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1
作者 杨恒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玉米是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我国近年来粮食增产的主力军,也是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玉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具有重要意义。阐述内蒙古玉米产业的重要性和内蒙古玉米生产的制约因素,并从... 玉米是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我国近年来粮食增产的主力军,也是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玉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具有重要意义。阐述内蒙古玉米产业的重要性和内蒙古玉米生产的制约因素,并从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夯实粮食丰产基础,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升玉米单产水平,强化农机配套研发、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效益等方面提出内蒙古玉米产业发展的路径,以期推进内蒙古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玉米 高质量发展 制约因素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北苍术叶片功能性状种源变异及其对科尔沁沙地环境的响应
2
作者 李凯 王刚 +3 位作者 王凌飞 杨恒山 郭园 贾俊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8,共9页
【目的】探究北苍术叶片功能性状对科尔沁沙地的响应与适应规律。【方法】选择4个种源地北苍术半野生种子通过同质园实验育苗移栽于奈曼旗中(蒙)药材科研基地,以3年生北苍术叶片为材料,研究北苍术叶片结构与功能特性对科尔沁沙地的响应... 【目的】探究北苍术叶片功能性状对科尔沁沙地的响应与适应规律。【方法】选择4个种源地北苍术半野生种子通过同质园实验育苗移栽于奈曼旗中(蒙)药材科研基地,以3年生北苍术叶片为材料,研究北苍术叶片结构与功能特性对科尔沁沙地的响应与适应规律。【结果】扎鲁特旗种源北苍术下部叶叶裂程度较明显,叶片革质化;北苍术叶上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变异系数与可塑性指数均较大,围场县种源北苍术叶片上表皮细胞厚度、扎鲁特旗种源北苍术叶片下表皮细胞厚度显著高于其他种源,栅海比、组织结构紧密度较大;阿荣旗、扎鲁特旗种源地北苍术叶片上表皮气孔数量较多,喀喇沁旗种源上表皮气孔数量极少、气孔密度较小,喀喇沁旗种源叶片下表皮气孔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源地;围场县、扎鲁特旗种源地北苍术叶片光合能力较强。【结论】围场县、扎鲁特旗种源地的北苍术对科尔沁沙地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苍术 叶片形态 解剖结构 适应性 光合特性
下载PDF
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品种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特征研究
3
作者 王百雯 杨恒山 +3 位作者 范秀艳 周鑫 武月莲 张瑞富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为西辽河平原灌区筛选高产氮高效玉米品种,以当地主推的MC738、京科968、迪卡159、先玉1715、宏博701、MC670、TK601等7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其氮素积累、转运特征。结果表明:7个玉米品种的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率、籽粒贡献率均为... 为西辽河平原灌区筛选高产氮高效玉米品种,以当地主推的MC738、京科968、迪卡159、先玉1715、宏博701、MC670、TK601等7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其氮素积累、转运特征。结果表明:7个玉米品种的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率、籽粒贡献率均为TK601最大、MC670最小;吐丝期茎鞘和叶片氮素积累量TK601、JK968、DK159显著高于MC738、XY1715、HB701和MC670;茎鞘+叶片氮素转运量表现为TK601>JK968>DK159>XY1715>MC738>HB701>MC670;茎鞘氮素转运量TK601、JK968、DK159之间差异不显著,三者与其他品种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片氮素转运量TK601与其他品种之间的差异均显著;茎鞘+叶片氮素转运量TK601与JK968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品种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氮素转运率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茎鞘氮素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叶片氮素转运对籽粒贡献率表现为TK601>DK159>HB701>JK968>MC738>XY1715>MC670,TK601与DK159、HB701、JK968之间差异不显著,与MC738、XY1715、MC670之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7个玉米品种籽粒产量表现为TK601>DK159>JK968>MC738>XY1715>HB701>MC670,TK601与JK968、DK159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品种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以上分析,TK601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效率,是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高产氮高效栽培首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氮素积累量 氮素转运率 产量 氮效率
