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1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诸病源候论》的相关记载思考“伤寒”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苏中昊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10期28-31,共4页
从《诸病源候论》的相关记载思考伤寒,从疾病的角度整体认识伤寒,从证候的角度具体把握伤寒,从现代知识的角度深入探讨伤寒并和《伤寒杂病论》互看、互补、对照,以深入理解伤寒的疾病本体与临床证治和不同时代医著的传承关系。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思考《千金要方》中的伤寒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10期22-24,共3页
《千金要方》广泛收集唐以前医家有关治疗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认为此书是从广义角度来理解伤寒,即可指疫病,具有传染性。仲景之书用药痕迹保留在《千金要方》中,隋唐时期丰富的医学文献对于伤寒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千金要方》
《伤寒杂病论》
伤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概念演变考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2期42-47,共6页
经典中的"伤寒"在临床实际中随俗而变,"伤寒"的概念不断变化,渐趋宽泛,伤寒的内容不断扩充,即原来的伤寒在后世的临床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医源于疫,东汉末期《伤寒杂病论》成书源于伤寒流行的历史背景。晋至唐,...
经典中的"伤寒"在临床实际中随俗而变,"伤寒"的概念不断变化,渐趋宽泛,伤寒的内容不断扩充,即原来的伤寒在后世的临床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医源于疫,东汉末期《伤寒杂病论》成书源于伤寒流行的历史背景。晋至唐,出现了伤寒各家并存局面,伤寒学说呈现多元面貌。宋代伤寒的概念有所转变,从研究伤寒病转而研究《伤寒论》,出现许多伤寒专著。明清医家研究《伤寒论》态度立场分成三派(错简重订、维护旧论、辨证论治),为温病兴起留出空间。近代医家学术思想融汇伤寒、温病学说精华于一体,对热病证治的归纳总结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概念
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中医经典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7
4
作者
杨文喆
项乐源
《江苏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61-63,共3页
中医临床经典课程如何运用好传统教学法授业,必须从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功力、运用合理精当的教学语言、使用巧妙美观的教学板书、体现课堂教学的文化氛围入手,以切实提高中医经典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并从中深入地挖掘传统教学法的优势。
关键词
中医原著
教学改革
中医经典课程
课堂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中医经典导读课程的思考
被引量:
1
5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项乐源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71-73,共3页
中医经典导读课程作为中医学必修课于2008年在本校正式开课,时属国内首创。该课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经典中的内容重新整合,分为总论、辨证、病证、症状、治法、方证六大部分,教学中注意寒温的对立和并立及统一、六经辨...
中医经典导读课程作为中医学必修课于2008年在本校正式开课,时属国内首创。该课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经典中的内容重新整合,分为总论、辨证、病证、症状、治法、方证六大部分,教学中注意寒温的对立和并立及统一、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的关系、中医外感热病与西医感染病等问题。这门课程承上启下,既巩固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方剂、中药知识,又为中医临床经典原著和中医临床各门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原著
中医经典导读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匮要略》转胞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48,共3页
系统梳理后世对《金匮要略》转胞证治的不同观点 ,认为“转胞”的“胞”当作广义理解 ;结合现代医学 ,认为临床上许多病症如妊娠合并肾盂积水等皆可从转胞论治 ;进一步从内治、外治等方面对转胞证治进行总结。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转胞
病机
证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思考《金匮要略》中杂病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
1
7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9期33-36,共4页
从分析杂病与卒病、伤寒杂病合一、杂病与中医内科学等议题切入。认为《伤寒杂病论》成书当时为临证实录,针对的是热病证治,杂病应是对伤寒的补充与发展。《金匮要略》经后人改编或补充的成分很多,使得它的原貌模糊不清,真正被改造成了...
