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区域生态状况与保护策略研究(Ⅲ)——坝光全区域生态保护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玉源 许斌 +11 位作者 梁鸿 温海洋 王帆 杨立君 段振亮 马嵩 杨慧纳 蒋呈曦 谢芳 余欣繁 魏若宇 叶蓁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年第3期21-26,共6页
本文结合对深圳坝光区域陆地及淡水水域生态与资源的调查研究状况,尤其是许多植物群落老树、古树众多,生物多样性高等生态学特征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全区域在建设经济园区过程中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策略。指出:必须把所有40多个结... 本文结合对深圳坝光区域陆地及淡水水域生态与资源的调查研究状况,尤其是许多植物群落老树、古树众多,生物多样性高等生态学特征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全区域在建设经济园区过程中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策略。指出:必须把所有40多个结构很好的陆地植物群落做整体保护,不做任何搬迁和挪动。因此在规划上,所有道路、建筑物在此原则基础上,均绕行和在这些群落之间的外围布置,形成楼舍布于森林之中的良好生态格局。利用当地自然植被群落,构建几个沿海森林公园,形成保护与休闲观光旅游有机结合的状态;所有16条河溪均不许明显改动其河道走向,不许在河床底部铺设水泥等人工硬底设施及构件,以保证各河溪内的红树植物及其他水生及沿岸植物能良好生长发育和繁衍,同时在沿河构建休闲游憩的场所。在经济园区建设大型的废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园区内所有工业和实验研究用的废水,这些废水必须以一般生活污水严格区分开,也不能进入不具备对其处理功能的生活污水处理厂。以防止各类企业与研究所的废水进入各河溪与海洋。进而实现把该经济园区建成能最大限度地、最好地保护当地原生态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效益最优化的生态型经济园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坝光 陆地植被 水域 红树林 经济园区 生态保护
下载PDF
深圳市生态监测站点高等动物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仕新 黄玉源 +7 位作者 唐军 曾嘉凯 余欣繁 杨慧纳 梁鸿 陈慧明 蒋呈曦 杨立君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0期12-18,共7页
采用植被生态学及高等动物生态调查方法,研究了深圳市大鹏新区七娘山东北部、坪山新区田心山的赤坳山地、福田区莲花山东部与东南部、南山区小南山西北部及东部和宝安区羊台山应人石山地等5个生态监测站点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与... 采用植被生态学及高等动物生态调查方法,研究了深圳市大鹏新区七娘山东北部、坪山新区田心山的赤坳山地、福田区莲花山东部与东南部、南山区小南山西北部及东部和宝安区羊台山应人石山地等5个生态监测站点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与高等动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观测到这5个站点的野生高等脊椎动物种类分布为七娘山东北部有33种、莲花山有23种、田心山8种、小南山17种及羊台山10种;发现鸟类的多样性与树种密切相关,而且与各区域的植物多样性有关,即植物多样性高的区域,其高等动物的数量也多;表明不仅是植被的高度指标高的区域,其高等动物的种类数会高,而且高等动物的多样性水平与植物群落的科、属、种的综合丰富度及种类的丰富度指数存在正的相关关系,与植物种类的辛普森指数也存在正的相关关系;而与植被盖度指标的关系不明显。该结果可对了解深圳乃至中国范围内的城市及城郊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高等动物的分布、动态变化及与植物的关系状况,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植物 生物多样性 高等动物 鸟类
下载PDF
深圳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区域生态状况与保护策略研究(上篇)——坝光区域陆地植被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梁鸿 许斌 +10 位作者 温海洋 余欣繁 黄玉源 王帆 魏若宇 叶蓁 陈志洁 马嵩 段振亮 杨慧纳 蒋呈曦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年第3期7-14,共8页
