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新能源产业的专业研究生研创能力培养实践探索——基于“政产学研用”融合驱动
1
作者 杨忠华 周勃 +5 位作者 宁宝宽 鲁丽华 兰信颖 吕洁 费朝阳 孙成才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3期19-22,共4页
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迫切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科技人才服务于新能源产业。该文以新能源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通过溯源“政产学研用”融合过程内涵实质,从工程化人才培养方案与多方协同平台建设两方面着手,提升专... 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迫切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科技人才服务于新能源产业。该文以新能源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通过溯源“政产学研用”融合过程内涵实质,从工程化人才培养方案与多方协同平台建设两方面着手,提升专业研究生的研创能力。研究成果可推广到与新能源产业深刻交叉的学科领域,从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专业研究生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热点和趋势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欧静禧 梁淑欣 +2 位作者 周达君 杨忠华 钟伟泉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6期164-170,共7页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学结合可视化分析研究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建库至2022年6月收录的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有关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5.7.R5软件进行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及关键词共现、聚类、...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学结合可视化分析研究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建库至2022年6月收录的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有关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5.7.R5软件进行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分析,绘制相应知识图谱。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 420篇,该领域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高的作者及机构分别为赖新生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大部分研究者、研究团队之间合作并不紧密。不计入主题词“血管性痴呆”的相关词,得到5个高频关键词为针刺、电针、综述、学习记忆、海马,聚类图谱形成12个聚类,血管性/针灸疗法、痴呆、针灸疗法、脑梗死、认知功能5个关键词的突显强度最高,突现时间持续至今的关键词有脑梗死、认知功能、醒脑开窍针、选穴规律。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对不同针灸方案、针刺方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基于动物实验的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研究。结论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发展前景良好,不同区域的研究团队之间应增加交流与合作,既要继承发展传统中医典籍中宝贵的针灸治疗经验,又要紧跟该研究领域的现代医学研究前沿,以提高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灸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针灸治疗失语症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欧静禧 梁淑欣 +3 位作者 许潇颖 周达君 杨忠华 钟伟泉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6期136-141,169,共7页
目的:梳理和总结近30年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研究脉络、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及可行性建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中自1992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目的:梳理和总结近30年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研究脉络、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及可行性建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中自1992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与VOSviewer软件绘制作者、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图谱与关键词时间线图,可视化分析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结果:共检索到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相关文献1301篇,筛选后纳入1183篇,共检索出2113位作者,其中常静玲、刘兢、高颖、姜迎萍等60位作者为核心作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该领域发文量为42篇,为本领域核心机构;频数前10的关键词为中风后失语症(453)、脑卒中(255)、运动性失语(228)、头针(124)、临床观察(96)、语言康复训练(206)、康复训练(58)、舌针(38)、语言功能(36)、舌三针(28)。突现强度较高的5个关键词分别是针刺治疗(1992—2006年)、中风失语(1999-2006年)、针灸疗法(2001-2012年)、失语(1998—2006年),语言功能(2019—2022年)。结论:目前针灸治疗失语症研究热点集中于针灸结合语言康复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等治疗脑卒中后失语,以及运用功能磁共振对针灸治疗失语症患者脑功能影响的观察等方面。不同科研团队及机构间应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与联系,促进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症 针灸疗法 研究热点 CITESPACE VOSviewer 文献计量分析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叶锐城 李文珍 +3 位作者 唐乐 林昊 黄欢欢 杨忠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069-2074,共6页
