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山市2013年疟疾疫情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和仙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4年第7期415-417,共3页
目的分析保山市2013年疟疾发病情况,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保山市2013年疟疾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保山市2013年共有疟疾病例188例,发病率0.74/万,死亡1例,病死率0.53%,比2012年... 目的分析保山市2013年疟疾发病情况,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保山市2013年疟疾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保山市2013年共有疟疾病例188例,发病率0.74/万,死亡1例,病死率0.53%,比2012年(232例)相比下降18.97%。其中间日疟161例,占总发病数的85.64%;恶性疟疾27例,占14.36%。本地病例1例,占0.53%,输入性病例187例,占99.47%。发病最高腾冲县,共发140例,占74.47%,最低昌宁县,发病2例,占1.06%。月份发病最高的是4月,共发44例,占总发病的23.40%。女性发病13例,占总发病的6.91%,男175例,占93.09%。职业发病最多的是农民,共发142例,占75.53%,最低的是散居儿童、发病1例,占0.53%。年龄分布20~岁组发病最多,共33例,占总发病数17.55%。结论保山市2013年疟疾发病是自2001年以来发病数最少的一年,输入性疟疾仍是保山市疟疾防治重点,要继续落实好各项防治措施,加强流动人员管理,进一步降低全市疟疾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疫情分析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昆明自然条件下利用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21
2
作者 顾坚 刘琨 +4 位作者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单芹丽 杨木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6,148,共5页
为建立昆明自然条件下产生小麦单倍体的技术体系,将6个小麦材料和3个玉米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并进行小麦×玉米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小麦、玉米杂交可于5月中旬开始,10月中旬结束,持续期长达6个月... 为建立昆明自然条件下产生小麦单倍体的技术体系,将6个小麦材料和3个玉米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并进行小麦×玉米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小麦、玉米杂交可于5月中旬开始,10月中旬结束,持续期长达6个月;由于玉米花粉充足,采用“滚粉”法授粉,可显著提高授粉效率,杂交颖果结实率达88.77%~98.4%;授粉后睛好天气下的颖果结实率和得胚率分别为88.77%和19.94%,是阴雨天的2倍以上;田间取穗剥胚时间以授粉后17~19d为宜,此时80%以上的单倍体胚直径均在0.5mm以上.部分已有初步分化;发育饱满的颖果得胚率平均为24.8%,是干瘪颖果的2.95倍;单倍体胚培养的幼苗在昆明不需越夏,5月中旬到6月中旬杂交获得的单倍体苗移栽加倍后一般可于当年9~11月收获加倍单倍体种子。因此昆明的自然条件可为利用小麦×玉米大量诱导小麦单倍体提供便利,同时也有利于通过大量试验进一步完善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单倍体 结实率 得胚率
下载PDF
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割穗离体培养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顾坚 刘琨 +3 位作者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杨木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简易高效的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以2个小麦杂种F1和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小麦×玉米杂交中杂交穗割穗离体培养与田间自然生长的单倍体胚诱导效果、授粉后不同割穗时间和不同培养液配方对得胚率...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简易高效的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以2个小麦杂种F1和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小麦×玉米杂交中杂交穗割穗离体培养与田间自然生长的单倍体胚诱导效果、授粉后不同割穗时间和不同培养液配方对得胚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穗离体培养的得胚率比田间自然生长高2倍,两者的得胚率分别为31.6%和9.6%;割穗培养的最佳时期为授粉后24 h;不同的穗培养液配方对颖果结实率和得胚率均有明显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颖果结实率和得胚率。因此,小麦×玉米杂交后24 h割穗,杂交穗在含有100 mg/L 2,4-D,40 g/L蔗糖,10 mg/L硝酸银,8 mL/L亚硫酸和3 g/L磷酸二氢钾的培养液中培养,单倍体胚诱导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杂交 割穗离体培养 单倍体胚诱导 结实率
下载PDF
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木军 李绍祥 +5 位作者 刘琨 顾坚 田玉仙 杨和仙 周金生 陈佩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1,共5页
为探索适于云南高原麦区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以云杂3号(C49S-87/98YR5)、云杂5号(K78S/01Y1-1069)为材料,在1997-2005年大面积生产制种中,对与制种纯度和产量相关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制种实践及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索适于云南高原麦区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以云杂3号(C49S-87/98YR5)、云杂5号(K78S/01Y1-1069)为材料,在1997-2005年大面积生产制种中,对与制种纯度和产量相关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制种实践及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极显著地影响制种产量,云杂3号、云杂5号的最佳父母本行比分别为2:8和2:6;对于C49S-87,为确保制种纯度和制种产量,制种以利用前3个分蘖穗为宜;叶龄、叶枕距、幼穗长度等均可作为制种中预测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形态指标;不育系C49S-87和K78S的制种实践表明,不育系本身的育性参数和异交结实性对建立高效制种技术起决定性作用。2003年以来,已建立了一套基于K78S的简易、高效、低成本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制种产量稳定在3750kg/hm。(不含该面积上的父本产量),制种纯度稳定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 制种技术 云南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在云南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杨木军 顾坚 +6 位作者 刘琨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周金生 刘大钧 陈佩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18-1624,共7页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02年首先在云南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2001年育成...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02年首先在云南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2001年育成了改良的第二代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以其组配的云杂5号于2004年通过审定,云杂6号正进入大面积生产示范。为确定K78S的安全制种范围,2001--2004年在云南不同海拔的5个生态区对K78S的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78S在上述5个生态区均可安全制种,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其套袋不育度均达98%以上,不育期18~43d,较C49S-87至少长18d,育性稳定。初步研究表明,K78S的不育临界温度和临界光长分别比C49S-87高2.1qC和长0.93h,因此K78S的安全制种区域比C49S-87更广,适应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云杂5号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琨 杨和仙 +3 位作者 李绍祥 田玉仙 杨木军 顾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240-1243,共4页
