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敏剂photofrinⅡ预激活联合化疗药物对K562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郑积华 王晓怀 +4 位作者 张为民 杨德懋 林金容 谢波 李丽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93-496,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讨光敏剂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及其与化疗药物配伍能否产生协同或拮抗效应。方法:以K56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对K56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同时检测photofri...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讨光敏剂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及其与化疗药物配伍能否产生协同或拮抗效应。方法:以K56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对K56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同时检测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分别与顺铂(DDP)、5-氟脲嘧啶(5-FU)、阿霉素(ADM)联合应用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Burgi法分析联合用药效果。结果:photofrinⅡ预激活后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株的增殖,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其抑瘤作用较后激活组降低。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分别与DDP、5-FU、ADM联合,增加了化疗药物的抑瘤作用。结论:photofrinⅡ预激活后能够抑制K562细胞株的增殖,与DDP、5-FU、ADM联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剂 预激活 photofrinⅡ 化疗 K562细胞株
下载PDF
IL-2/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詹昱 曲佳 +4 位作者 冯可欣 杨郁青 谭明珠 谭雪芳 杨德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促造血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并复制免疫介导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促造血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并复制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及干预组。干预组取正常同源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2、GM-CSF等作用下培养48 h后进行尾静脉输注(模型复制第1、2、4及6天),模型组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全部小鼠分别于模型复制第7、14、21及28天断尾采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于模型复制第28天或濒死时处死小鼠,计数骨髓有核细胞(粒系、红系、淋巴细胞比例及巨核细胞数),检测外周血CD3+CD4+(T辅助细胞、Th细胞)、CD3+CD8+(T抑制细胞、Ts细胞)及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s)细胞比例,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模型组和干预组外周血WBC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在第21和28天较模型组高(P<0.05)。模型组和干预组外周血PLT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在第21和28天较模型组高(P<0.05)。模型组和干预组外周血Hb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在第28天较模型组高(P<0.05)。模型组和干预组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及巨核细胞数较对照组低,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骨髓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及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高,淋巴细胞比例较模型组低(P<0.05)。模型组Th细胞比例、T-regs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低(P<0.05),Ts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Th细胞比例、T-regs细胞比例较模型组高,Ts细胞比例较模型组低(P<0.05)。模型组外周血TNF-α、IFN-γ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IL-2/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有助于调节再障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下调造血负调控细胞因子,从而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白细胞介素2 集落刺激因子 单核细胞
下载PDF
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49例长期随访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玲珍 陈嘉榆 +4 位作者 余卫 巫进明 詹昱 冯可欣 杨德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781-786,共6页
本研究回顾分析2001年4月至2007年12月期间采用IL-2和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取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2和GM-CSF作用下培养48小时后进行静脉回输,细胞总剂量... 本研究回顾分析2001年4月至2007年12月期间采用IL-2和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取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2和GM-CSF作用下培养48小时后进行静脉回输,细胞总剂量为6×106-1×108,每周1次,连用4-22个月。外周血常规检查、骨髓细胞涂片和骨髓活检评价造血恢复,流式细胞术测定输注细胞的组成以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T细胞TCRVβ克隆性。结果表明:49例患者中痊愈37例,随访至今无1例出现复发;5例部分缓解,3例明显进步,4例无效,总有效率91.8%(45/49)。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倒置者39例,治疗后31例(79.5%)恢复正常。11例患者行外周血TCRVβ克隆性分析,受抑制的亚群重新得到恢复,出现多克隆的表达图像。未发现晚期克隆性疾病及其它远期不良反应。结论 :IL-2和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疗法疗效肯定,其机制可能与T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介素-2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单个核细胞 远期疗效