【目的】观察“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1周为1个... 【目的】观察“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简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标问卷量表(简化ODI)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为78.13%(25/3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简化ODI评分、脊柱活动度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简化ODI评分、脊柱活动度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VAS评分与治疗2周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增强患者的腰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脊柱活动度,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刺 关刺 慢性腰肌劳损 疼痛 脊柱活动度 针刺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亚硝酸还原酶研究进展
5
作者 丁俊辉 袁林 +3 位作者 徐康 李凌凌 左振宇 杨忠华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3期263-270,共8页
亚硝酸还原酶作为一种能催化亚硝酸盐降解的金属酶,在食品、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其蛋白质结构及催化机制,亚硝酸还原酶可分为铜型(CuNiRs)、细胞色素cd_(1)型(cd_(1)NiRs)、多聚血红素c型(ccNiRs)和铁氧还蛋白依赖型(FdN... 亚硝酸还原酶作为一种能催化亚硝酸盐降解的金属酶,在食品、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其蛋白质结构及催化机制,亚硝酸还原酶可分为铜型(CuNiRs)、细胞色素cd_(1)型(cd_(1)NiRs)、多聚血红素c型(ccNiRs)和铁氧还蛋白依赖型(FdNiRs)四类。基于此,本文先重点介绍了各类亚硝酸还原酶的结构及催化机制;在此基础上,综述亚硝酸还原酶在工农业制品处理、环境修复、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取得的应用;此外,分析亚硝酸还原酶的人工酶与模拟酶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新型亚硝酸盐酶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还原酶 亚硝酸盐 模拟酶 金属酶 催化机制
下载PDF
阴离子交换树脂固定化核酸酶P1的研究
6
作者 王天赐 徐康 +1 位作者 侯亚利 杨忠华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5′-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核酸酶P1是目前5′-核苷酸工业生产的关键酶,但游离酶存在难以重复利用、消耗量过大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核酸酶的利用效率,笔者利用不同类型树脂... 5′-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核酸酶P1是目前5′-核苷酸工业生产的关键酶,但游离酶存在难以重复利用、消耗量过大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核酸酶的利用效率,笔者利用不同类型树脂对核酸酶P1进行固定化。以核酸酶P1的吸附量和固定化酶的酶活为评价标准,研究发现阴离子交换树脂1(AER1)固定化时效果最佳,优化后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酶量3 644.7 U/mL(2.2 mL)、戊二醛质量分数0.25%、交联时间1.5 h、固定化时间10.0 h、pH 5.1。该条件下制备的核酸酶P1的比酶活为47 980.95 U/g。在此最佳条件下,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固定化酶的酸碱稳定性大幅度提高;固定化酶在4℃下保存6周后,酶活保留51.8%,是游离酶的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酶P1 树脂 固定化酶 交联
下载PDF
便通灵胶囊治疗卒中后便秘患者疗效及对血清L-1β、IL-6、TNF-α和肠道菌群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徐前 周洁 +4 位作者 杨忠华 申中美 吴越 姚志浩 贝敏敏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070-1074,共5页
目的 观察便通灵胶囊治疗脑卒中(CVA)后便秘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肠道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CVA后便秘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观察便通灵胶囊治疗脑卒中(CVA)后便秘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肠道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CVA后便秘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便通灵组、益生菌组、乳果糖组,每组30例。对比三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肠道菌群变化、血清炎性因子、胆囊收缩素8(CCK-8)水平以及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便通灵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益生菌组和乳果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0;P<0.05)。便通灵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益生菌组和乳果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026、12.574、17.451、5.143;P<0.05)。治疗后,便通灵组CKK-8水平较益生菌组和乳果糖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2;P<0.05)。便通灵组治疗后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水平高于乳果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327、4.716;P<0.05),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水平低于益生菌组、乳果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66、28.806;P<0.05)。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0;P>0.05)。结论 相较益生菌和乳果糖,便通灵胶囊治疗CVA后便秘能提高患者疗效,改善神经功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通灵胶囊 脑卒中后便秘 疗效 炎性因子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VOSviewer与CiteSpace的头皮针疗法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欧静禧 黎丁霜 +3 位作者 梁淑欣 周达君 钟伟泉 杨忠华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5期107-114,共8页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与可视化方法分析近10年头皮针疗法研究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12年1月1日-2022年8月23日头皮针疗法相关中文期刊文献,采用VOSviewer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的合作关系网络进行分析...