下载PDF
不同模式配置对青贮用米豆复合体产量及玉米抗倒伏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丁月强 张玉芹 +3 位作者 杨恒山 张瑞富 李晓娜 吴宪法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1-25,共5页
为探究青贮型米豆复合种植下模式配置对复合体产量及玉米抗倒伏性能的影响,以青贮型玉米品种金岭10和大豆品种中黄38为供试材料,以玉米单作为对照(CK),设置2行玉米+2行大豆(2+2)、2行玉米+3行大豆(2+3)、4行玉米+4行大豆(4+4)等3个种植... 为探究青贮型米豆复合种植下模式配置对复合体产量及玉米抗倒伏性能的影响,以青贮型玉米品种金岭10和大豆品种中黄38为供试材料,以玉米单作为对照(CK),设置2行玉米+2行大豆(2+2)、2行玉米+3行大豆(2+3)、4行玉米+4行大豆(4+4)等3个种植模式,于乳熟期测定各处理玉米农艺性状,第3、4、5节茎秆穿刺强度、横折强度及产量。结果表明:4+4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处理,4+4穗高系数高于2+2和2+3,与CK差异不显著;第3、4、5节茎秆穿刺强度性状4+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2表现最弱。2+2与4+4间鲜质量差异不显著,二者均显著高于CK,2+2和4+4模式干质量显著高于CK。说明4+4带型复合体产量较高,植株群体抗倒伏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豆复合 模式配置 倒伏性能 产量
下载PDF
连续秸秆还田下氮肥减施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吴志宇 张玉芹 +2 位作者 杨恒山 金玉 鲁敏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18,96,共6页
为探明持续秸秆还田下氮肥减施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2023年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开鲁县蔡家堡村选择秸秆不还田和秸秆还田8年的地块,设常量施氮(N4:300 kg/hm^(2))、氮肥减施20%(N3:240 kg/hm^(2))、氮肥减施30%(N2:210 kg/hm^(2)... 为探明持续秸秆还田下氮肥减施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2023年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开鲁县蔡家堡村选择秸秆不还田和秸秆还田8年的地块,设常量施氮(N4:300 kg/hm^(2))、氮肥减施20%(N3:240 kg/hm^(2))、氮肥减施30%(N2:210 kg/hm^(2))、氮肥减施40%(N1:180 kg/hm^(2))4个施氮水平,吐丝期测定玉米穗位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特性参数,完熟期测定其产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8年4个施氮水平下玉米产量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其中,N2水平下差异最大,较秸秆不还田高16.1%;秸秆还田8年下氮肥减施30%(N2)产量最高,较常量施氮(N4)高13.5%。玉米穗位叶Pn、Tr、Cond及叶绿素相对含量均高于秸秆不还田;Ci明显降低,N2水平下差异最大。秸秆还田8年下N2水平叶片的Pn、Tr、Cond及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提高,而Ci浓度较低;与N3相比,叶绿素的相对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高于N4和N1。因此,施氮水平相同条件下,秸秆还田8年玉米穗位叶光合能力和产量均高于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8年下N2水平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减施 产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浅埋滴灌下水氮运筹对春玉米根系衰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4 位作者 张瑞富 李从锋 提俊阳 葛选良 杨镜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74-3089,共16页
为探明浅埋滴灌下水氮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及吐丝后根系衰减特性的影响,2017—2020年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农牧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以传统畦灌常规施氮(W:4000 m^(3) hm^(–2),N:300 kg hm^(–2))为对照(CK),以滴灌定额为主处理,设传统畦灌常... 为探明浅埋滴灌下水氮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及吐丝后根系衰减特性的影响,2017—2020年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农牧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以传统畦灌常规施氮(W:4000 m^(3) hm^(–2),N:300 kg hm^(–2))为对照(CK),以滴灌定额为主处理,设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W1:1600 m^(3)hm^(–2))、50%(W2:2000 m^(3) hm^(–2))、60%(W3:2400 m^(3) hm^(–2))3个水平,以施氮量为副处理,设常规施氮量50%(N1:150 kg hm^(–2))、70%(N2:210 kg hm^(–2))和常规施氮量(N3:300 kg hm^(–2))3个水平,测定不同水氮运筹下春玉米产量的变化,2019年和2020年采用BTC-100微根监测系统对春玉米吐丝后0-50 d时段内0-100 cm土层的根系进行定点连续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连续4年均为W3N3显著高于CK,与W3N2、W2N3、W2N2处理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效率连续4年均为W3N2较高。