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APP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1
作者 杨拔贤 刘秀文 +1 位作者 刘文椿 谢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13-215,共3页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进行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正确评价术后心功能损害程度,指导治疗和促进术后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应用自动化心肺功能生理测试图(APP),分析20例 CABG 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关键词 冠状动脉手术 搭桥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剖胸术后持续输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复合液硬膜外镇痛对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徐旭仲 应斌宇 +2 位作者 杨拔贤 苏尔占 余微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3-77,共5页
以双盲法比较剖胸术后病人采用0.125%布比卡因和0.33×10-3%芬太尼复合液持续硬膜外镇痛(Ⅰ组,n=10)和硬膜外推住吗啡镇痛(Ⅱ组,n=10)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用疼痛4点VRS法和镇静程度5点法评估镇痛、镇静效果,... 以双盲法比较剖胸术后病人采用0.125%布比卡因和0.33×10-3%芬太尼复合液持续硬膜外镇痛(Ⅰ组,n=10)和硬膜外推住吗啡镇痛(Ⅱ组,n=10)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用疼痛4点VRS法和镇静程度5点法评估镇痛、镇静效果,观察镇痛前后肺功能、BP、HR、R、SpO2变化和副作用。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术后均出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Ⅰ组镇痛后1h和24hVC、FVC、FEV1.0、PEF较疼痛时显著升高(P<0.05),R次数下降(P<0.01);Ⅱ组镇痛后24hVC比疼痛时升高(P<0.01)。两组病人镇痛后V50、V25均无明显改变。Ⅰ组恶心发生率1/10例,Ⅱ组尿潴留发生率6/10例。24h时Sthe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问比较。Ⅰ组起效快(P<0.01),咳嗽VRS评分高(P<0.01),镇痛后VC、FVC、FEV1.0、PEF均较Ⅱ组高(P<0.05)。提示。硬膜外持续输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复合液术后镇痛止痛效果更好,对术后肺功能改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 镇痛 开胸术 布比卡因 芬太尼 肺功能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戳口局部浸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梁汉生 冯艺 +2 位作者 刘怡昭 安海燕 杨拔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3-756,共4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戳口局部浸润的镇痛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三孔型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常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术中给予舒芬太尼0.3μg/kg和瑞芬太尼0.1μg/(kg.min...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戳口局部浸润的镇痛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三孔型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常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术中给予舒芬太尼0.3μg/kg和瑞芬太尼0.1μg/(kg.min)进行镇痛,术毕随机分为Con组(即对照组,不用局部浸润和氟比洛芬酯,n=20)、F组(单纯应用氟比洛芬酯100 mg,n=20)、FR0.25组(氟比洛芬酯100 mg+0.25%罗哌卡因6 mL 3点局部浸润,n=20)和FR0.5组(氟比洛芬酯100 mg+0.50%罗哌卡因6 mL 3点局部浸润,n=20)。所有患者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大于4分,哌替定50 mg肌注补救镇痛。分别于术毕即时(T0 h)、术后2 h(T2 h)、术后6 h(T6 h)、术后12 h(T12 h)、术后24 h(T24 h)、术后48 h(T48 h)测定并记录双盲NRS、补救镇痛的例数、收缩压、心率、术中应用镇痛药总量、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基础收缩压、心率、术中应用舒芬太尼总量、瑞芬太尼总量及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6 h时点,F组(4.96±1.15)与Con组(5.98±1.46)的NRS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 h、T6 h、T12 h时点FR0.25组、FR0.5组的NRS分别为2.34±0.89、3.01±1.27、2.79±0.94和2.42±0.79、2.69±0.96、2.03±0.87,明显低于Con组相对应的3.42±1.23、5.98±1.46、4.53±0.92(P﹤0.05);在T12 h时点,FR0.5组的NRS(2.03±0.87)明显低于FR0.25组(2.79±0.94,P﹤0.05);FR0.25组(2例)和FR0.5组(0例)的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好于F组(6例),3组均优于Con组的15例(P﹤0.05);在T2 h、T6 h时点,FR0.25组[(114.19±6.74)mmHg、(108.31±7.62)mmHg,1 mmHg=0.133 kPa]和FR0.5组[(115.26±8.95)mmHg、(111.25±9.12)mmHg]收缩压明显低于Con组[(137.11±8.71)mmHg、(125.16±8.92)mmHg];FR0.25组(69.14±5.92)beats/min、FR0.5组(70.16±5.25)beats/min在T6 h时点心率波动均小于Con组(81.24±6.64)bpm,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戳口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较高浓度罗哌卡因(0.5%)局部浸润联合氟比洛芬酯比低浓度罗哌卡因(0.25%)组镇痛效果更优、镇痛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镇痛 罗哌卡因
下载PDF
消化内镜检查中患者焦虑和疼痛程度评估 被引量:33
4
