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压器状态监测组件功能整合研究和性能提升设计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小铭 王煜 +2 位作者 饶丹 张鹏 李云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30-135,共6页
传统变压器状态监测组件IED较多,信息交互复杂,装置误报警率高,系统可靠性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整合型变压器状态监测智能组件性能提升方案。通过对在线监测装置的硬件和软件功能集成及油色谱装置的优化设计,可有效减少变压器状... 传统变压器状态监测组件IED较多,信息交互复杂,装置误报警率高,系统可靠性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整合型变压器状态监测智能组件性能提升方案。通过对在线监测装置的硬件和软件功能集成及油色谱装置的优化设计,可有效减少变压器状态监测组件的IED数量和提高系统可靠性。基于Xenomai的Linux实时系统的研究,结合嵌入式SQLite数据库和Web Service应用技术,实现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的采集功能集成化和诊断流程标准化设计。所设计的智能组件整合了油色谱在线监测、铁心接地电流监测和特高频(UHF)局部放电监测等监测功能,已在重庆220 kV虎啸智能变电站中得到应用,效果良好,充分体现了未来智能监测组件向结构紧凑化、通信标准化和状态可视化的方向发展,具备较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合 状态监测 变压器智能组件 油色谱
下载PDF
基于DSP技术的变电站组态型测控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小铭 吴红泉 +1 位作者 李惠宇 赵祥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72,共3页
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芯片ADSP-21992和以太网控制芯片CS8900A设计了一种网络化测控装置。论述了该测控装置的组态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和实际应用方案,介绍了其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重点探讨... 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芯片ADSP-21992和以太网控制芯片CS8900A设计了一种网络化测控装置。论述了该测控装置的组态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和实际应用方案,介绍了其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重点探讨了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在DSP内核中的实现以及UDP/IP协议在DSP中的实现。装置具有高精度的快速实时测量系统,通信方式灵活,应用方便可靠,易于扩展,可广泛用于变电站的监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器 快速傅里叶变换 以太网 变电站自动化 组态
下载PDF
基于DSP的智能准同期测控装置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小铭 赵祥 蔡月明 《农村电气化》 2007年第10期35-37,共3页
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智能准同期测控装置被研制成功,阐述了该装置同期的基本原理、硬件设计和主要技术参数。
关键词 ADSP 21992 同期 测控 变电站
下载PDF
低压台区用户的防窃电的趋势嫌疑度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小铭 花永冬 +3 位作者 黄淳驿 冯佳豪 何丽娜 王承民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6年第10期28-30,36,共4页
提出了一个基于数据采集分析的用户窃电嫌疑度评测方法。通过分析某段时间周期内某台区的用电量总体变化趋势,并与上个周期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趋势参照,对比分析该台区下各个用户在各自周期内的用电量变化趋势,若用户趋势变化出现较大程... 提出了一个基于数据采集分析的用户窃电嫌疑度评测方法。通过分析某段时间周期内某台区的用电量总体变化趋势,并与上个周期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趋势参照,对比分析该台区下各个用户在各自周期内的用电量变化趋势,若用户趋势变化出现较大程度不一致则判定为嫌疑用户,并根据不一致的偏移程度大小来度量窃电嫌疑度,以便电力公司进行用电排查。从而配合用电稽查甄别出适当的用电行为及诚信用户,最终达到强化用电管理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台区 用电营销 防窃电 趋势 嫌疑度
下载PDF
变压器谐波闭锁差动保护新判据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祖光 任杰 +2 位作者 仇新宏 赵安国 杨小铭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50-53,86,共5页
分析了变压器差动保护中的励磁涌流二次谐波成分,认为对称性涌流中的二次谐波分量对于闭锁谐波制动差动保护是足够的,提出借助直流分量加强二次谐波作用的新判据。提出的另一判据是用定增斜率制动特性取代原用的双斜率制动特性。分析计... 分析了变压器差动保护中的励磁涌流二次谐波成分,认为对称性涌流中的二次谐波分量对于闭锁谐波制动差动保护是足够的,提出借助直流分量加强二次谐波作用的新判据。提出的另一判据是用定增斜率制动特性取代原用的双斜率制动特性。分析计算、试验和试运行经验证明了所提出的新判据正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差动保护 二次谐波 直流分量 励磁涌流 定增斜率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采样的集中式保护装置 被引量:25
6
作者 韩伟 杨小铭 +1 位作者 仇新宏 刑宜宝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在IEC 61850标准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PowerP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总线低电压差分信号(BLVDS)高速串行总线的数字化集中式保护方案。PowerPC硬件平台加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完成过程层的数字化采样和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出... 在IEC 61850标准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PowerP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总线低电压差分信号(BLVDS)高速串行总线的数字化集中式保护方案。PowerPC硬件平台加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完成过程层的数字化采样和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出口跳闸功能,DSP保护模块完成测控与保护运算功能,PowerPC与DSP之间通过背板BLVDS高速串行总线进行通信。重点介绍系统方案、过程层的软硬件平台和数字化采样的实现。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基于PowerPC,DSP,BLVDS串行总线的平台方案能够很好地满足数字化集中式保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变电站 数字化采样 集中式保护 POWERPC VXWORKS BLVDS
下载PDF
急性戊型肝炎抗-HEV-IgG及抗-HEV-IgM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周和龙 杨小铭 +2 位作者 何生松 李淑莉 曾令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75-376,共2页
由于戊型肝炎病毒RNA(HEV RNA)检测手段较复杂,同时它在血清中存在的时间短,其结果受抽血时间影响较大,故戊型肝炎主要靠检测血清中抗-HEV-IgG及抗-HEV-IgM来进行诊断.