从分析杂病与卒病、伤寒杂病合一、杂病与中医内科学等议题切入。认为《伤寒杂病论》成书当时为临证实录,针对的是热病证治,杂病应是对伤寒的补充与发展。《金匮要略》经后人改编或补充的成分很多,使得它的原貌模糊不清,真正被改造成了杂病证治的专书。杂病的概念后来发生改变,甚至偏向于七情内伤。从临床角度看伤寒与杂病联系密切。因此《伤寒杂病论》是基础,后世医家流派是对它的扩展延伸,并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医内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杂病
伤寒
六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仲景活血化瘀法所治病证分析
被引量:
2
8
作者
杨文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9-412,共4页
对《金匮要略》各篇中瘀血证治进行探讨。仲景活血化瘀治法所涉病证广泛,因此应把握瘀血的一些固有症状特点,明确瘀血的诊断标准,从而为审因论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张仲景
活血化瘀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仲景辨治小便不利浅析
被引量:
7
9
作者
杨文喆
《四川中医》
2012年第11期16-19,共4页
小便不利是指小便量减少,排出困难的统称。它既是一个独立的证候,又可作为一个症状而出现于多种病证之中。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小便不利可发生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多种疾病中。本文选取《伤寒》、《金匮》中与小便不利密切相关的病证,有...
小便不利是指小便量减少,排出困难的统称。它既是一个独立的证候,又可作为一个症状而出现于多种病证之中。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小便不利可发生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多种疾病中。本文选取《伤寒》、《金匮》中与小便不利密切相关的病证,有以主症而述,有以兼症出现,展开讨论。在病证明确的基础上,仲景讲求汤方辨证。本文就《伤寒杂病论》中与小便不利有关的方剂展开分析,整理出五苓散、猪苓汤、栝蒌瞿麦汤、真武汤等15方,并与后世临床相联系,力图明晰仲景证治之脉络。本文还清源溯流,整理了历代医家对于小便不利的证治概况,既明确了仲景论治的重要地位,又联系了当今临床,为仲景学说的发扬光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便不利
伤寒杂病论
辨证论治
方证
源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法论治特色
被引量:
2
10
作者
杨文喆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9期30-32,共3页
探讨《金匮要略》中活血化瘀法论治特色。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瘀血"的病名,开活血化瘀辨证论治之先河。其精髓之处在于其对活血化瘀方药的运用贯彻了细审寒热,明辨虚实这一宗旨。在活血化瘀的总法则下又视其寒、热...
探讨《金匮要略》中活血化瘀法论治特色。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瘀血"的病名,开活血化瘀辨证论治之先河。其精髓之处在于其对活血化瘀方药的运用贯彻了细审寒热,明辨虚实这一宗旨。在活血化瘀的总法则下又视其寒、热、虚、实,察其兼变证,把握病程长短,区别轻重缓急,采取了不同的具体治疗方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活血化瘀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与细菌的相遇——读《气与细菌的近代中国医疗史》
11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2期10-13,共4页
从以热病为线索的贯通、在热病问题上的中西医碰撞、由热病临床引发的思考三个方面,介绍和评论《气与细菌的近代中国医疗史》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认为其运用"重层医史"的概念,探讨了中医外感热病学的知识转型;并结合传统文献...
从以热病为线索的贯通、在热病问题上的中西医碰撞、由热病临床引发的思考三个方面,介绍和评论《气与细菌的近代中国医疗史》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认为其运用"重层医史"的概念,探讨了中医外感热病学的知识转型;并结合传统文献、医者观点、中西疾病观的变迁和日常生活等,考察了中医热病学在近代所发生的种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与细菌的近代中国医疗史》
热病体系
传染病
医疗史
细菌学
身体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触摸医学发展的脉搏——读尤怡《金匮翼》
12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7,共3页
《金匮翼》一书羽翼《金匮要略》,对杂病详其证候,析其治法,颇多新论,有益临证。从归纳《金匮要略》论痰饮、虚劳、咳喘的证治规律,补充其过简,填补仲景未备三方面加以阐述、剖析,旨在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尤怡的学术思想和杂病证论的特色...
