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流共治”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士宏 马东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40,共7页
土司制度是唐代“羁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始于元末,兴于明,衰于清,是历代封建王朝有效治理边疆的制度安排。土司制度与地方政府构成了“土流共治”的管理体系,对当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 土司制度是唐代“羁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始于元末,兴于明,衰于清,是历代封建王朝有效治理边疆的制度安排。土司制度与地方政府构成了“土流共治”的管理体系,对当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司承袭须逐级上报,袭职次第为嫡系子嗣,以此类推。各级官员为第一责任人,武职土司报兵部,兵部议奏皇帝;土司承袭的法定年龄为15岁,在符合民意的前提下,须有宗图谱系、原封号纸、邻近土司举荐等方可袭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奏折 洮州土司 题奏 责任人 兵部议奏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发现的苯教文献及其文化信息——以《孔子赞》为个案
2
作者 杨士宏 马东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93,共5页
在甘肃省甘南州迭部、舟曲和陇南市宕昌等白龙江流域不少藏族社区民间,至今仍然流传着供施鬼神的各种仪式、仪轨,并有数量较多且弥足珍贵的手抄本苯教文献遗存,呈现出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人与社会、生产与生活、疾病与健康、民族... 在甘肃省甘南州迭部、舟曲和陇南市宕昌等白龙江流域不少藏族社区民间,至今仍然流传着供施鬼神的各种仪式、仪轨,并有数量较多且弥足珍贵的手抄本苯教文献遗存,呈现出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人与社会、生产与生活、疾病与健康、民族文化交流及交融等方面的大量历史信息。文章通过研究分析,梳理文献流布范围、已知文献存量、传承形式,以及类型、内容等,并指出了其多元文化特征与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流域 苯教文献 文化信息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发现的苯教文献及其文化信息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士宏 华青太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9-113,共5页
文章对流传在迭部、舟曲、宕昌等白龙江流域的80卷苯教文献进行了研究,不仅公布了苯教文献的目录,并对其类型、内容、特点及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苯教文献 白龙江流域 研究
下载PDF
吐蕃法律的文化渊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士宏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3-68,共6页
吐蕃时期是藏民族发展史中重要的历史阶段。吐蕃的法律文化渊源深远。它既源于吐蕃本土习惯和苯教文化 ,也受到中原佛、道、儒文化和印度法文化的影响。研究吐蕃法律文化的渊源和特点 。
关键词 吐蕃 法律 文化渊源
下载PDF
东寺、香根及相关问题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士宏 高瑞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8-124,共7页
东寺座落于今甘肃省定西地区岷县梅川乡河抱山麓,原名灵鹫寺,一度称重广寺,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诏改大祟教寺,藏语为曲德贡寺·隆主德庆岭。东寺是民间对该寺的俗称。东寺在安多地区影响甚大,被誉为“第二卫地”。
关键词 东寺 香根 重广寺 中国 佛教 甘肃 发展阶段
下载PDF
卓尼土司制下几种土地制度的遗存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士宏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5-49,58,共6页
卓尼杨土司政教合一制度为什么得以发展巩固,延续五六百年。它是建立在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之上,就目前而言,研究的仍然很不够或很欠缺。作者认为研究土司政教合一制度,不能忽视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基础只是农业、畜牧业和(简单... 卓尼杨土司政教合一制度为什么得以发展巩固,延续五六百年。它是建立在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之上,就目前而言,研究的仍然很不够或很欠缺。作者认为研究土司政教合一制度,不能忽视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基础只是农业、畜牧业和(简单)手工业的分工。土司的经济来源全出自他所有的土地、草场上依附农(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司制 政教合一制度 依附农 经济基础 劳役地租 部落组织 私有土地 土地所有制 遗存
下载PDF
我国古代氐羌族群的原始文化形态探微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士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73,共8页
从我国古代氐羌族群的活动范围,语言特征,符号信息,文化形态,宇宙观念以及五行文化所反映的数、象、事、理等哲学思辨的特征,可以看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古代先民——氐羌族群的原始文化结构、信仰模式等同出一源,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 从我国古代氐羌族群的活动范围,语言特征,符号信息,文化形态,宇宙观念以及五行文化所反映的数、象、事、理等哲学思辨的特征,可以看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古代先民——氐羌族群的原始文化结构、信仰模式等同出一源,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氐羌族群 原始文化 探微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藏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调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士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8-25,共8页
