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P/HEC分子间缔合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延莲 栾玉霞 +1 位作者 庞玢 徐桂英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通过粘度、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DSC谱的测定 ,探讨了PVP/HEC分子间的缔合机理 .结果表明 ,PVP/HEC复合体系相对于单一体系产生了粘度的负协同效应 ,NaCl的加入使单一体系和复合体系的粘度均下降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 ,PVP/HEC复合体... 通过粘度、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DSC谱的测定 ,探讨了PVP/HEC分子间的缔合机理 .结果表明 ,PVP/HEC复合体系相对于单一体系产生了粘度的负协同效应 ,NaCl的加入使单一体系和复合体系的粘度均下降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 ,PVP/HEC复合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相对于PVP、HEC各自的λmax都发生红移 ;PVP/HEC复合物的红外光谱在 2 370cm-1出现新的吸收峰 ;DSC谱中复合物的峰温高于简单混合物 ,而其焓变低于简单混合物 ,这一切均证明HEC与PVP之间未发生疏水缔合 ,而是HEC的羟基与PVP的羰基之间通过氢键缔合成复合物 ,复合物的分子链排列较为紧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间缔合作用 羟乙基纤维素 HEC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复合物 聚合物 驱油技术
下载PDF
针尖化学方法研究单壁碳纳米管末端羧基的解离性质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延莲 张锦 +1 位作者 南小林 刘忠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9-471,共3页
We have demonstrated here the dissociation behavior of carboxylic groups at the open end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s) by tip chemistry. SWNTs were cut into short pipes by acid oxidation and thus carboxyli... We have demonstrated here the dissociation behavior of carboxylic groups at the open end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s) by tip chemistry. SWNTs were cut into short pipes by acid oxidation and thus carboxylic groups were produced at the end of the tubes. The SWNTs can be immobilized onto AFM tips by surface condensation between amino\|terminated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SAMs) on AFM tips and carboxylic groups at the end of SWNTs. The p\%K\%\-\{1/2\} value of the SWNTs was then obtained from the force titration measurements of the SWNTs tips \%vs\%. hydroxyl\|terminated SAMs. The results showed a different force titration behaviour and variable p\%K\%\-\{1/2\} values among different SWNTs tips, indicating the variations in the chemistry from tube to tu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尖化学 化学滴定 单壁碳纳米管 表面缩合 表面粘滞力 末端羧基 解离性质 自组装膜 结构 扫描探针显微镜
下载PDF
CVD法制备单壁碳纳米管的纯化与表征 被引量:9
3
作者 邹红玲 杨延莲 +4 位作者 武斌 卿泉 李清文 张锦 刘忠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9-413,共5页
针对CVD法合成的单壁碳纳米管的特点提出了较为有效的纯化方法,并对纯化后碳管的存在形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VD法制备的单壁碳纳米管中所含的载体和催化剂绝大部分可以通过盐酸除去.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超声分散碳纳米管,可以使管与... 针对CVD法合成的单壁碳纳米管的特点提出了较为有效的纯化方法,并对纯化后碳管的存在形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VD法制备的单壁碳纳米管中所含的载体和催化剂绝大部分可以通过盐酸除去.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超声分散碳纳米管,可以使管与无定形碳及石墨状碎片进行有效的剥离.空气加热氧化法和稀硝酸回流法可有效地去除碳杂质,稀硝酸回流可以在纯化的同时对管的末端及侧壁进行功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法 单壁碳纳米管 化学气相沉积 纯化 表征
下载PDF
疏水修饰聚丙烯酸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缔合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桂英 杨延莲 +2 位作者 苑世领 陈爱民 郑立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567-1569,共3页
