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渗透反应格栅去除地下水中铵的化学生物联合柱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孔祥科
马剑飞
+2 位作者
杨应钊
刘菲
毕二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共5页
通过柱实验对比研究了天然河沙、沈阳沸石、复合介质(释氧材料和沈阳沸石)作为渗透反应格栅填料修复地下水中铵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柱实验运行120孔隙体积(Pv)期间,在进水流速为1.8m/d,铵浓度为6.6—10.3mg/L的条件下,...
通过柱实验对比研究了天然河沙、沈阳沸石、复合介质(释氧材料和沈阳沸石)作为渗透反应格栅填料修复地下水中铵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柱实验运行120孔隙体积(Pv)期间,在进水流速为1.8m/d,铵浓度为6.6—10.3mg/L的条件下,实验设计的复合介质填充柱对铵去除率达到99%以上。沸石在吸附去除铵的同时,又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使铵进一步通过生物硝化作用被去除,实现沸石的生物再生。释氧材料的加入保证了硝化细菌繁殖所需要的溶解氧条件,水经过释氧层后溶解氧含量由2mg/L增加到6mg/L以上(最高达到22mg/L左右)。实验中通过硝化作用去除的铵量占总去除量的74%左右,实现了沸石吸附联合微生物共同作用去除铵,有助于保证反应柱长期高效地去除地下水中铵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铵
复合介质
渗透反应格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赠曲河流域水源特征与包虫病关系探讨
2
作者
赵德富
杨应钊
+1 位作者
刘天宇
江忠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27-33,共7页
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赠曲河流域居民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通过对白玉县赠曲河流域不同区段包虫病及饮用水源的调查,结合相应的水质检测结果,分析了各区段的水源特征;并探讨了包虫病病情与水源特征之间的关系。流域内包虫病发...
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赠曲河流域居民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通过对白玉县赠曲河流域不同区段包虫病及饮用水源的调查,结合相应的水质检测结果,分析了各区段的水源特征;并探讨了包虫病病情与水源特征之间的关系。流域内包虫病发生与水源类型、水源环境条件及水源受污染难易程度等因素有关;但与水源水化学类型无明显相关关系。其成果可为病区包虫病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赠曲河
水源
包虫病
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介质渗透反应格栅中氨氮的转化与存在形态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杨应钊
刘菲
+2 位作者
孔祥科
李圣品
马剑飞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31-2936,共6页
在利用渗透反应格栅技术修复地下水氨氮污染过程中,掌握氨氮在不同介质环境中的转化规律及存在形态对多介质渗透反应格栅中各介质作用及氮转化过程的控制十分重要。针对进水氨氮浓度约10 mg/L的模拟地下水,以天然河沙、释氧材料、斜发...
在利用渗透反应格栅技术修复地下水氨氮污染过程中,掌握氨氮在不同介质环境中的转化规律及存在形态对多介质渗透反应格栅中各介质作用及氮转化过程的控制十分重要。针对进水氨氮浓度约10 mg/L的模拟地下水,以天然河沙、释氧材料、斜发沸石及海绵铁为反应介质,设计了一套多介质渗透反应格栅模拟氨氮在各介质环境中的转化及归宿。结果表明,在天然河沙层,氨氮优先被河沙吸附固定,但去除量有限(△C<1.5 mg/L),氨氮主要以离子态溶于模拟地下水。在好氧沸石层,氨氮经沸石吸附及生物硝化协同作用几乎被完全去除,该层出水氨氮浓度低于0.01 mg/L,且氮主要存在形态为硝酸盐氮(C=10~26.6 mg/L)。在铁厌氧层,部分硝酸盐氮经海绵铁化学还原和生物反硝化作用,分别被转化为氨氮(△C=2~9.5 mg/L)和氮气(△C<8 mg/L),其余硝酸盐氮以离子态继续存留于模拟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氨氮
多介质渗透反应格栅
存在形态
原文传递
傍河型水源井氨氮阻断与去除工程设计案例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李圣品
刘菲
+4 位作者
黄国鑫
杨应钊
侯国华
孔祥科
陈鸿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71-2480,共10页
针对沈阳市傍河型水源地的氨氮(NH+4-N)污染问题,通过野外研究区的水文地质调查,在查明研究区NH+4-N污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批试验、柱实验和数值模拟,筛选出最佳的NH+4-N去除方案,提出了研究区渗透反应格栅(PRB)构建方案,并成功构...
