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被引量:32
1
作者 杨学祥 韩延本 +1 位作者 陈震 乔琪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6-621,共6页
强潮汐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天文资料表明 ,2 0 0 0年 6月到 8月日本Izu半岛最活跃的火山地震活动正好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和日长变化最小值时期 .在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发生前后 ,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分别升降 4 0cm ,水均衡作用... 强潮汐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天文资料表明 ,2 0 0 0年 6月到 8月日本Izu半岛最活跃的火山地震活动正好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和日长变化最小值时期 .在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发生前后 ,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分别升降 4 0cm ,水均衡作用使洋壳反向升降 13c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潮汐 地震群 火山 地球自转
下载PDF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学祥 陈震 +2 位作者 刘淑琴 宋秀环 陈殿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7-193,共7页
科里奥利效应是产生内核快速旋转的主要原因。科氏力使上升物质向西漂移,下降物质向东漂移;造成地球外层自转减速,地球内层自转加速。所以,自旋体中的垂直运动可以产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圈层差异旋转。地震波测量结果表明,内核... 科里奥利效应是产生内核快速旋转的主要原因。科氏力使上升物质向西漂移,下降物质向东漂移;造成地球外层自转减速,地球内层自转加速。所以,自旋体中的垂直运动可以产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圈层差异旋转。地震波测量结果表明,内核旋转速度每年比地壳地幔快1°。对于一个内核差异旋转的地球,太阳辐射不仅形成地磁场的内外磁尾和地壳与内核的反向振动,而且影响核幔角动量交换和电磁耦合,从而控制了地球内能的释放,形成天文周期与地质旋回的一一对应关系。地球轨道和太阳轨道的全球变化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里奥利力 全球变化 轨道效应 地核 内核旋转
下载PDF
高原地区检验仪器的使用维护与保养探索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学祥 朱智全 +4 位作者 张世杰 张新德 金芳 尹思念 文觉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9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目的:研究在高海拔地区特殊环境下如何更好地维护和保养检验仪器。方法:通过改善实验室环境和增加维护保养次数等方法进行多方面尝试。结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仪器的故障率。结论:有效地提高了医疗仪器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使其更好地发挥作... 目的:研究在高海拔地区特殊环境下如何更好地维护和保养检验仪器。方法:通过改善实验室环境和增加维护保养次数等方法进行多方面尝试。结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仪器的故障率。结论:有效地提高了医疗仪器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气候 检验仪器 维护 保养
下载PDF
深部物质与深部过程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学祥 牛树银 陈殿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77-84,共8页
重力分异在使质量向地心集中的同时,也使能量向地核集中。热能在地核的集中是液核热对流和热幔柱活动的原因;旋转动能在地核的集中可通过圈层角动量交换转化为热能,它是地核周期性热膨胀的原因。地核周期性热膨胀使地壳地幔胀裂,形... 重力分异在使质量向地心集中的同时,也使能量向地核集中。热能在地核的集中是液核热对流和热幔柱活动的原因;旋转动能在地核的集中可通过圈层角动量交换转化为热能,它是地核周期性热膨胀的原因。地核周期性热膨胀使地壳地幔胀裂,形成全球性大洋和大陆裂解事件,为热幔柱上涌打开了通道。裂隙在核幔边界造成的突然减压使重元素迅速气化,并在液核膨胀内压下随轻元素一起上喷到地表,产生了反重力分异运动。因此,重力分异与内能释放是深部与浅部之间物质运移和能量交换的两个相反过程。认识这两个过程的差异和联系对理解全球化学过程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能源 地核膨胀 反重力分异 物质运移
下载PDF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学祥 陈震 +1 位作者 陈殿友 乔淇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91,共5页
北太平洋对北极的半封闭状态和南太平洋对南极的开放状态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构造基础,强潮汐导致南北半球之间的流体对流和北太平洋海洋热能周期性向南太平洋输送。日、地、月和行星相对位置的变化决定了潮汐的强度,其变化规模与全球... 北太平洋对北极的半封闭状态和南太平洋对南极的开放状态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构造基础,强潮汐导致南北半球之间的流体对流和北太平洋海洋热能周期性向南太平洋输送。日、地、月和行星相对位置的变化决定了潮汐的强度,其变化规模与全球气候变化周期相对应。强潮汐加大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海水的混合,使西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暖水变冷,使东南太平洋冷水变暖,形成厄尔尼诺事件。行星冲日、近地潮、日月大潮、日食、月食的叠加所形成的强潮汐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间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海洋热输送 潮汐 日食 月食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学祥 杨冬红 +1 位作者 安刚 沈柏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37-140,146,共5页