下载PDF
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尝试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军 单桂秋 +3 位作者 肖扬 王捷 王晓怀 杨德懋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20-1221,共2页
目的探讨钙离子载体(calciumionophore,CI)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后获得的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对重型再障骨髓造血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分离重型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IL-2,GM-CSF及CI混合培养48h,倒置显微镜下观... 目的探讨钙离子载体(calciumionophore,CI)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后获得的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对重型再障骨髓造血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分离重型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IL-2,GM-CSF及CI混合培养48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收集形成的新免疫细胞,清除杂质后与患者静脉回输,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活检情况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比例的改变。结果3例重型再障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细胞因子及钙离子载体混合培养后,均分化成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新型免疫细胞,经这种免疫细胞治疗后患者的外周血细胞数、骨髓活检结果及T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均恢复正常,治疗期间定期检测患者的心、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结论钙离子载体诱导的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对重型再障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免疫细胞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功能
下载PDF
过继细胞免疫疗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余卫 陈嘉榆 +6 位作者 陈玲珍 巫进明 詹昱 冯可欣 杨德懋 曲佳 谭雪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探讨过继细胞免疫疗法(ACI)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志愿接受新型ACI的SA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选患者每周抽取自体20~50mL外周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后用GM-CSF和钙... 目的探讨过继细胞免疫疗法(ACI)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志愿接受新型ACI的SA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选患者每周抽取自体20~50mL外周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后用GM-CSF和钙离子载体A23187刺激2 d后回输给患者。结果 21例SAA患者在接受ACI治疗后,7例(33.3%)在6~20个月治疗时间内达到基本治愈,1例(4.8%)在11.3个月达到缓解,4例(19.0%)在7.5~18.5个月治疗时间内达到明显进步9,例(42.9%)在6~20个月治疗时间内无效。7例基本治愈的患者出院后至2010年11月为止未见复发。1例缓解患者生产后复发。4例明显进步的患者中2例出院后1年内造血功能恢复正常,2例无明显改变。9例无效患者中有1例缓解,其他无效患者改用其他疗法也未见好转。结论 ACI目前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可提供分析病例较少,但从本研究证据提示新型ACI可能是一种SAA有效生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疗法 生物疗法
下载PDF
钙离子载体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军 杨德懋 +4 位作者 杨太成 王晓怀 王捷 陈政良 富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钙离子载体 (calciumionophore,CI)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向树突状细胞 (DC)分化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 ,加入rhGM CSF及A2 3187各 10 0 μg/L ,部分细胞预先用W 7(10 μmol/L)或CsA(0 ... 目的 :初步探讨钙离子载体 (calciumionophore,CI)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向树突状细胞 (DC)分化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 ,加入rhGM CSF及A2 3187各 10 0 μg/L ,部分细胞预先用W 7(10 μmol/L)或CsA(0 .5mg/L)或KT5 92 6 (1μmol/L)处理 30min后 ,再加入rhGM CSF及A2 3187各 10 0 μg/L。体外培养 4 0h后 ,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 ;用MTT比色法检测上述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 :与 10 0 μg/L的A2 3187及rhGM CSF共同培养 4 0h的健康献血者的PBMC ,出现典型的树突状突起 ,同时CD83、CD80及CD86分子的表达上调 ,CD14分子的表达下调 ,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 ;而预先用W 7或CsA或KT5 92 6处理 30min后、再给予rhGM CSF及A2 3187处理的PBMC ,其形态、表面标志物及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 ,均不同程度的受到抑制。结论 :CI诱导的PBMC向DC的分化 ,可能受控于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载体 树突状细胞 细胞信号转导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玲珍 陈嘉榆 +4 位作者 巫进明 余卫 黄积雄 罗英 杨德懋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患者外周血30-50ml,分离单个核细胞经白细胞介素2、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混合培养48h,收集形成的新免疫细胞,静脉回输给患者,每周1~2次,治疗前后分...