The associations of triblock copolymer made of acrylic acid, methyl acrylic acid and butyl acrylate in aqueous solution as well as in NaCl and CaCl 2 solutions were studied by using fluorescence. The micelle like clus... The associations of triblock copolymer made of acrylic acid, methyl acrylic acid and butyl acrylate in aqueous solution as well as in NaCl and CaCl 2 solutions were studied by using fluorescence. The micelle like clusters(MLCs) of copolymer formed is able to solubilize non polar material. A little electrolytes added in the copolymer solution can increase the value of critical aggregation concentration( ρ ac ) and micropolarity. Bu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electrolytes, the value of ρ ac and micropolarity will decrease. When there is NaCl with fixed concentration in the systems, the process of the MLCs loosening is relaxed because of the charge screening. In the systems with fixed CaCl 2 concentration, Ca 2+ induced the cross link of -COO - groups, so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MLCs and the water is not obvious and the big MLCs is formed between the clu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修饰共聚物 胶束状团簇 荧光探针 微极性 聚丙烯酸 缔合作用
下载PDF
黄原胶存在时十四烷基甜菜碱的聚集行为
5
作者 陈爱民 徐桂英 +2 位作者 杨延莲 张莉 沈强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通过表面张力和稳态荧光光谱的测定 ,探讨了黄原胶 (XC)存在时十四烷基甜菜碱 (C14 BE)的聚集作用。结果表明 ,少量XC存在时 ,有利于C14 BE在溶液表面上聚集 ,从而提高了C14 BE降低水表面张力的效率。XC含量较大时 ,C14 BE与XC在 [C14 B... 通过表面张力和稳态荧光光谱的测定 ,探讨了黄原胶 (XC)存在时十四烷基甜菜碱 (C14 BE)的聚集作用。结果表明 ,少量XC存在时 ,有利于C14 BE在溶液表面上聚集 ,从而提高了C14 BE降低水表面张力的效率。XC含量较大时 ,C14 BE与XC在 [C14 BE] <cmc时即开始聚集成复合物 ;C14 BE胶束平均聚集数N随XC含量增大而减小 ,但[C14 BE] =0 0 1mol·dm-3,疏水因子I1/I3 随XC含量增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些现象归因于XC与C14 BE分子通过两者的极性基团发生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十四烷基甜菜碱 疏水因子 平均聚集数 临界聚集浓度 两性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单壁纳米碳管的药理学靶器官和毒理学靶细胞器及其在AD治疗中的安全应用
6
作者 杨钟 张英鸽 +4 位作者 杨延莲 孙岚 韩东 李鸿 王琛 《中国药理通讯》 2010年第2期46-46,共1页
弄清楚纳米粒子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特点对于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及环境中的纳米粒子的生物安全性评价都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我们用体内外实验表明单壁纳米碳管(SWCNT)的药理学作用和毒理学作用分别是由不同的靶细胞器所介导。离体线粒... 弄清楚纳米粒子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特点对于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及环境中的纳米粒子的生物安全性评价都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我们用体内外实验表明单壁纳米碳管(SWCNT)的药理学作用和毒理学作用分别是由不同的靶细胞器所介导。离体线粒体和溶酶体实验表明,SWCNT可以增加线粒体活性氧族的产生。在没有线粒体存在的情况下不增加溶酶体活性氧族的产生和β-半乳糖苷酶的漏出,但如果在实验体系中加入线粒体匀浆,SWCNT能明显增加溶酶体活性氧族的产生,并增加β-半乳糖苷酶自溶酶体的漏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作用 毒理学特点 安全应用 纳米碳管 细胞器 单壁 Β-半乳糖苷酶 靶器官
下载PDF
液/固界面多肽分子组装精细结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毛晓波 王晨轩 +4 位作者 刘磊 马晓晶 牛琳 杨延莲 王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0-861,共12页
介绍了与蛋白构象病相关的淀粉样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在固体、溶液以及界面等不同状态下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表征方法,对于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在解析多肽分子界面组装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评述,主要包括在液/... 介绍了与蛋白构象病相关的淀粉样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在固体、溶液以及界面等不同状态下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表征方法,对于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在解析多肽分子界面组装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评述,主要包括在液/固界面上的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精细特征,界面诱导的多肽构象转变,调节分子、染料等与多肽组装结构的相互作用模式和位点识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构象病 淀粉样蛋白 β-片层结构 扫描隧道显微技术 界面
下载PDF
阳极氧化铝模板法可控制备金属纳米线和纳米管阵列的生长机制(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元元 汪明 +3 位作者 毛晓波 蒋月秀 王琛 杨延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037-2043,共7页