季林的气候潮汐循环说和郭增建的海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中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 季林的气候潮汐循环说和郭增建的海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中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了地震海啸的合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强潮汐 低温 太平洋十年涛动
下载PDF
2002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学祥 陈震 乔淇源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2,共3页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强潮汐 预测 日食 月食 近地点
下载PDF
地球节律的成因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学祥 王成金 +1 位作者 郑文瑞 刘淑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地球节律主要受地球内部能量间歇性的释放所控制。旋转系统有不同于非旋转系统的位能、热能和旋转能的相互转换方式。在重力分异和热对流过程中,地核不仅有巨量热能,而且有巨量的旋转能和放射性蜕变能。这是地球能量释放的内因。天文... 地球节律主要受地球内部能量间歇性的释放所控制。旋转系统有不同于非旋转系统的位能、热能和旋转能的相互转换方式。在重力分异和热对流过程中,地核不仅有巨量热能,而且有巨量的旋转能和放射性蜕变能。这是地球能量释放的内因。天文因素使地球内核周期性地南北振动,使地球轨道、体积,形状、自转速度、公转速度和差异旋转状态周期性地变化。这是地球能量间歇性释放的外因。对作差异旋转的内核而言,万有引力常数G的变化可以改变太阳辐射量和太阳系体积,影响核幔的角动量交换和地壳地幔容积,造成热幔柱的形成与喷发,控制了核幔边界的能量交换过程。这是天文周期与地质旋回一一对应的原因,也是地球节律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使人们可以从天文周期预测地质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节律 旋转系统 能量转换 万有引力常数
下载PDF
大跨度悬索桥施工猫道若干问题综述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学祥 张明卓 +1 位作者 朱艳 张靖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4,共4页
在参阅已建成的悬索桥施工猫道资料的基础上,就猫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抗风方面的一些经验谈几点意见。
关键词 悬索桥 施工猫道 综述
下载PDF
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学祥 陈殿友 李守春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44-47,共4页
计算了月球赤纬角最大和最小时地球的潮汐形变值.结果表明,当赤纬角最大时月球引潮力所引起的地球表面积和地壳容积变化量是赤纬角最小时所引起的相应变化量的2.3倍.因此,当月球赤纬角最大时地球大量放气,而月球赤纬角最小时气... 计算了月球赤纬角最大和最小时地球的潮汐形变值.结果表明,当赤纬角最大时月球引潮力所引起的地球表面积和地壳容积变化量是赤纬角最小时所引起的相应变化量的2.3倍.因此,当月球赤纬角最大时地球大量放气,而月球赤纬角最小时气候干旱,中国大陆出现旱灾.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周期和地震周期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赤纬角 固体潮 干旱 地球放气 地震
下载PDF
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学祥 陈殿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3-42,共10页
火山活动主要受地球内部能量间歇性释放所控制。对作差异旋转的内核而言,银河年周期可以改变太阳辐射量和太阳系速度,影响核幔的角动量交换和壳幔能量交换,造成热幔柱喷发和岩浆活动,控制了核幔边界到地表的能量交换过程。地球减速运动... 火山活动主要受地球内部能量间歇性释放所控制。对作差异旋转的内核而言,银河年周期可以改变太阳辐射量和太阳系速度,影响核幔的角动量交换和壳幔能量交换,造成热幔柱喷发和岩浆活动,控制了核幔边界到地表的能量交换过程。地球减速运动将释放出巨大能量。这是天文周期与火山旋回一一对应的原因。通过天文周期可预测未来火山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旋回 银河年周期 差异旋转 地幔柱 臭氧层
下载PDF
地核能量的积累与释放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学祥 张中信 +3 位作者 陈殿友 陈震 宋秀环 解宏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6年第4期85-92,共8页
地核不仅具有巨量热能,而且有巨量旋转能,这是地球能量释放的内因;天文因素使地核产生周期性的南北振荡,是地球能量间歇性释放的外因。地质旋回与天文周期直接相关。
关键词 地核 地球自转 天文周期 地质旋回 地核能量
下载PDF
地核的动力作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6年第1期68-70,共3页
在重力分异过程中,地球的质量在向地心集中的同时,其自转动能也向地核集中,从而产生地核、地幔和岩石圈三者的差异旋转运动。因重力位能降低而释放的大量能量,并未完全变为热能,其中有一部分变为地核的自转动能。这部分能量的存在... 在重力分异过程中,地球的质量在向地心集中的同时,其自转动能也向地核集中,从而产生地核、地幔和岩石圈三者的差异旋转运动。因重力位能降低而释放的大量能量,并未完全变为热能,其中有一部分变为地核的自转动能。这部分能量的存在和释放,为地磁效应,液核对流和热幔柱形成提供能源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旋转 重力分异 自转动能 地核 动力作用
