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研究橙皮苷抗轮状病毒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玉晶 钱余培 +2 位作者 袁月 杨思雁 宋丽军 《中南药学》 2023年第6期1509-1515,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揭示橙皮苷抗轮状病毒(R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RV感染Caco-2、MA104两种不同细胞株评价橙皮苷的抗RV吸附、直接抑制RV以及抗RV生物合成作用;利用TCMSP、GeneCards、SwissTarget Prediction、OMIM以及Dis...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揭示橙皮苷抗轮状病毒(R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RV感染Caco-2、MA104两种不同细胞株评价橙皮苷的抗RV吸附、直接抑制RV以及抗RV生物合成作用;利用TCMSP、GeneCards、SwissTarget Prediction、OMIM以及DisGeNET获取橙皮苷和RV的潜在靶点,得到橙皮苷-RV交集靶点后进行STRING分析,导入Cytoscape后得到抗RV的关键靶点,然后进行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靶点-通路图;利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橙皮苷与关键作用靶点的结合度;RT-qPCR法检测PIK3CA、Akt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橙皮苷具有抗RV生物合成作用,无抗RV吸附和直接抑制RV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最终获得橙皮苷的潜在靶点361个,RV相关靶点445个,共同靶点38个。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中鉴定橙皮苷抗RV的核心靶点为CASP3、EGFR、FN1、PIK3CA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橙皮苷和关键靶标有较好的结合能力。RT-qPCR表明橙皮苷各药物组浓度均可上调PIK3CA、Akt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橙皮苷显著上调细胞p-PI3K、p-Akt蛋白的表达,而PI3K和Akt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分子对接验证和实验研究,表明橙皮苷不仅具有抗RV生物合成作用,而且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RV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轮状病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5-羟色胺在轮状病毒腹泻中的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峰 宋丽军 +5 位作者 周玉晶 冯宇璇 袁月 钱余培 杨思雁 赵文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41-44,共4页
轮状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其导致腹泻的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5-羟色胺在轮状病毒腹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调控5-羟色胺的表达及其影响的肠神经系统和肠上皮屏障功能,可以有效减轻轮状病毒腹泻症状。目... 轮状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其导致腹泻的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5-羟色胺在轮状病毒腹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调控5-羟色胺的表达及其影响的肠神经系统和肠上皮屏障功能,可以有效减轻轮状病毒腹泻症状。目前有关5-羟色胺与轮状病毒腹泻的关系尚未进行系统整理。本综述结合最新相关研究,为抗轮状病毒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更准确地指导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腹泻 肠神经系统 肠上皮屏障 5-羟色胺
下载PDF
亚麻木酚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思雁 周玉晶 +6 位作者 易灏森 袁月 钱余培 余润宇 杨芷胭 赵文昌 宋丽军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1061-1066,共6页
亚麻木酚素主要来源于亚麻籽,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亚麻木酚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抗心血管疾病、抗骨质疏松作用、抗凋亡作用、降糖作用等。综述了亚麻木酚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亚麻木酚素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亚麻木酚素主要来源于亚麻籽,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亚麻木酚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抗心血管疾病、抗骨质疏松作用、抗凋亡作用、降糖作用等。综述了亚麻木酚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亚麻木酚素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木酚素 抗氧化作用 抗炎作用 抗肿瘤作用 抗心血管疾病 抗骨质疏松作用 抗凋亡作用 降糖作用
原文传递
白皮杉醇体外抗轮状病毒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袁月 钱余培 +7 位作者 杨思雁 易灏森 杨芷胭 余润宇 黄晓玲 悦思宇 赵文昌 宋丽军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0期2656-2662,共7页
目的研究白皮杉醇(PIC)体外抗轮状病毒(R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RV-Wa株、RV-SA11株感染MA104细胞模型,MTT法评价白皮杉醇抗RV吸附、直接抑制RV以及抗RV生物合成作用;TCID50法检测白皮杉醇处理前后病毒滴度的变化;利用分子对接预测白... 目的研究白皮杉醇(PIC)体外抗轮状病毒(R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RV-Wa株、RV-SA11株感染MA104细胞模型,MTT法评价白皮杉醇抗RV吸附、直接抑制RV以及抗RV生物合成作用;TCID50法检测白皮杉醇处理前后病毒滴度的变化;利用分子对接预测白皮杉醇与RV-Wa株VP8*蛋白的结合度;RT-qPCR法检测VP6 mRNA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VP6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P6、IκBα、NF-κBp65、p-NF-κBp65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结果白皮杉醇具有直接抑制RV和抗RV生物合成的双重作用,无抗RV吸附作用。对白皮杉醇直接抑制RV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白皮杉醇处理后病毒滴度显著下降;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白皮杉醇与RV-Wa株VP8*蛋白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对白皮杉醇抗RV生物合成作用进行研究,RT-qPCR结果表明白皮杉醇可以下调VP6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RV感染后经白皮杉醇处理可以下调VP6、p-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上调IκBα蛋白的表达;ELISA结果表明白皮杉醇可以降低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结论白皮杉醇具有直接抑制RV和抗RV生物合成的双重作用,可能通过与RV-Wa株VP8*蛋白相互作用阻止RV入侵细胞以及抑制NF-κBp65磷酸化减轻RV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发挥抗R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杉醇 轮状病毒 分子对接 NF-κBp65磷酸化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