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外动脉结扎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行脑膜瘤切除32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学照 何乃吉 +5 位作者 朱凤清 张世明 陈宗孚 陈忠平 惠国桢 鲍耀东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13-114,共2页
1985~1991年,我科采用颈外动脉根部结札,动脉远端加用明胶海绵颗粒行血管栓塞后,再行脑膜瘤切除术32例,其中10例尚作远端血管结扎前、后的血压测定,以判断栓塞效果。此法可减少术中出血与渗血,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出血性休克。并发症有栓... 1985~1991年,我科采用颈外动脉根部结札,动脉远端加用明胶海绵颗粒行血管栓塞后,再行脑膜瘤切除术32例,其中10例尚作远端血管结扎前、后的血压测定,以判断栓塞效果。此法可减少术中出血与渗血,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出血性休克。并发症有栓塞侧头面部麻痛、短期的周围性面瘫、咽痛及头皮局限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并发症 切除术
下载PDF
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2
作者 杨学照 何乃吉 +3 位作者 朱凤清 张世明 陈忠平 鲍耀东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29-30,86,共2页
分析19例经手术治疗的嗅沟脑膜瘤,并讨论巨大肿瘤在术中预防出血性休克;处理被开放的额窦与破损的筛板,以防止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避免额叶及间脑受损问题。
关键词 脑膜瘤 嗅沟 外科手术 出血性 休克
下载PDF
CT 增强扫描对提高脑外伤确诊率的价值(14例分析报告)
3
作者 杨学照 殷光中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30-31,共2页
选择14例脑外伤者临床表现明显,而CT 平扫颅内未发现异常或轻度异常,再作CT 增强扫描作对照,结果发现7例并发有脑挫伤,3例明确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提示CT增强扫描可提高脑挫伤的确诊率,并可动态观察脑内血肿的吸收过程。并讨论脑外... 选择14例脑外伤者临床表现明显,而CT 平扫颅内未发现异常或轻度异常,再作CT 增强扫描作对照,结果发现7例并发有脑挫伤,3例明确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提示CT增强扫描可提高脑挫伤的确诊率,并可动态观察脑内血肿的吸收过程。并讨论脑外伤病人CT增强扫描的适应症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诊断 CT 增强扫描
下载PDF
颅内肿瘤开颅切除术后颅内出血原因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凤清 杨学照 +3 位作者 周岱 惠国桢 鲍耀东 许新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8-169,共2页
报告8年间在1084例颅内肿瘤病人行开颅切除术后31例病人发生颅内血肿,其中术野血肿22例,远隔血肿9例。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肿瘤残留、肿瘤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水肿坏死、颅内压力骤降,术后高血压是术后出血的间接因素,结合... 报告8年间在1084例颅内肿瘤病人行开颅切除术后31例病人发生颅内血肿,其中术野血肿22例,远隔血肿9例。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肿瘤残留、肿瘤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水肿坏死、颅内压力骤降,术后高血压是术后出血的间接因素,结合文献对术后出血的早期诊断和减少术后出血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血肿 手术并发症 脑外科手术 病因
下载PDF
复发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凤清 黄强 +3 位作者 杨学照 周岱 惠国桢 鲍耀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33-234,共2页
血管母细胞瘤如多次复发,预后可极差。为了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原因,减少复发率,我们对1985年10月~1989年10月的4年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病人中的3例复发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关键词 脑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小脑
下载PDF
急性硬膜外血肿内空气积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朱凤清 杨学照 +5 位作者 周岱 惠国桢 鲍耀东 高明 茅志平 卞永才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275-276,343,共2页
报告经CT 确诊3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内空气积聚病人,27例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结合临床认为这种血肿内空气积聚可作为硬膜外血肿和颅底骨折的诊断依据,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空气积聚 硬膜外血肿 颅底骨折
下载PDF
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对头皮血供影响的解剖学研究
7
作者 苗登顺 杨仲昆 +3 位作者 殷光中 杨学照 惠国帧 鲍耀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5-89,共5页
通过动脉栓塞和灌注、X 线摄片、透明、组织学切片等方法,观测了10例足月胎儿和新生儿头皮动脉的分布和吻合,并比较了不同大小的栓塞颗粒行颈外动脉栓塞后对头皮血供的影响.结果表明,脑膜廇术前行颈外动脉栓塞,产生头皮局部缺血性坏死... 通过动脉栓塞和灌注、X 线摄片、透明、组织学切片等方法,观测了10例足月胎儿和新生儿头皮动脉的分布和吻合,并比较了不同大小的栓塞颗粒行颈外动脉栓塞后对头皮血供的影响.结果表明,脑膜廇术前行颈外动脉栓塞,产生头皮局部缺血性坏死与其栓塞范围、皮瓣切口及栓塞颗粒大小有关.提出合理设计开颅皮瓣的切口和选用适当栓塞颗粒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头皮坏死 颈外动脉 解剖学
下载PDF
老年脑膜瘤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洪升 杨学照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44-145,共2页
25例老年脑膜瘤患者的病情隐匿、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血管硬化、痴呆等,应尽早行头颅CT扫描。术前应检查其它脏器的功能状况,术中应彻底止血,必要时去除骨瓣,术后尽量防止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的发生.
