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丛琳 张文娟 +3 位作者 肖静 李召 杨少婵 鲍雪临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2例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确诊(proven)1例、拟诊(probable)8例...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2例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确诊(proven)1例、拟诊(probable)8例、疑似(possible)3例,分别给予氟康唑、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伊曲康唑口服胶囊或伏立康唑治疗,并同时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升高白细胞。治疗后确诊组1例死亡、拟诊组8例死亡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疑似组3例中死亡、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各1例,总病死率为41.7%。结论血液病合并IFD病死率高,在治疗IFD的同时,应用G-CSF对于血液病患者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者,及早配合抗真菌药物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治疗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4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丛琳 张文娟 +2 位作者 李召 杨少婵 肖静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08-310,共3页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中性粒细胞减少 侵袭性 肺曲霉病
下载PDF
以脾大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文娟 丛琳 +2 位作者 肖静 鲍雪临 杨少婵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2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以脾大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以脾大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M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以脾大为首发表现的ML患者临床表现更为复杂,主要有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盗汗... 目的:探讨以脾大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以脾大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M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以脾大为首发表现的ML患者临床表现更为复杂,主要有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盗汗及体重减轻。病理类型为霍奇金淋巴瘤2例(8.3%),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91.7%);B细胞淋巴瘤18例(75.0%),T细胞淋巴瘤6例(25.0%)。按照Ann/Arbor分期(Cotswolds修订)标准,本组24例ML患者中,Ⅰ期1例(4.2%),Ⅱ期1例(4.2%),Ⅲ期13例(54.1%),Ⅳ期9例(37.5%)。1年生存率为83.3%。结论: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对脾脏淋巴瘤的诊断有积极意义,脾切除病理检查既可明确诊断,提高早期确诊率,又有治疗的作用,但应权衡手术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大 恶性淋巴瘤 确诊 病理
下载PDF
PBL与LBL教学模式在血液科见习教学中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肖静 权玉萍 +2 位作者 张文娟 杨少婵 鲍雪临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7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将2015年3月在血液科临床见习的学生随机分成PBL组和LBL组(Lecture-based learning,LBL)。PBL组首先进行资料准备和教师培训,继而在带教中按课前... 目的: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将2015年3月在血液科临床见习的学生随机分成PBL组和LBL组(Lecture-based learning,LBL)。PBL组首先进行资料准备和教师培训,继而在带教中按课前预习-分组讨论-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四个步骤进行。LBL组以课堂式教师授课为主。结果:采用PBL教学法课堂气氛更活跃,师生反应更好,学生的考试成绩较高,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结论:PBL教学模式优于LBL教学模式,适用于血液科临床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LBL 教学 血液科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维生素B_(12)治疗硼替佐米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肖静 杨少婵 +2 位作者 鲍雪临 赵春红 张文娟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9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维生素B12治疗硼替佐米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予以硼替佐米治疗后出现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将患者分为高压氧联合维生素B12的治疗组及单用维生素B12的对照组,每组23例。结果...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维生素B12治疗硼替佐米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予以硼替佐米治疗后出现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将患者分为高压氧联合维生素B12的治疗组及单用维生素B12的对照组,每组23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维生素B12能有效缓解硼替佐米引起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为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沙利度胺、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丛琳 肖静 +2 位作者 张文娟 李召 杨少婵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9年第9期542-545,共4页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MM患者接受沙利度胺、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以血清或尿M蛋白水平及患者生活自理状况评价疗效,于用药前及用药2和6疗程观察患者的血常规、骨...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MM患者接受沙利度胺、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以血清或尿M蛋白水平及患者生活自理状况评价疗效,于用药前及用药2和6疗程观察患者的血常规、骨髓细胞学、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蛋白电泳、β_2微球蛋白、血钙及骨骼X线征象等指标。同时观察治疗中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疗程,初治组有效率为84.2%,难治与复发组有效率为85.7%。整个观察期(36月)共14例患者生存。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沙利度胺及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MM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并有一定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帕米膦酸二钠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出血性疾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丛琳 张文娟 +3 位作者 肖静 李召 杨少婵 鲍雪临 《中国医药》 2011年第7期806-807,共2页