作者 李雪 冯艺 +1 位作者 刘玉兰 杨拔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调查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和疼痛、不适反应,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选择性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连续收集1527例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资料,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焦虑和疼痛、不适程度... 目的:调查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和疼痛、不适反应,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选择性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连续收集1527例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资料,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焦虑和疼痛、不适程度进行评估,并记录其围检查期的血压、脉搏。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既往检查史、焦虑程度、内镜医师的操作经验及检查项目进行分组研究。结果:内镜检查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疼痛和不适。SAS总粗分平均31.50±8.47分,高于国内常模(29.78±10.07分),女性比男性焦虑程度高(P<0.0001),高中文化程度的焦虑程度最高(P=0.026)。胃镜检查以不适为主,尤以插镜时为甚;肠镜检查则既有疼痛又有不适,尤以检查时为甚。女性比男性疼痛、不适程度高(P<0.01,P<0.05);年龄越小不适程度越高(P<0.01);焦虑程度高的患者疼痛、不适程度高(P<0.01,P<0.05);检查医师操作经验越少的患者疼痛、不适程度越高(P<0.01,P<0.01);肠镜检查比胃镜检查的疼痛、不适程度高(P<0.01,P<0.01)。结论:胃镜和肠镜检查中患者焦虑和疼痛、不适反应及心血管反应存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别,对于特殊患者或特殊检查应针对性实施麻醉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焦虑 疼痛 不适
下载PDF
硬膜外镇痛和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对开胸术后急性和慢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鞠辉 冯艺 +3 位作者 杨拔贤 潘芳 王俊 安海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肋间神经冷冻的短期镇痛效果以及慢性疼痛发生率。方法:87位择期后外侧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组,n=46)和肋间神经冷冻组(C组,n=41)。术毕E组接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泵。C组于关胸前行切口、上...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肋间神经冷冻的短期镇痛效果以及慢性疼痛发生率。方法:87位择期后外侧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组,n=46)和肋间神经冷冻组(C组,n=41)。术毕E组接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泵。C组于关胸前行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胸引管处肋间神经冷冻(-70℃,90s)。记录术后3天内NRS评分、镇痛满意度、副作用。电话随访术后12个月内慢性疼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3天内疼痛评分和镇痛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E组皮肤瘙痒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1)。C组在术后3、6、12个月时总体慢性疼痛发生率和触诱发痛发生率均高于E组,其中触诱发痛发生率在术后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能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但硬膜外吗啡皮肤瘙痒发生率高。肋间神经冷冻有可能增加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其推广还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痛 开胸手术 肋间神经冷冻 硬膜外镇痛 神经痛
下载PDF
俯卧位脊柱手术后眼部并发症2例报道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海鹰 周殿阁 +3 位作者 胡其翼 黎晓欣 姜艳荣 杨拔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14-414,共1页
关键词 俯卧位 脊柱手术 眼部并发症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全麻老年患者潮气量和肺顺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红 潘芳 +2 位作者 刘芳 冯艺 杨拔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64-766,共3页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对全麻下老年患者的潮气量(VT)和肺顺应性(CL)的影响。方法4 0例ASAⅠ或Ⅱ级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老年组(6 5~8 5岁)和成年组(3 0~5 5岁),诱导用咪唑安定0.0 3 mg/kg、丙泊酚2 mg/kg、...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对全麻下老年患者的潮气量(VT)和肺顺应性(CL)的影响。方法4 0例ASAⅠ或Ⅱ级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老年组(6 5~8 5岁)和成年组(3 0~5 5岁),诱导用咪唑安定0.0 3 mg/kg、丙泊酚2 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维持PETCO2在正常范围;丙泊酚、维库溴铵持续输注维持麻醉。诱导后2 0 min,静脉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 2 mg/kg。记录给盐酸戊乙奎醚前后HR、MAP、SpO2、PETCO2、VT、CL变化,并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VT、CL在给盐酸戊乙奎醚前下降明显,且明显低于成年组(P<0.0 5),给药后有明显回升。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盐酸戊乙奎醚可以明显扩张支气管,改善机械通气所致的VT和CL下降,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乙奎醚 肺顺应性 老年
下载PDF
