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因地制宜设计元素之比较——以西双版纳傣族竹楼与兰屿雅美族地下屋为例
被引量:
8
1
作者
杨开院
周鸿腾
《怀化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4-10,共7页
基于西双版纳傣族、兰屿雅美族的传统住屋,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因地制宜的设计元素。西双版纳和兰屿同属于热带地区,因为两地海陆位置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微气候环境。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和兰屿雅美族的地下屋就是适应这两种微气候所产...
基于西双版纳傣族、兰屿雅美族的传统住屋,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因地制宜的设计元素。西双版纳和兰屿同属于热带地区,因为两地海陆位置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微气候环境。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和兰屿雅美族的地下屋就是适应这两种微气候所产生的建筑形式:傣族竹楼利用底层架空、竹木间隙等设计方式达到通风防潮的功能;雅美族的地下屋则相反,穴居地下、侧屋迎风的设计有效地抵御了频繁的海风。在现代都市建筑设计和乡村改造过程中,西双版纳傣族竹楼和兰屿雅美族地下屋所蕴含的传统智慧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兰屿
竹楼
地下屋
气候适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明初的转折——汉族移民入滇史略
2
作者
杨开院
《今日民族》
2017年第10期48-51,共4页
在大多数的云南汉族家里,如果家里有老族谱,那么老人家肯定会拍着族谱上的灰尘告诉你:“我们的老祖宗是从南京来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也是我们今天了解云南历史和文化另外一面所不容忽略的问题。在云南,那么多人认为自己的祖...
在大多数的云南汉族家里,如果家里有老族谱,那么老人家肯定会拍着族谱上的灰尘告诉你:“我们的老祖宗是从南京来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也是我们今天了解云南历史和文化另外一面所不容忽略的问题。在云南,那么多人认为自己的祖先从南京来,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要来?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他们又是怎么来的?今天我们就要来说说这些疑问的大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移民
云南
史略
明初
族谱
南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榉村的清明节
3
作者
杨开院
《今日民族》
2018年第6期34-37,共4页
对于榉村来讲,清明节算是一年中比较重大的节日了。之所以称为"重大",是因为族人的聚集。"文革"之后,榉村很少再有全村性的集会活动,除非召开村民大会。清明节不仅提供了村人向祖先表达深沉思念和敬意的机会,也提供了村人相聚,人神...
对于榉村来讲,清明节算是一年中比较重大的节日了。之所以称为"重大",是因为族人的聚集。"文革"之后,榉村很少再有全村性的集会活动,除非召开村民大会。清明节不仅提供了村人向祖先表达深沉思念和敬意的机会,也提供了村人相聚,人神共餐的机会。这是村人深切地体验"开心""热闹"和家族凝聚力的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节
集会活动
村民大会
凝聚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祖源叙事、镇守边关与国家认同:西南边境地区土丁杨氏宗族历史记忆的阐释
被引量:
3
4
作者
何明
杨开院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32,共9页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族制度及其实践具有不同于东南沿海地区宗族的诸多特征和特殊意义。西南边境的土丁杨氏宗族将其祖源叙事直接嵌入中央王朝开拓边疆和镇守边关的宏大历史脉络之中,与国家力量向边疆地区延伸和守卫边关直接相联。祖...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族制度及其实践具有不同于东南沿海地区宗族的诸多特征和特殊意义。西南边境的土丁杨氏宗族将其祖源叙事直接嵌入中央王朝开拓边疆和镇守边关的宏大历史脉络之中,与国家力量向边疆地区延伸和守卫边关直接相联。祖先记忆强调了来自中原的血统“正统性”,确认自己在王朝秩序中“合法”的正统身份,但并没有像珠江三角洲宗族那样构筑与当地原居民的“楚河汉界”,而是与域外的“他族”相交融,生动地表现出历经艰难困苦而矢志不渝的国家认同意识,具体地表述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疆域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忆
土丁杨氏宗族
宗族建构
汉人移民
原文传递
游离于个体与组织之间——滇西农村微商生存策略调查
5
作者
杨开院
《生态经济评论》
2019年第1期127-149,共23页
互联网作为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标志,以其多元的信息储存和高速的搜索方式为人们实现"为自己而活"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动力。借助互联网平台,"微商"经济得以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微商以自己的生活现状阐释了互联网的强...
互联网作为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标志,以其多元的信息储存和高速的搜索方式为人们实现"为自己而活"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动力。借助互联网平台,"微商"经济得以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微商以自己的生活现状阐释了互联网的强大塑形力量,它不仅塑造了个体追求自我的生命状态,也塑造了具有整体性特征的网络社会状态。农村微商群体所表现的强烈个体化特征是网络时代个体状态的缩影。在个体化的社会网络中,拥有个体化倾向的个体把现实社会结构与网络社会结构相结合,本质上既表现出传统的面向,也表现出新的制度化和组织化的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商
网络时代
个体化
组织化
原文传递
仪式实践与榉村的社会整合
被引量:
5
6
作者
何明
杨开院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0-146,共7页
滇西汉人社会是以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共同体。世系结构、祖先信仰、自然崇拜等是实现社会整合的有效方式。宗族内部秩序的整合依靠祖先认同所产生的内聚力来实现,并通过宗族祭祀仪式表达出来;村落共同体秩序的整合则依靠村民的...
