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的内在矛盾与人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忻葆 《文艺理论研究》 1983年第2期22-28,共7页
世上任何事物的根本性质,都取决于事物的内在特殊矛盾。美的事物皆是具体生动、富有活力的。这是美的重要外部特征。美的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并非一切运动形式都给人美感。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美的事物特有的运动,源于一种特殊的内在矛... 世上任何事物的根本性质,都取决于事物的内在特殊矛盾。美的事物皆是具体生动、富有活力的。这是美的重要外部特征。美的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并非一切运动形式都给人美感。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美的事物特有的运动,源于一种特殊的内在矛盾关系。美学史上许多学说,与现有的各家美学理论,对“美是什么”的各种概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实际上都从不同角度、在不同深层,揭示了美的内在矛盾。但这些学说,还受到各种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因素 莎士比亚 非人性 人与人 希腊艺术 艺术家 世界文学 审美标准 性格 化丑为美
下载PDF
文艺创造与生命体验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忻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0-64,共5页
文艺创造有个根本使命,就是创造审美价值,给人审美愉悦。这个使命贯彻在文艺创造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在作品的各个部分、各种因素、各层关系上。但最集中的体现,是在作品内容蕴含的生命体验上。当人们从作品中发现生命的表现,体验到生命... 文艺创造有个根本使命,就是创造审美价值,给人审美愉悦。这个使命贯彻在文艺创造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在作品的各个部分、各种因素、各层关系上。但最集中的体现,是在作品内容蕴含的生命体验上。当人们从作品中发现生命的表现,体验到生命的伟大,就会获得难以言喻的快乐。文艺与生命的结缘,在人类艺术史的源头就开始了,古希腊雕刻艺术中最早出现过对于生命生殖的崇拜,希腊神话和史诗中的酒神颂和日神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刻艺术 生命活力 艺术作品 作品内容 艺术史 创造力 生命情感 酒神 生命体验 生命力
下载PDF
美的创造——多层累的突创—蒋孔阳创造论美学思想研究之二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忻葆 《江淮论坛》 1988年第5期72-78,共7页
美的创造,是蒋孔阳先生在1980年发表的《美与美的创造》中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课题提出来的。蒋先生说:对于文明的人类来说,美“是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文化生活的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因此,“人类是怎样创造美的”,就应该成为... 美的创造,是蒋孔阳先生在1980年发表的《美与美的创造》中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课题提出来的。蒋先生说:对于文明的人类来说,美“是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文化生活的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因此,“人类是怎样创造美的”,就应该成为美学的一个课题。这个课题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创造论 美学研究 精神世界 美学思想 创造美 文化生活 课题 马克思 本质力量
下载PDF
寻觅独特意蕴 开掘艺术深度——从《<雷雨>人物谈》看评论的目标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忻葆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54-60,共7页
艺术,无论是再现还是表现,其本质都是创造。世界在客体和主体、纵向和横向上,都是无限的,它为艺术刨造提供了不可限量的天地。艺术的生命力,维系于独创。一部文学作品要在读者心口留下门己的位置,就要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文学评论的... 艺术,无论是再现还是表现,其本质都是创造。世界在客体和主体、纵向和横向上,都是无限的,它为艺术刨造提供了不可限量的天地。艺术的生命力,维系于独创。一部文学作品要在读者心口留下门己的位置,就要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文学评论的基本使命,是要从历史内容的自觉程度,思想意蕴的深邃程度,艺术表现的生动丰富程度诸方面,评析作品艺术价值,告诉人们作品的魅力和特色,把作品中千姿百态的美景传达给读者,乃至让自己受到的感动,也能通过评论去感染读者。一篇评论的功力,就在于发现和开掘蕴藏在作家作品中的艺术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朴园 艺术个性 独特意蕴 评论文章 文学作品 艺术表现 文学评论 侍萍 历史内容 思想意蕴
下载PDF