与CK相比,浅埋滴灌W3N30-60 cm土层根长密度、总根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增加,80-100 cm土层根长密度降低,总根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差异较小;吐丝后0-50 d根长密度、总根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衰减幅度较CK低,其中20-40 cm土层根长密度吐丝后0-50 d时段W3N32年分别降低10.29%和8.83%,CK分别降低了15.04%和14.08%,平均根系衰减率W3N3较CK降低5.23%和4.43%。浅埋滴灌下,根长密度、总根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W3N3、W3N2高于其他处理,且吐丝后0-50 d时段内0-60 cm土层衰减幅度较低,80-100 cm土层差异较小;吐丝后0-50 d时段内0-100 cm土层平均根系衰减率W3N3与W3N2差异不显著,W3N2较W2N2和W1N22年分别低5.68%、5.44%和9.75%、11.98%,较W3N1低7.16%和6.77%。方差分析表明,滴灌量和施氮量对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滴灌量对吐丝后0-50 d时段内0-60 cm土层根长密度、总根表面积和平均根系衰减率影响显著,施氮量对吐丝后0-50 d时段内0-60 cm土层根长密度、吐丝后0-30 d时段内0-60 cm总根表面积和吐丝后0-50 d时段内0-40 cm土层平均根系衰减率影响显著。综上,浅埋滴灌下W3N3和W3N20-60 cm土层根长密度、总根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较高,且吐丝后0-50 d时段内降低幅度小,平均根系衰减率低,二者产量差异不显著,但W3N2氮肥农学效率更高,推荐W3N2为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节水高产高效栽培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浅埋滴灌 水氮运筹 根系衰减 产量
下载PDF
滴灌模式对西辽河平原灌区春玉米不同粒位籽粒淀粉相关酶活性及淀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3 位作者 张瑞富 李从锋 张家桦 杨雨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92-1402,共11页
为探明西辽河平原灌区不同滴灌模式对春玉米不同粒位籽粒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本文以‘农华101’为供试玉米品种,设膜下滴灌和浅埋滴灌两种滴灌模式,研究了玉米果穗不同粒位籽粒淀粉积累特征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 为探明西辽河平原灌区不同滴灌模式对春玉米不同粒位籽粒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本文以‘农华101’为供试玉米品种,设膜下滴灌和浅埋滴灌两种滴灌模式,研究了玉米果穗不同粒位籽粒淀粉积累特征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变化。结果表明:2019—2020年浅埋滴灌产量较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分别高5.0%和4.7%,千粒重分别高7.4%和6.9%;其中浅埋滴灌穗中部百粒重分别提高7.7%和4.1%,穗上部分别提高10.8%和9.8%。春玉米不同部位籽粒淀粉含量、积累量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均为果穗下部>中部>上部;两种滴灌模式下淀粉含量与积累量前期差异较小,生育后期浅埋滴灌果穗中上部淀粉含量与积累量更具优势;AGPase、GBSS和SSS的活性在灌浆后期表现为浅埋滴灌高于膜下滴灌。浅埋滴灌果穗中上部籽粒淀粉积累达到最大速率的时间较膜下滴灌延后,淀粉活跃积累期较长,尤其上部粒位,达到最大积累速率时间延后5.38d,平均积累速率高0.2836 mg·g^(-1)·d^(-1),最终淀粉积累量高16.6%。通径和相关分析表明,达到最大速率的时间、平均积累速率和最大积累速率对淀粉最终积累量影响系数较大,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与淀粉积累速率显著正相关。表明浅埋滴灌下果穗中上部灌浆后期籽粒的淀粉相关酶活性强、淀粉活跃积累期长,积累达到最大速率的时间延后,平均积累速率高,是浅埋滴灌较膜下滴灌粒重增加和产量提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模式 春玉米 粒位 淀粉相关酶活性 淀粉积累
下载PDF
不同年限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萨如拉 于淼 +2 位作者 李媛媛 杨恒山 马金慧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40,共7页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春玉米区,玉米长期连作导致了耕层变薄、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土壤退化问题。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连续多年(8、5、2年)秸秆旋耕还田条件下对土壤微生物的影...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春玉米区,玉米长期连作导致了耕层变薄、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土壤退化问题。