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本磊 杨媛乐 +2 位作者 区瑞庆 黄淑平 吴焕转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期217-219,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行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肌内效贴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3月所接收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抽选60例进行实验研究,根据不同疗法治疗分为对照组合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康... 目的分析临床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行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肌内效贴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3月所接收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抽选60例进行实验研究,根据不同疗法治疗分为对照组合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康复疗法,研究组患者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肌内效贴疗法,临床预后评定疾病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疾病效果为93.3%、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临床疾病效果为73.3%、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行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肌内效贴疗法作用显著,可提高疾病效果,改善肢体功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
下载PDF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本磊 杨媛乐 +1 位作者 区瑞庆 吴焕转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36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小针刀进行...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小针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Barthe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后遗症 踝内外翻 小针刀
下载PDF
虚拟现实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媛乐 林倩仪 +2 位作者 区瑞庆 覃朋 陈丽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3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肩关节半脱位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肌内效贴治疗,研...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肩关节半脱位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肌内效贴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VR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AHI值、FMA评分、Mallet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HI值均显著下降,FMA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AHI值降低、FMA评分上升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柱、手到嘴评分及Mallet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肌内效贴 偏瘫 肩关节半脱位
下载PDF
Brunnstrom技术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媛乐 杨敏 +1 位作者 吴焕转 李艺青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3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Brunnstrom技术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电针加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runnstrom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 目的探讨Brunnstrom技术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电针加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runnstrom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Fuel-Meyer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和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Brunnstrom技术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改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nnstrom技术 电针 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电针加运动再学习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媛乐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加运动再学习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电针加运动再学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 目的:探讨电针加运动再学习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电针加运动再学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两组Wo1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上肢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FMA)、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评定(FTHUE-HK)、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治疗前两组WMFT、FMA、FTHUE-HK、MB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WMFT、FMA、FTHUE-HK、MBI评分均显著上升,且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WMFT、FMA、FTHUE-HK、MBI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 <0.05)。结论:电针加运动再学习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更显著,提高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运动再学习 偏瘫 上肢功能障碍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区瑞庆 杨媛乐 林倩仪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4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手法,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手法,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和FMA-UE、MB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上升;组间对比,研究组Brunnstrom V期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UE、MBI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技术结合m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区瑞庆 杨媛乐 陈丽秋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0期180-183,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基础组(n=30)和结合组(n=30),基础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基础组(n=30)和结合组(n=30),基础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结合组患者给予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使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中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BMI)及上肢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侧肢体肌肉痉挛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治疗后患侧肢体肌肉痉挛评分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治疗后上肢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治疗前肩关节及肘关节活动角度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基础组治疗后肩关节、肘关节活动角度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治疗后肩关节、肘关节活动角度均大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活动范围,缓解肌肉痉挛,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虚拟现实技术 任务导向性训练 上肢功能
下载PDF
基于头针和功能性电刺激的脑-肢协同调控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永源 徐本磊 +3 位作者 陈志燕 区瑞庆 杨媛乐 黄淑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第17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头针和功能性电刺激的脑-肢协同调控技术对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肢体治疗对照组、脑部治疗对照组和脑+肢治疗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头针和/或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用简化... 目的观察头针和功能性电刺激的脑-肢协同调控技术对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肢体治疗对照组、脑部治疗对照组和脑+肢治疗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头针和/或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价,比较3组疗效.结果3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头针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恢复的方面疗效优于其他两个对照组.结论基于头针和功能性电刺激的脑-肢协同调控技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头针和单纯功能性电刺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头针 功能性电刺激 上肢 脑-肢协同调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