藏区习惯法和部落组织是历史的产物。藏区部落组织复兴的社会因素错综复杂,且已成为调整农牧区社会秩序的重要势力,并影响着藏区的现代化进程。部落习惯法的反弹有损国家的法律尊严,阻碍藏区的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 藏区习惯法和部落组织是历史的产物。藏区部落组织复兴的社会因素错综复杂,且已成为调整农牧区社会秩序的重要势力,并影响着藏区的现代化进程。部落习惯法的反弹有损国家的法律尊严,阻碍藏区的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藏区的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藏区法制建设,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法制建设 民族团结 藏区 部落组织
下载PDF
“文化边界”上的“文化嵌入”与民族交流、交往——以丝绸之路“洮河岷”段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士宏 陈改玲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5-187,共3页
"洮河岷"既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自然边界,也是信仰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民族与宗教的"文化边界",这里突显的是文化差异,而不是文化碰撞与对立;是文化相遇、相识与尊重;是文化嵌入、交叉、叠加... "洮河岷"既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自然边界,也是信仰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民族与宗教的"文化边界",这里突显的是文化差异,而不是文化碰撞与对立;是文化相遇、相识与尊重;是文化嵌入、交叉、叠加、重合,而不是文化悬置。在文化边界上,各文化主体之间具有敞开、宽容的胸怀及"和而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洮岷 文化相遇 文化嵌入 对话与融合
下载PDF
要重视对藏区习惯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士宏 《人大研究》 2003年第8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习惯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西藏 法律观念
下载PDF
蒙藏地区区域性传统法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士宏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在蒙藏传统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区域性传统法规的比较显得颇有特色。区域性传统法规是部落习惯法和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认定或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普遍法则的综合。区域性传统法规的渊源多出自蒙藏民族的传统法律文化、伦理道德、风... 在蒙藏传统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区域性传统法规的比较显得颇有特色。区域性传统法规是部落习惯法和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认定或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普遍法则的综合。区域性传统法规的渊源多出自蒙藏民族的传统法律文化、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藏族 区域性 传统法规
下载PDF
藏族部落习惯法传承方式述略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士宏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历史上 ,藏族部落习惯法作为制约部落成员社会行为的规范 ,曾长期存在于藏区社会 ,并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藏族部落习惯法的传承方式作了分析。认为格言、谚语。
关键词 藏族 部落习惯法 传承方式 格言 谚语 道德规范 法律规范 寓言故事 财产继承 部落纠纷 狩猎法规 部落内部裁决法
下载PDF
关于藏族聚居区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士宏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1-13,共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藏族聚居区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发展环境及其它方面的制约,藏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鉴此,本刊邀请西北民族大学学报主编,藏族学者杨士宏先生就藏族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藏族聚居区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发展环境及其它方面的制约,藏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鉴此,本刊邀请西北民族大学学报主编,藏族学者杨士宏先生就藏族聚居区社会发展问题进行访谈,旨在为全面实现"和谐藏区、文化藏区、生态藏区、幸福藏区"的目标,大力推进藏族聚居区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献计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聚居区 跨越式发展 问题思考
下载PDF
明代少数民族外交使者侯显及侯家寺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士宏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2-65,共4页
侯显 (洪保希绕 ) ,藏族 ,祖籍为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流顺乡寺底下村 ,是明代初期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外交使者 ,曾“五使绝城” ,出使尼八刺 ,榜葛拉等国 ,并引进长颈鹿到中国。“劳绩与郑和亚” ,被封为“月巴桑主林僧正” ,... 侯显 (洪保希绕 ) ,藏族 ,祖籍为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流顺乡寺底下村 ,是明代初期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外交使者 ,曾“五使绝城” ,出使尼八刺 ,榜葛拉等国 ,并引进长颈鹿到中国。“劳绩与郑和亚” ,被封为“月巴桑主林僧正” ,回籍宏扬佛教 ,侯家寺因侯姓得名 ,传承十余代 ,属古洮州地区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佛系统 佛教 世袭制 活佛转世制 明代 外交家 侯显 侯家寺 少数民族
