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K混合滤波算法在雷达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婷娅 陆振宇 +2 位作者 顾松山 肖冬荣 陈金辉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1,69,共4页
通常的Kalman滤波算法不能很好的解决信号的时频局部性问题,往往只能在低频和高频两种滤波算法间通过机动检测器(变维滤波算法 )或马尔可夫链的转移概率矩阵 (VD算法 )来进行切换,因为有一定的滞后,并受到机动检测器和转移概率矩阵的影... 通常的Kalman滤波算法不能很好的解决信号的时频局部性问题,往往只能在低频和高频两种滤波算法间通过机动检测器(变维滤波算法 )或马尔可夫链的转移概率矩阵 (VD算法 )来进行切换,因为有一定的滞后,并受到机动检测器和转移概率矩阵的影响较大,从而产生较大的滤波误差。笔者将二维可分离小波变换良好的时频局部性和Kalman滤波的实时最佳预测修正跟踪滤波估计结合起来,得出一种有效的混合滤波算法(WK算法),并将该算法用于进行雷达数据的滤波处理,使得滤波估计值逐步逼近真实轨迹。通过实际的仿真验证了该算法比其它单一的滤波算法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K算法 二维可分离小波变换 Kalman滤波算法 MALLAT算法 雷达信号处理
下载PDF
一次春季冰雹天气的中尺度系统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尹东屏 吴海英 +3 位作者 张备 孙燕 杨婷娅 刘安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48-1751,共4页
对2007年5月5日江苏出现的大范围雷雨、大风和区域性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触发所致,锋前对流层低层的增温和500 hPa冷空气的先行南下使潜在的对流不稳定性加剧;地面冷锋前中尺... 对2007年5月5日江苏出现的大范围雷雨、大风和区域性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触发所致,锋前对流层低层的增温和500 hPa冷空气的先行南下使潜在的对流不稳定性加剧;地面冷锋前中尺度低压的发展是对流性天气发展的主要因素;强烈的上升运动和低层水汽通量辐合提供了有利于冰雹产生的过冷水滴的碰撞增长条件;冰雹天气的产生与地面物理量场有很好的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预报 对流不稳定 上升运动 水汽通量散度 地面加密观测站
下载PDF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江苏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霞 宋喃喃 +3 位作者 刘银萍 焦雪 杨婷娅 缪佩 《暴雨灾害》 2021年第5期564-568,共5页
雷电灾害已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灾害之一。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江苏省2008—2019年雷电灾害事故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江苏省雷电灾害事故多集中于320次·a-1内,约1.9 a一遇,而发生880次&... 雷电灾害已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灾害之一。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江苏省2008—2019年雷电灾害事故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江苏省雷电灾害事故多集中于320次·a-1内,约1.9 a一遇,而发生880次·a-1以上的概率较小,约38.2 a一次;人身伤亡风险主要集中在12人·a-1内,约1.8 a一遇,大于30人·a-1的伤亡次数则约14.1 a发生一次;经济损失风险值为650万元·a-1的累积发生概率为58.62%,而2250万元·a-1的发生概率极低,仅为1.84%。定量化的计算分析数据可使人们对雷电灾害事故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扩散理论 雷电灾害 风险评估 发生概率
下载PDF
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及系统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海英 曾明剑 +2 位作者 尹东屏 孙燕 杨婷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78-2181,共4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MM5模式资料对2005年4月20日发生在江苏境内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并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模式资料,对强风暴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变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揭示出强风暴云...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MM5模式资料对2005年4月20日发生在江苏境内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并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模式资料,对强风暴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变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揭示出强风暴云体内部动力场的结构特征,为分析和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强对流 动力场 系统结构
下载PDF
淮河流域近50年降水异常及其大尺度环流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金小霞 孙燕 +1 位作者 李超 杨婷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9-616,共8页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全国714站月平均降水量资料,运用REOF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差值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淮河流域代表站点的选取,分析了1960~2009年淮河流域降水的趋势变化特征、周期特征,以及多雨、少雨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全国714站月平均降水量资料,运用REOF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差值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淮河流域代表站点的选取,分析了1960~2009年淮河流域降水的趋势变化特征、周期特征,以及多雨、少雨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年降水总量呈缓慢增长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负距平转为正距平。冬季和夏季降水量呈显著增长趋势,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80年代前期为降水变化的转折期;(2)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存在准3a的显著振荡周期和准10a的次显著振荡周期,同时在60~90年代还存在准6a振荡周期;(3)淮河流域多雨年,500hPa经向风偏强且范围广,850hPa上从孟加拉湾经南海向华东地区的水汽输送明显偏强,在江苏、安徽地区有水汽的正涡度辐合区;少雨年,经向风偏弱,华东地区方向的水汽输送明显减弱;(4)多雨年与少雨年的500hPa风场差值场、高度场差值场分析表明,多雨年贝加尔湖西部和鄂霍次克海地区阻塞高压活动频繁,东北冷涡异常活跃,副高偏强,3者共同作用使得降水偏多。500hPa温度场差值场分析表明,多雨年中国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冷空气偏强,同时南方大部分地区暖空气也偏强,冷暖空气共同作用使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夏季降水 环流异常 东北冷涡 小波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