利用2002年至2004年云南省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对云杂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杂5号产量的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均小于对照品种,因此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 利用2002年至2004年云南省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对云杂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杂5号产量的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均小于对照品种,因此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穗(c.v.%=9.77)>穗粒数(c.v.%=9.06)>千粒重(c.v.%=2.99);与产量相关程度为:千粒重(r3y=0.9323)>有效穗(r1y=0.8821)>穗粒数(r2y=0.7616);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千粒重(P3y=0.4895)>有效穗(P1y=0.4715)>穗粒数(P2y=0.1350)。因此云杂5号的优化高产栽培措施应以调控有效穗数为主,兼顾穗粒数和千粒重,以达到高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 变异系数 回归系数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适于高原气候特点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顾坚 杨木军 +7 位作者 田玉仙 李绍祥 周金生 刘琨 杨和仙 李政芳 石星程 杨寿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5-8,共4页
利用小麦温光型核不育系C49S 87作为父本 ,96B 13 8为母本进行转育 ,通过早代和冬、夏播不同条件对育性进行连续选择和鉴定 ,育成对强光照钝感、适应昼夜温差大的高原气候特点的新不育系K78S和K15 64S。育性研究表明 ,K78S和K15 64S的... 利用小麦温光型核不育系C49S 87作为父本 ,96B 13 8为母本进行转育 ,通过早代和冬、夏播不同条件对育性进行连续选择和鉴定 ,育成对强光照钝感、适应昼夜温差大的高原气候特点的新不育系K78S和K15 64S。育性研究表明 ,K78S和K15 64S的不育期比C49S 87长 15d以上 ,抗病性和异交结实性也有明显改进 ,在云南海拔 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气候 选育 育性 温光敏核不育系 小麦
下载PDF
小麦小花穗位及发育进度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诱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顾坚 田玉仙 +3 位作者 李绍祥 刘琨 杨和仙 杨木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的单倍体胚诱导频率,以玉米品种"白甜糯"和4个小麦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不同穗位、不同发育进度的小花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诱导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时小麦小花的发育进度对颖果结实率和单...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的单倍体胚诱导频率,以玉米品种"白甜糯"和4个小麦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不同穗位、不同发育进度的小花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诱导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时小麦小花的发育进度对颖果结实率和单倍体胚诱导率有明显影响,单倍体胚诱导率以处于盛花期的小花最高(平均为22.3%),初花期次之(16.4%),始花期最低(11.3%);在同一个穗子中,中、上部,小花的单倍体胚诱导率(24.2%、26.8%)显著高于下部小花(18.5%),说明在小花柱头发育较成熟时授粉,有利于提高单倍体胚诱导率。研究结果还表明,主穗小花的单倍体胚诱导率与次生分蘖穗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小花发育进度 单倍体胚诱导率
下载PDF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云杂5号的选育及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琨 田玉仙 +3 位作者 李绍祥 杨和仙 杨木军 顾坚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39,共2页
云杂5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组合,弱春性,有较强的抗寒性,分蘖力强,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通过对连续两年区域试验数据的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云杂5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 云杂5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组合,弱春性,有较强的抗寒性,分蘖力强,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通过对连续两年区域试验数据的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云杂5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对照品种凤麦24号,具有高产潜力,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抗病杂交小麦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敏 两系杂交小麦 选育 丰产性 稳定性 适应性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提纯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顾坚 杨木军 +3 位作者 田玉仙 刘琨 杨和仙 周金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0-32,共3页
最大限度控制育性的遗传漂移 ,是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提纯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 C4 9S- 87进行连续三年五代的育性提纯 ,初步建立了一套株系选择与冬、夏播育性连续鉴定相结合的不育系育性提纯方法 ,并获... 最大限度控制育性的遗传漂移 ,是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提纯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 C4 9S- 87进行连续三年五代的育性提纯 ,初步建立了一套株系选择与冬、夏播育性连续鉴定相结合的不育系育性提纯方法 ,并获得了保持原不育系生物学特性、株间育性差异更小、完全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显著提高的 3个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不育系 育性 提纯
