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海和东海海域溶解氧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1
作者 杨庆霄 董娅婕 +3 位作者 蒋岳文 栾锡亭 马长敏 鞠红岩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13,共5页
根据黄海和东海海区四个季度的调查资料 ,描述了溶解氧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黄、东海溶解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北高南低 ,西高东低 ,随着水温的变化 ,不同季节这一差别有所不同。黄、东海溶解氧平均值分别为 495 .4和 42 0 .3μmol/L ,... 根据黄海和东海海区四个季度的调查资料 ,描述了溶解氧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黄、东海溶解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北高南低 ,西高东低 ,随着水温的变化 ,不同季节这一差别有所不同。黄、东海溶解氧平均值分别为 495 .4和 42 0 .3μmol/L ,测定范围分别为 90 .2~ 6 81.9和 133.9~ 6 92 .8μmol/L。以长江口以东H断面为例 ,描述了夏季溶解氧的断面分布特征 ,在 2 0~ 30m水层出现一氧跃层 ,30m以下垂直分布比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东海 溶解氧 分布特征 海域 分布特征 海洋监测
下载PDF
虾塘残饵腐解对养殖环境影响的研究Ⅰ. 虾塘底层残饵腐解对水质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杨庆霄 蒋岳文 +1 位作者 张昕阳 丁鸣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5,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底层残饵腐解对虾池水质的影响和更换虾池海水后底层水质质量的变化和清除覆盖于池底的残饵后池底底层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池底残饵的腐解,使虾池水质变坏, D O降至零,p H 下降至60 ,...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底层残饵腐解对虾池水质的影响和更换虾池海水后底层水质质量的变化和清除覆盖于池底的残饵后池底底层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池底残饵的腐解,使虾池水质变坏, D O降至零,p H 下降至60 ,达不到生物存活的水平。更换虾池海水后,池底水质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清除池底残饵后,由于沉积物的吸附作用,大量硫化物又释放出来,仍然严重影响虾池的水质质量。数据表明,在养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虾饵的残留量并做到每年彻底清洁池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塘养殖 残饵分解 水环境 虾病 腐解
下载PDF
虾塘残饵腐解对养殖环境影响的研究 Ⅱ.虾塘底层残饵腐解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杨庆霄 蒋岳文 +1 位作者 张昕阳 杨屹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15,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过量残饵的分解过程、池底硫化物的生成原理、沉积物中硫化物的积累与扩散过程和还原条件下虾病发生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3个月的实验时间内,硫化物可渗透沉积物5cm深度。静止5d即可耗尽池底溶解...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过量残饵的分解过程、池底硫化物的生成原理、沉积物中硫化物的积累与扩散过程和还原条件下虾病发生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3个月的实验时间内,硫化物可渗透沉积物5cm深度。静止5d即可耗尽池底溶解氧。在虾饵腐解还原环境中,异养细菌总数达203×106个/g,弧菌数达680×104个/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塘 残饵腐解 沉积物环境 虾病
下载PDF
溢油的物理性质在模拟风化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庆霄 徐俊英 +1 位作者 吴之庆 李文森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6-24,共9页
本文介绍了实验室内研究石油风化过程的模拟装置,对几种主要石油:0#轻柴油、15#机油和渤海原油的表面张力、密度(比重)和粘度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作了详尽地研究。找出了它们的风化特点和风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风化公式。不仅定性地反... 本文介绍了实验室内研究石油风化过程的模拟装置,对几种主要石油:0#轻柴油、15#机油和渤海原油的表面张力、密度(比重)和粘度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作了详尽地研究。找出了它们的风化特点和风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风化公式。不仅定性地反映了风化过程的特征,而且定量地描述了风化过程中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海洋 模拟实验 风化 溢油
下载PDF
海上溢油溶解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庆霄 徐俊英 李文森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28,共5页
