有三个找不到座位的人轮流在司闸员使用的小房间里休息。... 1943年4月,她们在午夜时分登上火车,奉密令离开华盛顿。女孩们只知道她们要往“西”走。离开首都的火车是一辆普通的军列,肮脏、拥挤,没有卧铺。女孩们即便能睡着,也得坐着睡觉。有三个找不到座位的人轮流在司闸员使用的小房间里休息。一些人怀着希望,认为她们会被送往加利福尼亚州。但当火车到达目的地时,她们发现所谓“西部”并不是她们想的那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利福尼亚州 火车 女孩 目的地 华盛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