利用阳极氧化铝模板(AAO)进行Ni的电化学沉积,通过在溶液中引入螯合剂控制电解质的有效浓度和电沉积的过电位,实现了Ni纳米线和纳米管阵列的可控制备.通过分析电沉积过程中纳米线和纳米管在不同位置生长速率(侧壁(Vw)和底端(Vb))的控制... 利用阳极氧化铝模板(AAO)进行Ni的电化学沉积,通过在溶液中引入螯合剂控制电解质的有效浓度和电沉积的过电位,实现了Ni纳米线和纳米管阵列的可控制备.通过分析电沉积过程中纳米线和纳米管在不同位置生长速率(侧壁(Vw)和底端(Vb))的控制因素,我们提出了纳米线和纳米管生长的可能机制.当电解质浓度高而还原电位更负(如-1.5V)时,或者当电解质浓度低而还原电位较负(如-0.5V)时,Vw>Vb,可以获得Ni纳米管阵列;当电解质浓度高而还原电位较负(如-0.5V)时,或者当电解质浓度低而还原电位更负(如-1.5V)时,Vw≈Vb,可以获得Ni纳米线阵列.这种生长机制适用于多种金属纳米管或者纳米线阵列的可控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管 纳米线 阳极氧化铝 电沉积 生长机制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富集和检测的纳米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白林灵 杨延莲 王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55-962,共8页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肿瘤转移过程中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存活的肿瘤细胞,该细胞的生成被认为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必要前提.CTC的存在与否及数量多少是肿瘤预后判断、疗效监控和肿瘤转移评估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近年来,纳米材料、纳米结构表面...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肿瘤转移过程中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存活的肿瘤细胞,该细胞的生成被认为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必要前提.CTC的存在与否及数量多少是肿瘤预后判断、疗效监控和肿瘤转移评估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近年来,纳米材料、纳米结构表面以及可操控微量液体的微流控技术广泛应用于CTC的富集和检测,本文对CTC富集、检测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CTC) 纳米材料 纳米结构 微流控技术 富集 检测
下载PDF
纳米材料-蛋白质界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静菲 杨延莲 王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79,共17页
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化工、电子、机械、环境、能源、航天等各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纳米材料-蛋白质界面相互作用是纳米生物医学领域重要的科学问题,对于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 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化工、电子、机械、环境、能源、航天等各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纳米材料-蛋白质界面相互作用是纳米生物医学领域重要的科学问题,对于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以及生物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蛋白质分子与纳米材料在界面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可以诱导蛋白质的构象、组装结构甚至功能的改变,另一方面可以引起纳米材料的表面亲疏水性、电荷性质等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基于蛋白质与纳米材料相互作用检测技术及结果,本文从分子水平阐述了纳米材料与蛋白质分子在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相应的结构与性质的变化,从而可以深化对两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对于推进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的应用及健康、安全、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蛋白质 界面 相互作用 生物医学应用 分子机制
下载PDF
Beta淀粉样多肽的高分辨结构解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萌 杨延莲 王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228-240,共13页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Aβ单体在体内会聚集形成各种尺寸和形貌的聚集体,沉淀在神经细胞表面,形成淀粉样斑块,导致神经细胞的功能障碍甚至...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Aβ单体在体内会聚集形成各种尺寸和形貌的聚集体,沉淀在神经细胞表面,形成淀粉样斑块,导致神经细胞的功能障碍甚至是死亡。由于Aβ分子及其组装体的组装结构对于理解AD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致病机制都至关重要,研究者们致力于利用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谱、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和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等方法来研究Aβ的分子结构及组装结构。研究表明,Aβ中富含β-折叠链结构,存在由一个或若干个β-转角或环连接的β-折叠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发卡型的β-折叠链结构。在形成纤维的过程中,相邻β-折叠链之间靠侧链间、主链间的氢键作用形成平行排列的β-片层结构;稳定分子内结构的作用力主要为侧链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和带电氨基酸残基间的静电相互作用。Aβ分子结构及组装结构的研究有助于阐明Aβ的聚集、AD的发病机制,对于AD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β-折叠链 组装体 扫描隧道显微技术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外排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凯迪 李文哲 +3 位作者 朱凌 杨延莲 梁乃新 李单青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4期561-566,共6页
外排体是一种由细胞产生并主动分泌的囊泡样结构,内含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类物质,主要功能为在细胞间传递相应物质以完成细胞间的通信,并且可以调节微环境的免疫反应。研究表明外排体对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均有重要作用。外排体的蛋白质和mi... 外排体是一种由细胞产生并主动分泌的囊泡样结构,内含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类物质,主要功能为在细胞间传递相应物质以完成细胞间的通信,并且可以调节微环境的免疫反应。研究表明外排体对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均有重要作用。外排体的蛋白质和microRNA在作肺癌的诊断、预后和预测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在肺癌的免疫治疗和抗肿瘤药物的靶向递送方面都有巨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排体 肺癌 临床试验 生物标志物 液体活检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体外诊断纳米技术