《金匮翼》一书羽翼《金匮要略》,对杂病详其证候,析其治法,颇多新论,有益临证。从归纳《金匮要略》论痰饮、虚劳、咳喘的证治规律,补充其过简,填补仲景未备三方面加以阐述、剖析,旨在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尤怡的学术思想和杂病证论的特色与经验,进而体现中医学不断发展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金匮翼
尤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六经中合病与并病
被引量:
8
13
作者
张再良
杨文喆
《国医论坛》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
合病
并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疾病的寒热虚实看六经
被引量:
4
14
作者
张再良
杨文喆
《河南中医》
2009年第1期5-7,共3页
寒热虚实的辨别是对疾病状态和机体反应的基本把握,是临证遣方用药的根本所在,也是在确定疾病的阶段和层次时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寒热辨证主要辨析疾病的性质,虚实辨证主要是辨析正邪之盛衰;寒热中有病性的转化,虚实间示病情的进退,疾病...
寒热虚实的辨别是对疾病状态和机体反应的基本把握,是临证遣方用药的根本所在,也是在确定疾病的阶段和层次时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寒热辨证主要辨析疾病的性质,虚实辨证主要是辨析正邪之盛衰;寒热中有病性的转化,虚实间示病情的进退,疾病的递进演变有阶段和层次,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和层次上都交织着寒热与虚实的问题,寒热与虚实应是相互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病
寒热
虚实
六经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追源欲求真伤寒——评《宋以前伤寒论考》
被引量:
1
15
作者
张再良
杨文喆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4期6-7,28,共3页
《宋以前伤寒论考》是日本汉方现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成果。是书既重视古代文献的梳理,又结合临床的诊疗实际,考据宋以前的《伤寒论》,提出时态系列伤寒论、痰饮伤寒论、阳明病胃家寒及《金匮要略》杂病是伤寒的伴随症状等很多独到见...
《宋以前伤寒论考》是日本汉方现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成果。是书既重视古代文献的梳理,又结合临床的诊疗实际,考据宋以前的《伤寒论》,提出时态系列伤寒论、痰饮伤寒论、阳明病胃家寒及《金匮要略》杂病是伤寒的伴随症状等很多独到见解,对我国的《伤寒论》研究有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以前伤寒论考》
伤寒论
汉方医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追源溯流话厥阴
被引量:
1
16
作者
张再良
杨文喆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6-38,共3页
《伤寒论》六经中的厥阴病,历来是争论较多的地方,有关的一些问题历代医家虽有较多注释、发挥,但总也难以达成共识,至今大多存疑。本文从对厥阴病原文的认识、对厥阴病内容的补充、厥阴病篇与厥阴病的关系三方面展开,本着历史的、客观...
《伤寒论》六经中的厥阴病,历来是争论较多的地方,有关的一些问题历代医家虽有较多注释、发挥,但总也难以达成共识,至今大多存疑。本文从对厥阴病原文的认识、对厥阴病内容的补充、厥阴病篇与厥阴病的关系三方面展开,本着历史的、客观的态度,从临床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一些争议之处提出了独到的看法。提示对于《伤寒论》的学习不能拘于原文,而更应面对临床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厥阴病
源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辨病辨证话六经
被引量:
1
17
作者
张再良
杨文喆
《新疆中医药》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展开的各个篇章,白底黑字明明白白是以病为基础的。病在《金匮要略》中更加容易理解,散开来有四五十种之多,而《伤寒论》的六经,我们今天已经习惯于称辨证,很多人几乎忘记了它原来也是病的概念。六经篇名...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展开的各个篇章,白底黑字明明白白是以病为基础的。病在《金匮要略》中更加容易理解,散开来有四五十种之多,而《伤寒论》的六经,我们今天已经习惯于称辨证,很多人几乎忘记了它原来也是病的概念。六经篇名称病,但是原文中或称证,如太阳证、少阳证等,更多的是方证的表述,此亦为大家所熟知和常用,如原文所称的桂枝、柴胡证。仲景的书中尚未使用现在的“症”字,但具体症状的描述随处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病辨证
六经
《金匮要略》
《伤寒论》
少阳证
柴胡证
“症”
体症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经注》学术思想探微
18
作者
张再良
杨文喆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9期34-36,共3页
论述《伤寒经注》学术思想:从全局把握《伤寒论》;证治内容归纳条理清晰;对原文的注释简明扼要;对方药的理解举一反三。
关键词
《伤寒经注》
学术思想
程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三因方》看《金匮要略》
19
作者
张再良
杨文喆
《中医文献杂志》
2005年第3期22-24,共3页
《三因方》是对《金匮要略》三因之说的进一步发扬。本文从“举三因纲领病证”、“有原文可供对照”、“补缺漏是资参考”三个方面对《三因方》一书与《金匮》的渊源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金匮》虽有三因之说,却无三因之实,陈无择...