本文研究了海上溢油的溶解过程。经过海上现场实验,以O#轻柴油为例计算了C12~C21的每种正烷烃,总异构烷烃、总环烷烃和总芳烃在海水中的垂直扩散系数和溶解量,并建立了预报海水中油浓度和溶解量的方法。对于O#轻柴油来说,在平静海况下... 本文研究了海上溢油的溶解过程。经过海上现场实验,以O#轻柴油为例计算了C12~C21的每种正烷烃,总异构烷烃、总环烷烃和总芳烃在海水中的垂直扩散系数和溶解量,并建立了预报海水中油浓度和溶解量的方法。对于O#轻柴油来说,在平静海况下,溢油48h内,溶解于海水中的量约为总油量的0.52%。该结果为溢油危险评价和评估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溢油 溶解 海洋污染 石油
下载PDF
化学消油剂对孔石莼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庆霄 高光智 +1 位作者 粟俊 蒋岳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5-49,共5页
本文介绍了化学消油剂和消油剂-原油混合物对孔石莼〔UluaPertusa(Kjellm)〕生长影响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结果。选择的生理学参数是NO3、PO4、DO嵑鸵堵趟兀幔芯拷峁砻鳎螅保O图烈约跋图粒... 本文介绍了化学消油剂和消油剂-原油混合物对孔石莼〔UluaPertusa(Kjellm)〕生长影响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结果。选择的生理学参数是NO3、PO4、DO嵑鸵堵趟兀幔芯拷峁砻鳎螅保O图烈约跋图粒突旌衔锶芤涸冢常恚纾洌恚硩以上的浓度时,皆能观察到该藻体叶绿素a含量的下降;在同一条件、浓度下,混合嵨锶芤憾愿弥趾Q蟾∮沃滴锷さ挠跋毂鹊ヒ蝗芤阂蟆M倍康丶扑懔说ゼ畚蹗染物浓度对该种藻体叶绿素a生产量影响的百分数,分别为:消油剂〔(1)x〕是崳保常矗ィ汀擦珊釉停ǎ玻薄呈牵保福玻ィ旌衔铩玻ǎ常琛呈牵矗担矗ァO图梁驮蛵-消油剂混合物对微生物的活动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油剂 孔石莼 生长影响 化学消油剂 藻类
下载PDF
海上石油蒸发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庆霄 徐俊英 李文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7-193,共7页
通过室内模拟及海上现场实验表明,海上溢油的蒸发损失在最初几天最大.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第一是风速,其次是环境温度,第三是油类的组成.以蒸发速率的大小可将石油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蒸发率较大的,半衰期在10天左右的燃料油,如0~#轻柴油.... 通过室内模拟及海上现场实验表明,海上溢油的蒸发损失在最初几天最大.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第一是风速,其次是环境温度,第三是油类的组成.以蒸发速率的大小可将石油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蒸发率较大的,半衰期在10天左右的燃料油,如0~#轻柴油.第二类是基本上不存在蒸发半衰期,即可挥发部分(<n-C_(18))不超过50%的某些原油,如大庆原油.第三类是对蒸发过程相对惰性的润滑油,如15~#机油.本文采用了Moore的质量平衡原理和一级衰减定律,对海上和室内石油的蒸发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式,并计算了石油烃中n-C_9—n-C_(18),可挥发的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的蒸发系数.理论计算数据与实验室结果最大相差4%,与海上现场实验最大相差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石油 蒸发 风化
下载PDF
海上溢油在破碎波作用下的乳化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庆霄 赵云英 韩见波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8,共6页
本文研究了海上溢油在破碎波作用下的乳化作用。结果表明,溢油乳化后在水体中浓度的垂直分布呈指数函数下降。通过乳化油定量的测定,得到一个波高为038m破碎波的作用深度为035m。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并利用尼斯模式,计算了... 本文研究了海上溢油在破碎波作用下的乳化作用。结果表明,溢油乳化后在水体中浓度的垂直分布呈指数函数下降。通过乳化油定量的测定,得到一个波高为038m破碎波的作用深度为035m。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并利用尼斯模式,计算了海上5级海况下溢油乳化后,在04m水层的乳化率约为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油 破碎波 海上漏油 乳化作用 海洋污染
下载PDF
海上溢油溶解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庆霄 徐俊英 李文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1-56,共6页
本文研究了海上溢油的溶解过程.某石油烃成分在海水中的溶解量不仅取决于它的溶解度,也取决于该成分在石油中的百分含量,海水中浓度的垂直分布呈指数函数下降.海上实验中以0#烃轻柴油为例计算了C12~C21的每种正烷烃、总异... 本文研究了海上溢油的溶解过程.某石油烃成分在海水中的溶解量不仅取决于它的溶解度,也取决于该成分在石油中的百分含量,海水中浓度的垂直分布呈指数函数下降.海上实验中以0#烃轻柴油为例计算了C12~C21的每种正烷烃、总异构烷烃、总环烷烃和总芳烃主海水中的垂直扩散系数和溶解量,并建立了预报海水中油浓度和溶解量的方法.在平静海况下,溢油48h内油溶解量约为总油量的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溢油 溶解过程
下载PDF
海面石油风化过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庆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1984年第4期85-99,共15页