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患者外周血30-50ml,分离单个核细胞经白细胞介素2、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混合培养48h,收集形成的新免疫细胞,静脉回输给患者,每周1~2次,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学检查和活检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和CD8含量。结果19例患者经免疫细胞治疗后,6例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学检查和活检结果全部恢复正常,在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倒置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比例,随访6~28个月,外周血细胞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一例复发;2例缓解,4例进步,3例死亡,其余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输血间隔时间延长,出血症状明显好转,感染减轻。治疗过程中除个别患者出现轻度发热外,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损伤。结论特异性免疫细胞对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原发性 骨髓
下载PDF
树突状免疫细胞疗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初步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高飏 肖扬 +4 位作者 旁妍 蒋祖军 肖浩文 杨德懋 王晓怀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疗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ALG)或环孢菌素(Cs-A)治疗无效、HLA配型失败的AA患者共38例,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疗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ALG)或环孢菌素(Cs-A)治疗无效、HLA配型失败的AA患者共38例,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培养48h后收集形成的新免疫细胞,洗涤后经静脉回输患者,每疗程后检测患者外周血常规、骨髓象及骨髓活检,流式细胞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69^+水平及CD3^+、CD8^+细胞内γ干扰素(IFN-γ),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结果:38例AA患者外周血MNC经体外细胞因子及钙离子载体混合培养后,均分化成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新型免疫细胞,27例(71%)患者经此种激活的免疫细胞治疗2个疗程后骨髓象、骨髓活检发生显著改变;29例(76.3%)患者在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常规、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进步;基本治愈6例(15.8%),缓解8例(21%),明显进步12例(31.6%);总有效率68.4%,疗效与Cs—A组接近;治疗后CD3^+、CD8^+细胞内IFN-γ明显降低;除部分患者(52.6%)有一过性寒战发热外,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对AA患者的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贫血 再生障碍性 治疗
下载PDF
钙离子载体体外诱导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军 王晓怀 +3 位作者 杨德懋 杨太成 王捷 陈政良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以实体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为来源 ,探讨体外诱导更成熟、功能更强的树突状细胞 (DC)的方法。方法 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经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 ,加入rhGM CSF、rhIL 4和rhTNF α培养 9d后分两组 ,其中一组洗去含细... 目的 以实体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为来源 ,探讨体外诱导更成熟、功能更强的树突状细胞 (DC)的方法。方法 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经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 ,加入rhGM CSF、rhIL 4和rhTNF α培养 9d后分两组 ,其中一组洗去含细胞因子的培养液 ,并给予钙离子载体 (CI)A2 3187处理 2 4h ,而另一组仍维持原培养液培养 2 4h ;对所获得的两组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表面抗原及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allo MLR)能力的分析。结果 两组细胞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均显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仪分析均高表达CD1α、HLA DR、CD80和CD4 0分子 ;但给予A2 3187进一步处理 2 4h的细胞比无A2 3187处理的细胞表达更丰富的CD86和CD83分子及具有更强的刺激allo MLR的能力。结论 组合细胞因子培养获得的PBSC来源的DC ,经CI进一步诱导后可获得更成熟及功能更强的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载体 体外诱导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定向分化 树突状细胞 实体瘤
下载PDF
组合性细胞因子与钙离子载体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军 单桂秋 +3 位作者 杨德懋 肖扬 王捷 王晓怀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钙离子载体能否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及其抗肿瘤免疫。方法:选择2004-01/09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初诊或复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7例。分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在体外... 目的:探讨钙离子载体能否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及其抗肿瘤免疫。方法:选择2004-01/09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初诊或复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7例。分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在体外给予钙离子载体100μg/L培养3~5d(钙离子载体组),或1000U/mL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0U/mL白细胞介素4和500U/mL肿瘤坏死因子α培养7~10d(组合细胞因子组)。