《三因方》是对《金匮要略》三因之说的进一步发扬。本文从“举三因纲领病证”、“有原文可供对照”、“补缺漏是资参考”三个方面对《三因方》一书与《金匮》的渊源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金匮》虽有三因之说,却无三因之实,陈无择将七情概括为内因,以补仲景之不足。《三因方》引用《金匮》原文有七、八十处,且有些差异甚大,仔细对照、玩味,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悟。由于历史原因,《金匮》脱简甚多,从《三因方》中往往会得些许补充,这对理解《金匮》的原文也有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因方一病症方论》《金匮要略》
陈无择
文献研究
《三因方》
《金匮要略》
《金匮》
原文
对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计算机网络体系中的路径选择与算法
20
作者
杨文喆
《中国电子商务》
2010年第6期68-68,共1页
本文概括了在计算机网络体系中路径选择与算法的特点与种类。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路径选择
算法
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诸病源候论》的相关记载思考“伤寒”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苏中昊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10期28-31,共4页
基金
上海市教委预算内科研项目(2012JW75)
文摘
从《诸病源候论》的相关记载思考伤寒,从疾病的角度整体认识伤寒,从证候的角度具体把握伤寒,从现代知识的角度深入探讨伤寒并和《伤寒杂病论》互看、互补、对照,以深入理解伤寒的疾病本体与临床证治和不同时代医著的传承关系。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
Keywords
General Treatise on the Etiopoly and Symptomology of Diseases
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Shanghan
分类号
R254.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思考《千金要方》中的伤寒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10期22-24,共3页
基金
上海市教委预算内科研项目(2012JW75)
文摘
《千金要方》广泛收集唐以前医家有关治疗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认为此书是从广义角度来理解伤寒,即可指疫病,具有传染性。仲景之书用药痕迹保留在《千金要方》中,隋唐时期丰富的医学文献对于伤寒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千金要方》
《伤寒杂病论》
伤寒
Keywords
Prescriptions Worth a Thousand Gold for Emergencies
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cold damage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概念演变考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2期42-4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XS032)
文摘
经典中的"伤寒"在临床实际中随俗而变,"伤寒"的概念不断变化,渐趋宽泛,伤寒的内容不断扩充,即原来的伤寒在后世的临床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医源于疫,东汉末期《伤寒杂病论》成书源于伤寒流行的历史背景。晋至唐,出现了伤寒各家并存局面,伤寒学说呈现多元面貌。宋代伤寒的概念有所转变,从研究伤寒病转而研究《伤寒论》,出现许多伤寒专著。明清医家研究《伤寒论》态度立场分成三派(错简重订、维护旧论、辨证论治),为温病兴起留出空间。近代医家学术思想融汇伤寒、温病学说精华于一体,对热病证治的归纳总结不断提高。
关键词
伤寒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概念
演变
Keywords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Zhang Zhongjing
Shanghan Zabing Lun(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concept
evolution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中医经典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7
4
作者
杨文喆
项乐源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出处
《江苏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61-63,共3页
基金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
文摘
中医临床经典课程如何运用好传统教学法授业,必须从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功力、运用合理精当的教学语言、使用巧妙美观的教学板书、体现课堂教学的文化氛围入手,以切实提高中医经典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并从中深入地挖掘传统教学法的优势。
关键词
中医原著
教学改革
中医经典课程
课堂教学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中医经典导读课程的思考
被引量:
1
5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项乐源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出处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71-73,共3页
