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盆运动对孕晚期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杨哲存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71-0074,共4页
孕晚期初产妇在实际分娩的过程之中,探讨骨盆运动对分娩结局所带来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接诊的90例孕晚期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采取散步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产妇采用骨盆运动的方式进行干预。结果 与对照... 孕晚期初产妇在实际分娩的过程之中,探讨骨盆运动对分娩结局所带来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接诊的90例孕晚期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采取散步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产妇采用骨盆运动的方式进行干预。结果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发生产道损伤的风险以及会阴侧切的风险均整体更低,各产程时间整体更短,自然分娩的概率整体更高,剖腹产以及产钳术的概率整体更低。结论 孕晚期初产妇在实际分娩的过程中,通过采用骨盆运动的方式进行干预,则能更好地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运动 孕晚期 初产妇 分娩结局 影响
下载PDF
剖宫产用于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杨哲存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69-0072,共4页
分析剖宫产在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分娩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诊的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的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一阶段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非瘢痕子宫妊娠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结果 ... 分析剖宫产在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分娩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诊的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的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一阶段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非瘢痕子宫妊娠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结果 与对照组孕妇相比,观察组孕妇在手术的过程之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的持续时间均整体更多,而且观察组孕妇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整体更高。结论 对于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的产妇来说,采用剖宫产手术的方式辅助其分娩,其手术的时间以及结束手术之后恶露的持续时间相对更长,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更多,结束手术之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的问题。因此,对于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来说,临床上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之中,需要结合孕妇病情的实际情况,合理地为其进行分娩措施的选择,使得母婴的安全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外阴上皮内肿瘤形成20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效蕙 回允中 +5 位作者 卢立军 杨哲存 姚婵娟 孙丽娟 陈志华 石峥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上皮内肿瘤形成(VIN)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按国际外阴阴道疾病研究学会(ISSVD)2004年的分类标准,从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问在北京五洲女子医院行外阴活检的女性患者中选取VIN患者,分为普通性VIN(u... 目的探讨外阴上皮内肿瘤形成(VIN)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按国际外阴阴道疾病研究学会(ISSVD)2004年的分类标准,从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问在北京五洲女子医院行外阴活检的女性患者中选取VIN患者,分为普通性VIN(u—VIN)和分化性VIN(d-VIN)两组进行研究,并进行Ki-67、p16和p53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染色。结果237例中有20例VIN,占同期所有外阴活检病例的8.4%(20/237)。u—VIN患者17例,平均年龄29.6岁,表现为全层或接近全层出现不典型细胞,类似于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肿瘤形成。Ki-67和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弥漫强阳性,高危型HPV阳性。d—VIN比u—VIN少见,本组仅3例,均发生于50岁以上女性,平均年龄53.7岁,多有硬化性苔藓背景,病变上皮增厚、上皮脚延长和角化不全,不典型性局限于鳞状上皮的基底和副基底部,病变细胞增大,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核仁突出,伴有细胞成分增加或轻度核深染,形成发育不全的角化珠。d-VIN的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强阳性,Ki-67和少数p16反应仅局限于基底层少数细胞。结论VIN是外阴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新的ISSVD分类将VIN均归为高级别病变,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外阴鳞状细胞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癌前状态 国际疾病分类法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