通过细胞形态的观察及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鉴定树突状细胞,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实验及细胞毒实验检测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结果:①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变化:钙离子载体组及组合细胞因子组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均可获得具有典型树突状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的成熟树突状细胞,但钙离子载体组诱导的树突状细胞表面CD80,CD86,CD83,CD40,CD54等分子的表达较组合细胞因子组明显增高。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钙离子载体组所诱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及激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活力比组合细胞因子组强。结论:钙离子载体能高效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成树突状细胞,比组合细胞因子诱导分化的树突状细胞功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单核细胞 急性 细胞因子类 离子载体 树突细胞
下载PDF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表型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成芳 杨德懋 许素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建立从人外周血分离、纯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方法,研究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增殖、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取正常人外周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分离,取中间白膜层细胞,通过贴壁处理,获得单个核细胞,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 目的:建立从人外周血分离、纯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方法,研究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增殖、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取正常人外周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分离,取中间白膜层细胞,通过贴壁处理,获得单个核细胞,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μg/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410 ng/ml,体外培养7 d后,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进其分化成熟。第8天收获悬浮细胞,用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其形态,经树突状细胞(DC)单克隆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测定。结果: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的单个核细胞经rhGM-CSF、rhIL-4和TNF-α联合作用1周左右获得大量高纯度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特征:悬浮生长;具有树突状或裙褶状突起;高表达HLA-DR、CD1a、CD80、CD83、CD86和低表达CD14。结论:用 rhGM-CSF、rhIL-4和TNF-α联合作用可以从人外周血诱导培养出大量的树突状细胞,经形态学观察及表型鉴定得以证实。该培养技术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树突状细胞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介素-4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31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詹昱 陈玲珍 +7 位作者 曲佳 谭雪芳 冯可欣 巫进明 杨郁青 谭明珠 罗英 杨德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21期3219-3223,共5页
目的观察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随访的131例获得性原发性AA患者,中位年龄26(2~77)岁,重型AA71例,... 目的观察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随访的131例获得性原发性AA患者,中位年龄26(2~77)岁,重型AA71例,非重型AA60例.92例(70.2%)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均无效或不能耐受.取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2、GM-CSF等作用下培养48h后进行静脉输注,每周1~2次,根据疗效及不良反应决定输注疗程.结果131例患者接受细胞输注中位60(15~160)次,中位治疗时间14(3~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4~150)个月.30例(22.9%)完全反应,74例(56.5%)部分反应,总有效率79.4%;27例(20.6%)无效.治疗有效患者从细胞治疗开始到脱离输血、网织红细胞〉20×109/L、Hb增长30g/L以上、ANC〉0.5×109/L、PLT〉20×109/L以及获完全反应的中位时间分别是5(1~21)个月、4(1~16)个月、11(3~27)个月、12(6~25)个月、9(2~35)个月、27(10~56)个月.83例(63.4%)患者在治疗前CD4+/CD8+细胞比值倒置(〈1),治疗后66例不同程度升高,其中55例均为治疗有效患者.部分患者细胞输注过程中出现短暂寒战、发热,无其他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有助于改善AA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纠正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临床观察未发现发热以外的其他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介素-2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钙动员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信号转导
13