下载PDF
对地球质心偏移及板块驱动力的讨论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杨学祥 王瑞庭 陈殿友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470-475,共6页
支持宇宙力参与板块运动的观点,赞同地球质心偏移的论断,但对质心偏移的力源和成因提出不同的看法。数理推导表明,太阳斥力与万有引力常数G的变化综合作用、冰盖在一极的形成与消融等是质心偏移的主要力源。
关键词 质心偏移 太阳风 地球形变
下载PDF
MET AG-Ⅱ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见故障与排除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学祥 张新德 +1 位作者 郭冬黎 黄德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5年第6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自动生化分析仪 常见故障 AG-Ⅱ MET 医院检验科 项目监测 临床生化 生化结果 检测结果 方法介绍 生化仪
下载PDF
太阳系行星公转速度变化与低温灾害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学祥 陈殿友 +1 位作者 宋秀环 罗毅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44-348,共5页
地质资料表明,地球的加速运动与冷冻低温及冰期相对应。运用相对论公式导出星体加速运动时吸收能量和减速运动时释放能量的结论。这是差异旋转的新能源,活动星系核的高效产能率是其天文证据,由于不能超过光速,黑洞边界可能存在巨大... 地质资料表明,地球的加速运动与冷冻低温及冰期相对应。运用相对论公式导出星体加速运动时吸收能量和减速运动时释放能量的结论。这是差异旋转的新能源,活动星系核的高效产能率是其天文证据,由于不能超过光速,黑洞边界可能存在巨大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这一新能源是地质旋回与天文周期一一对应的原因,也是物质和反物质同时存在的原因。根据天文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系 行星 公转速度 低温灾害
下载PDF
日地关系与地球磁场及有关地质变动的讨论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学祥 刘淑琴 +3 位作者 张中信 宋秀环 陈殿友 刘书芬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7年第1期95-102,共8页
太阳风的质量外流率不是固定不变的,目前太阳风的质量外流率是10-14Mθ/a(Mθ为太阳现在的质量),在104a的幼年时期,太阳风的质量外流率为10-5~10-6Mθ/a。因此在天文演化阶段,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现在更... 太阳风的质量外流率不是固定不变的,目前太阳风的质量外流率是10-14Mθ/a(Mθ为太阳现在的质量),在104a的幼年时期,太阳风的质量外流率为10-5~10-6Mθ/a。因此在天文演化阶段,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现在更近,受太阳风的作用更为强烈。对作差异旋转的地球内核而言,地质时期的太阳辐射量变化可以影响核幔角动量交换、电磁耦合和内核振动,控制核幔边界的能量交换过程,造成超级热幔柱的形成与喷发。这是天文周期与地质旋回一一对应的原因。对地球内核差异旋转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地关系 地幔对流 角动量 地质变动 地球磁场
下载PDF
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杨学祥 陈殿友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0年第3期39-48,共10页
黄赤交角和月亮赤纬角决定了地球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 ,据此研究了构造形变与气象灾害的关系。地球化学给出臭氧减少的原因 ,而地球物理则提供了臭氧的分布规律。臭氧洞是两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 ,能量交换和引潮力造成地球各... 黄赤交角和月亮赤纬角决定了地球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 ,据此研究了构造形变与气象灾害的关系。地球化学给出臭氧减少的原因 ,而地球物理则提供了臭氧的分布规律。臭氧洞是两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 ,能量交换和引潮力造成地球各圈层差异旋转 ,是臭氧洞和厄尔尼诺等气象灾害产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形变 差异旋转 轨道周期 气象灾害 地球
下载PDF
“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学祥 杨冬红 《海洋预报》 2006年第3期30-35,共6页
本文揭示了冷气候、飓风、强潮汐、流行性感冒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娜、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 本文揭示了冷气候、飓风、强潮汐、流行性感冒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娜、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面对日益增大的全球灾害,海洋预报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太平洋十年涛动 强震 全球性流行性感冒 飓风 厄尔尼诺
下载PDF
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学祥 宋秀环 刘淑琴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7年第2期53-58,共6页
日月引潮力的强度虽然很小,但引起地球形变的规模却很大。数值计算表明,25亿年前。
关键词 潮汐力 地壳形变 岩浆潮 地震前兆 数值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