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CAS程度的影响
1
作者 倪昌健 杨同慧 《系统医学》 2024年第5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南京市高淳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 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南京市高淳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辅以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辅以丁苯酞、阿替普酶联合治疗),各23例,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CAS程度、症状性出血转化率。结果用药14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较对照组(82.61%)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8,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斑块长径短于对照组,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症状性出血转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阿替普酶的联合效果更优,减轻患者CAS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机体恢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丁苯酞 阿替普酶 神经功能 CAS程度
下载PDF
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濮阳铭婕 杨同慧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34-37,41,共5页
目的分析在帕金森病治疗中采用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6月—2023年2月南京市高淳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6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按照1:1比例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在帕金森病治疗中采用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6月—2023年2月南京市高淳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6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按照1:1比例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相关指标水平、综合评分、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各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血清相关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综合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82.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3,P=0.419)。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方法具有显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有利影响,改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各项能力,缓解临床症状并调整血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帕金森 临床疗效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脑梗死引起的突发性头晕或眩晕29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同慧 王光胜 +1 位作者 童道明 许改红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4期2866-2868,共3页
头晕或眩晕可以是孤立性的,但它也可能是非孤立性的,即伴有其他神经症状。有研究认为孤立性头晕或眩晕是一个后循环的症状,一些研究证实,头晕或眩晕也可能是前循环的血管受累的危险信号。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血管造影诊断 急性脑梗死 眩晕 头晕 突发性 神经症状 危险信号
下载PDF
血清尿酸及血脂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关系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同慧 顾汉沛 王光胜 《黑龙江医学》 2016年第12期1112-1113,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血脂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在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出5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50例单纯性急性脑梗死患者(B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尿酸、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对比。结果 A组患者的UA、C...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血脂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在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出5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50例单纯性急性脑梗死患者(B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尿酸、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对比。结果 A组患者的UA、CHO1、TG、HDL-C、LDL-C指标均高于B组(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清尿酸是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尿酸是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血脂水平的升高也会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产生一定影响。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血脂水平的监测以及早期干预,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尿酸 血脂 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5
作者 杨同慧 陈孝东 +2 位作者 李锦玲 王元伟 胡礼仪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29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特征,将1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组(n=37)和非进展组(n=128),分别检测其血清Hcy、hs-CRP水平。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患...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特征,将1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组(n=37)和非进展组(n=128),分别检测其血清Hcy、hs-CRP水平。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1)。结论检测血清Hcy、hs-CRP水平有助于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分析
6
作者 杨同慧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638-638,共1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颅内动脉狭窄(闭塞)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发生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9例、对照组(未发生)51例。对两组患者的资...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颅内动脉狭窄(闭塞)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发生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9例、对照组(未发生)51例。对两组患者的资本资料、院内检查指标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较高,与大脑后动脉未发生狭窄(闭塞)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及LDL水平较高等因素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高危因素。而糖尿病与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颅内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5
7
作者 王光胜 王元伟 +4 位作者 陈孝东 杨同慧 常春红 吴乐怀 顾汉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从而探讨炎性因子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脑梗死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分...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从而探讨炎性因子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脑梗死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IL-6、TNF-α、hs-CRP、Fib水平。脑梗死组根据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度39例、中度44例和重度1 7例,评估患者30 d后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生活基本自理59例和生活依赖41例。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Fi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03,r=0.41 9,r=0.497,r=0.304,P<0.01)。脑梗死组生活依赖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Fib水平较生活自理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并且影响病情及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质 纤维蛋白原 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评估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光胜 周倩茹 +4 位作者 童道明 杨同慧 常春红 顾汉沛 许改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919-921,共3页