作者 吴军 张宏斌 +4 位作者 王捷 王晓怀 郭振辉 杨德懋 陈政良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9-51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钙离子载体(CI)在体外迅速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在体外用人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CI培养40h或rhGMCSF和TNFα培养5d,部分PBMC用环... 目的初步探讨钙离子载体(CI)在体外迅速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在体外用人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CI培养40h或rhGMCSF和TNFα培养5d,部分PBMC用环胞菌素A(CsA)预处理30min后,再加入CI或TNFα;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4、CD80、CD86、CD83、HLADR等分子的表达;MTT比色法检测其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不同方法培养的细胞其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化水平。结果健康献血者的PBMC经rhGMCSF与CI培养40h或rhGMCSF与TNFα培养5d,均可获得DC的典型形态和表面分子的表达,包括CD14表达下调,CD80、CD86及HLADR等分子表达的上调,以及较强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CI诱导的DC其CD80、CD86、CD83、HLADR等分子的上调更明显,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经TNFα及CI所诱导分化的DC均具有较好的NFκB活性。但经CI诱导的DC,其形态、表面标志物、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及NFκB的活性,均受到CsA的抑制;而TNFα所诱导的DC却不受CsA的影响。结论CI比TNFα更迅速、更高效地诱导PBMC向DC分化的原因,是信号转导途径的不同,但不论上游信号转导途径有何不同,两者最终都通过激活NFκB来诱导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钙离子载体 树突状细胞 信号转导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外周血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快速无血清培养方法及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14
作者 吴军 王晓怀 +3 位作者 杨德懋 杨太成 王捷 陈政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迅速生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初步探讨钙离子载体(CI)诱导分化的信号转导途径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所诱导的是否相同。方法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给予无血清培养基及50 ng/ml... 目的探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迅速生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初步探讨钙离子载体(CI)诱导分化的信号转导途径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所诱导的是否相同。方法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给予无血清培养基及50 ng/ml的rhGM-CSF过夜培养后,再分别给予100 ng/ml的A23187或50 ng/ml的TNF-α,或预先加入0.5 μg/ml的环胞菌素A(CsA)30 min后,再加入A23187、TNF-α,共培养40 h。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方法处理的PBM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健康献血者的PBMC在无血清条件下,给予rhGM-CSF及CI或TNF-α培养40 h,均可获得DC的典型形态,包括CD14表达下调、CD83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上调,以及较强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作用;上述由CI诱导的细胞形态的改变、表面分子的表达以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均可被CsA所抑制。而TNF-α所诱导的细胞形态的改变、表面分子的表达以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均不受CsA影响。结论健康献血者的PBMCs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可以被rhGM-CSF及CI或TNF-α迅速诱导成DC,但CI与TNF-α诱导PBMC分化为DC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树突状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信号 信号转导 单核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钙离子载体
下载PDF
免疫细胞疗法治疗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丽敏 陈嘉榆 杨德懋 《现代护理》 2004年第11期1006-1007,共2页
目的 介绍免疫细胞疗法在治疗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应用情况 ,探讨护理措施。方法 抽取患者体外静脉血 4 0~ 5 0ml,分离单个核细胞经白介素 - 2、GM -CSF因子混合液培养 6天 ,收集形成的新免疫细胞并清除杂质后静脉回输给患者。结果... 目的 介绍免疫细胞疗法在治疗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应用情况 ,探讨护理措施。方法 抽取患者体外静脉血 4 0~ 5 0ml,分离单个核细胞经白介素 - 2、GM -CSF因子混合液培养 6天 ,收集形成的新免疫细胞并清除杂质后静脉回输给患者。结果  9例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 ,经免疫细胞治疗后 ,外周血细胞数全部恢复正常 ,CD4 /CD8比例恢复正常 ,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应用免疫细胞疗法治疗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显著疗效。熟练掌握在细胞采集、储存、输注过程中的操作方法 ,严格无菌操作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护理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细胞治疗研究
16
作者 王浩 胡凯 +5 位作者 陈嘉榆 张韵洁 任婧婧 谢永富 蔡春风 杨德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46-1247,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治疗再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3例再障患者接受静脉输注自体或供者提供经体外激活的免疫细胞,每周一二次,观察症状是否改善,输血依赖、血象、骨髓像、骨髓活检、存活状态来评价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27例(82%)有...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治疗再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3例再障患者接受静脉输注自体或供者提供经体外激活的免疫细胞,每周一二次,观察症状是否改善,输血依赖、血象、骨髓像、骨髓活检、存活状态来评价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27例(82%)有效,其中完全缓解12例(36%),部分缓解15例(45%),无反应6例(18%)。3年存活率为90%。结论:免疫细胞治疗方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细胞治疗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展
17
作者 吴军 杨德懋 +1 位作者 王晓怀 陈政良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990-992,共3页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预处理方案