关键词 急性戊型肝炎 抗-HEV-IgG 抗-HEV-IgM 检测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瑞烈 贺永文 +3 位作者 高勇 李淑莉 杨小铭 罗端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 建立接近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并能长期复制的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细胞模型。方法 用HCV阳性血清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 772 1及胎肝细胞株L0 2 ,继续培养 6 0d ,用巢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 PCR)检测培养细胞及... 目的 建立接近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并能长期复制的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细胞模型。方法 用HCV阳性血清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 772 1及胎肝细胞株L0 2 ,继续培养 6 0d ,用巢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 PCR)检测培养细胞及上清中正、负链HCVRNA。结果 HepG2、SMMC 772 1在感染后第 2~ 30d ,L0 2在感染后第 3~ 30d细胞中可以间断检出HCV正链RNA ;3株细胞的细胞内HCV负链RNA均在感染后第 3~ 30d可以间断检出 ,检出率与正链RNA接近。 3株细胞以HepG2细胞中HCVRNA正、负链检出率较高 ,并在第 31~ 6 0d仍可间断检出 ,但复制程度逐渐减弱。 3株细胞的培养上清中HCV正链RNA感染后也呈间断阳性 ,检出率与细胞内正链RNA基本一致。培养上清中均未检出HCV负链RNA。结论 HepG2、SMMC 772 1及L0 2细胞均对HCV易感 ,并能支持HCV长期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细胞模型 细胞培养 细胞传代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对SMMC 7721细胞体外直接致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瑞烈 贺永文 +3 位作者 高勇 李淑莉 郭劲松 杨小铭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直接致病作用。方法:用HC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SMMC 7721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及流式细胞仪(FCM)分别检测培养细胞的存活率及凋亡率,同时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 RT-P...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直接致病作用。方法:用HC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SMMC 7721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及流式细胞仪(FCM)分别检测培养细胞的存活率及凋亡率,同时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 RT-PCR)检测其中的正、负链HCV RNA。结果:HCV感染后部分SMMC7721细胞发生皱缩、脱壁,8h细胞存活率为74.2%,细胞凋亡率为18.7%,至56h后细胞存活率回复至84.3%以上,而细胞凋亡率又降至7.4%以下;各时间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未感染HCV的SMMC7721细胞,而凋亡率则显著高于未感染的SMMC 7721细胞。感染后24h细胞及上清中HCV RAN检测结果均阴性,48h后在细胞中可检出正、负链HCV RNA,96h后细胞中HCV RNA正链呈阳性、负链转为阴性。结论:1.HCV具有一定的直接致病作用;2.HCV感染SMMC7721后的复制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致病作用 SMMC 体外感染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血清TNF-α及h-EGF含量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和龙 何生松 +3 位作者 曾令兰 李淑莉 杨小铭 罗端德 《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为探讨重症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 ,本文检测了 4 9例重肝患者血清 TNF-α和 h-EGF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 ABC- EL ISA方法分别测定血清 TNF-α和 h- EGF含量。结果 死亡组患者血清 TNF-α水平治疗前稍高于存活组 ,且与对照组比较差... 目的 为探讨重症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 ,本文检测了 4 9例重肝患者血清 TNF-α和 h-EGF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 ABC- EL ISA方法分别测定血清 TNF-α和 h- EGF含量。结果 死亡组患者血清 TNF-α水平治疗前稍高于存活组 ,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而 h- EGF却相反。随着病情进展 ,死亡组 TNF-α水平升高 ,h- EGF水平降低 ;存活组与之相反。血清 TNF-α水平越高 ,病死率越高 ;而 h- EGF水平越高 ,病死率越低。结论  TNF-α及 h- EGF分别能反映肝细胞坏死及再生情况 ,其动态检测能较好预测重肝发展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TNF-Α H-EGF 重型病毒性肝炎 预后 检测
下载PDF
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和龙 杨小铭 +2 位作者 何生松 朱华斌 黄华芳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12期845-847,共3页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肝患者 76例分为A组 3 5例 (拉米夫定 10 0mg ,qd ,po ,连续 12个月 ) ,B组 2 1例 (拉米夫定服用方法及剂量同A组 ,同时口服苦参素胶囊2 0 0mg ,tid ,...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肝患者 76例分为A组 3 5例 (拉米夫定 10 0mg ,qd ,po ,连续 12个月 ) ,B组 2 1例 (拉米夫定服用方法及剂量同A组 ,同时口服苦参素胶囊2 0 0mg ,tid ,连续服 6个月 ) ,C组 2 0例 (常规护肝 ,对症治疗 ,未经抗病毒治疗作为对照 )。动态观察患者血清HBV复制指标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A组HBV DNA阴转率在 3 ,6,12个月时分别为 62 .9% ,80 .0 % ,77.1% ;B组分别为 76.2 % ,90 .5 % ,76.2 %。A组HBeAg阴转率在 3 ,6,12个月时分别为 2 8.6% ,3 4.3 % ,42 .9% ;B组分别为 3 8.1% ,47.6% ,42 .9%。两组HBV 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均显著高于C组 (P <0 .0 5 )。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复常率在 3 ,6,12个月时分别为 3 7.1% ,65 .7% ,71.4% ;B组分别为 42 .9% ,66.7% ,81.0 %。两组ALT复常率与C组比较 ,仅在 12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拉米夫定单用或与苦参素联用 ,均具有明显抑制乙肝病毒作用 ;拉米夫定与苦参素联用 ,有改善肝功能作用 ,且有提高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苦参素 肝炎 乙型 慢性