基金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
文摘
中医经典导读课程作为中医学必修课于2008年在本校正式开课,时属国内首创。该课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经典中的内容重新整合,分为总论、辨证、病证、症状、治法、方证六大部分,教学中注意寒温的对立和并立及统一、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的关系、中医外感热病与西医感染病等问题。这门课程承上启下,既巩固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方剂、中药知识,又为中医临床经典原著和中医临床各门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中医原著
中医经典导读
教学方法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4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匮要略》转胞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48,共3页
文摘
系统梳理后世对《金匮要略》转胞证治的不同观点 ,认为“转胞”的“胞”当作广义理解 ;结合现代医学 ,认为临床上许多病症如妊娠合并肾盂积水等皆可从转胞论治 ;进一步从内治、外治等方面对转胞证治进行总结。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转胞
病机
证治
Keywords
Synopsis of Prescriptions of the Golden Chamber
Zhuan Bao
pathogenesis
Chinese medicine
分类号
R222.35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思考《金匮要略》中杂病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
1
7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9期33-36,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BXS03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项目(GLZX2016029/2015GJYJ04)
文摘
从分析杂病与卒病、伤寒杂病合一、杂病与中医内科学等议题切入。认为《伤寒杂病论》成书当时为临证实录,针对的是热病证治,杂病应是对伤寒的补充与发展。《金匮要略》经后人改编或补充的成分很多,使得它的原貌模糊不清,真正被改造成了杂病证治的专书。杂病的概念后来发生改变,甚至偏向于七情内伤。从临床角度看伤寒与杂病联系密切。因此《伤寒杂病论》是基础,后世医家流派是对它的扩展延伸,并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杂病
伤寒
六经
Keywords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miscellaneous diseases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six meridians
分类号
R222.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仲景活血化瘀法所治病证分析
被引量:
2
8
作者
杨文喆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9-412,共4页
文摘
对《金匮要略》各篇中瘀血证治进行探讨。仲景活血化瘀治法所涉病证广泛,因此应把握瘀血的一些固有症状特点,明确瘀血的诊断标准,从而为审因论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张仲景
活血化瘀
辨证论治
Keywords
Zhang Zhongjing
activating blood to resolve stas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仲景辨治小便不利浅析
被引量:
7
9
作者
杨文喆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出处
《四川中医》
2012年第11期16-19,共4页
文摘
小便不利是指小便量减少,排出困难的统称。它既是一个独立的证候,又可作为一个症状而出现于多种病证之中。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小便不利可发生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多种疾病中。本文选取《伤寒》、《金匮》中与小便不利密切相关的病证,有以主症而述,有以兼症出现,展开讨论。在病证明确的基础上,仲景讲求汤方辨证。本文就《伤寒杂病论》中与小便不利有关的方剂展开分析,整理出五苓散、猪苓汤、栝蒌瞿麦汤、真武汤等15方,并与后世临床相联系,力图明晰仲景证治之脉络。本文还清源溯流,整理了历代医家对于小便不利的证治概况,既明确了仲景论治的重要地位,又联系了当今临床,为仲景学说的发扬光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小便不利
伤寒杂病论
辨证论治
方证
源流
分类号
R2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法论治特色
被引量:
2
10
作者
杨文喆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金匮教研室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9期30-32,共3页
文摘
探讨《金匮要略》中活血化瘀法论治特色。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瘀血"的病名,开活血化瘀辨证论治之先河。其精髓之处在于其对活血化瘀方药的运用贯彻了细审寒热,明辨虚实这一宗旨。在活血化瘀的总法则下又视其寒、热、虚、实,察其兼变证,把握病程长短,区别轻重缓急,采取了不同的具体治疗方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活血化瘀
辨证论治