下载PDF
长征是中华民族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
15
作者 杨士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4,共4页
长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必然胜利,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坚定信念;长征广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赢得了二万五千里征途中各族人民的广泛参与和积... 长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必然胜利,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坚定信念;长征广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赢得了二万五千里征途中各族人民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长征播撒的革命火种在民族地区生根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长征 抗日 民族政策 民族解放
下载PDF
基于词汇语料的白马藏语语音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祁坤钰 杨士宏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11-118,126,共9页
采用语料库方法,构建了一个具有4500余条词的白马藏语语音库,并做了规范的音标标注。该库涵盖了《藏语方言调查表》91%的词汇,包含了白马藏语固有的语音和词汇特征,完全能够代表白马藏语普遍的语言现象。依据语音库标注信息,从发音部位... 采用语料库方法,构建了一个具有4500余条词的白马藏语语音库,并做了规范的音标标注。该库涵盖了《藏语方言调查表》91%的词汇,包含了白马藏语固有的语音和词汇特征,完全能够代表白马藏语普遍的语言现象。依据语音库标注信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对白马藏语声母和韵母的音位系统进行了统计分析,获得了详细的白马藏语音系数据。同时,按发音方法归纳了声母与韵母的组合规律及其分布特征,总结了白马藏语语音与藏语书面语的对应关系,为今后的白马藏语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语 语音库 音位系统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南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叙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峥 王义 杨士宏 《科学之友》 2007年第09B期157-158,共2页
通过对"十七年"时期南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叙事方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了这一时期南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叙事结构,提出了少数民族电影的另一种理论解释,并描绘了少数民族电影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影理论 叙事研究 “十七年”时期 南方少数民族
下载PDF
白马藏族在文化视阈中的自观与他观
18
作者 杨峰 杨士宏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6-50,共5页
根据学术界近年研究白马藏族取得的成果和现存的有关历史资料,笔者从文化视角对白马藏族在文化视阈中的自观与他观进行客观描述,在举例说明不同学术观点的同时,表达了对白马藏族文化的一些理性认识。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文化 自观 他观
下载PDF
牛头城与“卡尔赞巴高”(mkar-tcen-ba-mgo)之相关问题探析
19
作者 高瑞 杨士宏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0-32,共3页
据藏汉文文献记载 ,自公元 6 95年起 ,吐蕃势力多次到达洮州境内。公元 76 1年吐蕃攻陷的“卡尔赞巴高” ,即吐谷浑之洮阳戎。“卡尔赞”可作“大城”或“险要之城”讲 ,“巴高”意为牛头。因此 ,“卡尔赞巴高”即今甘肃甘南临潭境内的... 据藏汉文文献记载 ,自公元 6 95年起 ,吐蕃势力多次到达洮州境内。公元 76 1年吐蕃攻陷的“卡尔赞巴高” ,即吐谷浑之洮阳戎。“卡尔赞”可作“大城”或“险要之城”讲 ,“巴高”意为牛头。因此 ,“卡尔赞巴高”即今甘肃甘南临潭境内的“牛头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潭牛头城 卡尔赞巴高 吐谷浑 吐蕃
下载PDF
“白马”藏族族源辨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杨士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42-47,共6页
“白马”藏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平武县白马、木座,南坪县草地、勿角、马家以及甘肃省文县的铁楼、石鸡坝等乡。约九千四百余人,其中白马乡是最大的聚居区。近年来随着民族研究的不断深化,许多学者对生活在白水江、白马河流域的白马藏族... “白马”藏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平武县白马、木座,南坪县草地、勿角、马家以及甘肃省文县的铁楼、石鸡坝等乡。约九千四百余人,其中白马乡是最大的聚居区。近年来随着民族研究的不断深化,许多学者对生活在白水江、白马河流域的白马藏族族源和族属提出质疑而产生“氐源”说,至今悬而未决。笔者对此问题的讨论也很感兴趣,曾于一九八四年五月间前去甘肃武都的文县、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博峪乡的岔路大队等地作了实地调查。根据自已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分析,“白马”藏族并非氐族,而是藏族的一个支系。这仅仅是一管之见,旨在求教于热爱民族事业的同志。下面我们从“白马”藏族的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甘南藏族自治州 白马氏 民族研究 白水江 藏语 吐蕃 四川省 语言 人们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