13
作者 宋诗洁 朱凌 +1 位作者 王琛 杨延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5,共1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精准诊断技术,特别是早期诊断技术是临床亟需的。近年来,以生物标志物为基础的非侵入性体外诊断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高表面活性、独...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精准诊断技术,特别是早期诊断技术是临床亟需的。近年来,以生物标志物为基础的非侵入性体外诊断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高表面活性、独特的光电特性、生物相容性好、易于表面修饰、小型化、集成化等特点,发展了新型的AD体外检测和诊断的纳米技术,大大提升了AD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且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在AD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AD蛋白质类生物标志物检测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纳米材料在生物标志物富集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光电信号转导技术以及增强检测信号和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方法。除此之外,还简要介绍了AD纳米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前景,总结了AD体外诊断技术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为AD精准诊疗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志物 纳米技术 体外诊断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原代培养神经细胞膜经N-甲基-D-天冬氨酸和MK-801作用后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郁毅刚 徐如祥 +3 位作者 柯以铨 姜晓丹 刘少君 杨延莲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88-991,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正常培养皮层神经元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及其受体拮抗剂-MK-801作用下膜表面三维构像形态的改变。方法:利用分辨率为0.1-0.01nm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膜表面进行纳米尺度的... 目的:对比观察正常培养皮层神经元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及其受体拮抗剂-MK-801作用下膜表面三维构像形态的改变。方法:利用分辨率为0.1-0.01nm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膜表面进行纳米尺度的扫描观测。结果:正常神经元膜表面光滑,起伏均匀,隆起的颗粒状蛋白密集,间隔规律。NMDA损伤后神经元破碎,崩解,膜失去连续性,NMDA+MK-801作用下神经元膜皱折增加,边缘粗糙,起伏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结论:(1)AFM具有分辨率高,制样简单特点,(2)AFM能细微地分辨损伤保护作用后引起的细胞膜表面三维形态改变。(3)NMDA作用后膜结构开始解体,膜蛋白颗粒聚集增大,脂质凹陷加深,间距增宽,表面粗糙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 细胞膜 超微结构 神经元 药物作用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HPAM/PVP超分子复合物的形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延莲 徐桂英 +2 位作者 陈爱民 于慧 隋华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3期315-321,共7页
:通过测定混合体系粘度、紫外、红外及DSC谱图 ,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水解聚丙烯酰胺 (HPAM )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PVP/HPAM混合体系的增比粘度比单一体系增比粘度的简单加和大得多 ,并且PVP的加入增大了HPAM的抗盐性 .光... :通过测定混合体系粘度、紫外、红外及DSC谱图 ,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水解聚丙烯酰胺 (HPAM )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PVP/HPAM混合体系的增比粘度比单一体系增比粘度的简单加和大得多 ,并且PVP的加入增大了HPAM的抗盐性 .光谱结果显示 ,在溶液中二者通过静电力可形成超分子复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AM PVP 相互作用 超分子复合物 聚合物驱油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和月桂酸钠的相互作用
16
作者 杨延莲 刘木辛 +3 位作者 徐桂英 李干佐 李翠平 郝树萱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295-301,共7页
用粘度、电导率、核磁共振的方法探讨了聚乙二醇(PEG)与月桂酸钠(R11COO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EG与R11COONa在水溶液中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复合物,混合溶液的粘度表现出聚电解质的粘度行为,电导率曲线... 用粘度、电导率、核磁共振的方法探讨了聚乙二醇(PEG)与月桂酸钠(R11COO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EG与R11COONa在水溶液中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复合物,混合溶液的粘度表现出聚电解质的粘度行为,电导率曲线出现两个临界浓度:T1(CAC),T2(吸附达饱和的浓度);体系中PEG浓度越高,R11COONa的解离度越大;核磁共振研究表明,PEG分子链的一部分穿过R11COONa的胶束,形成项链状结构,另一部分深入到溶液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酸钠 聚乙二醇 表面活性剂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让纳米科技插上基础和应用的双翼展翅翱翔
17