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与可视化方法分析近10年头皮针疗法研究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12年1月1日-2022年8月23日头皮针疗法相关中文期刊文献,采用VOSviewer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的合作关系网络进行分析,运用CiteSpace5.7.R2软件对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期刊文献1291篇,年发文量趋势基本持平;近10年该领域研究者中以安军明、邹伟、杜小正、张绍华为代表的4个团队发文量较多,且团队内部合作度较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除去主题词相关的高频关键词后,频次前5位的关键词为脑卒中、康复训练、体针、中风、电针,中介中心性前5位的关键词为脑卒中、儿童、电针、临床观察、焦氏头针,关键词聚类分析后形成8个聚类,关键词突现分析共确定了33个突现词。结论近10年国内头皮针疗法研究内容丰富,维持一定的研究关注度,其中多见以头皮针疗法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以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为主要研究方向;头皮针疗法应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及相关方案选择也是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多个头皮针流派共同发展,如能进行跨区域合作、联合研究及资源整合,则有利于促进头皮针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针 VOSviewer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寻常型鱼鳞病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梁靖蓓 郑晓微 +4 位作者 陈奇祺 朱娴琼 黄钰蘅 区译文 杨忠华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10期137-142,共6页
寻常型鱼鳞病是皮肤鱼鳞状干燥伴脱屑、痒痛,夏轻冬重的一种遗传性皮肤角化障碍疾病。21世纪初,关于遗传性鱼鳞病的发病机制探究已深入至基因层面,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但至今关于本病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 寻常型鱼鳞病是皮肤鱼鳞状干燥伴脱屑、痒痛,夏轻冬重的一种遗传性皮肤角化障碍疾病。21世纪初,关于遗传性鱼鳞病的发病机制探究已深入至基因层面,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但至今关于本病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结合大量古医籍,通过知网、万方、读秀等数据文献库进行检索,对近十年寻常型鱼鳞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与总结。现代医学对于寻常型鱼鳞病多为对症治疗,常用口服新体卡松或外用含尿素、乳酸等成分的复方软膏,停药后存在高复发率的问题,缺乏安全有效的根治疗法。中医认为,本病辨证不离风、火、毒、虚、瘀,多以扶正祛邪为主,治以祛风、养血、化瘀、滋阴、解毒,结合中药、针灸、外敷多法,随症治之。中医治疗寻常型鱼鳞病疗效确切,相较于西医更能应对临床的复杂性。目前有关中医治疗寻常型鱼鳞病的研究多为临床试验,缺少相关总结性论述,故本文通过总结中医治疗寻常型鱼鳞病的相关文献,旨在为优化临床寻常型鱼鳞病的治疗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鱼鳞病 中医药 认识进展 治疗进展
下载PDF
利用微藻技术减排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杨忠华 陈明明 +2 位作者 曾嵘 李轩科 刘郭飞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19,共5页
控制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已经成为全球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当前国内外利用微藻技术固定CO2以达到CO2减排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从可高效固定CO2藻种的筛选与育种、微藻固定CO2的机制、工业过程开发以及所产生藻体的综合利用等几方... 控制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已经成为全球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当前国内外利用微藻技术固定CO2以达到CO2减排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从可高效固定CO2藻种的筛选与育种、微藻固定CO2的机制、工业过程开发以及所产生藻体的综合利用等几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二氧化碳减排 二氧化碳固定
下载PDF
针刺调节MAPK/ERK通路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杨忠华 许能贵 +2 位作者 易玮 于涛 董正妮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3-26,30,99,100,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通路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2 h、1 d、3 d 3个亚组,后2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 【目的】观察电针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通路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2 h、1 d、3 d 3个亚组,后2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针刺百会、大椎穴,每天1次,分别治疗2 h、1 d、3 d。每组均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Y迷宫测试,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A1区、CA3区磷酸化EPK(p-EPK)阳性细胞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总和(Dsum)。【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Y迷宫测试时间显著延长(均P<0.01),电针1 d、3 d组可显著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缩短Y迷宫测试时间,与模型组及电针2 h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假手术组无p-EPK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CA1区和CA3区Dsum显著升高(均P<0.01),电针各组CA1区、CA3区Dsum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电针1 d、3 d组Dsum降低幅度显著大于电针2 h组(均P<0.05)。【结论】电针可以通过调节MAPK/ERK通路,降低p-ERK在脑缺血早期的表达,从而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 脑/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百会 大椎
下载PDF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面包酵母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手性苯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忠华 曾嵘 +5 位作者 吴高明 杨改 常煦 徐翩 张海辉 姚曼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0-454,共5页