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使用习惯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罗艳 姚尚龙 +5 位作者 杨拔贤 李恩有 兰志勋 祝胜美 古妙宁 于布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的使用习惯,并探讨吸入麻醉实践与患者预后及麻醉药费用间的相关性。方法开放、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中国8个城市40家医院的400位麻醉医师,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了解每位麻醉医... 目的调查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的使用习惯,并探讨吸入麻醉实践与患者预后及麻醉药费用间的相关性。方法开放、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中国8个城市40家医院的400位麻醉医师,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了解每位麻醉医师10例使用七氟醚进行全身麻醉的病例,共4 000例择期手术(包括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心脏外科及其他手术)患者。麻醉医师根据其习惯选择七氟醚维持,或联合丙泊酚用于维持。观察指标包括诱导期(七氟醚吸入诱导所占百分比,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维持期(麻醉用药类型,新鲜气流量,挥发罐设置浓度),苏醒期(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滴定法苏醒技术所占百分比),麻醉药费用,总体情况[患者的人口统计学,麻醉医师/患者满意度数字模拟量表(NAS)评分,麻醉医师的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和吸入麻醉临床经验]以及安全性。结果 4 000例患者中3例因不符研究方案而排除,共3 997例纳入统计分析。190例患者(4.75%)接受了七氟醚吸入诱导,3 807例患者(95.25%)接受了静脉诱导。当7%<挥发罐浓度≤8%,6L/min<新鲜气流量≤8L/min时,吸入诱导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略短于静脉诱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180例患者(54.54%)单用七氟醚维持麻醉,1 817例患者(45.46%)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维持麻醉。979例患者(24.49%)接受了滴定法苏醒技术,其睁眼时间(13.29±7.66)min、拔管时间(15.4±8.84)min均明显短于未接受滴定患者的睁眼时间(14.27±8.55)min、拔管时间(16.63±9.80)min(P<0.05)。麻醉药(包括七氟醚、丙泊酚、肌松药和镇痛药)费用为(353.06±164.13)元/h。根据新鲜气流量分层统计,七氟醚单用组费用明显低于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组(P<0.05)。麻醉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NAS评分分别为(8.85±0.96)、(8.88±0.93)分,其与麻醉医师的吸入麻醉临床经验年限无显著相关性。1.08%患者至少发生一次不良事件,没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患者、麻醉医师的满意度与麻醉医师吸入麻醉药物的临床经验年限无显著相关性。与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维持麻醉比较,七氟醚单用维持麻醉的麻醉药费用较低。该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故未对手术类型加以限定或分层,并且麻醉医师的临床操作尚未完全统一或标准化,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七氟醚 丙泊酚
下载PDF
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0
9
作者 张红 冯艺 +2 位作者 潘芳 何苗 杨拔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例静吸复合全麻术后回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患者,按有无寒战发生分为寒战组(115例)和非寒战组(1896例),记录中心体温(鼻咽温度)、拔管后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两...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例静吸复合全麻术后回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患者,按有无寒战发生分为寒战组(115例)和非寒战组(1896例),记录中心体温(鼻咽温度)、拔管后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两组间年龄、中心体温、拔管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寒战发生相关。结论年轻患者、中心体温下降、术后疼痛、手术时间长、术中大量出血均可增加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寒战 全身麻醉
下载PDF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与预防性用药的意义 被引量:63
10
作者 赵东 潘芳 杨拔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12-914,共3页
目的通过大样本调查分析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因素并观察预防性应用不同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药的效果。方法104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于术前分别给予昂丹司琼、托烷司琼或生理盐水。术后24h回访患者PONV发生率和情况。结果... 目的通过大样本调查分析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因素并观察预防性应用不同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药的效果。方法104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于术前分别给予昂丹司琼、托烷司琼或生理盐水。术后24h回访患者PONV发生率和情况。结果显著影响PONV发生率的因素有性别、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后阿片类药物镇痛及既往PONV或晕动病史。三组PONV发生率依次为昂丹司琼组26.3%、托烷司琼组21.4%、空白对照组28.3%,其中托烷司琼组PONV发生率较低(P<0.05)。女性或接受全麻的患者应用昂丹司琼或托烷司琼均可有效的降低其PONV发生率(P<0.05)。结论女性或全麻患者预防应用5-HT3受体拮抗药可降低PONV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预防性用药 昂丹司琼 托烷司琼
下载PDF