下载PDF
免疫细胞疗法对苯中毒所致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嘉榆 刘薇薇 +5 位作者 黄振倩 王晓怀 李扬秋 巫进明 吴绿波 杨德懋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 探讨免疫细胞疗法对苯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损伤的疗效。方法 抽取患者外周血 4 0~ 5 0ml,分离单个核细胞经白细胞介素 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混合培养 6d ,收集形成的新免疫细胞并清除杂质后静脉回输给患者 ,... 目的 探讨免疫细胞疗法对苯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损伤的疗效。方法 抽取患者外周血 4 0~ 5 0ml,分离单个核细胞经白细胞介素 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混合培养 6d ,收集形成的新免疫细胞并清除杂质后静脉回输给患者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CD4 、CD8含量 ,重度苯中毒患者治疗前后均在右髂后上棘作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病理检查。结果  2 0例慢性苯中毒患者中9例重度中毒者 ,经免疫细胞治疗后外周血细胞数、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结果全部恢复正常 ;在治疗前T细胞亚群检测CD4 、CD8比例倒置者 ,经治疗后恢复正常比例 ,治疗期间分别定期检测心、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对所有治疗患者进行追踪观察 (最长为 1年 3个月 ) ,骨髓造血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苯中毒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采用免疫细胞治疗对恢复苯中毒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中毒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免疫细胞疗法 白细胞介素-2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原文传递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苯中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薇薇 陈嘉榆 +4 位作者 余卫 杨志前 吴绿波 张成 杨德懋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46-549,共4页
目的比较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 induced killer,CIK)对不同程度苯中毒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轻度(10例)、中度(9例)和重度(13例)慢性苯中毒者采用CIK细胞治疗,另外选择轻度、中度苯中... 目的比较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 induced killer,CIK)对不同程度苯中毒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轻度(10例)、中度(9例)和重度(13例)慢性苯中毒者采用CIK细胞治疗,另外选择轻度、中度苯中毒患者19例采用升白细胞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轻度、中度苯中毒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统计重度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2例CIK细胞治疗效果(有效率、病死率),并观察其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血细胞及骨髓恢复情况。结果轻度、中度苯中毒患者CIK细胞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32例CIK治疗组患者治疗前CD_4/CD_8的比值均倒置(<1),而治疗后在外周血细胞恢复正常时,CD_4/CD_8的比例也恢复正常。重度苯中毒患者采用CIK细胞治疗有效率高达91.7%(12/13),病死率为0%。结论CIK细胞治疗对苯中毒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有明显疗效,且无毒副作用。该疗法为苯中毒治疗被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杀伤细胞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钙离子载体在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军 王晓怀 +4 位作者 杨德懋 杨太成 王捷 陈政良 富宁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研究钙离子载体 (CI)能否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 ,并初步探讨其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 ,在体外用CI(A2 31 87)或人重组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和CI培养 4 0h ,或rh... 目的 研究钙离子载体 (CI)能否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 ,并初步探讨其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 ,在体外用CI(A2 31 87)或人重组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和CI培养 4 0h ,或rhGM CSF和白细胞介素 4 (IL 4 )培养 7d ,部分PBMC预先用W 7或CsA或KT5 92 6处理 30min后 ,再加入上述细胞因子或CI。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 4、CD80、CD86、CD83等分子的表达 ,MTT比色法检测其对同种异体混合T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结果 健康献血者的PBMC经CI培养 4 0h ,或rhGM CSF与CI培养 4 0h ,或rhGM CSF与IL 4培养 7d ,均可获得DC的典型形态和表面分子的表达 ,包括CD1 4表达下调、共刺激分子 (CD80、CD86 )表达上调 ,以及较强刺激同种异体混合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CI诱导的DC其CD1 4分子的下调及CD83分子的上调更明显 ,刺激混合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 ;rhGM CSF可协同CI诱导PBMC向DC的分化。经rhGM CSF及CI处理的PBMC ,其形态、表面标志物及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 ,均受到W 7或CsA或KT5 92 6不同程度的抑制 ;而rhGM CSF及IL 4所诱导的PBMC其形态、表面分子的表达以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却不受上述抑制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MC RHGM-CSF 诱导 表达 GM—CSF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CD14 分化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增殖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