本文对深圳市大棚新区坝光区域开展了陆地植被的生态学特征研究,在对25个植物群落的研究中,测定植物的高度、冠幅、盖度、胸径、频度等指标,统计分析植物的丰富度、乔木层总平均株高以及平均胸径,各群落不同层次的盖度、总盖度等指标。... 本文对深圳市大棚新区坝光区域开展了陆地植被的生态学特征研究,在对25个植物群落的研究中,测定植物的高度、冠幅、盖度、胸径、频度等指标,统计分析植物的丰富度、乔木层总平均株高以及平均胸径,各群落不同层次的盖度、总盖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深圳市坝光区域的极大多数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值相当高,生物多样性水平高,群落的结构良好,乔木、灌木和草本层植物发育很好,各层次的盖度及总盖度值很高,许多群落达到450%~600%;而乔木的高度值大,比其他较多地区保护良好的公园和较长期受到保护的自然林的高度值要高,且胸径值普遍高,比许多地区公园里大树的值要高。而且,坝光区域植物群落的典型特点是,在各群落里,大树、老树和古树众多,尤其是100年至200年之间的古树明显多,造型古朴典雅,与其他的大树及灌木、草本植物等组合,构成很茂密、优美的景观及良好的生态系统格局。以上研究结果为深圳市在建设"坝光国际生物谷"的规划、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在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结构和景观,使经济运行与生态保护能因地制宜地很好的有机结合建成"生态型经济园区"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地区在经济园区开发建设方面如何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原生态,建成"绿色生态宜居园区"方面,以及植被生态学研究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坝光区域 植被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 保护
下载PDF
深圳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区域生态状况与保护策略研究(Ⅱ)——坝光区域淡水水域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斌 梁鸿 +11 位作者 王帆 杨立君 温海洋 段振亮 黄玉源 马嵩 叶蓁 魏若宇 高俊合 余欣繁 杨慧纳 蒋呈曦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年第3期15-20,共6页
本文对深圳市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区域的16条与海相连的河溪红树林群落结构组成与植物多样性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该区域的所有河溪由于潮汐的作用因而均有红树植物分布,特色明显;而且各类红树植物及非红树植物的组成种类较丰富,各红树林... 本文对深圳市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区域的16条与海相连的河溪红树林群落结构组成与植物多样性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该区域的所有河溪由于潮汐的作用因而均有红树植物分布,特色明显;而且各类红树植物及非红树植物的组成种类较丰富,各红树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高,结构较好;而且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也较高。该区域为海岸附近潮间带淡水河溪红树林植物分布较多的区域,是研究红树林从海边滩涂向内河过渡分布与栖息的生态学特征很好的研究地。本文提出必须严格保护所有河溪的红树林群落,使之能成为与海边红树植物一起构成一个好的水系植被生态系统,因而在把坝光国际生物谷建成"绿色生态宜居社区"方面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发挥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坝光 水域 红树林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植物对PM_(2.5)吸收净化能力的污染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志洁 黄玉源 +7 位作者 杨慧纳 余欣繁 梁鸿 蒋呈曦 杨立君 马嵩 雷彦君 周世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8年第5期133-138,共6页