麻醉诱导期靶控不同浓度雷米芬太尼对应激反应及BIS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关明 杨拔贤 +2 位作者 刘克英 董稳 刘瑞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97-698,共2页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应激反应 麻醉诱导期 浓度 BIS TCI系统 常规生命体征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及抗炎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戡 潘芳 +1 位作者 冯艺 杨拔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1-94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氟比洛芬酯(FP)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行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行腰椎间盘减压融合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FP 1组(F1组)30例、FP 2组(F2组)31例、FP 3组(F3组)25例和对照组(C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氟比洛芬酯(FP)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行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行腰椎间盘减压融合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FP 1组(F1组)30例、FP 2组(F2组)31例、FP 3组(F3组)25例和对照组(C组)26例。术后镇痛泵均采用双泵设置,泵1:F1、F2、F3组分别为舒芬太尼100μg+FP 1、2、3 mg.kg-1.d-1+生理盐水至100 ml;C组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至100 ml,恒速泵注2 ml/h。泵2(补救镇痛,PCA输注):四组均为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至100 ml,2 ml/15 min。F1、F2、F3组患者手术开始前5 min均给予FP 1 mg/kg。记录给药后24、48 h VAS评分、PCA按压次数。于给药前、给药后6、24、48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F1、F2、F3组给药后6、24、48 h FP血药浓度。结果给药后24 h C组VAS评分高于F2、F3组,F1组高于F3组(P<0.05);给药后48 h C组VAS评分高于F2及F3组(P<0.05)。给药后48 h F1组PCA按压次数多于F3组(P<0.05)。给药后24 h C组ΔTNF-α高于F2、F3组(P<0.05),给药后48 h C组ΔTNF-α高于F2组(P<0.05)。给药后6、24、48 h F1、F2组FP血药浓度均低于F3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FP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降低VAS评分和TNFα-水平。术后静脉镇痛泵中采用舒芬太尼1μg/ml复合FP 2 mg.kg-1.d-1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多模式镇痛 炎性反应
下载PDF
0.2%罗比卡因和0.15%布比卡因用于胸科手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颖 冯艺 +4 位作者 杨拔贤 武力民 田伟 曾广辉 施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527-530,共4页
目的 评价 0 2 %罗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与 0 15 %布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ASAⅠ~Ⅲ级择期胸科手术病人 ,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随机... 目的 评价 0 2 %罗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与 0 15 %布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ASAⅠ~Ⅲ级择期胸科手术病人 ,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R组 (n =16 )给予 0 2 %罗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 ;B组 (n =16 )给予 0 15 %布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行PCEA ,持续镇痛治疗 72小时 ,由不知情观察者每 4小时记录一次安静及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血压、心率及SpO2 。每 2 4小时记录全天有效按压次数、所用药量、最痛时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 ,并由病人评价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第 1天VAS评分分别为 :安静时R组 (1 1± 1 5 )分 ,B组为 (1 0± 1 4 )分 ;咳嗽时R组 (3 2± 2 0 )分 ,B组 (3 4± 1 3)分 ;最痛程度R组 (4 5± 2 6 )分 ,B组 (4 6±1 6 )分 ,满意度均为 3(2~ 4 )。术后第 2天和第 3天VAS评分及镇痛满意度与第 1天类似。两组安静、咳嗽及最痛时的VAS评分、患者自评镇痛满意度、总用药量及PCEA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第 2天最低平均动脉压R组 (83± 7)mmHg ,B组 (75± 11)mmHg ,第 3天最低心率R组(87± 8)次 /分 ,B组 (78± 9)次 /分 ,B组均低于R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硬膜外镇痛 罗比卡因 布比卡因 芬太尼 胸外科 不良反应 疗效
下载PDF
人工胶体液用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君 张欢 杨拔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人工胶体液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6%羟乙基淀粉组(HES组)和4%琥珀酰明胶组(MFG组)。全麻后输入HES(200/0.5)或MFG,20ml/k... 目的评价不同人工胶体液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6%羟乙基淀粉组(HES组)和4%琥珀酰明胶组(MFG组)。全麻后输入HES(200/0.5)或MFG,20ml/kg,(25±5)min内输完。分别于AHH前后,由静脉取血检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Ⅷ因子活动度(Ⅷ: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血栓弹力描记图(TEG)。同时监测HR、MAP和CVP。结果(1)两组患者AHH后的Hct都降低至30%左右,达到中度血液稀释。(2)两组患者AHH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3)与AHH前相比,AHH后两组患者PT、APTT均明显延长,HES组的Ⅷ:C明显下降;两组患者vWF和FIB均明显下降;GPⅡb/Ⅲa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TEG均有凝m功能受损的表现。结论HES和MFG对vWF和(或)Ⅷ因子有抑制作用,APTT的明显延长和TEG的凝血功能受损可能与这一抑制作用有关。