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连续多年(8、5、2年)秸秆旋耕还田条件下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土壤中最丰富的细菌类型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真菌类型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增加、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下降,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稳定;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Zygomycota)相对丰度先下降后上升,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相对丰度变化规律相反;属水平上Sphingomonas、Lysobacter、Hannaella相对丰度先上升后下降,而Leptosphaeria和Monodictys相对丰度变化规律相反;Pseudarthrobacter、Fusarium相对丰度下降,Gaiella相对丰度较稳定;Guehomyces相对丰度增加;并且细菌和真菌相对丰度拐点均出现在秸秆还田5年后。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均有所降低;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土壤的差异物种有Aquicella、Fusicolla和Spizellomyces;由此可推测,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氮和钾含量,减少病害;试验区连续多年的玉米秸秆还田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玉米秸秆连续还田5年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年限 细菌多样性 真菌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灌溉措施下春玉米田间N_(2)O和CO_(2)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邰继承 李锐 +2 位作者 杨恒山 马金慧 萨如拉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为探究西辽河平原浅埋滴灌下春玉米田N_(2)O和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确定1天中最佳观测时间。在春玉米吐丝期,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大水漫灌(CK)和浅埋滴灌(DG)处理N_(2)O和CO_(2)日排放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 为探究西辽河平原浅埋滴灌下春玉米田N_(2)O和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确定1天中最佳观测时间。在春玉米吐丝期,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大水漫灌(CK)和浅埋滴灌(DG)处理N_(2)O和CO_(2)日排放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浅埋滴灌和大水漫灌两种灌溉方式下N_(2)O和CO_(2)排放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日变化趋势与大气温度变化相似,呈单峰型排放曲线,排放峰值均出现在观测当天大气温度达到最高值后2小时左右。大水漫灌N_(2)O和CO_(2)日排放通量均值分别为199.21μg·m^(-2)·h^(-1)、217.77 mg·m^(-2)·h^(-1);浅埋滴灌N_(2)O和CO_(2)日排放通量均值分别为235.82μg·m^(-2)·h^(-1)、253.54 mg·m^(-2)·h^(-1),分别较大水漫灌增加了18.38%和16.43%。相关性分析表明,浅埋滴灌和大水漫灌处理N_(2)O、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与地表温度和10 cm地温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温度是影响N_(2)O和CO_(2)排放日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矫正系数随时间分布结果分析表明,上午08:00—10:00时间段测得浅埋滴灌N_(2)O和CO_(2)排放通量最接近全天排放通量均值,为N_(2)O和CO_(2)排放最佳观测时间。建议西辽河平原浅埋滴灌下春玉米田吐丝期后可以选取上午08:00—10:00监测N_(2)O和CO_(2)排放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浅埋滴灌 N_(2)O CO_(2) 日变化
下载PDF
秸秆深翻还田年限对西辽河平原连作玉米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镁琪 张玉芹 +7 位作者 杨恒山 邰继承 吴志宇 萨如拉 范秀艳 孟繁昊 王淼 李晓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7,共10页
探明秸秆深翻还田年限对西辽河平原连作玉米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为持续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供理论指导。以玉米秸秆离田为对照(CK),基于细菌16S rD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持续秸秆还田2(SR2),5(SR5),10 a(SR10)... 探明秸秆深翻还田年限对西辽河平原连作玉米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为持续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供理论指导。以玉米秸秆离田为对照(CK),基于细菌16S rD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持续秸秆还田2(SR2),5(SR5),10 a(SR10)玉米田0~20 cm和20~40 cm 2个土层有机质、氮素养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SR2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养分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而SR5和SR10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养分含量;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下,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且都有独有的OTU,其中SR10 OTU数目最多;Alpha多样性指数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2个土层均为SR2与CK差异不显著,SR5和SR10显著增加,且SR10与CK差异最大;在门水平上共获得51个细菌类群,相对丰度>5%的细菌门包括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泉古菌门、绿弯菌门,且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随还田年限的增加而提升。