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扬子地区海相盆地演化及油气勘探选区评价 被引量:25
1
作者 杨方之 闫吉柱 +4 位作者 苏树桉 杨盛良 黄敏 郭念法 王武元 《江苏地质》 2001年第3期134-141,共8页
从晚震旦世开始至中三叠世 ,下扬子地区沉积了三套巨厚的海相烃源岩系 (Z2 -O3 、C -P、T1)。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特点不同 ,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阶段的热演化 (已达过成熟干气阶段 ) ;上古生界烃源岩基本处于生... 从晚震旦世开始至中三叠世 ,下扬子地区沉积了三套巨厚的海相烃源岩系 (Z2 -O3 、C -P、T1)。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特点不同 ,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阶段的热演化 (已达过成熟干气阶段 ) ;上古生界烃源岩基本处于生油阶段晚期 ;三叠系大部烃源岩处于成熟生油阶段 ,少数处于未成熟阶段。区内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两次成油过程 ,即加里东运动前的盆地沉降阶段和加里东运动后晚古生代陆表海沉积阶段。海相油气储盖条件发育 ,配置有利 ,经多年油气勘探证实 ,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应立足于苏北地区 ;上古生界油气勘探除苏北地区外 ,尚有皖南与浙西地区。中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应集中在几个发育较好的中生代盆地 ,如常州、句容、无为、望江等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沉积 烃源岩 热演化 构造改造 下扬子地区
下载PDF
苏北黄桥地区上第三系富氦天然气成因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方之 王金渝 潘庆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40-345,共6页
本文对苏北黄桥地区浅层含氦气藏的天然气主要组分进行了成因研究,指出浅层天然气来自深部和浅部不同气源,本区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关键词 第三纪 天然气 石油生成
下载PDF
陆缘伸展区的地震激发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鸿 杨方之 +2 位作者 阎吉柱 姚伯平 郭念发 《地震学刊》 CSCD 1997年第4期8-15,共8页
江苏所处的中国东部被当代横贯欧亚的北西西向环球螺旋形扭转断裂带(其东段即大别—舟山断裂)分割为南部的褶皱山带隆升区和北部的沉降区。软流圈从太平洋方向面楔入北部区,使该区岩石圈减薄,陆壳向海洋伸展、离裂,产生郯庐断裂等... 江苏所处的中国东部被当代横贯欧亚的北西西向环球螺旋形扭转断裂带(其东段即大别—舟山断裂)分割为南部的褶皱山带隆升区和北部的沉降区。软流圈从太平洋方向面楔入北部区,使该区岩石圈减薄,陆壳向海洋伸展、离裂,产生郯庐断裂等具有直扭性质的近南北向软流(及地幔)底辟,并伴随有多层水平拆离面,所见为高导低速的水平破裂带。绝大多数地震沿着其中埋深15km(±5km)的第一水平破裂带发生,使北部区成面积性地震区。结合高压物性实验所得的岩石微破裂规律(…分割—错位—嵌合—再分割…)判断得知,水平破裂带中的膨胀增厚部分的流体处在超压状态而成为储能体,在陆壳伸展运动中会突然释放能量而诱发地震。因此,根据已有实际分析认为:强震和频震区的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软流楔入和陆壳伸展,而其充分条件是储能体在软流冲击和增温效应下的爆裂或突然塌缩事件。据此可根据软流运动和岩石圈结构预测未来震中,建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带 储能体 伸展区 地震激发机制 油气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