Keywords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promoting blood and resolving stasis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与细菌的相遇——读《气与细菌的近代中国医疗史》
11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2期10-13,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ZS032)
文摘
从以热病为线索的贯通、在热病问题上的中西医碰撞、由热病临床引发的思考三个方面,介绍和评论《气与细菌的近代中国医疗史》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认为其运用"重层医史"的概念,探讨了中医外感热病学的知识转型;并结合传统文献、医者观点、中西疾病观的变迁和日常生活等,考察了中医热病学在近代所发生的种种变化。
关键词
《气与细菌的近代中国医疗史》
热病体系
传染病
医疗史
细菌学
身体观
Keywords
Modern Chinese Medical History of Qi and Bacteria
system of febrile disease
contagious disease
medical history
bacteriology
ideas of body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触摸医学发展的脉搏——读尤怡《金匮翼》
12
作者
杨文喆
张再良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金匮教研室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7,共3页
基金
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2006)
文摘
《金匮翼》一书羽翼《金匮要略》,对杂病详其证候,析其治法,颇多新论,有益临证。从归纳《金匮要略》论痰饮、虚劳、咳喘的证治规律,补充其过简,填补仲景未备三方面加以阐述、剖析,旨在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尤怡的学术思想和杂病证论的特色与经验,进而体现中医学不断发展的脉络。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金匮翼
尤怡
Keywords
Jin Kui Yao Lue:Jin Kui Yi: You Yi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六经中合病与并病
被引量:
8
13
作者
张再良
杨文喆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国医论坛》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
合病
并病
分类号
R241.5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疾病的寒热虚实看六经
被引量:
4
14
作者
张再良
杨文喆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河南中医》
2009年第1期5-7,共3页
文摘
寒热虚实的辨别是对疾病状态和机体反应的基本把握,是临证遣方用药的根本所在,也是在确定疾病的阶段和层次时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寒热辨证主要辨析疾病的性质,虚实辨证主要是辨析正邪之盛衰;寒热中有病性的转化,虚实间示病情的进退,疾病的递进演变有阶段和层次,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和层次上都交织着寒热与虚实的问题,寒热与虚实应是相互统一的。
关键词
痰病
寒热
虚实
六经
辨证论治
Keywords
disease
cold and hot
deficiency and excess
six meridian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分类号
R2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追源欲求真伤寒——评《宋以前伤寒论考》
被引量:
1
15
作者
张再良
杨文喆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4期6-7,28,共3页
文摘
《宋以前伤寒论考》是日本汉方现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成果。是书既重视古代文献的梳理,又结合临床的诊疗实际,考据宋以前的《伤寒论》,提出时态系列伤寒论、痰饮伤寒论、阳明病胃家寒及《金匮要略》杂病是伤寒的伴随症状等很多独到见解,对我国的《伤寒论》研究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
《宋以前伤寒论考》
伤寒论
汉方医家
Keywords
Song Yiqian Shanghan Lun Kao ( Textual Research on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before Song Dynas4ty )
Shanghan Luu ( Treatise on ColdPathogenic Diseases)
physicians of Chinese prescriptions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追源溯流话厥阴
被引量:
1
16
作者
张再良
杨文喆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6-38,共3页
文摘
《伤寒论》六经中的厥阴病,历来是争论较多的地方,有关的一些问题历代医家虽有较多注释、发挥,但总也难以达成共识,至今大多存疑。本文从对厥阴病原文的认识、对厥阴病内容的补充、厥阴病篇与厥阴病的关系三方面展开,本着历史的、客观的态度,从临床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一些争议之处提出了独到的看法。提示对于《伤寒论》的学习不能拘于原文,而更应面对临床实际。
关键词
伤寒论
厥阴病
源流
分类号
R241.5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辨病辨证话六经
被引量:
1
17
作者
张再良
