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建藤 陈国忠 +2 位作者 黄爱文 宋洪涛 王丽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局部麻醉药体内生物半衰期短,且局部组织的高浓度极易造成药物经血管吸收入血产生中枢神经和心血管毒性反应。文中旨在制备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优化工艺,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 目的局部麻醉药体内生物半衰期短,且局部组织的高浓度极易造成药物经血管吸收入血产生中枢神经和心血管毒性反应。文中旨在制备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优化工艺,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罗哌卡因(RVC)的PLGA纳米粒,以纳米粒的粒径、包封率及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进行体外释放研究。结果以优化处方制备的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RVC-PLGA-NPS),外观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331.21±2.11)n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13.81±1.35)%、(74.82±2.53)%。体外释药研究表示,96 h累积释药率达73%,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乳化溶剂挥发法适用于RVC-PLGA-NPS的制备,制得的纳米粒形态圆整,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纳米粒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体外释放
下载PDF
上胸段硬脊膜外腔注射罗哌卡因纳米粒对兔脑血管痉挛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苏长生 王丽萍 +2 位作者 陈国忠 杨建藤 林文谦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93-498,I0002,共7页
目的探讨兔上胸段硬脊膜外腔注射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对兔脑血管痉挛(CVS)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上胸段硬脊膜外腔置管成功的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纳米粒载药组和罗哌卡因组,... 目的探讨兔上胸段硬脊膜外腔注射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对兔脑血管痉挛(CVS)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上胸段硬脊膜外腔置管成功的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纳米粒载药组和罗哌卡因组,每组6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在枕大池注射前和枕大池注血或注射0.9%氯化钠溶液后1、3、7d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在枕大池注血或注射0.9%氯化钠溶液后7d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基底动脉的形态并测量其管腔直径。采用TUNEL法检测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无明显水肿,可见清晰的基底动脉,无血凝块;对照组和空白纳米粒组脑组织肿胀明显,脑底面见明显的血凝块,其中基底动脉、Willis环周围最多,脑底池呈暗红色;与对照组和空白纳米粒组比较,纳米粒载药组和罗哌卡因组脑组织肿胀均有所减轻。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纳米粒载药组和罗哌卡因组的基底动脉管腔直径均显著小于假手术组(P值均<0.01),管壁内膜层荧光强度值和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值均<0.01);纳米粒载药组和罗哌卡因组的基底动脉管腔直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空白纳米粒组(P值均<0.01),管壁内膜层荧光强度值和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和空白纳米粒组(P值均<0.01)。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纳米粒载药组和罗哌卡因组注射后1、3d的基底动脉Vm和Vp均显著快于假手术组同时间(P值均<0.05),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注射后7d的基底动脉Vm和Vp均显著快于假手术组同时间(P值均<0.05);纳米粒载药组和罗哌卡因组注射后1、3、7d的基底动脉Vm和注射后3、7d的基底动脉Vp均显著慢于对照组和空白纳米组同时间(P值均<0.01)。结论兔上胸段硬脊膜外腔注射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能减少SAH后CVS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上胸段硬脊膜外腔 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
下载PDF
上胸段硬膜外应用罗哌卡因纳米微粒对兔迟发型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苏长生 王丽萍 +2 位作者 陈国忠 杨建藤 林文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9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上胸段硬膜外应用罗哌卡因纳米微粒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S)的影响。方法将上胸段硬膜外置管成功的新西兰兔75只随机均分为5组(n=15):假手术组、SAH组、纳米粒空载体组、纳米粒载药组和泵注药物组;各... 目的探讨上胸段硬膜外应用罗哌卡因纳米微粒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S)的影响。方法将上胸段硬膜外置管成功的新西兰兔75只随机均分为5组(n=15):假手术组、SAH组、纳米粒空载体组、纳米粒载药组和泵注药物组;各组再分为造模后1、7、14 d三个亚组(n=5)。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模型,二次注血后30 min,纳米粒空载体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射等体积纳米微粒空载体,纳米粒载药组注射罗哌卡因纳米微粒(60 mg/kg;含罗哌卡因8 mg/kg),泵注药物组经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持续泵入0.1%罗呱卡因(1 ml/h)。采用Yamaguchi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_p),ELISA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基底动脉(BA)形态并测量其管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A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与内皮素(ET-1)表达。结果造模后1、7、14 d,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兔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BA V_m和V_p均明显增高(P<0.05),血清NSE和S100B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BA管径均明显缩小(P<0.05),BA内皮细胞e NOS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A内皮细胞ET-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SAH组与纳米粒空载体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SAH组相比,泵注药物组V_m和V_p显著降低(P<0.05),神经功能显著改善(P<0.05),血清NSE和S100B水平和BA内皮细胞ET-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A内皮细胞e NOS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纳米粒载药组与泵注药物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胸段硬膜外泵注罗哌卡因能改善兔SAH后DCVS,而硬膜外应用罗哌卡因纳米微粒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型脑血管痉挛 上胸段硬膜外腔阻滞 罗哌卡因 纳米药物
下载PDF
局部麻醉药经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给药的研究
4
作者 杨建藤 王丽萍 陈国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670-672,I0001,共4页
背景临床常用局部麻醉药物的体内生物半衰期短,且局部组织的高药物浓度极易产生中枢神经和心血管毒性反应。目的综述局部麻醉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1actic-co-gycolicacid),PLGA]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内容阐述PLGA相关... 背景临床常用局部麻醉药物的体内生物半衰期短,且局部组织的高药物浓度极易产生中枢神经和心血管毒性反应。目的综述局部麻醉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1actic-co-gycolicacid),PLGA]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内容阐述PLGA相关研究,局部麻醉药PLGA微粒的类型与制备工艺,PLGA在不同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结果,临床研究进展及存在的缺陷和改进等四方面的相关内容。趋向局部麻醉药缓释系统的研究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镇痛药物和麻醉方式,但是在载药量、生产工艺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球 纳米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