AHH后除APTT外各凝血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人工胶体液 羟乙基淀粉 琥珀酰明胶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全麻患者肺胸顺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芳 潘芳 +1 位作者 冯艺 杨拔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39-842,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对全麻机械通气患者肺胸顺应性(Comp)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级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诱导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 mg/kg,以丙泊酚2~2.5 mg/kg、芬太尼3μg/kg、...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对全麻机械通气患者肺胸顺应性(Comp)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级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诱导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 mg/kg,以丙泊酚2~2.5 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诱导;采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正常范围;丙泊酚、维库溴铵持续输注维持麻醉。诱导后20 min,观察组静脉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2 m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监测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5)、10 min(T10)、20 min(T20)、30 min(T30)的HR、MAP、SpO2、PETCO2、潮气量(VT)、Comp和T0、T30时的血气分析。结果两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T10、T20、T30时观察组VT、Comp均明显高于T0时(P<0.05或P<0.01),T20、T30时观察组的V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全麻患者,盐酸戊乙奎醚可以扩张支气管,改善Comp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机械通气 肺胸顺应性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对开胸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潘芳 冯艺 +4 位作者 鞠辉 王莉 安海燕 杨拔贤 王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03-704,共2页
关键词 术后应激反应 开胸手术 镇痛方法 围术期 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并发症 硬膜外镇痛 肺叶切除术
下载PDF
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时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5
17
作者 高秀梅 杨拔贤 +1 位作者 顾健 冯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79-381,共3页
目的通过对氯普鲁卡因(2-CP)在硬膜外阻滞时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探讨不同年龄因素及加入肾上腺素的2-CP进入硬膜外腔后在人体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规律。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30例,根据年... 目的通过对氯普鲁卡因(2-CP)在硬膜外阻滞时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探讨不同年龄因素及加入肾上腺素的2-CP进入硬膜外腔后在人体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规律。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30例,根据年龄和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青壮年组(C组),年龄为30~55岁,以3%2-CP6mg/kg行硬膜外阻滞;肾上腺素组(CE组),青壮年患者,以3%2-CP6mg/kg加入1∶200000肾上腺素行硬膜外阻滞;老年组(CO组),年龄65岁以上,以3%2-CP6mg/kg行硬膜外阻滞。分别观察局麻药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注药后3、6、9、11、13、15、17、20、30、45、60、90min血浆2-CP浓度。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3p97)进行血药浓度数据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三组的局麻药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血浆药物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0.47±0.31)、(0.32±0.22)、(0.58±0.39)mg/L;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8.71±3.45)、(7.84±3.42)、(6.42±4.84)min;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16±4.09)、(8.66±3.47)、(7.71±3.82)μg.min-1.ml-1;清除速率常数(K)分别为:(0.53±0.48)、(0.45±0.42)、(0.52±0.42)/min。以上参数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00000肾上腺素和年龄对3%2-CP行硬膜外阻滞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硬膜外阻滞 氯普鲁卡因
下载PDF