以面包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促进面包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研究了适合于活性细胞催化的两相溶剂体系,实验表明合适的有机溶剂为logP>3的溶剂,这与有机... 以面包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促进面包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研究了适合于活性细胞催化的两相溶剂体系,实验表明合适的有机溶剂为logP>3的溶剂,这与有机相中的酶催化对溶剂的要求相一致。在所选用的溶剂中,正辛烷获得的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两相之间的比率、辅助溶剂、底物浓度以及水相体系的pH等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两相之间的比率和辅助溶剂对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合理改变这些因素可以改善底物在两相之间的分配进而促进反应的进行。反应对底物浓度的敏感性较单相水相体系反应要小得多,而pH对反应的影响与水相中反应相同。在有机溶剂与水相体积比为1:4、添加1%乙醇以及底物浓度为30mmol·L-1时,产物得率可达到45%左右,这较在水相中反应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S-α-苯乙醇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 面包酵母细胞
下载PDF
微藻减排CO_2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忠华 李方芳 +5 位作者 曹亚飞 赵燕 陈庚华 周云川 周卫 侯亚利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0-76,共7页
碳减排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热点,而微藻在此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利用微藻减排CO2合成生物柴油生产原料油脂,对于解决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将碳减排与微藻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相结合,对微藻转化CO2... 碳减排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热点,而微藻在此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利用微藻减排CO2合成生物柴油生产原料油脂,对于解决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将碳减排与微藻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相结合,对微藻转化CO2合成生物油脂的机制,微藻油脂积累的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在工业上的研究概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归纳和评述,并对微藻生物油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生物柴油 二氧化碳 微藻 减排
下载PDF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忠华 刘方 +1 位作者 赵泽英 冯廷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0-124,共5页
为了使贵州省地区级农业部门能够充分了解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性,深入地了解农田土壤养分状况,从而为其科学施肥、养分的分区管理和有效控制农田养分流失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科学依据,以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统计学结合... 为了使贵州省地区级农业部门能够充分了解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性,深入地了解农田土壤养分状况,从而为其科学施肥、养分的分区管理和有效控制农田养分流失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科学依据,以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方法,针对土壤养分中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磷4种养分要素,对研究区内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分析得出了该县以上4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丰缺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统计学 全氮 有机质 速效钾 速效磷 空间变异
下载PDF
利用微藻固定CO_2实现碳减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杨忠华 杨改 +1 位作者 李方芳 颜家保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6-75,共10页
CO2减排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如何高效、绿色地进行减排已成为各国科研工作者关注与研究的热点。利用微藻技术进行减排符合碳循环规律,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笔者近年在利用微藻技术进行碳减排方面的... CO2减排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如何高效、绿色地进行减排已成为各国科研工作者关注与研究的热点。利用微藻技术进行减排符合碳循环规律,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笔者近年在利用微藻技术进行碳减排方面的研究工作,从固定CO2的微藻选育、微藻的培养、微藻减排在光生物反应器方面的开发以及CO2减排与污水深度处理及高价值生物质生产的耦合等4个方面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在利用微藻技术实现CO2减排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与评述,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固定 微藻类 减排
下载PDF
酵母催化2-辛酮不对称还原为2-辛醇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忠华 姚善泾 +1 位作者 夏海峰 梅乐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01-1305,共5页
利用活性酵母细胞催化 2 辛酮的不对称还原 ,合成在制备光学活性物质中具有重要用途的直链手性仲醇 .实验发现不对称还原的产物主要是S 2 辛醇 ,反应的转化率和光学选择性都比较高 .考察了底物浓度、产物、辅助底物的种类及浓度 ,以及... 利用活性酵母细胞催化 2 辛酮的不对称还原 ,合成在制备光学活性物质中具有重要用途的直链手性仲醇 .实验发现不对称还原的产物主要是S 2 辛醇 ,反应的转化率和光学选择性都比较高 .考察了底物浓度、产物、辅助底物的种类及浓度 ,以及 pH值和温度对反应的转化率和光学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底物和产物对酵母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产物 2 辛醇对酮的还原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酵母能选择性地催化S 2 辛醇氧化为相应的酮 ;在酵母催化还原 2 辛酮的同时需要一定的辅助底物来再生辅酶NAD (P)H ,利用 10g·L-1的葡萄糖作辅助底物较好 ;温度 30℃、pH值 3 0或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全细胞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手性化合物 S-2-辛醇