下载PDF
继电保护智能设备内部建模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安国 杨小铭 仇新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7-110,共4页
讨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继电保护智能电子设备的内部建模方法。利用配置软件将智能电子设备的对象描述映射为面向程序模块的平面顺序表接口描述,配置软件的设计是基于对象之间的关联与约束及程序组织单元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的。最后,以一个... 讨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继电保护智能电子设备的内部建模方法。利用配置软件将智能电子设备的对象描述映射为面向程序模块的平面顺序表接口描述,配置软件的设计是基于对象之间的关联与约束及程序组织单元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的。最后,以一个元件保护的内部建模为例,进一步说明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智能电子设备 建模
下载PDF
商陆抗病毒蛋白对感染细胞模型中HCV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瑞烈 林少锐 +5 位作者 李忆璇 郑晓丹 贺永文 高勇 杨小铭 罗端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中HCV复制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PAP处理HCV感染细胞模型(HCV-HepG2),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及细胞内HCV RNA,以不同浓度的α-2b干扰素(IFNα-2b)处理同样的... 目的:探讨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中HCV复制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PAP处理HCV感染细胞模型(HCV-HepG2),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及细胞内HCV RNA,以不同浓度的α-2b干扰素(IFNα-2b)处理同样的细胞模型作为对照。结果:经PAP处理后各模型组细胞内HCVRNA含量于48小时、96小时和144小时进行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培养上清液中HCV RNA含量在48小时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96小时和144小时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AP对HCV的抑制作用随PAP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以100μg/ml浓度的抑制作用最强。用IFN-α2b处理HCV-HepG2模型亦得出类似的结果。两者均以第48小时的抑制率最高。但在96小时、144小时时PAP对细胞内HCV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IFN(P<0·05,P<0·01)。结论:PAP对HCV感染细胞模型中的HCV复制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且作用强于IFN-α2b。PAP对细胞无明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商陆抗病毒蛋白 干扰素
下载PDF
内毒素,TNFα及h—EGF检测在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评判中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和龙 何生松 +3 位作者 曾令兰 李淑莉 杨小铭 罗端德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4期22-25,共4页
目的:为探讨重症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本文检测了49例重肝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和h—EGF含量变化。方法:分别采用偶氮显色鲎试验方法及ABC—ELISA方法测定血清内毒素,TNF-α和h—EGF值。结果:①死亡组患者血清US,TNF-α水平治疗... 目的:为探讨重症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本文检测了49例重肝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和h—EGF含量变化。方法:分别采用偶氮显色鲎试验方法及ABC—ELISA方法测定血清内毒素,TNF-α和h—EGF值。结果:①死亡组患者血清US,TNF-α水平治疗前高于存活组,且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0.05和<0.01,而h—EGF却相反。②随着病情进展,死亡组LPS,TNF-α水平升高,而EGF水平有所降低,存活组则与之相反。②血清LPS,TNF-α水平越高,病死率越高;而h—EGF水平越高,病死率越低。结论:内毒素,TNF-α及h—EGF分别能反映肝细胞坏死及再生情况,其动态检测能较好预测重肝发展趋势,可用作评判重肝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TNFΑ H-EGF 检测 病毒性肝炎 预后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同步检测HCV-RNA和HGV-RNA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淑莉 曾令兰 +3 位作者 罗端德 刘薇 郭劲松 杨小铭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1年第2期188-189,共2页