RDA聚类分析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0~20 cm土层SR2与CK相似,SR5与SR10群落较为相似;20~40 cm土层,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各处理均与CK存在差异,SR2与SR5群落结构相似,SR10与SR5、SR2群落结构差异均较大。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细菌菌群均有影响,表现为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机质>全氮。持续秸秆还田2 a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养分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持续秸秆还田5,10 a显著提高。综上,细菌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在持续秸秆还田2 a 0~20 cm和20~40 cm土层均变化甚微,持续秸秆还田5,10 a后2个土层均显著增加;细菌群落结构0~20 cm土层持续秸秆还田2 a与CK相似,20~40 cm土层持续秸秆还田2,5,10 a均改变了细菌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平原 秸秆还田年限 土壤细菌 细菌群落结构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豆米轮作对春玉米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提俊阳 张玉芹 +4 位作者 杨恒山 张瑞富 邰继承 萨如拉 韩镁琪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期44-50,共7页
为探明大豆-玉米轮作对土壤固氮细菌的影响,以玉米连作为对照(MMM),以nif-H基因为指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豆-玉米2年轮作周期(MSM)和大豆-玉米-玉米3年轮作周期(SMM)下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大豆-玉米轮作下0... 为探明大豆-玉米轮作对土壤固氮细菌的影响,以玉米连作为对照(MMM),以nif-H基因为指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豆-玉米2年轮作周期(MSM)和大豆-玉米-玉米3年轮作周期(SMM)下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大豆-玉米轮作下0~20、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均显著增加。固氮细菌的Chao1指数和ACE指数在0~20、20~40 cm土层均为轮作高于对照,轮作下MSM显著高于SMM;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0~20 cm土层轮作显著高于MMM;20~40 cm土层MSM显著高于MMM。在门水平上,MSM和SMM的0~20、20~40 cm土层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MMM。在属水平上,2个轮作类型0~20 cm土层的慢生根瘤菌属、弗兰克氏菌属和纤毛菌属相对丰度显著较高;20~40 cm土层慢生根瘤菌属、伪食酸菌属、地杆菌属和固氮弧菌属相对丰度显著较高;MSM 0~20、20~40 cm土层慢生根瘤菌属、甲基孢囊菌属和固氮弧菌属较SMM均提高。方差分析表明,固氮细菌丰度指数(Chao1和ACE指数)与有机质、碱解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慢生根瘤菌属的丰度与有机质、全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大豆-玉米轮作土壤养分较高是提高土壤固氮菌丰度和改变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其中大豆-玉米2年周期下的固氮细菌丰度较高;大豆-玉米轮作可以增加土壤中具有高固氮效率和多功能的有益微生物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轮作 轮作周期 固氮细菌 菌群结构 nif-H基因 多样性
下载PDF
浅埋滴灌条件下秸秆还田与灌溉定额对玉米光合能力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宝涵 杨恒山 +5 位作者 范秀艳 葛选良 李媛媛 郑威 王玉哲 张瑞富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2021年,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辽河镇东升村,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还田方式为主处理、灌溉定额为副处理,研究了秸秆还田与灌溉定额对玉米光合能力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产量在W2、W3处理下秸秆还田均显著高于秸秆离田,秸... 2021年,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辽河镇东升村,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还田方式为主处理、灌溉定额为副处理,研究了秸秆还田与灌溉定额对玉米光合能力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产量在W2、W3处理下秸秆还田均显著高于秸秆离田,秸秆还田和灌溉定额互作对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和实测产量均无显著影响;穗位叶SPAD值均以W3最高、W2次之、W1最低,秸秆还田均显著高于秸秆离田;净光合速率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升高,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秸秆离田条件下W3处理显著高于W1、W2处理,W1、W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玉米叶面积指数穗位叶均表现为W3显著高于W1、W2处理,W3处理下秸秆还田与秸秆离田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片光合能力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秸秆离田条件下,W3显著高于W1、W2处理,在W3处理下秸秆还田和秸秆离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 灌溉定额 光合能力 籽粒产量