针对沈阳市傍河型水源地的氨氮(NH+4-N)污染问题,通过野外研究区的水文地质调查,在查明研究区NH+4-N污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批试验、柱实验和数值模拟,筛选出最佳的NH+4-N去除方案,提出了研究区渗透反应格栅(PRB)构建方案,并成功构建了示范工程尺度的PRB,用以去除地下水中的NH+4-N污染.室内批实验和柱实验表明,利用微生物硝化作用结合沸石的吸附作用去除地下水中NH+4-N是可行的.通过对研究区水质数值模拟,发现构建有一定弧度的PRB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水源井.在PRB的构建过程中,利用高压旋喷技术和旋挖技术解决了大深度(>30 m)PRB的构建问题,且PRB建成运行监测表明,示范工程尺度的PRB能有效阻断和去除地下水中NH+4-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B
地下水
NH+4-N
阻断
去除
原文传递
题名
渗透反应格栅去除地下水中铵的化学生物联合柱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孔祥科
马剑飞
杨应钊
刘菲
毕二平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共5页
基金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424-002)
文摘
通过柱实验对比研究了天然河沙、沈阳沸石、复合介质(释氧材料和沈阳沸石)作为渗透反应格栅填料修复地下水中铵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柱实验运行120孔隙体积(Pv)期间,在进水流速为1.8m/d,铵浓度为6.6—10.3mg/L的条件下,实验设计的复合介质填充柱对铵去除率达到99%以上。沸石在吸附去除铵的同时,又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使铵进一步通过生物硝化作用被去除,实现沸石的生物再生。释氧材料的加入保证了硝化细菌繁殖所需要的溶解氧条件,水经过释氧层后溶解氧含量由2mg/L增加到6mg/L以上(最高达到22mg/L左右)。实验中通过硝化作用去除的铵量占总去除量的74%左右,实现了沸石吸附联合微生物共同作用去除铵,有助于保证反应柱长期高效地去除地下水中铵污染。
关键词
地下水
铵
复合介质
渗透反应格栅
Keywords
groundwater
ammonium
composite medium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分类号
X13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赠曲河流域水源特征与包虫病关系探讨
2
作者
赵德富
杨应钊
刘天宇
江忠荣
机构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水文工程大队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27-33,共7页
文摘
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赠曲河流域居民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通过对白玉县赠曲河流域不同区段包虫病及饮用水源的调查,结合相应的水质检测结果,分析了各区段的水源特征;并探讨了包虫病病情与水源特征之间的关系。流域内包虫病发生与水源类型、水源环境条件及水源受污染难易程度等因素有关;但与水源水化学类型无明显相关关系。其成果可为病区包虫病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关键词
赠曲河
水源
包虫病
关系
Keywords
Zengqu River
water resources
echinococcosis
relationship
分类号
R188.2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介质渗透反应格栅中氨氮的转化与存在形态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杨应钊
刘菲
孔祥科
李圣品
马剑飞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31-2936,共6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424-002)
文摘
在利用渗透反应格栅技术修复地下水氨氮污染过程中,掌握氨氮在不同介质环境中的转化规律及存在形态对多介质渗透反应格栅中各介质作用及氮转化过程的控制十分重要。针对进水氨氮浓度约10 mg/L的模拟地下水,以天然河沙、释氧材料、斜发沸石及海绵铁为反应介质,设计了一套多介质渗透反应格栅模拟氨氮在各介质环境中的转化及归宿。结果表明,在天然河沙层,氨氮优先被河沙吸附固定,但去除量有限(△C<1.5 mg/L),氨氮主要以离子态溶于模拟地下水。在好氧沸石层,氨氮经沸石吸附及生物硝化协同作用几乎被完全去除,该层出水氨氮浓度低于0.01 mg/L,且氮主要存在形态为硝酸盐氮(C=10~26.6 mg/L)。在铁厌氧层,部分硝酸盐氮经海绵铁化学还原和生物反硝化作用,分别被转化为氨氮(△C=2~9.5 mg/L)和氮气(△C<8 mg/L),其余硝酸盐氮以离子态继续存留于模拟地下水。
关键词
地下水
氨氮
多介质渗透反应格栅
存在形态
Keywords
groundwater
ammonia-N
multi-media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existing form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傍河型水源井氨氮阻断与去除工程设计案例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李圣品
刘菲
黄国鑫
杨应钊
侯国华
孔祥科
陈鸿汉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探局水文工程大队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71-2480,共10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No.2009ZX07424-00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272268)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1212011121170)~~
文摘
针对沈阳市傍河型水源地的氨氮(NH+4-N)污染问题,通过野外研究区的水文地质调查,在查明研究区NH+4-N污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批试验、柱实验和数值模拟,筛选出最佳的NH+4-N去除方案,提出了研究区渗透反应格栅(PRB)构建方案,并成功构建了示范工程尺度的PRB,用以去除地下水中的NH+4-N污染.室内批实验和柱实验表明,利用微生物硝化作用结合沸石的吸附作用去除地下水中NH+4-N是可行的.通过对研究区水质数值模拟,发现构建有一定弧度的PRB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水源井.在PRB的构建过程中,利用高压旋喷技术和旋挖技术解决了大深度(>30 m)PRB的构建问题,且PRB建成运行监测表明,示范工程尺度的PRB能有效阻断和去除地下水中NH+4-N.
关键词
PRB
地下水
NH+4-N
阻断
去除
Keywords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
groundwater
NH+4-N
interception
remediation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渗透反应格栅去除地下水中铵的化学生物联合柱研究
孔祥科
马剑飞
杨应钊
刘菲
毕二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赠曲河流域水源特征与包虫病关系探讨
赵德富
杨应钊
刘天宇
江忠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多介质渗透反应格栅中氨氮的转化与存在形态
杨应钊
刘菲
孔祥科
李圣品
马剑飞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0
原文传递
4
傍河型水源井氨氮阻断与去除工程设计案例分析
李圣品
刘菲
黄国鑫
杨应钊
侯国华
孔祥科
陈鸿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