滇西汉人社会是以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共同体。世系结构、祖先信仰、自然崇拜等是实现社会整合的有效方式。宗族内部秩序的整合依靠祖先认同所产生的内聚力来实现,并通过宗族祭祀仪式表达出来;村落共同体秩序的整合则依靠村民的集体信仰,这也是建立村落地域认同的关键因素。对村落社会整合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的价值,为和谐社会的实践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族群关系
社会整合
滇西汉人社会
原文传递
题名
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因地制宜设计元素之比较——以西双版纳傣族竹楼与兰屿雅美族地下屋为例
被引量:
8
1
作者
杨开院
周鸿腾
机构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佛光大学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4-10,共7页
基金
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
文摘
基于西双版纳傣族、兰屿雅美族的传统住屋,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因地制宜的设计元素。西双版纳和兰屿同属于热带地区,因为两地海陆位置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微气候环境。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和兰屿雅美族的地下屋就是适应这两种微气候所产生的建筑形式:傣族竹楼利用底层架空、竹木间隙等设计方式达到通风防潮的功能;雅美族的地下屋则相反,穴居地下、侧屋迎风的设计有效地抵御了频繁的海风。在现代都市建筑设计和乡村改造过程中,西双版纳傣族竹楼和兰屿雅美族地下屋所蕴含的传统智慧都值得借鉴。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兰屿
竹楼
地下屋
气候适应
Keywords
Xishuangbanna
Lanyu
bamboo building
underground house
climate adaptation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TU253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明初的转折——汉族移民入滇史略
2
作者
杨开院
机构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今日民族》
2017年第10期48-51,共4页
文摘
在大多数的云南汉族家里,如果家里有老族谱,那么老人家肯定会拍着族谱上的灰尘告诉你:“我们的老祖宗是从南京来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也是我们今天了解云南历史和文化另外一面所不容忽略的问题。在云南,那么多人认为自己的祖先从南京来,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要来?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他们又是怎么来的?今天我们就要来说说这些疑问的大背景。
关键词
汉族移民
云南
史略
明初
族谱
南京
分类号
K281.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榉村的清明节
3
作者
杨开院
机构
云南大学
出处
《今日民族》
2018年第6期34-37,共4页
文摘
对于榉村来讲,清明节算是一年中比较重大的节日了。之所以称为"重大",是因为族人的聚集。"文革"之后,榉村很少再有全村性的集会活动,除非召开村民大会。清明节不仅提供了村人向祖先表达深沉思念和敬意的机会,也提供了村人相聚,人神共餐的机会。这是村人深切地体验"开心""热闹"和家族凝聚力的日子。
关键词
清明节
集会活动
村民大会
凝聚力
分类号
K892.1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祖源叙事、镇守边关与国家认同:西南边境地区土丁杨氏宗族历史记忆的阐释
被引量:
3
4
作者
何明
杨开院
机构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32,共9页
文摘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族制度及其实践具有不同于东南沿海地区宗族的诸多特征和特殊意义。西南边境的土丁杨氏宗族将其祖源叙事直接嵌入中央王朝开拓边疆和镇守边关的宏大历史脉络之中,与国家力量向边疆地区延伸和守卫边关直接相联。祖先记忆强调了来自中原的血统“正统性”,确认自己在王朝秩序中“合法”的正统身份,但并没有像珠江三角洲宗族那样构筑与当地原居民的“楚河汉界”,而是与域外的“他族”相交融,生动地表现出历经艰难困苦而矢志不渝的国家认同意识,具体地表述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疆域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
历史记忆
土丁杨氏宗族
宗族建构
汉人移民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游离于个体与组织之间——滇西农村微商生存策略调查
5
作者
杨开院
机构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生态经济评论》
2019年第1期127-149,共23页
基金
2015年“中国田野调查基金·腾讯互联网人类学科研支持计划”项目子项目“新型的弱者武器:乡村电商生存之道”项目成果之一.
文摘
互联网作为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标志,以其多元的信息储存和高速的搜索方式为人们实现"为自己而活"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动力。借助互联网平台,"微商"经济得以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微商以自己的生活现状阐释了互联网的强大塑形力量,它不仅塑造了个体追求自我的生命状态,也塑造了具有整体性特征的网络社会状态。农村微商群体所表现的强烈个体化特征是网络时代个体状态的缩影。在个体化的社会网络中,拥有个体化倾向的个体把现实社会结构与网络社会结构相结合,本质上既表现出传统的面向,也表现出新的制度化和组织化的面向。
关键词
微商
网络时代
个体化
组织化
分类号
F724.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仪式实践与榉村的社会整合
被引量:
5
6
作者
何明
杨开院
机构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0-146,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6ZDA151)
2016年度云南大学笹川基金科研项目"认同与离散:多姓氏村庄内部的整合机制"(项目编号:6KT2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滇西汉人社会是以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共同体。世系结构、祖先信仰、自然崇拜等是实现社会整合的有效方式。宗族内部秩序的整合依靠祖先认同所产生的内聚力来实现,并通过宗族祭祀仪式表达出来;村落共同体秩序的整合则依靠村民的集体信仰,这也是建立村落地域认同的关键因素。对村落社会整合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的价值,为和谐社会的实践提供助力。
关键词
仪式
族群关系
社会整合
滇西汉人社会
Keywords
ritual
ethnic relationship
social integration
the Han people society in western Yunnan
分类号
C912.82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因地制宜设计元素之比较——以西双版纳傣族竹楼与兰屿雅美族地下屋为例
杨开院
周鸿腾
《怀化学院学报》
201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云南明初的转折——汉族移民入滇史略
杨开院
《今日民族》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榉村的清明节
杨开院
《今日民族》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祖源叙事、镇守边关与国家认同:西南边境地区土丁杨氏宗族历史记忆的阐释
何明
杨开院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原文传递
5
游离于个体与组织之间——滇西农村微商生存策略调查
杨开院
《生态经济评论》
2019
0
原文传递
6
仪式实践与榉村的社会整合
何明
杨开院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