论风格的本体构成
5
作者 杨忻葆 《学术界》 CSSCI 1996年第1期66-71,共6页
论风格的本体构成杨忻葆文学风格历来是作家们精心追求的创作佳境。巴金在1979年写的《长官意志》一文中说过,他写小说时,“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写什么主义的作品”,他感到“一个从事创作的人发明种种的创作方法来限制自己,等于在... 论风格的本体构成杨忻葆文学风格历来是作家们精心追求的创作佳境。巴金在1979年写的《长官意志》一文中说过,他写小说时,“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写什么主义的作品”,他感到“一个从事创作的人发明种种的创作方法来限制自己,等于在自己的周围安置了种种障碍,除了使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个性 文学作品 司空图 文学风格 风格的成因 审美属性 《诗品》 体势 文学理论 作家
下载PDF
两种“活法”的较量
6
作者 杨忻葆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23-24,共2页
两种“活法”的较量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忻葆《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克轩,是处在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这段特殊历史阶段和陕北这片特殊土地上的一位小时东,不可避免地要身处各种错综的人际关系之中,面对同长工的矛盾,同上进的或不肖的... 两种“活法”的较量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忻葆《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克轩,是处在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这段特殊历史阶段和陕北这片特殊土地上的一位小时东,不可避免地要身处各种错综的人际关系之中,面对同长工的矛盾,同上进的或不肖的子女的矛盾,同竟争对手的矛盾,同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法” 《白鹿原》 白嘉轩 黑娃 耕读传家 生存发展 鹿子霖 文化因素 审美意蕴 仁义济世
下载PDF
呼唤独立意识 推进现实主义——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五届年会讨论综述
7
作者 杨忻葆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五届年会,于5月6日至10日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研究文艺理论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180人,汇集在以铁画著称的江南名城——芜湖市。著名学者、作家王元化、王西彦、徐中玉、耿庸、何满子、高尔泰、曾卓、公...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五届年会,于5月6日至10日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研究文艺理论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180人,汇集在以铁画著称的江南名城——芜湖市。著名学者、作家王元化、王西彦、徐中玉、耿庸、何满子、高尔泰、曾卓、公刘、梅朵等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新时期文学 独立意识 中国文艺理论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反映论 王元化 现实主义文学 高尔泰 作家
下载PDF
呼唤独立意识 表现真的现实——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五届年会讨论综述
8
作者 杨忻葆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4期37-41,共5页
“为学不作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屯溪戴震纪念馆的这幅题词,既是清代哲学家戴震人品的写照,也标立了做学问者应有的人格和学风。搞文艺理论研究,同样要不媚权势和平庸的多数,不趋附自己不以为然的一时潮流,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自己独... “为学不作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屯溪戴震纪念馆的这幅题词,既是清代哲学家戴震人品的写照,也标立了做学问者应有的人格和学风。搞文艺理论研究,同样要不媚权势和平庸的多数,不趋附自己不以为然的一时潮流,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唯有如此,方有科学可言。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五届年会,选择新时期的现实主义作为中心议题。现实主义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时被捧上峰顶,独尊文坛;有时又被贬入谷底,斥为末流。进入新时期以来,对现实主义的价值和前景,发生了争议,现实主义受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审美方式 文学史 戴震 纪念馆 文化意识 文学创作 审美意识
下载PDF
美是创造力的自由形式——蒋孔阳创造论美学思想研究之一
9
作者 杨忻葆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90-97,共8页
