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地震遗址实物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马嫱
杨娜玲
-
机构
河北理工大学
唐山市档案局
-
出处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2-23,共2页
-
-
关键词
地震遗址
实物档案
利用
保护
重工业城市
永久保存
地震灾害
历史文物
国务院
唐山
-
分类号
G276
[文化科学—档案学]
-
-
题名档案鉴定工作点滴思考
- 2
-
-
作者
杨娜玲
陈国存
-
机构
唐山市档案局
-
出处
《档案天地》
1999年第4期17-17,共1页
-
文摘
档案鉴定工作是各级各类档案馆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诸多因素,各级各类档案馆特别是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目前基本没有开展。还有的档案馆为了单纯完成接收档案进馆的任务目标,不顾档案的质量如何,收进相当数量的档案,保管期限不准确,重复文件进馆的现象严重,给馆内...
-
关键词
档案鉴定工作
工作点
国家综合档案馆
馆藏档案
历史档案
检索工具
保存价值
业务建设
档案的完整性
保管期限
-
分类号
G27
[文化科学—档案学]
-
-
题名欲教学生作文,必先教其做人
- 3
-
-
作者
杨娜玲
-
机构
江西省宜春市第七中学
-
出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3年第7期120-121,共2页
-
文摘
言为心声,作文是作者内心活动的自然流露,是作者人格品质的真实再现,做人是作文的基础,作文与做人互为表里、相互为用。现在不少老师,作文教学更多注重的是写作技法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学生写出文章来往往内容空洞,立意肤浅、混乱甚至偏执,华而不实的习作比比皆是,这种问题的病根没在写作技法上,而在学生的思想修养上。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是,“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高度重视学生为人处事的引导。
-
关键词
学生作文
做人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思想品德
写作技法
作文教学
内心活动
真实再现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大地震留下的记忆——唐山抗震救灾30周年纪念
被引量:1
- 4
-
-
作者
代爱华
刘翠红
杨娜玲
-
出处
《档案天地》
2006年第4期4-8,1,共5页
-
文摘
●今年是唐山大地震发生30周年,当我们回过头去,重新回顾那场举世瞩目的抗震救灾活动,发现仍有那么多事情令我们为之激动和震撼,既有唐山人民在巨大灾难面前表现出的空前勇敢和坚毅,也有被难之后唐山军民重建家园的豪情。这也许正是我们在纪念唐山抗震救灾活动中所应该心感身受的。《大地震留下的记忆》引领我们重温30年前唐山人民在全国上下的支援下抗震救灾的一幕幕,除了感动,也许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东西。
-
关键词
周年纪念
抗震救灾
唐山
地震
记忆
京津地区
-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让课外阅读走进学生的生活
- 5
-
-
作者
颜安秋
杨娜玲
-
机构
江西省宜春市第八中学
江西省宜春市第七中学
-
出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3年第3期121-123,共3页
-
文摘
一、人的发展离不开阅读
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突破口,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走进自然、探究奥秘,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学生成长
贴近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
人的发展
教育之本
语文素养
完善自我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调动阅读内动力,增强阅读深刻性
- 6
-
-
作者
颜安秋
杨娜玲
-
机构
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
宜春市金瑞中学
-
出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7年第9期68-69,共2页
-
文摘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给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既给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拓展阅读视野,广泛阅读各种读物”(《语文课程标准》)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容易让学生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界,容易形成学生阅读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泛泛而读的习惯,
-
关键词
阅读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
内动力
学生阅读
学习内容
处理信息
认识世界
审美体验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