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C and hepatitis G coinfection, and positive rate of HCV RNA or HGV RNA in plasma and PBMC, HCV RNA and HGV RNA in plasma and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 of the ... 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C and hepatitis G coinfection, and positive rate of HCV RNA or HGV RNA in plasma and PBMC, HCV RNA and HGV RNA in plasma and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 of the 40 patients were amplified with RT PCR. There were 6 and 8 HGV RNA positive cases in plasma and PBMC,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ere 5 HGV RNA positive cases both in plasma and PBMC.At the same time, there were 5,6,3 both HCV RNA and HGV RNA positive cases in plasma, in PBMC and in both plasma and PBMC,respectively. It accounted for 13%,15% and 8%, respectively. The HCV RNA and HGV RNA positive incidence of PBMC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lasma. The incidence of HCV RNA and HGV RNA coinfection was similar to European, American and Japanese. The synchronous detection has an important signficance in avoiding leaked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HCV 庚型肝炎病毒 HGV 重叠感染 血浆 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武汉大学教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卫 杨小铭 《微循环学杂志》 2013年第3期40-42,46,I0002,共5页
目的:分析武汉大学教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患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2011年在武汉大学医院进行体检的该校9094名教职工,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肝脏彩超检查,按NAFLD诊断标准,将其分为NAFLD组和非脂... 目的:分析武汉大学教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患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2011年在武汉大学医院进行体检的该校9094名教职工,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肝脏彩超检查,按NAFLD诊断标准,将其分为NAFLD组和非脂肪肝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及生化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1)NAFLD总患病率20.73%,男性患病率(25.88%)高于女性(15.22%)(P<0.01),均在40~5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与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血糖(FBG)、血压、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9.071、3.520、1.899、1.276、1.239,P<0.05或P<0.01),与NAFLD的发生关系最密切的前两位危险因素分别是BMI和TG。结论:该校教职工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以40~5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BMI、血压、TG、TC、FBG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7
作者 高勇 贺永文 +3 位作者 曾令兰 刘薇 杨小铭 罗端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468-470,473,共4页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情况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运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 (NISH)法和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 (SABC)法分别检测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的HCV RNA和非结构 (Nonstructur...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情况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运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 (NISH)法和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 (SABC)法分别检测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的HCV RNA和非结构 (Nonstructural,NS)蛋白NS5抗原 ,同时用SABC法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8例 (4 0 0 % )患者的PBMC中HCV RNA呈阳性 ,其中 6例 (30 0 % )患者的PBMC中NS5抗原同时呈阳性。HCV RNA和NS5抗原均呈散在颗粒状或弥漫分布 ,主要位于胞浆中 ,NS5抗原还出现于胞膜上。HCV RNA和NS5阳性细胞的比例均很低 ,分别为 0 1%~ 2 0 %和 0 1%~ 3 0 %。HCV RNA阳性组和阴性组的CD4+T细胞的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CD8+T细胞比例高于正常组 ,CD4+/CD8+比值下降 ;而HCV RNA阳性组的CD4+T细胞比例则又低于阴性组 ,CD8+T细胞比例高于阴性组 ,CD4+/CD8+比值出现倒置 (P值均小于 0 0 1)。结论 :HCV可以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PBMC并在其中复制 ;HCV感染PBMC后引起CD4+T细胞比例减少 ,CD8+T细胞比例增加 ,导致CD4+/CD8+比值下降甚至倒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CV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丙型肝炎或庚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外病毒RNA的检测
18
作者 李淑莉 曾令兰 +3 位作者 罗端德 刘薇 郭劲松 杨小铭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17-18,共2页