探索美学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蒋孔阳的道路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从艺术规律入手,在“实事”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把总结审美与艺术实践的经验,同哲学思辨融合起来,去发现美的客观规律,寻求自己的独立学说。自1957年以来,经过30多年的辛... 探索美学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蒋孔阳的道路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从艺术规律入手,在“实事”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把总结审美与艺术实践的经验,同哲学思辨融合起来,去发现美的客观规律,寻求自己的独立学说。自1957年以来,经过30多年的辛勤耕耘,蒋孔阳在哲学美学、审美心理学、西方美学史、中国古代美学史等几乎全部理论美学领域,进行深入扎实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学术见解,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立的美学思想体系——创造论美学思想体系,蒋孔阳的“创造论美学”,既是对丰富的审美经验进行升华提炼的产物,又是对众多的美学理论进行哲学沉思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创造论美学 美学思想体系 自由形式 中国古代美学史 社会生活 哲学美学 审美心理学 发现美 西方美学史
下载PDF
艺术的超越功能
10
作者 杨忻葆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1期46-51,共6页
一、“主体—超越”是艺术内容对鉴赏的内在规定刘再复同志提出,接受主体在文艺欣赏中具有超越功能,实现了回到人自身。持批评意见的同志则认为,这是把艺术看作理想世界和“超人”乐土;据此推出的逻辑结论只能是“回到”洞穴,“复归”树... 一、“主体—超越”是艺术内容对鉴赏的内在规定刘再复同志提出,接受主体在文艺欣赏中具有超越功能,实现了回到人自身。持批评意见的同志则认为,这是把艺术看作理想世界和“超人”乐土;据此推出的逻辑结论只能是“回到”洞穴,“复归”树上;这种“超越”只可在席勒的审美国度里去实现。总之,欣赏的超越功能是没有根据和不能实现的思辨的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关系 理想世界 丰富性 艺术世界 内在生命力 审美关系 艺术创造 文化心理结构 形式结构 内形式
下载PDF
活的灵魂——文学的特质性内容
11
作者 杨忻葆 《江淮论坛》 1986年第2期64-68,82,共6页
二十多年前,钱谷融先生提出并论证了“文学是人学”的命题。讨论这个命题,使我们看到,文学固然能够为政治学、经济学提供研究的材料,但文学毕竟不只是政治学、经济学上的活资料。文学是一门独立的学问,有独立的对象内容,这就是社会因素... 二十多年前,钱谷融先生提出并论证了“文学是人学”的命题。讨论这个命题,使我们看到,文学固然能够为政治学、经济学提供研究的材料,但文学毕竟不只是政治学、经济学上的活资料。文学是一门独立的学问,有独立的对象内容,这就是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灵与肉相统一的完整的人。一门有独立对象内容的学问,应该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不是别的学问的附庸。人类为文艺争取独立地位所进行的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特质 政治学 理论探讨 经济学 社会因素 文学艺术 文学作品 托尔斯泰 自然因素
下载PDF
基础理论的探索迫切需要新方法
12
作者 杨忻葆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3期47-50,共4页
用新方法研究文艺理论,领域很宽。我觉得,当前最迫切的课题,是拓展文艺基础理论的探索。我们的创作和批评水平提高不快,原因很多,其中,文艺理论的不少基本问题,没有得到扎实透辟的阐述,致使理论缺乏切合艺术实际的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也... 用新方法研究文艺理论,领域很宽。我觉得,当前最迫切的课题,是拓展文艺基础理论的探索。我们的创作和批评水平提高不快,原因很多,其中,文艺理论的不少基本问题,没有得到扎实透辟的阐述,致使理论缺乏切合艺术实际的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可以举例来说,象“艺术的内容”就是一个研究得尚不理想的基本问题。内容对一个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有规定性意义。艺术的内容把握不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内容 社会生活 真理 心理活动 艺术世界 艺术作品 基础理论 艺术家 别林斯基 人物性格
下载PDF
“写本质”与文艺的特性
13
作者 楊忻葆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93-98,共6页