由于海上石油的开发、运输和加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油污事故。压舱水和洗舱水的排放,井喷及跑冒滴漏等造成的海上溢油,对海洋环境将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究竟影响有多大?海洋对石油的环境容量多少?如何控制和预测石油污染等等,应... 由于海上石油的开发、运输和加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油污事故。压舱水和洗舱水的排放,井喷及跑冒滴漏等造成的海上溢油,对海洋环境将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究竟影响有多大?海洋对石油的环境容量多少?如何控制和预测石油污染等等,应当逐步地加以研究和解决。因此,石油风化过程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风化过程 石油 矿物燃料 环烷烃 海面 正烷烃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国外几种环境分析仪器的发展
11
作者 杨庆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1983年第3期61-66,共6页
分析仪器在环境质量的调查、研究、监测和预控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家知道,环境质量“好”与“坏”的结论米自综合调查、分析研究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可靠性与分析仪器质量有密切关系。最近几年,国外环境研究部门和学校非常重视... 分析仪器在环境质量的调查、研究、监测和预控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家知道,环境质量“好”与“坏”的结论米自综合调查、分析研究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可靠性与分析仪器质量有密切关系。最近几年,国外环境研究部门和学校非常重视仪器质量的提高。当电子计算机系统加入分析仪器行列后,分析仪器产生了飞跃。本文对最近几年国外部分环境分析仪器的发展概况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息处理机 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计 光学式分析仪器 环境分析仪器 气相色谱仪
下载PDF
国外海洋溢油应急计划简介
12
作者 杨庆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2-68,共7页
本文介绍了80年代一些主要国家溢油应急计划的研究进展。概略地介绍了溢油防控系统的组织机构、监视监测系统、通讯联络系统、法律系统、回收处理系统、溢油危险评价和消油剂的使用规定七个部分。为我国石油开发和石油污染的环境执法管... 本文介绍了80年代一些主要国家溢油应急计划的研究进展。概略地介绍了溢油防控系统的组织机构、监视监测系统、通讯联络系统、法律系统、回收处理系统、溢油危险评价和消油剂的使用规定七个部分。为我国石油开发和石油污染的环境执法管理以及建立我国的区域性溢油应急计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污染 溢油 应急计划
下载PDF
国际沿海经济区和海岸带管理模式
13
作者 杨庆霄 《海洋开发与管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28,共4页
在这个相互影响且功能互补的沿海和海岸带区域,是人类经济活动十分频繁的区域,从而形成了发达的沿海经济区。正因为这样,沿海国家对沿海经济区和海岸带实施管理是沿海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这种管理将致力于海洋资源管理和环境... 在这个相互影响且功能互补的沿海和海岸带区域,是人类经济活动十分频繁的区域,从而形成了发达的沿海经济区。正因为这样,沿海国家对沿海经济区和海岸带实施管理是沿海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这种管理将致力于海洋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海洋需要管理的理由是: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管理模式 沿海经济区 国际沿海
下载PDF
溢油指示物(指标)的HPLC模糊最大矩阵元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徐恒振 周传光 +5 位作者 马永安 尚龙生 李洪 姚子伟 许乙烈 杨庆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了探讨HPLC模糊最大矩阵元作为溢油指示物 (或指标 )的可行性 ,用HPLC FLD对 1 5种常见油品和 2种油品的海上不同风化时间的油样以及 7种室外风化油样进行了分析 ,选取油样色谱指纹作为数据处理信息点 ,计算出模糊最大矩阵元λi。结... 为了探讨HPLC模糊最大矩阵元作为溢油指示物 (或指标 )的可行性 ,用HPLC FLD对 1 5种常见油品和 2种油品的海上不同风化时间的油样以及 7种室外风化油样进行了分析 ,选取油样色谱指纹作为数据处理信息点 ,计算出模糊最大矩阵元λi。结果表明 ,HPLC模糊最大矩阵元主要受油种、风化和实验误差的影响。 1 5种油的λi 值变化范围为 0 9681≤λi≤ 0 9996。用HPLC模糊最大矩阵元可作为油种的指示物 (或指标 ) ,鉴别1 5种不同类型溢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油指示物 HPLC FLD 模糊最大阵元 海洋污染
下载PDF
溢油指示物(指标)的HPLCFLDGM(1,1)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恒振 马永安 +5 位作者 尚龙生 周传光 李洪 姚子伟 许乙烈 杨庆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4-57,共4页
通过对油种、风化和HPLC FLD实验条件的模糊最大矩阵元评价 ,确定表征溢油指示物 (指标 )的HPLC FLD GM ( 1 ,1 )的建模数据信息点。结果表明 ,溢油风化GM ( 1 ,1 )模式的预测精度较高 ,可用于溢油风化预测研究。
关键词 溢油指示物 HPLC-FLD GM 海洋污染 海洋监测
下载PDF
影响海水中矿物颗粒对石油烃吸附过程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文森 杨庆霄 徐俊英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2-45,共4页