关键词 脑膜瘤 老年人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影响脑膜瘤瘤周水肿程度的相关因素的研究
9
作者 李向东 杨学照 +2 位作者 惠国桢 朱凤清 康苏娅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686-688,共3页
分析36例脑膜瘤瘤周水肿程度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及癫痫发作无关,而与病程、肿瘤供血及病理特征有关。
关键词 脑膜瘤 瘤周水肿 病理分级
下载PDF
脑结核瘤8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何乃吉 杨学照 鲍耀东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294-296,343,共3页
脑结核瘤目前已属罕见。报告我院1972~1988年间收治并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的脑结核瘤8例,结合文献复习,提出了本病诊断的5点参考依据。尤其强调了术前5点参考依据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对本病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关键词 脑结核病 诊断 综合疗法
下载PDF
颅脑外伤61例死亡病例分析
11
作者 陈忠平 杨学照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在各种工伤、交通事故中,颅脑外伤占较大比例,为外伤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由于交通工具的发达及CT 等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
关键词 颅脑 损伤 死亡
下载PDF
轻型颅脑外伤病情的监护
12
作者 陈忠平 杨学照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39-40,38,共3页
轻型颅脑外伤病情可能突然恶化。本文结合47例病例讨论此型病例是否作CT 检查,是否留院观察,如何恰当处理等问题。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轻型 诊断
下载PDF
大剂量白芨粉治疗脑外伤后并发重症胃肠道大出血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利民 支文勇 杨学照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大剂量 白芨粉 颅脑外伤 胃肠道大出血 并发症 药物治疗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脑脊液与血清中IL-6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钧 杨学照 鲍耀东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8期868-869,共2页
 28 例急性颅脑损伤以 G C S评分分组, A 组 G C S≤8 分, B 组 G C S> 8 分,结果显示,脑脊液及血清 I L- 6均在伤后第1 天达峰值,其中脑脊液 I L- 6 两组峰值无显著差异,血清 I L- 6 两组差异显...  28 例急性颅脑损伤以 G C S评分分组, A 组 G C S≤8 分, B 组 G C S> 8 分,结果显示,脑脊液及血清 I L- 6均在伤后第1 天达峰值,其中脑脊液 I L- 6 两组峰值无显著差异,血清 I L- 6 两组差异显著,且其下降速度亦有显著差异。说明颅脑损伤后 I L- 6 主要由 C N S产生,且血清 I L- 6 水平与临床病情和炎症反应变化呈平行关系, I L- 6 可作为判定机体免疫状态和临床判定疗效和预后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白细胞介素6 脑脊液 血清 GCS
下载PDF
脑脓肿复发原因的回顾(附复发30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虞登海 杨学照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5年第3期182-182,共1页
脑脓肿复发原因的回顾(附复发30例分析)虞登海,杨学照我们收集到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外科于1962~1985年间,在无CT设备时,仅靠脑血管造影、气脑造影、直接钻颅探查(限于耳源性脑脓肿)等方法确诊的脑脓肿153... 脑脓肿复发原因的回顾(附复发30例分析)虞登海,杨学照我们收集到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外科于1962~1985年间,在无CT设备时,仅靠脑血管造影、气脑造影、直接钻颅探查(限于耳源性脑脓肿)等方法确诊的脑脓肿153例,经手术治疗后有30例复发。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脓肿 复发 病例分析
下载PDF
sPECT测定脑损伤后rCBF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俞辉 鲍耀东 +3 位作者 杨学照 朱凤清 何广仁 石怡珍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5期806-807,997,共2页