下载PDF
不同花色芍药植株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13
作者 庄得凤 贾俊英 +3 位作者 李志军 郭园 孙德智 杨恒山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30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花色芍药植株的光合特性差异,为芍药的合理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盛花期,标记出深粉、红粉、粉、白粉、白5种花色芍药植株,对其进行光合特性测定,同时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形态特征指标;次年春,测定植株根干... 目的:研究不同花色芍药植株的光合特性差异,为芍药的合理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盛花期,标记出深粉、红粉、粉、白粉、白5种花色芍药植株,对其进行光合特性测定,同时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形态特征指标;次年春,测定植株根干重,并利用HPLC测定芍药苷含量。结果:5种花色芍药植株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差异显著,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形态特征方面,深粉色花的植株在整体长势上强于其他花色植株,白色花的植株最弱。在根干重方面,深粉和红粉色花的植株根干重显著高于其他花色植株,白色花植株根干重最低。在芍药苷含量方面,白色花植株根的芍药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花色植株,其次为粉和深粉色花的植株,含量较低的为白粉和红粉色花的植株。净光合速率与根干重显著正相关、与芍药苷含量负相关,胞间CO_(2)浓度与芍药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花色芍药植株间,深粉和红粉色花的植株光合作用强,其根干重亦高,白色花植株根的芍药苷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光合特性 形态特征 干物质 芍药苷含量
下载PDF
秸秆降解菌系对玉米秸秆发酵的影响
14
作者 杨陶阳 萨如拉 +3 位作者 晔薷罕 杨恒山 韩烽 吴清云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7期45-51,共7页
为明确秸秆降解菌系发酵秸秆效果,以秸秆堆(A)、腐熟堆肥(B)、秸秆还田土壤(C)、腐烂羊粪(D)为菌源筛选的秸秆降解菌系和生产中主推秸秆腐熟剂(E)为试材,与灭菌蒸馏水(CK1)对照,接种于玉米秸秆20℃发酵。通过测定45、52、59 d发酵物浸... 为明确秸秆降解菌系发酵秸秆效果,以秸秆堆(A)、腐熟堆肥(B)、秸秆还田土壤(C)、腐烂羊粪(D)为菌源筛选的秸秆降解菌系和生产中主推秸秆腐熟剂(E)为试材,与灭菌蒸馏水(CK1)对照,接种于玉米秸秆20℃发酵。通过测定45、52、59 d发酵物浸出液理化性质、秸秆腐熟度及微生物数量,鉴选降解效果好的发酵液;发酵液用土壤浸出液适当稀释,并水培玉米,测定幼苗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研究秸秆发酵进程。发酵观测期B处理滤纸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较稳定、含氮量较高、对种子发芽率无影响,其固氮菌、解钾细菌、有机无机磷细菌数大于其余处理,并显著提高幼苗株高、根长、根数、根冠比、根鲜重、叶绿素含量、根系SOD和POD活性。接种秸秆降解菌系可加快秸秆降解,增强玉米幼苗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发酵 秸秆降解菌系 玉米幼苗 水培
下载PDF
低温秸秆降解复合菌系分离及菌株鉴定
15
作者 吴清云 萨如拉 +3 位作者 杨恒山 杨陶阳 王涛 雷梓莉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1期62-67,共6页
为内蒙古冷凉地区秸秆促熟还田提供优良微生物菌剂,需要明确低温秸秆降解复合菌系菌种组成。以15℃实验室条件下能降解玉米秸秆的复合菌系-8号为材料,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羧甲基纤维素钠固体培养基分离获得单菌株,并从菌株形态学、生理生... 为内蒙古冷凉地区秸秆促熟还田提供优良微生物菌剂,需要明确低温秸秆降解复合菌系菌种组成。以15℃实验室条件下能降解玉米秸秆的复合菌系-8号为材料,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羧甲基纤维素钠固体培养基分离获得单菌株,并从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细菌16S rRNA、真菌ITS rDNA和?-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8号菌系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固体培养基分离到真菌8-F和细菌8-B。8-F菌落为粉白色、毡绒状、革兰氏阴性,菌丝经常缠绕成绳状,分生孢子梗呈树状或葡萄穗状分枝、直径1.5~2.0μm,分生孢子顶生或间生、倒梨状、大小2.5~4.5×2.0~3.0μm,其ITS r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数据系统比对可知,与Geomyces sp.具有99%的同源性;根据以上特点鉴定为Geomyces pannorum。8-B菌细胞杆状、革兰氏阴性、不生孢,菌落呈浅黄色、不规则形状,能产10种酶、能利用37种碳源,其16S rDNA序列与Stenotrophomonas humi的同源性为99.71%,根据以上特点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在低温(15℃)实验室条件下能降解玉米秸秆的复合菌系优势菌种是Geomyces pannorum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 驯化 Geomyces pannorum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下载PDF
