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PTA和ETH复配剂对玉米茎秆力学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可攀 顾万荣 +3 位作者 李丽杰 谢腾龙 李晶 魏湜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9-820,共12页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及与产量的关系,以东农253为试材,在玉米9叶期喷施2种外源物质:玉黄金、自配的DCPTA和ETH复配剂(代号KP),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处理后,分别在玉米抽雄前10 d、抽雄期、灌浆初期、...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及与产量的关系,以东农253为试材,在玉米9叶期喷施2种外源物质:玉黄金、自配的DCPTA和ETH复配剂(代号KP),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处理后,分别在玉米抽雄前10 d、抽雄期、灌浆初期、乳熟期和完熟期取其茎秆研究力学特性,并在收获期测产。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KP和玉黄金后,株高分别下降8.87%和6.65%,穗位高分别下降17.79%和4.04%,扁率最高下降45.86%和15.86%;茎秆横折强度、穿刺强度、单位节间长度干物重、节间横截面积及皮厚最高分别提高150.17%、103.56%、215.79%、85.03%、110.48%和115.46%、56.44%、53.33%、76.19%、27.41%。收获期玉黄金处理下籽粒水分含量较CK显著下降4.97%。KP和玉黄金处理下的产量较CK增加9.23%和5.78%。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生长复配剂处理后茎秆的皮厚、穿刺强度、横折强度、横截面积、单位节间长度干物重和田间致倒伏推力与产量呈正相关;株高、穗位高和扁率与产量呈负相关。由此可见,植物生长复配剂可以提高玉米茎秆强度以及籽粒产量。本研究结果为黑龙江玉米化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DCPTA ETH 茎秆力学特性 籽粒产量
下载PDF
DCPTA对盐胁迫下玉米叶片渗透调节生理生化特征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魏湜 张翯 +5 位作者 顾万荣 李晶 李改玲 焦健 曹鑫波 杨可攀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共8页
为明确DCPTA提高玉米幼苗耐盐性生理生化机制,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试验,以‘先玉335’和‘丰禾1号’两类不同耐盐性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15 mg·L-1DCPTA对150 mmol·L-1Na Cl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渗透调... 为明确DCPTA提高玉米幼苗耐盐性生理生化机制,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试验,以‘先玉335’和‘丰禾1号’两类不同耐盐性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15 mg·L-1DCPTA对150 mmol·L-1Na Cl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渗透调节及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CPTA显著增加盐胁迫下玉米幼苗鲜重、干重及株高,缓解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盐胁迫下DCPTA处理的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施用DCPTA后,与单一盐胁迫相比,‘先玉335’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26.4%和26.0%,‘丰禾1号’分别降低31.3%和33.5%。外源DCPTA通过提高植株渗透调节能力,维持植株水分平衡,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可减轻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的伤害。DCPTA对盐敏感型玉米品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PTA 盐胁迫 植物生长调节剂 玉米 渗透调节
下载PDF
沼肥与化肥配施对东北不同株型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曾繁星 魏湜 +6 位作者 顾万荣 李晶 杨振芳 王泳超 杨可攀 马春梅 祁晓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4,共9页
为探究沼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2种不同株型春玉米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以平展型玉米‘丰禾1号’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其对不同株型玉米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 为探究沼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2种不同株型春玉米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以平展型玉米‘丰禾1号’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其对不同株型玉米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指数、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肥化肥配施处理后,2种株型玉米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及PSⅡ潜在活性(Fv/F0)升高,初始荧光(F0)值下降,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上升,且变化幅度均为80%沼肥与20%化肥配施处理最大。与‘丰禾1号’相比,沼肥化肥配施处理对紧凑型玉米‘郑单958’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显著增加其PSⅡ内部光合转换效率、潜在活性和叶片光合面积,并延长其光合作用时间。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为80%沼肥与20%化肥配施处理的2个品种穗长、穗粗、百粒质量显著增加。‘丰禾1号’和‘郑单958’在合理的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下,产量分别达到9 367.82kg/hm2和11 145.39kg/hm2,对比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产29.56%和34.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肥 春玉米 株型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减氮对甜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大豆结瘤固氮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勇 杨可攀 +3 位作者 段富媛 刘培 王志国 王建武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为了探讨减氮和甜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结瘤和固氮特性的影响,通过大田定位试验(2015年春-2018年秋,共8季)对比了三种施氮水平:不施氮(N0,0 kg·hm^(-2))、减量施氮(N1,300 kg·hm^(-2))、常规施氮(N2,360 kg·hm^(-2)),两... 为了探讨减氮和甜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结瘤和固氮特性的影响,通过大田定位试验(2015年春-2018年秋,共8季)对比了三种施氮水平:不施氮(N0,0 kg·hm^(-2))、减量施氮(N1,300 kg·hm^(-2))、常规施氮(N2,360 kg·hm^(-2)),两种间作模式:甜玉米//大豆2∶3间作(S2B3)、甜玉米//大豆2∶4间作(S2B4),以及不施肥单作大豆(SB)对大豆结瘤数、根瘤干重、固氮效率和固氮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根瘤数、根瘤干重、固氮效率和固氮量随着年季变化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春季大豆根瘤数和根瘤干重显著高于秋季,但秋季固氮效率和固氮量显著高于春季。2)施氮水平与种植模式极显著影响大豆固氮效率和固氮量,不施肥处理大豆固氮效率为S2B4(69.87%)>S2B3(60.64%)、SB(56.3%),但生物固氮量为SB(142.31 kg·hm^(-2))>S2B4(109.50 kg·hm^(-2))>S2B3(86.12 kg·hm^(-2))。3)间作甜玉米显著提高了大豆的固氮效率且随大豆种植比例的增加而增加,S2B4-N0、N1及N2的固氮效率分别比S2B3-N0、N1及N2高9.47%、3.41%、1.83%,但是,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间作模式之间均无差异。4)减氮和间作甜玉米可显著提高大豆固氮率和固氮量的稳定性。总之,减氮和间作甜玉米均能促进大豆结瘤、提高生物固氮量及固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大豆间作 根瘤数量 固氮效率 生物固氮量 稳定性
下载PDF
化控剂对玉米光合、激素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可攀 顾万荣 +6 位作者 王悦力 李文龙 孟瑶 孙继 陈喜昌 杨德光 魏湜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83,共9页
以东农253为试验材料,在玉米9叶期喷施密高和KP(主要成分DCPTA和ETH),在玉米5个生育时期测定叶片光合酶活、内源激素及茎秆力学特性参数,并进行测产及相关性分析,探究大田条件下化控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密高和KP后叶... 以东农253为试验材料,在玉米9叶期喷施密高和KP(主要成分DCPTA和ETH),在玉米5个生育时期测定叶片光合酶活、内源激素及茎秆力学特性参数,并进行测产及相关性分析,探究大田条件下化控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密高和KP后叶片SPAD、P_n、RuBPc和PEPc显著提高,增加叶片IAA、GA和ZR含量并降低ABA含量。玉米茎秆单位节间长度干物重、穿刺强度、横折强度和田间致倒伏推力有所增大,降低扁率及子粒含水量,密高和KP处理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6.47%和9.23%。相关性分析表明,除ABA含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外,光合和其他激素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EPc、SPAD在完熟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RuBPc在乳熟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P_n在灌浆初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内源激素 光合酶 茎秆力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