本研究用封闭式熏气箱对5种植物的不同植物数量,以及不同种类配置吸收净化PM_(2.5)的能力进行了污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数量分别为2株时,净化PM_(2.5)能力为龙船花>五彩椒>发财树;4~6株时,净化PM_(2.5)的能力五彩椒>龙船... 本研究用封闭式熏气箱对5种植物的不同植物数量,以及不同种类配置吸收净化PM_(2.5)的能力进行了污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数量分别为2株时,净化PM_(2.5)能力为龙船花>五彩椒>发财树;4~6株时,净化PM_(2.5)的能力五彩椒>龙船花>发财树;8~10株时净化PM_(2.5)能力为:发财树>五彩椒>龙船花,在10株时,其两小时内最高吸收量分别为:118.43μg/m、113.10μg/m和91.10μg/m,不同数量各植物的吸收能力各有差异。每种植物2株,共6株搭配的净化效果最为显著,熏气箱PM_(2.5)消减量最高达到72.01μg/m;其次是4株发财树与2株五彩椒的搭配,吸收PM_(2.5)量为69.58μg/m。而且在上述3种植物,加上栀子花、花叶万年青植物,5种植物混合搭配,数量达到16株时,其吸收PM_(2.5)的量在2h内可以达到170μg/m,3h内的吸收PM_(2.5)的量可达到205μg/m。因此不同数量的植物,不同植物种类的组合配置对PM_(2.5)净化的能力是不同的,而且整体上表现为植物数量越多,吸收净化PM_(2.5)的量越多。这些为以后选取净化PM_(2.5)的植物和园林绿化及山地公园等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净化PM2.5 植物数量 植物配置
下载PDF
植物吸收净化PM2.5能力的研究
6
作者 黄玉源 梁鸿 +12 位作者 何龙 余欣繁 陈志洁 温海洋 叶蓁 杨慧纳 马嵩 蒋呈曦 杨志明 魏若宇 王帆 周婉敏 吴生媛 《中国科技成果》 2019年第18期46-50,共5页
本研究对深圳市多个城区的19个植物群落进行了不同结构特征与其在不同季节吸收消减PM2.5的能力关系的研究,以及用封闭式熏气箱对6种植物进行污染试验,分析其对PM2.5的吸收能力,以及在不同季节其吸收能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结... 本研究对深圳市多个城区的19个植物群落进行了不同结构特征与其在不同季节吸收消减PM2.5的能力关系的研究,以及用封闭式熏气箱对6种植物进行污染试验,分析其对PM2.5的吸收能力,以及在不同季节其吸收能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植物盖度大,群落的面积大,以及单位面积生物量大的群落其吸收PM2.5的能力强于结构简单、层次少、面积小的群落.而且在夏季,植物群落的消减PM2.5的能力最强,其次是秋季,春季和冬季相对吸收能力较弱.许多植物群落内的几个点各层次瞬时的消减空气中PM2.5的平均量多数在15~25,μg/m^3,部分达到47,μg/m^3.在封闭式污染试验方面,在同等植物株数的前提下,枝叶量多的植物对PM2.5的吸收量大于枝叶较少者;随着污染处理的时间的延长,处理箱内的PM2.5的物质陆续减少,随着时间的继续延长,可以出现箱内的PM2.5浓度低于箱外自然环境中的浓度,即表现出植物继续吸收PM2.5的强的能力.而不放置任何植物的空白对照箱,则其PM2.5的量保持不变.在2小时的时间里,从2株植物吸收量大多数为65~110,μg/m^3,到4株的吸收量大多数为90~130,μg/m^3,到10株的吸收量大多数可达到120~175,μg/m^3的范围.随着各种植物的数量的增加,植物吸收PM2.5的量显著增加.两者的相关性达到P<0.05和P<0.01条件下的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在不同季节的污染实验结果表明,各种植物对PM2.5的吸收量最大的为夏季,随着气温的下降,秋季的吸收能力有所降低,但是由于是亚热带地区,温度还是相对较高,因此,其吸收量为第二;春季的吸收量低于夏季和秋季,冬季植物吸收PM2.5的量最低.由于植物的代谢活动是与气温紧密相关的,因此这反映了植物吸收PM2.5的量与植物的生理代谢活动的强弱有着直接关系.也进一步证明,植物不是靠叶片的表面来滞纳、阻挡或"吸附"PM2.5的,而是直接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本研究指出,植物对粉尘的所谓的阻滞和吸附作用主要是对大于PM10的颗粒物,这些物质易于沉降,而少数叶片上很少的分泌物的粘性主要被先降下来的上述大的粉尘颗粒物所覆盖满,而那些很难沉降的PM2.5物质基本没有被阻滞和粘附,而是被植物其呼吸等作用通过其开度远大于PM2.5物质的直径的气孔而进入到植物组织中,参与到代谢活动中.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各地选择对PM2.5吸收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园林绿化和山地公园等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也为植物生态学、环境生态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吸收PM2.5 植物群落结构 生物量 能力 污染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