下载PDF
云南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绍祥 顾坚 +4 位作者 田玉仙 刘琨 杨和仙 赵红 杨木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63,共5页
制种技术不够成熟是制约杂交小麦实现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云南省1997年以来的制种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不育系的制种特性是建立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的决定性因素;云南以选育具有优良制种特性的不育系为重点,将温... 制种技术不够成熟是制约杂交小麦实现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云南省1997年以来的制种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不育系的制种特性是建立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的决定性因素;云南以选育具有优良制种特性的不育系为重点,将温光敏两系法制种程序简单的技术优势与优良不育系选育、组合筛选、制种栽培技术以及云南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建立了一套较简易、高效、实用的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即父母本同期分播、分收+人工辅助赶粉+常规小麦高产繁种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杂交小麦制种这一技术瓶颈问题,为杂交小麦较大面积的示范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温光敏核不育 杂交小麦 制种技术
下载PDF
提高小麦×玉米中小麦单倍体苗加倍率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顾坚 杨木军 +5 位作者 李绍祥 田玉仙 李宏生 杨和仙 刘琨 赵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1,共3页
以小麦玉米杂交产生的小麦单倍体为材料,研究了单倍体苗分蘖节切口预处理对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倍前对分蘖节进行切口处理的单倍体苗加倍率和加倍效率均达90.3%,比对照高16个百分点。对560个加倍成功的DH株的第一结实穗位分布进... 以小麦玉米杂交产生的小麦单倍体为材料,研究了单倍体苗分蘖节切口预处理对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倍前对分蘖节进行切口处理的单倍体苗加倍率和加倍效率均达90.3%,比对照高16个百分点。对560个加倍成功的DH株的第一结实穗位分布进行了统计,从主茎开始结实的植株只占31.1%,其余均从分蘖穗开始结实,个别植株到第13个分蘖穗才收到种子;前5个穗位开始结实的植株占82.1%,前7个穗位占94.3%。结果表明,小麦单倍体的加倍率不仅受加倍方法的影响,还与加倍处理前后的栽培技术有关,培育多蘖壮苗、提高分蘖成穗率是提高加倍率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杂交 单倍体 加倍率
下载PDF
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绍祥 田玉仙 +3 位作者 顾坚 杨木军 杨和仙 刘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 F2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的单倍体胚成胚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 F2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的单倍体胚成胚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最佳模型为B6,即单倍体胚成胚率由2对等显性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较低,仅为43.46%,表明非遗传因素对小麦材料单倍体胚成胚率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单倍体胚成胚率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下载PDF
两系杂交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Ⅰ.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琨 顾坚 +3 位作者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杨木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166-169,共4页
为充分利用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的分蘖优势,降低杂交种的用种成本,对“云杂3号”最佳种植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基本苗(30×10^4/hm^2、60×10^4/hm^2、90×10^4/hm^2、120×10^4/hm^2)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为充分利用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的分蘖优势,降低杂交种的用种成本,对“云杂3号”最佳种植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基本苗(30×10^4/hm^2、60×10^4/hm^2、90×10^4/hm^2、120×10^4/hm^2)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下降而延长。从平衡用种成本和生产应用的角度考虑,在自然条件和栽培水平与昆明类似的生态区,“云杂3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基本苗90×10^4/hm^2;在灌溉条件较好、栽培水平较高的地区。60×10^4/hm^2的基本苗更能充分发挥“云杂3号”的分蘖优势,进一步降低用种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小麦 种植密度 产量
下载PDF
1990-2014年云南保山市疟疾发病的时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加全 杨和仙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9-311,共3页
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保山市1990-2014年报告的疟疾疫情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4年保山市的疟疾发病呈下降趋势,总集中度M=0.36,圆形分布r=0.30,平均角α^-=148.78°,显示保山市疟疾发病的高峰日为5月31日,... 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保山市1990-2014年报告的疟疾疫情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4年保山市的疟疾发病呈下降趋势,总集中度M=0.36,圆形分布r=0.30,平均角α^-=148.78°,显示保山市疟疾发病的高峰日为5月31日,流行期为3月2日~8月29日,与当地传疟媒介的季节性消长时间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集中度 圆形分布 时间分布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绍祥 顾坚 +4 位作者 刘琨 田玉仙 杨和仙 杨木军 倪中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1-975,共5页