阿托品舌下给药用于早产儿七氟醚全麻眼底检查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芳 冯艺 +1 位作者 乔青 杨拔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舌下给予阿托品用于早产儿吸入七氟醚全麻下行眼底检查术对眼心反射和唾液分泌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矫正胎龄(46±5)周拟行眼底检查术的早产儿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和C组。检查前15minA组舌下给予阿托品0.02mg/kg,C组... 目的观察术前舌下给予阿托品用于早产儿吸入七氟醚全麻下行眼底检查术对眼心反射和唾液分泌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矫正胎龄(46±5)周拟行眼底检查术的早产儿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和C组。检查前15minA组舌下给予阿托品0.02mg/kg,C组舌下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即刻(T0)、给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患儿HR、SpO2、体表体温(T);吸入6%七氟醚麻醉诱导,吸入3%七氟醚维持麻醉,保留自主呼吸。术毕吸氧直到清醒。记录检查开始时(T4)、检查开始5min(T5)、检查结束(T6)的HR、SpO2、T、RR、PETCO2、呼气末七氟醚浓度(SEV-e)、眼心反射的例数和眼心反射时最低HR、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复苏时间及术毕患儿唾液分泌量。结果 T1~T3时A组HR明显快于,T明显高于T0时(P<0.05或P<0.01)。T4~T6时A组HR明显快于C组,眼心反射时最低HR明显增快,唾液分泌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早产儿行全麻眼底检查术前舌下给予阿托品0.02mg/kg,起效快,操作简便无痛苦;明显减少唾液分泌量,降低眼心反射引起的HR减慢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早产儿 七氟醚 眼心反射 唾液分泌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志峰 冯艺 +1 位作者 鞠辉 杨拔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早期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及其与疼痛行为的相关性。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制模组(DM组,n=40)和正常对照组(C组,n=10)。DM组又均分为制模1周组(DM1组)、制模2周组(DM2组)、制模4周组(DM4组)... 目的观察糖尿病早期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及其与疼痛行为的相关性。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制模组(DM组,n=40)和正常对照组(C组,n=10)。DM组又均分为制模1周组(DM1组)、制模2周组(DM2组)、制模4周组(DM4组)和制模8周组(DM8组)四个亚组。按55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制模前及制模后1、2、4、8周利用vonFreyhairs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每个时间点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NGF的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机械痛阈在制模1周后即明显下降,并持续至8周;分别在制模2周和1周后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内NGF表达水平出现显著下调,并分别持续至4周和8周。大鼠NGF表达水平与机械痛阈存在正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早期大鼠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NGF表达即出现下调,并与疼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糖尿病 机械痛阈
下载PDF
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姜春玲 杨拔贤 +1 位作者 赵东 贾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5-291,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及其机制和褪黑素的肺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将分成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缺血再灌注组(n=36)与假手术对照组(n=36),阻断肝门30 min后开放血流,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 目的:探讨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及其机制和褪黑素的肺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将分成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缺血再灌注组(n=36)与假手术对照组(n=36),阻断肝门30 min后开放血流,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缺血前5 min和再灌注0、0.5、1、3、6 h各时点处死动物(每时点6只),留取肺脏组织标本。通过两组间比较,观察全肝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的动态变化。第二部分,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褪黑素治疗组(n=6)与基质对照组(n=6),依上述方法制备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全肝缺血前15 min和再灌注前10 min静脉注射0.5%(质量分数)褪黑素溶液(10mg/kg)或相同剂量的溶剂,于再灌注1 h处死动物,留取肺脏组织标本。通过这两组比较,观察褪黑素的治疗效果。留取肺组织标本后,分别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1)全肝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肺组织结构严重受损。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肺组织MDA含量与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ERK/ERK比值与PCNA阳性指数分别于再灌注0 h与再灌注0.5 h显著降低,此后均逐渐增高。病理学方面,缺血再灌注组肺泡腔完整性破坏,间隔增厚,并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组织p-ERK/ERK比值与PCNA阳性指数及凋亡指数均成正相关,分别为r=0.56(P<0.05)、r=0.62(P<0.05)。(2)褪黑素治疗可明显减轻肺损伤。褪黑素治疗组与基质对照组比较,病理学改变减轻,MDA含量、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SOD活性和p-ERK/ERK比值显著增加,但PCNA阳性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全肝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肺损伤。脂质过氧化增强、内源性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凋亡加剧是导致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重要因素。褪黑素可通过抗氧化与抑制凋亡对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产生一定保护作用,但褪黑素的肺保护作用与激活ERK1/2信号途径的关系仍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 再灌注损伤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