作者 杨延莲 刘鸣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3687-3688,共2页
时光荏苒,从2003年12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成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纳米中心”)已经走过了整整15个年头.纳米科技是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多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领域,从创立之初,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体制机制创新... 时光荏苒,从2003年12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成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纳米中心”)已经走过了整整15个年头.纳米科技是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多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领域,从创立之初,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体制机制创新和领域发展上被赋予了融合发展和高度交叉的学科基因.纳米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共同建设,历任领导集体都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领导共同组成.纳米中心的研究方向主要由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承担,包括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重点实验室,既有研究机构的定位特色,又涵盖了纳米科技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科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重点实验室 翼展 应用 基础 机构编制
原文传递
纳米磁珠技术检测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效果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源 梁乃新 +9 位作者 刘洪生 李力 黄诚 秦应之 邴钟兴 彭佳茜 李文哲 杨延莲 胡志远 李单青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691-695,共5页
目的探究纳米磁珠技术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将A549和NCI-H1975细胞系分别与识别肽混合,检测肿瘤细胞与识别肽的结合率;取肿瘤细胞加入健康人全血,检测回收率;(2)检测34例疑诊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此后行手术治疗... 目的探究纳米磁珠技术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将A549和NCI-H1975细胞系分别与识别肽混合,检测肿瘤细胞与识别肽的结合率;取肿瘤细胞加入健康人全血,检测回收率;(2)检测34例疑诊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此后行手术治疗或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将CTC计数结果与病理结果比对。结果 (1)识别肽Pep与A549细胞、H1975细胞的结合率分别为80.0%±6.0%、70.1%±4.8%,回收率为57.3%±7.0%、37.3%±6.1%;(2)CTC在肺癌患者中的总体检出率为71.9%,特异性83.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P=0.003)。结论纳米磁珠法检测CTC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纳米磁珠法 肺癌
原文传递
基于多肽和蛋白质分子的纳米生物界面效应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永芳 林雨晨 +2 位作者 邹宜旻 杨延莲 王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3783-3798,共16页
通过对纳米结构进行表面生物和化学修饰,能够赋予其崭新的界面性质.本文概述了纳米颗粒表面共价修饰和非共价修饰多肽和蛋白质的常用方法,对比了两种修饰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构筑纳米生物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多肽和蛋白质界面修饰在改... 通过对纳米结构进行表面生物和化学修饰,能够赋予其崭新的界面性质.本文概述了纳米颗粒表面共价修饰和非共价修饰多肽和蛋白质的常用方法,对比了两种修饰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构筑纳米生物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多肽和蛋白质界面修饰在改善纳米颗粒生物稳定性、生物分布和靶向性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纳米生物结构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在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此外,简单介绍了纳米生物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希望本综述能够有助于科技工作者了解纳米生物结构的构筑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进展和挑战,为多肽和蛋白质修饰纳米结构的设计合成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多肽 蛋白质 界面修饰 生物分布 靶向性 生物检测
原文传递
温度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油酸钠混合体系流变性的影响
20
作者 徐桂英 李干佐 +3 位作者 杨延莲 苑世领 王茹 于明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2期195-200,共6页
考察了20~45℃温度范围内,两种不同分子量水解聚丙烯酰胺/油酸钠混合体系的流变性质.结果表明,混合体系的ηa和K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混合体系的lnηa~1/T关系不能很好地服从Andrade公式... 考察了20~45℃温度范围内,两种不同分子量水解聚丙烯酰胺/油酸钠混合体系的流变性质.结果表明,混合体系的ηa和K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混合体系的lnηa~1/T关系不能很好地服从Andrade公式;混合体系的流型指数n值基本不随温度而变化,但随油酸钠浓度增大而增大.这表明油酸钠的存在使聚合物溶液的非牛顿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油酰钠 流变性 温度 水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