K78S是以重庆温光敏小麦核不育系C49S-87转育的新不育系。为研究其不育性的遗传特性,利用组合K78S/1069和C49S-87/1069的杂种F。构建了2个DH群体即DH-1和DH2群体,并对群体内各DH株系的育性进行了2个播期(2007年10月15日和10月25日... K78S是以重庆温光敏小麦核不育系C49S-87转育的新不育系。为研究其不育性的遗传特性,利用组合K78S/1069和C49S-87/1069的杂种F。构建了2个DH群体即DH-1和DH2群体,并对群体内各DH株系的育性进行了2个播期(2007年10月15日和10月25日)的重复鉴定。结果表明,DH-1和DH-2群体在2个播期间套袋结实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50^**和0.6828^*,育性鉴定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曲线拐点法和卡方测验分析,DH1的结实率在2个播期均表现为1:3:3:9的分离比,表明K78S的不育性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DH2在第1播期也表现为1:3:3:9的分离比,但第2播期由于不育系C49S-87(套袋结实率达到17.1%)及其DH群体的不育性部分恢复,表现为1:15的分离比,表明C49S-87的不育性仍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此外,DH-1、DH-2的套袋结实率分别在0~99.1%和0~98.8%的范围内均有分布,只是频数不同,因此不排除有微效多基因参与不育性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雄性核不育性 遗传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及其衍生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玉仙 李宏生 +8 位作者 顾坚 杨木军 赵红 杨兆春 李绍祥 刘琨 耿智德 杨和仙 刘翠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409,共6页
为了评价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采用14×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4个温光敏核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的7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和小穗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达极显著水平,这些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单... 为了评价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采用14×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4个温光敏核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的7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和小穗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达极显著水平,这些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产量、单株穗数和株高的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3个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GCA好的亲本一般都有较大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GCA效应值以及较多的正效GCA产量构成因子,不育系S1、S6、S7、S9、S12、S13、m14均具有较好的GCA。10个单株产量最大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SCA效应值分析结果表明,强优势组合产量三要素的重要性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不育系的小穗数和株高,恢复系的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株高的田间表型值与其GCA效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性状的表型值可直接用于指导亲本选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核不育系 不完全双列杂交 配合力
下载PDF
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林珍 王宏 +5 位作者 罗家洪 杨惠 侬仁韩 陶宏军 杨彦玲 杨和仙 《中国社区医学》 2004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有关心理健康相关因素进行筛选。结果:临床医学生SCL-90总均分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年级、家庭所在地、上学期平均成绩、经历过重大事件、...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有关心理健康相关因素进行筛选。结果:临床医学生SCL-90总均分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年级、家庭所在地、上学期平均成绩、经历过重大事件、大学生就业形势、学校何时开展就业指导、民族、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结论:临床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关因素是多因素,在医学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同时开展政治思想和就业指导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生 相关因素 心理健康 多元回归分析 SCL-90 医学院 年级 政治思想 科学依据 民族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健康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家洪 彭林珍 +4 位作者 张晓磬 陶宏军 杨和仙 侬仁韩 杨彦玲 《中国新医药》 2003年第10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思想现状问卷调查表和SCL-90量表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674人进行了心理健康研究。结果(1)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心理问题比常模多,敌对、...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思想现状问卷调查表和SCL-90量表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674人进行了心理健康研究。结果(1)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心理问题比常模多,敌对、躯体化、精神病性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均分高于常模(P≤0.032),人际关系因子均分低于常模(p<0.001),其余因子与常模相同(P≥0.183)。(2)不同年级的SCL-90总均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4),一年级高于四、五年级(P≤0.029),二年级高于五年级(P=0.006),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除了男生偏执因子分高于女生(P=0.009)外,男女生SCL-90各因子分相同(P>0.213)。结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医学院也应开展健康教育,重点是低年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 健康教育 SCL-90 本科生 常模 心理健康 精神病性 五年级 心理问题 低年级学生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柱头外露的遗传研究初报
20
作者 李宏生 丁明亮 +6 位作者 顾坚 田玉仙 赵红 吴绍柱 杨素梅 杨和仙 李绍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26-2728,共3页
不育系的柱头外露是提高小麦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子之一。本研究以高柱头外露率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K239S与低柱头外露率的不育系K92S杂交构建DH群体,对亲本、正反交F1和DH群体进行柱头外露率鉴定,结果正反交F1柱头外露率差异不显著,表... 不育系的柱头外露是提高小麦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子之一。本研究以高柱头外露率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K239S与低柱头外露率的不育系K92S杂交构建DH群体,对亲本、正反交F1和DH群体进行柱头外露率鉴定,结果正反交F1柱头外露率差异不显著,表明柱头外露受细胞核基因控制;DH群体低柱头外露率与高柱头外露率的分离比符合3∶1,推测该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由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核不育系 柱头外露 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