目的 探讨出血性疾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变化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出血性疾病患者[其中过敏性紫癜25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25例]血浆TM含量,同样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40... 目的 探讨出血性疾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变化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出血性疾病患者[其中过敏性紫癜25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25例]血浆TM含量,同样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40例,比较3组的TM水平.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TM含量[(32.55±7.48)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4±7.72)μg/L](t=6.90,P〈0.01);ITP患者血浆TM水平[(20.29±10.15)μg/L]未见明显升高(P〉0.05);过敏性紫癜治疗好转组血浆TM含量[(20.15±8.02)Ixg/L]明显下降(t=6.46,P〈0.01),而无效和复发组患者血浆TM含量分别为[(33.76±8.36)μg/L]和[(34.06±10.06)μg/L],与好转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TM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对过敏性紫癜和ITP的鉴别诊断.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TM含量与临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血栓调节蛋白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前后血清NTX-Ⅰ和BALP及OPG变化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肖静 丛琳 +7 位作者 张文娟 李召 杨少婵 鲍雪临 赵春红 厉吉霞 姜虹 贺长虹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B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前后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Ⅰ)、护骨素(OPG)和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8例MM患者随机分为BD组和VAD组,每组14例。BD组行BD方案化...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B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前后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Ⅰ)、护骨素(OPG)和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8例MM患者随机分为BD组和VAD组,每组14例。BD组行BD方案化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共6个周期。VAD组患者行VAD方案化疗(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共6个周期。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X-Ⅰ、OPG和BALP水平,并选14名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组。结果:BD组和VAD组MM患者治疗前血清NTX-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OPG和BAL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TX-Ⅰ、OPG和BAL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较VAD组变化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X-Ⅰ、OPG和BAL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VAD组,P<0.05。结论:MM患者血清NTX-Ⅰ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OPG和BALP水平较正常人显著降低,BD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VAD组,且BD组较VAD组治疗后血清NTX-Ⅰ水平下降更明显、OPG和BALP水平升高更明显,对改善MM患者骨代谢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 护骨素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硼替佐米
原文传递
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丛琳 张文娟 +3 位作者 肖静 李召 杨少婵 鲍雪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260-426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血液科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42例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中确诊8例、拟诊28例、疑似6例,分别给予...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血液科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42例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中确诊8例、拟诊28例、疑似6例,分别给予氟康唑、两性霉菌B脱氧胆酸盐、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治疗,并同时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升高白细胞;治疗后确诊组8例病死4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拟诊组28例病死11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0例;疑似组6例中病死、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各2例,总病死率为40.48%。结论血液病合并IFD病死率高,在治疗IFD的同时,应用G-CSF对于血液病患者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者,及早配合抗真菌药物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治疗
原文传递
参芪再障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丛琳 张文娟 +3 位作者 肖静 李召 杨少婵 鲍雪临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9期843-845,共3页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是一组由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免疫功能异常、造血微环境损伤,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临床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是一组由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免疫功能异常、造血微环境损伤,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临床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虽然近年来现代医学对CAA的临床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不良反应大、医疗费用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观察 临床治疗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再障 参芪 免疫功能异常 全血细胞减少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VEGF和TNF-α及IL-6表达与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丛琳 肖静 +4 位作者 张文娟 李召 杨少婵 鲍雪临 赵春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MM患者随机分为T-VAD组(23例)和VAD组(23例),T-VAD组患者应用VAD...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MM患者随机分为T-VAD组(23例)和VAD组(23例),T-VAD组患者应用VAD方案同时连续口服沙利度胺200~250mg/d联合化疗,共6个周期。VAD组患者行VAD方案化疗,共6个周期。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TNF-α和IL-6水平。并以26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组。结果:VAD组和T-VAD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TNF-α和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TNF-α和IL-6水平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AD组较VAD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VEGF、TNF-α和I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VAD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VAD组,P<0.05。结论:MM患者血清VEGF、TNF-α和IL-6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T-VAD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VAD组,且T-VAD组较VAD组治疗后血清VEGF、TNF-α和IL-6水平下降更明显,对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沙利度胺 多发性骨髓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