目的评估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305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228例和椎基底动脉系统77例,ABCD2评分分为低危73例(23.9%)、中危159例(52.1%)及高危73例(23... 目的评估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305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228例和椎基底动脉系统77例,ABCD2评分分为低危73例(23.9%)、中危159例(52.1%)及高危73例(23.9%)。入院后24h内进行DWI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缺血灶,MRA进行颅内外血管病变评估。结果 305例TIA患者中,7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7例,发生率8.9%,其中低危、中危、高危患者7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别为0例、10例、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DWI阳性89例(29.2%),7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4例(27.0%),DWI阴性216例(70.8%),7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3例(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RA示颅内动脉狭窄108例(35.4%),颅外动脉狭窄77例(25.2%),正常血管120例(39.3%),7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别为18例、7例、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颅内动脉病变、DWI、反复TIA、ABCD2评分是TIA患者7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IA患者DWI阳性、颅内动脉狭窄与7d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相关,MRA及DWI对TIA后脑卒中复发风险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复发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氯吡格雷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的价值及对IL-6、MMP-9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常春红 王光胜 +1 位作者 杨同慧 顾汉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价值及对白细胞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价值及对白细胞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mg,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片初始剂量300mg/d,第2天改为75mg/d剂量维持。两组患者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小板膜暴露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IL-6、IL-10、IL-18、同型半胱氨酸(Hcy)、MMP-9、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P<0.05);观察组PAC-1、CD62p、vWF、IL-6、IL-10、IL-18、Hcy、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反应、牙龈出血、皮肤淤斑等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抑制血小板活化,有效降低IL-6、MMP-9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依达拉奉和巴曲酶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光胜 王元伟 +4 位作者 陈孝东 杨同慧 常春红 吴乐怀 顾汉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1-634,共4页
目的动态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纤维蛋白原(Fig)的浓度变化,观察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对LPA和Fig水平的影响,并作临床预后评估。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7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和巴曲酶联合治疗组、巴曲酶组和常... 目的动态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纤维蛋白原(Fig)的浓度变化,观察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对LPA和Fig水平的影响,并作临床预后评估。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7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和巴曲酶联合治疗组、巴曲酶组和常规治疗组各90例,同时选择门诊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3组间性别、年龄、合并症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分别测定入院时、治疗后3d、7d、14d的血浆LPA和Fig的浓度,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估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纤维蛋白原(Fig)的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血浆LPA水平治疗后3d和7d逐渐下降,14d基本降至正常水平,但前者较后者下降更明显。3组患者血浆Fib浓度治疗后都逐渐下降,但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治疗后3d、7d比常规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联合治疗组与巴曲酶组比较有显著差异,14d基本恢复正常水平。3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改善,但联合治疗组>巴曲酶组>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治疗3d、7d和14d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血浆LPA和Fig增高,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可明显降低血浆LPA和Fig水平,并能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LPA FIG 预后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光胜 童道明 +4 位作者 杨同慧 王元伟 许改红 胡婷 马玉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72例,根据诊断分为房颤组82例和非房颤组90例,入院后应用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确定责任梗死灶,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进行血管病变评估...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72例,根据诊断分为房颤组82例和非房颤组90例,入院后应用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确定责任梗死灶,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进行血管病变评估;然后分别记录入院时、3及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0和90d使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3个月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发病年龄明显偏大[(74.5±10.8)岁vs(68.2±9.5)岁,P=0.000],多发梗死灶明显偏多(23.2%vs11.1%,P=0.035),入院时及3dNIHS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多发梗死灶、颅内动脉狭窄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合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入院病情重于非房颤患者,但90d预后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梗死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脑缺血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血压头痛38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元伟 王光胜 +4 位作者 陈孝东 杨同慧 杨春伍 常春红 吴乐怀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9年第10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配合络活喜对高血压性头痛、头晕等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麝香保心丸配合络活喜治疗,对照组单用络活喜治疗;两组分别治疗14天为...