关于文艺“写本质”的问题,我感到,笼统反对文艺反映生活本质的主张,固然有待讨论,但现在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文章,当探讨到文艺如何反映本质,怎样才算写出本质时,好象又有用一种抽象的规定,使真实性问题“凝团”起来的味道。臀如:郭一... 关于文艺“写本质”的问题,我感到,笼统反对文艺反映生活本质的主张,固然有待讨论,但现在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文章,当探讨到文艺如何反映本质,怎样才算写出本质时,好象又有用一种抽象的规定,使真实性问题“凝团”起来的味道。臀如:郭一鸣同志在《“多本质”也就是“非本质”》(《十月》1982年一月号)一文中,不同意文艺可以反映“多种社会本质”的说法,认为一个事物只能有一个本质,一个社会就是一个本质。文章写道:“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动物的时候,难道我们能找出第二个、第三个人的本质来吗?”文章作者也承认,人有男女老幼、国度民族、阶级阶层、风俗习惯、社会经历、性格志趣、生活方式等的区别,但是,所有这些差别,统统只是人的木质的各种特性或表现形式,本身没有任何本质内容可言。因而,文艺要表现的人的本质,就只剩下“社会关系的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内容 社会关系 人民生活 木质 本质真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 真实性问题 生活本质 文艺创作 认识生活
下载PDF
艺术创作的思维特征——“西方文论”学习札记
14
作者 杨忻葆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62-71,共10页
在西方文艺思想史上,许多理论家和艺术家,对艺术创作中思维的性质、特点和规律,作过长期的多方面的探究。我们这里只想粗浅的叙述两个问题:西方艺术理论家如何阐明形象思维的科学性与特殊性。
关键词 形象思维 艺术创作 艺术家 西方文论 艺术形象 艺术作品 艺术思想 抽象思维 思维过程 想象力
下载PDF
风格两义
15
作者 杨忻葆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2期32-33,共2页
中外文论史上,探讨风格的论述,源远流长,见广说众。诸多定义,皆不能指实,叫人估得到摸不着。鉴于此,本文着重讨论风格的两"义":意义与含义。风格有什么意义?风格是一个时代的文艺走向成熟和繁荣的标志。任何一个国家、民族与... 中外文论史上,探讨风格的论述,源远流长,见广说众。诸多定义,皆不能指实,叫人估得到摸不着。鉴于此,本文着重讨论风格的两"义":意义与含义。风格有什么意义?风格是一个时代的文艺走向成熟和繁荣的标志。任何一个国家、民族与时代的文学,从模仿阶段发展到创造阶段,冲破了模式化与一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史 茹志鹃 模仿阶段 沉郁顿挫 唐代诗歌 杜甫诗 岑参 横江词 创作个性 旧时代
下载PDF
论情感的审美培养
16
作者 杨忻葆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27-30,共4页
论情感的审美培养杨忻葆情感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生命相联系,没有生命的物质是不会有感情的,有生命的物质也并非都有感情。含羞草并非真的含羞,它的动作是物理与生理刺激的反应。只有高级的生命有机体才有感情。狗会欢快... 论情感的审美培养杨忻葆情感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生命相联系,没有生命的物质是不会有感情的,有生命的物质也并非都有感情。含羞草并非真的含羞,它的动作是物理与生理刺激的反应。只有高级的生命有机体才有感情。狗会欢快得直摇尾巴,狮子会发怒,母猴很爱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象 审美培养 审美价值 审美属性 人的情感 人的本质 审美化 长江大桥 审美心境 自然属性
下载PDF
感情——艺术的血液
17
作者 杨忻葆 《文艺理论研究》 1980年第2期56-65,共10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次对演员们说:“从我们实际的经验上抽引起来的那些感情,转移到我们的角色上——这正是赋予剧本以生命的东西。”他把这种能力,看作一个演员必备的极高的修养。其实何止演剧,一切艺术创作要有生命,都离不开感情。...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次对演员们说:“从我们实际的经验上抽引起来的那些感情,转移到我们的角色上——这正是赋予剧本以生命的东西。”他把这种能力,看作一个演员必备的极高的修养。其实何止演剧,一切艺术创作要有生命,都离不开感情。感情之于作品,犹如血液之于人体:它们都是内在的、热腾腾的,它们不停地流动着,把生机带遍全身。人有了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思想观点 表现感情 钱谦益 毛诗序 沧浪诗话 古代作家 表现方式 修养 别林斯基
下载PDF
探索生活意义的隽永诗篇——谈《人到中年》的结构艺术和典型创造
18
作者 杨忻葆 《文学评论》 1981年第3期14-19,共6页
《人到中年》写的是什么?我们总觉得,与其说它写的是中年人的悲剧,不如说它写的是中年人的襟怀。透过作品展现的满怀情思、深蕴哲理的人生图画,我们看到的是社会主义祖国中年一代的希望和骄傲,是一代中年知识分子的新人形象和他们那质... 《人到中年》写的是什么?我们总觉得,与其说它写的是中年人的悲剧,不如说它写的是中年人的襟怀。透过作品展现的满怀情思、深蕴哲理的人生图画,我们看到的是社会主义祖国中年一代的希望和骄傲,是一代中年知识分子的新人形象和他们那质朴、晶莹的心灵。一部文艺作品,是一系列生活图景有机构成的一个形象体系。为着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可靠的办法,是剖析它的整个形象体系。《人到中年》在艺术上有许多独到之处。作品描绘的几乎全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到中年 中年知识分子 文艺作品 形象体系 社会主义 新人形象 基本内容 中年人 生活意义 病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