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历程回顾与展望
1
作者 杨川恒 《石油科技论坛》 2000年第5期5-11,共7页
中国海域辽阔,自北而南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总面积达473×10~4km^2。近海10个以新生代沉积为主的盆地中有7个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油气勘探,面积约73×10~4km^2。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1957年始于海南岛莺歌海海域,至今40余年。
关键词 近海 油气勘探 中国 回顾 远景
下载PDF
国外深水领域油气勘探新进展及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82
2
作者 杨川恒 杜栩 +1 位作者 潘和顺 刘铁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近 2 0年来国外在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 ,如在南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北海、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诸盆地深水区都相继发现了一些大型油气田。然而 ,一个...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近 2 0年来国外在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 ,如在南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北海、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诸盆地深水区都相继发现了一些大型油气田。然而 ,一个不容置辩的事实是 ,取得重大突破的区域主要是在被动边缘盆地的陆坡区及深海平原区。据不完全统计 ,在被动边缘盆地中已发现石油储量 60 0× 10 8t ,天然气储量 2 1× 10 12 m3;而主动大陆边缘仅找到 67× 10 8t的石油储量 ,天然气 1× 10 12 m3(不含前苏联地区的油气储量 ,据 1993年统计 )。文章是在收集了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被动边缘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 ,包括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沉积充填模式、油气富集条件及含油气系统进行了较详细地阐述。其中着重分析了被动边缘盆地深水区形成大型和巨型油气田的基本要素 :( 1)不同演化阶段发育有多套烃源岩 ,包括断陷期湖相烃源岩—过渡期烃源岩—坳陷沉降期海相烃源岩 ;( 2 )裂谷盆地深水区坳陷层序中的浊积岩体发育形成及产状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 ,同时还对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进行比较性讨论。指出珠江口盆地珠II坳陷及琼东南盆地中央裂陷带深水区属准被动边缘盆地 ,具有形成大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 ,将是我国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坡深水勘探 被动边缘盆地 断陷层序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中国近海天然气勘探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川恒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2期89-92,共4页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天然气勘探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发现天然气储量4876.54×108m3.但是,陆上近年来天然气勘探发展迅猛,不断有新发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8100.42×108m3;而我国周边又是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前苏...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天然气勘探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发现天然气储量4876.54×108m3.但是,陆上近年来天然气勘探发展迅猛,不断有新发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8100.42×108m3;而我国周边又是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前苏联、中东、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天然气可采储量共占世界总可采储量的83.6%.近海天然气勘探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必须抓住机遇,加强勘探,应对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天然气勘探 挑战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天然气储量
下载PDF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历程回顾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川恒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年第4期219-225,共7页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始于1957年,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勘探效率大幅度提高,大油气田的相继发现,为海洋油气高产稳产提供了资源保障,连片成带小油田群的滚动勘探开发,也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无论是从投入的工作量和资源探明程度...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始于1957年,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勘探效率大幅度提高,大油气田的相继发现,为海洋油气高产稳产提供了资源保障,连片成带小油田群的滚动勘探开发,也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无论是从投入的工作量和资源探明程度,还是从近几年不断有大油田发现来看,中国近海油气勘探都还处于初期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油气勘探历程 大油气田 勘探效率 小油田群 滚动勘探开发 资源探明程度 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探蓬勃兴起
5
作者 杨川恒 何仕斌 《石油知识》 2000年第2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深水区世界 海上油气田
下载PDF
油气勘探研究要贯彻效益原则
6
作者 杨川恒 《中国石油企业》 1997年第3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海上油气勘探 科研管理 效益原则 技术支持 勘探方向 海洋石油 烃类检测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专业人员 项目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