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多功能硅橡胶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始燕 谢择民 +2 位作者 高伟 汪倩 彭文庆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16-719,共4页
介绍了耐 35 0℃室温和高温硫化硅橡胶、高导热兼耐高温和高粘合强度室温硫化硅橡胶、耐油兼耐高温硅橡胶和空间级硅橡胶的研制情况 ,并与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对比。 4种硅橡胶性能均达到了目前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 硅橡胶 室温硫化 高温硫化 耐热性能
下载PDF
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热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始燕 汪倩 +1 位作者 彭文庆 谢择民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68-471,共4页
通过热(解)质量分析、恒温热质量损失和交联密度测定等方法,考察了加成型和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在等速升温、恒温氮气和恒温空气条件下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加成型硅橡胶在封闭体系中的热稳定性大大优于缩合型硅橡胶;在硅氧链中... 通过热(解)质量分析、恒温热质量损失和交联密度测定等方法,考察了加成型和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在等速升温、恒温氮气和恒温空气条件下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加成型硅橡胶在封闭体系中的热稳定性大大优于缩合型硅橡胶;在硅氧链中引入少量苯基硅氧烷链节并加入适量的抗氧剂三氧化二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加成型 室温硫化 热稳定性 橡胶
下载PDF
空间级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粘结剂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始燕 汪倩 +2 位作者 谢择民 徐抗 吕伟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45,共4页
研究了一种新的空间级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KH—SP—B ,它的特点在于具有低的热真空失重 ,在 12 5℃× 2 4h ,1× 10 - 10 MPa下的热真空失重可小于 0 .3% ;高的粘接强度 ,与金属及聚酰亚胺等的粘结强度可达到 2MPa以上 ;高的... 研究了一种新的空间级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KH—SP—B ,它的特点在于具有低的热真空失重 ,在 12 5℃× 2 4h ,1× 10 - 10 MPa下的热真空失重可小于 0 .3% ;高的粘接强度 ,与金属及聚酰亚胺等的粘结强度可达到 2MPa以上 ;高的热稳定性能 ,分解温度可达 52 4℃ ;优异的低温性能 ,脆性温度为 - 114℃ ;良好的电性能 ,体积电阻率可达 1.3× 10 16 Ω·cm。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空间级室温硫化硅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成型 硅橡胶 室温硫化 粘结剂 航天
下载PDF
系列空间级室温硫化硅橡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始燕 谢择民 《有机硅材料》 CAS 2000年第3期3-6,共4页
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制的系列空间级室温硫化硅橡胶的真空质损率等性能及应用情况 。
关键词 空间级 室温硫化 硅橡胶 真空质损率
下载PDF
碳酸钙与碳化硅对室温硫化硅橡胶的补强作用 被引量:42
5
作者 高伟 汪倩 +2 位作者 杨始燕 邓晓东 谢择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在有关硅橡胶补强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对SiO2 等补强性填料对硅橡胶的补强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非补强填料对室温硫化硅橡胶的补强作用则相对涉及较少.作者研究了CaCO3 和SiC 两类非补强性填料以及填料的粒径与分布... 在有关硅橡胶补强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对SiO2 等补强性填料对硅橡胶的补强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非补强填料对室温硫化硅橡胶的补强作用则相对涉及较少.作者研究了CaCO3 和SiC 两类非补强性填料以及填料的粒径与分布对室温硫化硅橡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耐温性能等的影响,发现合适粒径的非补强性填料对室温硫化硅橡胶有较好的补强效果,且在填料粒径及分布匹配时有最好的补强效果,选用SiC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室温硫化硅橡胶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硫化 硅橡胶 补强作用 碳酸钙 碳化硅
下载PDF
耐高温室温硫化氟硅橡胶 被引量:7
6
作者 彭文庆 杨始燕 +1 位作者 邓晓东 谢择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15-719,共5页