下载PDF
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4-氯苯乙酮合成相应手性醇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忠华 曾嵘 +2 位作者 颜晓潮 姚善泾 王光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6,共4页
以4-氯苯乙酮(Cl—ACP)为苯环上含卤素的芳香酮的模型底物,研究了活性酵母细胞在水相体系中催化该类芳香酮不对称还原合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可催化C1-ACP的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为5-型的4-氯-α-苯乙醇(Cl-... 以4-氯苯乙酮(Cl—ACP)为苯环上含卤素的芳香酮的模型底物,研究了活性酵母细胞在水相体系中催化该类芳香酮不对称还原合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可催化C1-ACP的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为5-型的4-氯-α-苯乙醇(Cl-PEA),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很高,5-Cl—PEA的e.e.值可达到99%左右。较合适的反应条件为:反应60h,底物浓度低于20mmol/L,体系的pH为6~8,温度为30℃左右,酵母细胞用量为20gL左右,以质量浓度为20g/L的葡萄糖为辅助底物。产物得率可达到33%。同时发现酵母细胞可以选择性地氧化外消旋Cl—PEA中的S-型醇为Cl-A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S-4-氯-α-苯乙醇 4-氯苯乙酮 酵母细胞
下载PDF
活性酵母细胞不对称催化苯乙酮还原及树脂吸附对反应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忠华 姚善泾 赵珺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95-899,共5页
以苯乙酮为模型底物,研究了水相体系中酵母细胞催化前手性芳香酮不对称还原生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 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催化苯乙酮不对称还原的产物以(S)-α-苯乙醇为主,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很高,(S)-α-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可达99%左... 以苯乙酮为模型底物,研究了水相体系中酵母细胞催化前手性芳香酮不对称还原生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 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催化苯乙酮不对称还原的产物以(S)-α-苯乙醇为主,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很高,(S)-α-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可达99%左右. 在pH为7~8, 酵母细胞用量为0.2 g/ml的条件下能获得较高的产物收率(可达35%左右). 酵母细胞能选择性地氧化(S)-α-苯乙醇,而留下(R)-α-苯乙醇.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合适的吸附树脂,可以降低底物和产物对细胞的毒害作用,显著提高反应底物的初始浓度,从而提高产物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酵母细胞 苯乙酮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苯乙醇 树脂 吸附
下载PDF
水相中酵母细胞催化4-氯乙酰乙酸乙酯不对称还原反应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杨忠华 姚善泾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4-438,共5页
利用活性酵母细胞催化 4 氯乙酰乙酸乙酯 (COBE)的不对称还原可以直接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 4 氯 3 羟基丁酸乙酯(CHBE) .实验发现 ,在水相体系中主要生成 D (S) 型产物 ,COBE的转化率及CHBE的收率和光学选择性都比较高 .考察了底物... 利用活性酵母细胞催化 4 氯乙酰乙酸乙酯 (COBE)的不对称还原可以直接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 4 氯 3 羟基丁酸乙酯(CHBE) .实验发现 ,在水相体系中主要生成 D (S) 型产物 ,COBE的转化率及CHBE的收率和光学选择性都比较高 .考察了底物和产物的浓度、辅助底物的种类和浓度、体系的pH和温度以及菌体培养条件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较低COBE浓度下R型产物占优 ,在高浓度下主要是S型产物 ;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S型产物的生成 ,pH≈ 8 0时可获得较高的S型产物选择性 ;产物CHBE对COBE的还原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酵母催化COBE还原的同时需要一定的辅助底物来再生辅酶NAD(P)H ,利用乙醇、异丙醇和仲丁醇作辅助底物可获得较高的立体选择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4-氯乙酰乙酸乙酯 水相 不对称还原 手性化合物 4一氯一3一羟基丁酸乙酯
下载PDF
NMDAR1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不同时段的表达及针刺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忠华 许能贵 +3 位作者 易玮 于涛 董正妮 徐涛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缺血模型大鼠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1)亚单位NR1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观察Y迷宫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并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缺血2h、1d、3d...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缺血模型大鼠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1)亚单位NR1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观察Y迷宫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并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缺血2h、1d、3d后CA1区和CA3区NR1的表达规律及电针对其的影响。结果:在神经行为学评价方面,电针1d时段、3d时段比模型1d时段、3d时段评分均要低(P<0.05)。Y迷宫试验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时间明显减少,电针1d时段和3d时段与模型1d时段、3d时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NR1的积分光密度值总和(IOD值)在CA1区和CA3区的表达一致,在2h产生高表达,随后降低,电针组IOD值比模型组低(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调节NR1,降低NR1在脑缺血早期的表达,从而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刺疗法 电针 NMDARl 动物实验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