应用(98m)Tc—ECD 或 (99m)Tc—HMPAO 对颅脑外伤24例行 SPECT 检查,连续3个月内测定其 rCBF 比值,自身比较。结果表明:SPECT 连续扫描测定能确切反映脑损伤后局部脑血流的改善趋势,并且提示:伤后第1个月是脑血流恢复的关键时期,延至第... 应用(98m)Tc—ECD 或 (99m)Tc—HMPAO 对颅脑外伤24例行 SPECT 检查,连续3个月内测定其 rCBF 比值,自身比较。结果表明:SPECT 连续扫描测定能确切反映脑损伤后局部脑血流的改善趋势,并且提示:伤后第1个月是脑血流恢复的关键时期,延至第3个月时,rCBF 尚未达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CT 局部脑血流
下载PDF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26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朱晓江 周岱 +4 位作者 黄强 杨学照 惠国桢 鲍耀东 杜子威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9年第1期38-40,85,共4页
本文报道26例颅内血管母细胞瘤,对此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问题作了初步讨论。认为:周围血中红细胞增多应警惕该瘤的存在,CT 检查是诊断该病的有效手段。并描述了此瘤在CT 图像上的四大表现。对于复发者应尽可能再次手术切... 本文报道26例颅内血管母细胞瘤,对此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问题作了初步讨论。认为:周围血中红细胞增多应警惕该瘤的存在,CT 检查是诊断该病的有效手段。并描述了此瘤在CT 图像上的四大表现。对于复发者应尽可能再次手术切除肿瘤,仍能收到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颅内肿瘤 计算机断层摄影 治疗
下载PDF
成人脑颅正中矢状面定位的研究
18
作者 舒锦琪 杨仲昆 +1 位作者 刘时生 杨学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1期28-30,共3页
本文测量82例成人脑颅正中矢状面,绝大多数颅因左右两半不对称,其正中矢状面皆出现旋转和偏移,只有7.31%符合标准。其偏离规律是:当N—RPO径越大,i—LPO径也越大,而N—LPO径与i—RPO径就相对地越小,以Ni连线为标志的脑颅正中矢状面,则... 本文测量82例成人脑颅正中矢状面,绝大多数颅因左右两半不对称,其正中矢状面皆出现旋转和偏移,只有7.31%符合标准。其偏离规律是:当N—RPO径越大,i—LPO径也越大,而N—LPO径与i—RPO径就相对地越小,以Ni连线为标志的脑颅正中矢状面,则出现逆时钟方向旋转,并向左侧偏移,相反时,即N—RPO径越小,i—LPO径也越小,而N—LPO径与i—RPO径也就越大,颅正中矢状面则顺时钟方向旋转或不旋转,同时向右侧偏移或不偏移。其旋转方向,角度以及左右方向偏移距离,可测定N—LPO,N—RPO,i—LPO,j—RPO,LPO—RPO五条径线长度后,据此作图,即可量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正中矢状面
下载PDF
椎管内恶性淋巴瘤16例手术治疗分析
19
作者 李振中 王中 +3 位作者 周岱 杨学照 朱凤清 鲍耀东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48-149,共2页
16例椎管内硬膜外恶性淋巴瘤中,术前完全截瘫的10例小,Ⅰ例手术后2周内肌力有所增加,症状改善,4例无变化,5例恶化死亡;术前不全性截痪的6例,术后肌力都增加,症状改善。结果提示,手术应尽量于截瘫前进行。对术后好转及无变化的11例于术后... 16例椎管内硬膜外恶性淋巴瘤中,术前完全截瘫的10例小,Ⅰ例手术后2周内肌力有所增加,症状改善,4例无变化,5例恶化死亡;术前不全性截痪的6例,术后肌力都增加,症状改善。结果提示,手术应尽量于截瘫前进行。对术后好转及无变化的11例于术后第14~21天行化疗、放疗,3个月时,肌力都有恢复,症状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肉瘤 椎管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颈外动脉栓塞术致头皮坏死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探讨
20
作者 殷光中 鲍耀东 +3 位作者 杨学照 惠国祯 杨仲昆 苗登顺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15-117,170,共3页
应用头皮动脉栓塞和灌注、X线摄片、标本经透明和组织学切片等方法,观测10例足月胎儿和新生儿头皮动脉的分布和吻合,并比较了不同大小的栓塞颗粒行颈外动脉栓塞后对头皮血供的影响。结果表明,脑膜瘤等术前行颈外动脉栓塞产生头皮局部缺... 应用头皮动脉栓塞和灌注、X线摄片、标本经透明和组织学切片等方法,观测10例足月胎儿和新生儿头皮动脉的分布和吻合,并比较了不同大小的栓塞颗粒行颈外动脉栓塞后对头皮血供的影响。结果表明,脑膜瘤等术前行颈外动脉栓塞产生头皮局部缺血性坏死的原因,与其栓塞范围、皮瓣切口设计及使用的栓塞颗粒大小有关。提出合理设计开颅皮瓣切口和选用适当栓塞颗粒,以防术后产生头皮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坏死 颈外动脉 栓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