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配合络活喜对高血压性头痛、头晕等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麝香保心丸配合络活喜治疗,对照组单用络活喜治疗;两组分别治疗14天为观察终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75.6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配合络活喜较单用络活喜治疗高血压性头痛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高血压 头痛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复发风险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光胜 顾汉沛 +5 位作者 常春红 杨同慧 胡媛媛 田媛媛 杨金建 黄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变化,探讨AT-Ⅲ对TIA后卒中复发风险的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TIA住院患者127例,观察1 w内卒中复发情况,结合MRI检查,分为良好转归101例、影像阳性组16例和临床梗死... 目的通过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变化,探讨AT-Ⅲ对TIA后卒中复发风险的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TIA住院患者127例,观察1 w内卒中复发情况,结合MRI检查,分为良好转归101例、影像阳性组16例和临床梗死组10例。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抽取静脉血3 ml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比较3组患者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C)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水平的差异。结果血浆FDP、FIB-C、APTT、PT水平,3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血浆AT-Ⅲ水平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3.158,P=0.040)。其中,临床梗死组患者AT-Ⅲ平均水平显著低于良好转归组(91.27±13.88 vs 102.32±15.94,P=0.037);临床梗死组患者AT-Ⅲ平均水平稍低于影像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27±13.88 vs 95.79±13.08,P=0.417)。结论 AT-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卒中复发风险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短暂性 抗凝血酶-Ⅲ 卒中 复发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元伟 陈孝东 +5 位作者 王光胜 杨同慧 常春红 吴乐怀 王英 顾汉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9期3747-3747,共1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5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5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脑梗死 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亚硒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15
作者 王光胜 耿德勤 +3 位作者 王元伟 陈孝东 杨同慧 常春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36-2339,共4页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缺血再灌注组(n=14)、保护组(n=14)。于再灌注后14d收集脑组织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缺血再灌注组(n=14)、保护组(n=14)。于再灌注后14d收集脑组织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海马组织中的含量;亚甲兰及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细胞损伤情况。结果与IR组相比,治疗组成熟生长因子(m-NGF)含量无显著增加(P>0.05),而前神经生长因子(pro-NGF)含量明显升高(P<0.05)接近假手术组;与IR组相比,硒能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使海马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硒可能主要不是通过升高m-NGF水平而是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水平进而抗凋亡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脑 大鼠
下载PDF
成年人出血性烟雾病的脑血管造影特点和颅内出血原因探讨
16
作者 王光胜 陈孝东 +4 位作者 杨同慧 王元伟 王建国 张坚 刘福忠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21期1886-1887,F0002,共3页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血管内治疗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同慧 顾汉沛 +2 位作者 杨金建 常春红 王光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2期2768-2770,共3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其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22%~25%,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数量呈增加趋势。临床上以手术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其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22%~25%,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数量呈增加趋势。临床上以手术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开颅或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颅手术创伤大,风险大,操作难,并发症多,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因并发多种疾病及脏器功能的生理减退可能无法耐受;而血管内栓塞术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支持下,将弹簧圈放置于动脉瘤腔内达到栓塞瘤体的一种治疗方法,创伤小,更适用于老年患者。早期治疗能使动脉瘤的再出血发生率降低,提高治愈率。栓塞术的应用使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致死率、致残率显著下降[2]。本文将在我院神经内科完成的3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入院72 h内行该项技术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老年患者 临床分析 早期治疗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术
下载PDF
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光胜 陈孝东 +3 位作者 杨同慧 王元伟 杨春伍 常春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10-810,共1页
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1]0例,分血管性痴呆(VaD)组和无痴呆脑梗死(CI)组。VaD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70.8±6.4)岁。脑卒中病程〉6个月;全部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疾... 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1]0例,分血管性痴呆(VaD)组和无痴呆脑梗死(CI)组。VaD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70.8±6.4)岁。脑卒中病程〉6个月;全部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及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诊断标准,认知功能突然退化或有波动样阶梯认知功能损害,脑血管疾病相关局灶性体征和CT或MRI证据,缺血量表评分〉7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高同型半胱氨酸 脑血管病患者 分类诊断标准 认知功能损害 血浆 社会功能活动 美国精神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缺血性卒中的昏迷:是不可逆性昏迷吗
19
作者 王光胜 周业庭 +6 位作者 童道明 陈孝东 杨同慧 常春红 王元伟 吴乐怀 顾汉沛 《临床医学进展》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摘 要:尽管基底动脉尖急性缺血性梗塞预后不良,然而,基底动脉尖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昏迷有不同的模式,对其不同的昏迷类型及预后尚研究不足。现在我们描述二例基底动脉尖急性缺血性卒中昏迷病人。这二例患者入院时都有高血压,并有长期高血... 摘 要:尽管基底动脉尖急性缺血性梗塞预后不良,然而,基底动脉尖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昏迷有不同的模式,对其不同的昏迷类型及预后尚研究不足。现在我们描述二例基底动脉尖急性缺血性卒中昏迷病人。这二例患者入院时都有高血压,并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病例1是以突发短暂昏迷为表现的基底动脉动脉尖短暂性缺血发作(TIA),T1和T2加权MR图像和脑CT扫描结果正常,有很好的预后。病例2脑MR 影像T2加权在双侧中脑和小脑可见高信号强度,临床诊断为基底动脉尖梗塞并长期昏迷,3个月进入持续性植物状态,最终乃至死亡。我们发现,昏迷在基底动脉尖缺血性卒中有不同的类型,可逆或不可逆直接与血流能否再通有关。我们建议,及时对基底动脉尖梗塞的昏迷病人溶栓治疗应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 缺血性卒中 昏迷 预后 溶栓治疗
下载PDF
谈GB/T14311《棉印染灯芯绒》标准在生产中的应用
20
作者 吴力悃 杨同慧 《山东纺织科技》 2002年第2期29-30,共2页
根据市场经济和客户的需求 ,结合我厂灯芯绒产品的特点 ,介绍了 GB/T1 431 1《棉印染灯芯绒》标准在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 《棉印染灯芯绒》 标准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