超高产春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 被引量:92
16
作者 杨恒山 张玉芹 +3 位作者 徐寿军 李国红 高聚林 王志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5-323,共9页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通过2009、2010年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超高产春玉米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下春玉米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极显著高于普通高产栽培...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通过2009、2010年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超高产春玉米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下春玉米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极显著高于普通高产栽培,尤以吐丝后为甚,吐丝后干物质积累率较普通高产栽培高4.5%(2009)和3.2%(2010),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较普通高产栽培高8.5%(2009)和3.9%(2010)。超高产栽培春玉米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率为15.1%(2009)和14.9%(2010),转运量对产量贡献率为16.6%(2009)和18.5%(2010),确保了协调的源库关系。超高产栽培植株吐丝后氮、磷、钾的积累率及其对子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普通高产栽培,其中,氮积累对子粒贡献较普通高产栽培高30.0%(2009)和16.3%(2010),磷积累对子粒贡献较普通高产栽培高10.8%(2009)和6.0%(2010),钾积累对子粒贡献较普通高产栽培高7.9%(2009)和8.2%(2010),在生育后期保持了较强的养分吸收能力。超高产栽培玉米茎鞘中氮、磷转运率均高于普通高产栽培,叶片中氮、钾转运率低于普通高产栽培。其中,超高产栽培玉米叶片氮的转运率为41.0%(2009)和42.9%(2010),对子粒氮的贡献率小于普通高产栽培,超高产栽培使叶片在玉米生育后期维持了较高的光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春玉米 干物质 NPK养分 积累 转运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西辽河平原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0
17
作者 杨恒山 薛新伟 +4 位作者 张瑞富 李金琴 王宇飞 邰继承 刘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69-77,共9页
为研究西辽河平原3种主要灌溉方式(浅埋滴灌、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对玉米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的影响,进而为生产上推广适宜节水灌溉方式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8连续2 a实施大田对比试验,测定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组成等指标。结果... 为研究西辽河平原3种主要灌溉方式(浅埋滴灌、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对玉米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的影响,进而为生产上推广适宜节水灌溉方式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8连续2 a实施大田对比试验,测定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吐丝后10~40d,干物质积累总量以膜下滴灌和浅埋滴灌最大,传统畦灌最小,9月26日以浅埋滴灌最高,膜下滴灌最低,但二者均与传统畦灌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干物质转运率及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表现为浅埋滴灌>传统畦灌>膜下滴灌,其中干物质转运率浅埋滴灌分别较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高16.7%和5.6%,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浅埋滴灌分别较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高12.8%和3.5%;籽粒干质量强势粒和弱势粒在吐丝后30 d之内处理间差异较小,吐丝30 d后随着生育期推移处理间差异逐渐增大;平均灌浆速率强势粒以膜下滴灌最高,传统畦灌最低,弱势粒则以浅埋滴灌最高,膜下滴灌最低,而活跃生长期强势粒和弱势粒均表现为浅埋滴灌>传统畦灌>膜下滴灌;玉米籽粒产量2017年浅埋滴灌显著高于膜下滴灌(P<0.05),但与传统畦灌之间差异不显著,2018年表现为浅埋滴灌>传统畦灌>膜下滴灌(P<0.05);灌溉水利用效率不同处理间2a变化规律一致,浅埋滴灌和膜下滴灌均显著高于传统畦灌(P<0.05)。浅埋滴灌不仅具有节水、增产作用,而且由于地表无膜有效地避免了残膜污染,是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适宜的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生物量 玉米 浅埋滴灌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品质及根的影响 被引量:75