杨文喆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新疆中医药》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文摘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展开的各个篇章,白底黑字明明白白是以病为基础的。病在《金匮要略》中更加容易理解,散开来有四五十种之多,而《伤寒论》的六经,我们今天已经习惯于称辨证,很多人几乎忘记了它原来也是病的概念。六经篇名称病,但是原文中或称证,如太阳证、少阳证等,更多的是方证的表述,此亦为大家所熟知和常用,如原文所称的桂枝、柴胡证。仲景的书中尚未使用现在的“症”字,但具体症状的描述随处可见,
关键词
辨病辨证
六经
《金匮要略》
《伤寒论》
少阳证
柴胡证
“症”
体症状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经注》学术思想探微
18
作者
张再良
杨文喆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9期34-36,共3页
文摘
论述《伤寒经注》学术思想:从全局把握《伤寒论》;证治内容归纳条理清晰;对原文的注释简明扼要;对方药的理解举一反三。
关键词
《伤寒经注》
学术思想
程知
Keywords
Shanghan Jingzhu
academic thoughts
Cheng Zhi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三因方》看《金匮要略》
19
作者
张再良
杨文喆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文献杂志》
2005年第3期22-24,共3页
文摘
《三因方》是对《金匮要略》三因之说的进一步发扬。本文从“举三因纲领病证”、“有原文可供对照”、“补缺漏是资参考”三个方面对《三因方》一书与《金匮》的渊源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金匮》虽有三因之说,却无三因之实,陈无择将七情概括为内因,以补仲景之不足。《三因方》引用《金匮》原文有七、八十处,且有些差异甚大,仔细对照、玩味,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悟。由于历史原因,《金匮》脱简甚多,从《三因方》中往往会得些许补充,这对理解《金匮》的原文也有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三因方一病症方论》《金匮要略》
陈无择
文献研究
《三因方》
《金匮要略》
《金匮》
原文
对照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计算机网络体系中的路径选择与算法
20
作者
杨文喆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出处
《中国电子商务》
2010年第6期68-68,共1页
文摘
本文概括了在计算机网络体系中路径选择与算法的特点与种类。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路径选择
算法
应用
分类号
TP39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诸病源候论》的相关记载思考“伤寒”
杨文喆
张再良
苏中昊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思考《千金要方》中的伤寒
杨文喆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伤寒”概念演变考
杨文喆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对中医经典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杨文喆
项乐源
《江苏中医药》
CAS
201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关于中医经典导读课程的思考
杨文喆
张再良
项乐源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金匮要略》转胞析
杨文喆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思考《金匮要略》中杂病的历史沿革
杨文喆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仲景活血化瘀法所治病证分析
杨文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仲景辨治小便不利浅析
杨文喆
《四川中医》
201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法论治特色
杨文喆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气与细菌的相遇——读《气与细菌的近代中国医疗史》
杨文喆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触摸医学发展的脉搏——读尤怡《金匮翼》
杨文喆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关于六经中合病与并病
张再良
杨文喆
《国医论坛》
200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从疾病的寒热虚实看六经
张再良
杨文喆
《河南中医》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追源欲求真伤寒——评《宋以前伤寒论考》
张再良
杨文喆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追源溯流话厥阴
张再良
杨文喆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辨病辨证话六经
张再良
杨文喆
《新疆中医药》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伤寒经注》学术思想探微
张再良
杨文喆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从《三因方》看《金匮要略》
张再良
杨文喆
《中医文献杂志》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计算机网络体系中的路径选择与算法
杨文喆
《中国电子商务》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