采用原硅酸乙酯和硅氮聚合物(KHCL) 为交联剂制备了两种室温硫化氟硅橡胶,通过TG、IGA 以及测定溶胶量等方法研究了两种氟硅橡胶在氮气下的降解动力学,并分别求出了降解速率和活化能.通过对比两种氟硅橡胶的热稳定性,... 采用原硅酸乙酯和硅氮聚合物(KHCL) 为交联剂制备了两种室温硫化氟硅橡胶,通过TG、IGA 以及测定溶胶量等方法研究了两种氟硅橡胶在氮气下的降解动力学,并分别求出了降解速率和活化能.通过对比两种氟硅橡胶的热稳定性,阐述了硅氮交联剂对于提高氟硅橡胶热稳定性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稳定性 室温硫化 氟硅橡胶 硫化 耐高温
下载PDF
耐超低温硅橡胶的研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立华 杨始燕 +1 位作者 张志杰 谢择民 《有机硅材料》 CAS 2003年第6期4-6,共3页
以四甲基氢氧化铵硅醇盐为催化剂 ,通过六乙基环三硅氧烷与其它结构的硅氧烷单体的共聚反应 ,合成了三元和四元二乙基硅氧烷共聚物 ;其中 ,二乙基硅氧烷链节的摩尔分数均为 5 0 0 %、苯基链节的摩尔分数不超过 5 0 %。将共聚物硫化后 ... 以四甲基氢氧化铵硅醇盐为催化剂 ,通过六乙基环三硅氧烷与其它结构的硅氧烷单体的共聚反应 ,合成了三元和四元二乙基硅氧烷共聚物 ;其中 ,二乙基硅氧烷链节的摩尔分数均为 5 0 0 %、苯基链节的摩尔分数不超过 5 0 %。将共聚物硫化后 ,用动态力学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 ,发现共聚物均为非结晶型 ,且玻璃化温度均不高于 - 1 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超低温硅橡胶 四甲基氢氧化铵硅醇盐 催化剂 六乙基环三硅氧烷 硅氧烷单体 共聚 非结晶 聚二乙基硅氧烷
下载PDF
前驱体法制备Si-C-N-M基高性能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郑知敏 徐彩虹 +4 位作者 刘春鹃 李永明 杨始燕 高伟 谢择民 《有机硅材料》 CAS 2002年第2期18-24,共7页
综述了聚合物前驱体热解转化法制备高性能Si-C -N -M基陶瓷的研究进展 ,着重介绍了 3类Si-C -N -B基陶瓷前驱体 (主链或侧基含有环硼氮烷或含硼杂环的聚硼硅氮烷、含硼聚硅氮烷和含硼聚硅基碳化二亚胺 )及Si-C -N -Al基陶瓷前驱体。
关键词 前驱体法 制备 Si-C-N-M基 研究进展 热解 高性能陶瓷 含硼聚硅氮烷 聚硼硅氮烷
下载PDF
子午线轮胎设备选型及其生产能力估算
9
作者 陈志宏 杨始燕 《轮胎工业》 CAS 1995年第3期131-137,142,共8页
从胶料制备、帘布压延、胎面胶和胎侧胶挤出、气密层制备、帘布裁断、胎圈制备、外胎成型、内外喷涂、外胎硫化、胶囊制备和成品检测等工序,阐述子午线轮胎的设备选型及其生产能力估算,并结合目前我国的国情,为达到经济上合理和技术... 从胶料制备、帘布压延、胎面胶和胎侧胶挤出、气密层制备、帘布裁断、胎圈制备、外胎成型、内外喷涂、外胎硫化、胶囊制备和成品检测等工序,阐述子午线轮胎的设备选型及其生产能力估算,并结合目前我国的国情,为达到经济上合理和技术上先进,对新建子午线轮胎项目的起点生产规模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线轮胎 设备 选型 生产规模 轮胎
下载PDF
提高载重尼龙轮胎速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慎言 罗锡荣 +4 位作者 杨始燕 陆洪华 高波 莫力瑛 张艳 《轮胎工业》 CAS 1997年第1期3-12,共10页
分析了载重汽车斜交尼龙轮胎在高等级公路上使用损坏的原因,阐述了提高速度性能的技术措施,从而使1100-2016PR轮胎全面达到攻关指标。耐久性(试验速度65km·h-1)最高达15872h,高速性能通过110... 分析了载重汽车斜交尼龙轮胎在高等级公路上使用损坏的原因,阐述了提高速度性能的技术措施,从而使1100-2016PR轮胎全面达到攻关指标。耐久性(试验速度65km·h-1)最高达15872h,高速性能通过110km·h-12h,均超过耐久性10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交轮胎 耐久性能 高速性能 轮胎 载重汽车
下载PDF
改善轮胎接地面垂直压力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始燕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689-691,共3页
关键词 接地 压力差 轮胎 胎面
下载PDF
通过控制硫化温度和时间来提高效益
12
作者 杨始燕 《轮胎工业》 CAS 1995年第7期422-425,共4页
通过控制硫化温度和时间来提高效益TomSchurr著杨始燕摘译涂学忠校橡胶行业一直沿用着某些方法来控制硫化过程,本文探讨了其中一些方法并讨论如何通过调整硫化工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1硫化过程中胶料的温度在整个... 通过控制硫化温度和时间来提高效益TomSchurr著杨始燕摘译涂学忠校橡胶行业一直沿用着某些方法来控制硫化过程,本文探讨了其中一些方法并讨论如何通过调整硫化工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1硫化过程中胶料的温度在整个硫化过程中,胶料的温度必须始终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硫化温度 硫化 控制
下载PDF
载重斜交轮胎采用140tex/3尼龙帘线的优化设计
13
作者 杨始燕 《轮胎工业》 CAS 1993年第4期5-7,31,共4页
关键词 轮胎 斜交轮胎 尼龙帘线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大陆公司优质高效型轮胎ECO-PLUS 被引量:1
14
作者 HansSeitz 杨始燕 《轮胎工业》 CAS 1997年第8期466-469,共4页
近20年来,大陆轮胎公司一直在致力于开发和改进载重轮胎,其目的是获得最高行驶里程和最大限度地降低远距离运输的油耗。工作的焦点集中在改进带束层和胎侧结构上,结果开发出一种驱动轮挂车轮位用的创新带束层结构。这一成果用到了... 近20年来,大陆轮胎公司一直在致力于开发和改进载重轮胎,其目的是获得最高行驶里程和最大限度地降低远距离运输的油耗。工作的焦点集中在改进带束层和胎侧结构上,结果开发出一种驱动轮挂车轮位用的创新带束层结构。这一成果用到了目前ECOPLUS(优质高效型)系列载重轮胎上,据估算,在德国行驶10万km,可为用户节约1000马克燃油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ECO-PLUS 橡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