18
作者 杨恒山 曹敏建 +2 位作者 郑庆福 孙德智 李凤山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4,共2页
以 2年生紫花苜蓿阿尔贡奎因(MedicagosativaL .Algonquin)为试材 ,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进行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品质及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干草产量以 3次刈割最高 ,粗蛋白质产量以 4次刈割最高 ,营养品质随刈割次数的增加... 以 2年生紫花苜蓿阿尔贡奎因(MedicagosativaL .Algonquin)为试材 ,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进行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品质及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干草产量以 3次刈割最高 ,粗蛋白质产量以 4次刈割最高 ,营养品质随刈割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根干重以 3次刈割最高、5次刈割最低 ,根中粗蛋白质和总糖的含量均以 5次刈割最低。综合考虑 ,试验地区在水浇地条件种植紫花苜蓿以 1年刈割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次数 紫花苜蓿 草产量 品质 蛋白质
下载PDF
苜蓿施用磷、钾肥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03
19
作者 杨恒山 曹敏建 +1 位作者 李春龙 李凤山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9-22,共4页
采用过磷酸钙与氯化钾进行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过磷酸钙600kg hm2与氯化钾100kg hm2施肥处理,苜蓿鲜草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20 0%,纯收入增988元 hm2。新复极差测验表明:不同水平施用过磷酸钙各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 采用过磷酸钙与氯化钾进行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过磷酸钙600kg hm2与氯化钾100kg hm2施肥处理,苜蓿鲜草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20 0%,纯收入增988元 hm2。新复极差测验表明:不同水平施用过磷酸钙各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 05),且随着过磷酸钙用量的增加鲜草产量相应地增加。不同水平施用氯化钾与不施氯化钾鲜草总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 01),但施氯化钾150kg hm2与50kg hm2鲜草总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施用氯化钾水平的提高,各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均呈先升高后略有下降的趋势,氯化钾施用量以100kg hm2为宜。氯化钾、过磷酸钙及其互作效应均以第1次刈割显著,第2次刈割施肥效应均有所下降,其中氯化钾及氯化钾与过磷酸钙互作效应下降更为明显。增施氯化钾有利于提高苜蓿粗蛋白含量,但粗蛋白含量不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过磷酸钙200kg hm2苜蓿粗蛋白含量最高,施400kg hm2苜蓿粗蛋白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过磷酸钙 氯化钾 鲜草产量 粗蛋白含量
下载PDF
超高产春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杨恒山 高聚林 +4 位作者 张玉芹 毕文波 张瑞富 范秀艳 高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0,39,共7页
以金山27为材料,以普通高产栽培(产量14.647 t/hm2)为对照,研究超高产栽培下(产量16.861t/hm2)春玉米对氮(N)、磷(P)、钾(K)养分的吸收、积累、分配和利用。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下,各生育时期单位面积N、P、K的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均高于CK... 以金山27为材料,以普通高产栽培(产量14.647 t/hm2)为对照,研究超高产栽培下(产量16.861t/hm2)春玉米对氮(N)、磷(P)、钾(K)养分的吸收、积累、分配和利用。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下,各生育时期单位面积N、P、K的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均高于CK,吐丝后N、P、K吸收量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比例超高产栽培均高于CK。植株N、P、K的积累量在吐丝期之前超高产栽培与CK差异均不显著,吐丝之后差异增加,两种栽培下完熟期N的积累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K的积累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完熟期超高产栽培籽粒中N分配比例显著高于CK,茎中分配比例极显著低于CK;叶和根中P分配比例均极显著低于CK;根中K分配比例显著低于CK。超高产栽培N、P、K的收获指数均高于CK,N的产谷利用率与CK基本相同,P的产谷利用率略低于CK,K的产谷利用率高于CK。每形成单位籽粒所吸收的N、P量超高产栽培与CK相同,K的吸收量超高产栽培低于CK。超高产栽培田N素养分体现为表观亏缺,P、K养分表现为表观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超高产 养分吸收 表观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