了解丙肝和庚肝重叠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CV-RNA及HGV-RNA的检出率是否有差异。方法: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的方法检测72例丙肝患者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CV-RNA和HGV-RNA的情况。结果:在患... 了解丙肝和庚肝重叠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CV-RNA及HGV-RNA的检出率是否有差异。方法: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的方法检测72例丙肝患者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CV-RNA和HGV-RNA的情况。结果:在患者的血浆,单个核细胞中分别检出HGV-RNA阳性者11例和15例,两者同时呈阳性者10例。丙肝和庚肝重叠感染者在血浆中、在外用血单个核细胞中、和在血浆+外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出HCV-RNA和HGV-RNA的例数分别为9、11、6例,占总例数的12.4%、15.3%和8.3%。同步检测HCV-RNA和HGV-RNA感染率均是细胞高于血浆。结论:丙肝和庚肝重叠感染发生率与欧美、日本等国报道相似,同步检测对于避免临床漏诊和研究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庚型肝炎 重叠感染 血浆 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商陆抗病毒蛋白对感染细胞模型中 HCV 复制的影响
19
作者 陈瑞烈 贺永文 +3 位作者 高勇 李淑莉 杨小铭 罗端德 《传染病信息》 2003年第3期134-134,共1页
目的 探讨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中HCV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HCV阳性血清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制成HCV感染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PAP干预该模型;利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于药物干预后48h、96h、144h... 目的 探讨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中HCV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HCV阳性血清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制成HCV感染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PAP干预该模型;利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于药物干预后48h、96h、144h检测培养细胞及上清液中HCVRNA含量,同时以不同浓度干扰素(IFN)处理该模型作为对照。结果 PAP处理HepG2感染HCV细胞模型后。细胞内HCVRNA含量在48h、96h、144h各组问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在第48h,HCVRNA含量100μm/ml组和10μm/ml组<lμm/ml组<0.1μm/mll<0.01μm/ml组及对照组;在第96h,HCVRNA含量100μm/ml组和10μm/ml组<lμm/ml组<0.1μm/ml组和0.01μm/ml组<对照组;在第144h,HCVRNA含量100μm/ml组及10μm/ml组<1μm/ml组<0.1μm/ml组、0.01μm/ml组及对照组。培养上清液中HCVRNA含量各组问在48h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96h,培养上清液中HCVRNA含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100μm/ml组及10μm/ml组<1μm/ml组<0.1μm/ml组、0.01μm/ml组及对照组;第144h时。培养上清液中HCVRNA含量各组问差异显著(P<0.01),100μm/ml组、10μm/ml组及1μm/ml组<0.1μm/ml组、0.01μm/ml组及对照组。PAP对HCV的抑制作用随PAP浓度的增加丽增强,以100μm/ml组对HCV的抑饲作用最强。IFN干预该模型亦得出相似结果,以3.0×10^4IU/ml组对HCV抑制作用最强。PAP与IFN均以第48h的抑饲效果最好,在48h、96h及144h时。PAP对HCV的抑饲作用显著高于IFN(P<0.01)。实验浓度的PAP未引起细胞死亡或脱壁,对细胞的形态、生长也无明显影响。结论 PAP对HCV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强于IFN。实验浓度的PAP对细胞形态及生长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陆抗病毒蛋白 HCV 病毒复制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细胞模型 干扰素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瑞烈 贾永文 +3 位作者 高勇 李淑莉 杨小铭 罗端德 《传染病信息》 2003年第1期8-8,共1页
目的建立接近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并能长期稳定复制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方法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 640培养基、37℃、5% CO_2条件下于培养瓶中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_2、SMMC 7721及胎肝细胞株L02细胞,L02培养基加胰岛素... 目的建立接近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并能长期稳定复制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方法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 640培养基、37℃、5% CO_2条件下于培养瓶中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_2、SMMC 7721及胎肝细胞株L02细胞,L02培养基加胰岛素0.2μ/ml,用HCV阳性血清感染HepG_2、SMMC 7721、L02细胞,3株细胞均每隔3d换液,消化、传代1次,连续培养60d,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检测培养细胞及上清液中正、负链HCV RNA。结果HepG_2、SMMC 7721细胞在感染后2~30d,L02细胞在感染后3~30d于细胞中可以间断检出HCV正链RNA;3株细胞的细胞内HCV负链RNA均在感染后3~30d可以间断检出,检出率与正链RNA接近。3株细胞以HepG_2细胞中HCV RNA正、负链检出率较高,并在第31~60天仍可间断检出HCV RNA正、负链,但复制程度逐渐减弱。HepG_2、SMMC 7721及L02 3株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HCV正链RNA感染后也呈间断阳性,检出率与细胞内正链RNA基本一致。培养上清液中均未检出HCV负链RNA。结论 HepG_2、SMMC 7721及L02细胞均对HCV易感,并能支持HCV长期稳定的复制。因此HepG_2细胞是较为理想的HCV体外感染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细胞模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