本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三种沉积物(粘土、粉砂和粗砂)对海水中石油烃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吸附过程的几种主要因素。用气相色谱研究了在不同的温度、盐度和pH值条件下,沉积物对0~#轻柴油烃分子的吸附量。
关键词 海水 矿物 石油烃 吸附 气相色谱
下载PDF
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风化过程 被引量:47
17
作者 赵云英 杨庆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5-52,共8页
本文详尽地介绍了石油进入海洋环境后受风、浪、流、光照、环境条件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由于风化作用都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过程是溢油的蒸发过程、溶解过程、乳化过程、吸附沉淀过程、... 本文详尽地介绍了石油进入海洋环境后受风、浪、流、光照、环境条件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由于风化作用都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过程是溢油的蒸发过程、溶解过程、乳化过程、吸附沉淀过程、光氧化和生物降解过程。溢油的蒸发速率与环境温度、风速、光照、溢油的面积以及溢油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蒸发速率大约是溶解速率的60倍。乳化过程与风浪、涡动和湍流等因素有关。吸附沉淀过程是由大气沉降颗粒和海水中如粘土、方解石等颗粒物质所引起的。影响光氧化的因素是pH、硫化物、硫酸盐等一些含硫化合物和微量金属。微生物降解速度与环境温度、盐度、pH、营养盐等因素有关。本文还介绍了石油的主风化过程、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为更详尽和更深入地了解石油污染,研究溢油风化过程残留量预报和归宿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过程 海洋环境 海洋污染 漏油
下载PDF
影响海水石油烃溶解度的各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俊英 杨庆霄 +1 位作者 吴之庆 李文森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5-60,共6页
本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海水中石油烃-正烷烃的溶解特征。测定了在不同盐度、温度,pH和不同浓度的脂肪酸、腐殖酸条件下海水中石油烃的组成和浓度,考查了某些环境因素对石油溶解过程的影呵和垂直扩散规律。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三种... 本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海水中石油烃-正烷烃的溶解特征。测定了在不同盐度、温度,pH和不同浓度的脂肪酸、腐殖酸条件下海水中石油烃的组成和浓度,考查了某些环境因素对石油溶解过程的影呵和垂直扩散规律。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三种油:O#轻柴油、15#机油和渤海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石油烃 溶解度 因素
下载PDF
大窑湾疏浚物倾倒区环境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邵秘华 杨庆霄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26,共8页
本文以1989年8月调查资料为基础,论述了大窑湾疏浚物倾倒区的水化学要素(pH、盐度、DO、COD、浊度)、营养盐(NO_2-N、NO_3-N、NH_4-N、PO_4-P、SiO_3-Si)和重金属(Cu、Zn、Pb、Cd)等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了水质、底质的环境状况及潮流的... 本文以1989年8月调查资料为基础,论述了大窑湾疏浚物倾倒区的水化学要素(pH、盐度、DO、COD、浊度)、营养盐(NO_2-N、NO_3-N、NH_4-N、PO_4-P、SiO_3-Si)和重金属(Cu、Zn、Pb、Cd)等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了水质、底质的环境状况及潮流的影响。从环境地球化学观点探讨了该疏浚物倾倒区选择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物 倾倒区 环境污染 调查
下载PDF
溢油物理化学性质灰色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恒振 马永安 +7 位作者 尚龙生 周传光 李洪 姚子伟 张国光 孙育红 吴之庆 杨庆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5-62,共8页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海面溢油物理化学性质(蒸发率、溶解率、表面张力、黏度和密度)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研究,建立了溢油物理化学性质在风化过程中的预测模式GM(1,1)和GM(0,m).结果表明,在风化过程中,溢油物理化...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海面溢油物理化学性质(蒸发率、溶解率、表面张力、黏度和密度)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研究,建立了溢油物理化学性质在风化过程中的预测模式GM(1,1)和GM(0,m).结果表明,在风化过程中,溢油物理化学性质的GM(1,1)和GM(0,m)模式预测精度令人满意,皆符合统计学检验的要求;在风化过程中,溢油物理化学性质所具有的灰色相关性可用GM(0,m)模式的灰色辨识参数来表征;在风化过程中,溢油的蒸发率和溶解率可分别用表面张力、黏度和密度作为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性质 灰色系统 海洋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