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芪汤治疗脑血栓形成3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昌祖 《湖北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8,共2页
祖国医学的中风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疾病。其中为脑血栓形成者约占半数.笔者认为脑血栓形成为本虚标实之证,益气化淤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法则,故依此而拟丹芪汤,通过临床观察,获得较好疗效.现将其中资料较完整的3... 祖国医学的中风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疾病。其中为脑血栓形成者约占半数.笔者认为脑血栓形成为本虚标实之证,益气化淤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法则,故依此而拟丹芪汤,通过临床观察,获得较好疗效.现将其中资料较完整的37例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血栓形成 丹芪汤/治疗应用
下载PDF
集团企业经营模式初探
2
作者 杨昌祖 《理论与现代化》 1990年第9期47-47,共1页
集团企业,是随着生产更加社会化,生产力日趋发达,经营管理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变革的必然的产物。集团企业的出现,是生产社会化水平的反映。在我国10年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初具规模,但对集团企业的经营管理还处于探... 集团企业,是随着生产更加社会化,生产力日趋发达,经营管理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变革的必然的产物。集团企业的出现,是生产社会化水平的反映。在我国10年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初具规模,但对集团企业的经营管理还处于探索性的初级阶段。集团企业经营模式是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经营模式 集团企业 生产社会化 生产组织形式 经营管理 改革开放 生产力
下载PDF
三亚市首例新冠病毒进化分支XBB.1.16的基因特征及风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冬梅 黄丽菊 +7 位作者 杨昌祖 吴南卫 林永通 林瑶 王建 刘颖 陈洁 董冰冰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6-330,共5页
目的分析三亚市首例新冠病毒(SARS-CoV-2)XBB.1.16的基因特征并评估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三亚市2022年8月—2023年4月的260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咽拭子样本,用RT-PCR方法检测SARS-CoV-2核酸,对ORF1ab和N基因检... 目的分析三亚市首例新冠病毒(SARS-CoV-2)XBB.1.16的基因特征并评估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三亚市2022年8月—2023年4月的260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咽拭子样本,用RT-PCR方法检测SARS-CoV-2核酸,对ORF1ab和N基因检测Ct值小于32的样本使用Nanopore三代测序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将感染者分为XBB.1.16和其他进化分支,以感染者年龄、性别、社会和经济风险指数(SERI)等,人口统计和健康行为,作为风险因素,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推断SARS-CoV-2阳性与自变量之间的关联,并使用向前和向后逐步赤池信息准则(AIC)进行变量选择。结果基因测序显示三亚首例XBB.1.16感染者NextStrain分型为23B,覆盖率为100%。同武汉参考株(NC_045512.2)相比,核苷酸变异位点101个,氨基酸变异63个,XBB.1、XBB.1.5和XBB.1.16的突变频率>0.9,突变区为NSP6、NSP14、Spike和ORF8等。与病例密切接触、未接种疫苗和高风险社会和经济风险指数普查区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减少与患者密接并接种疫苗可以减少XBB.1.16等SARS-CoV-2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XBB.1.16变异株 基因特征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SAA辅助鉴别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的价值及效能研究
4
作者 李冬梅 杨昌祖 +4 位作者 吴南卫 肖华 林永通 林瑶 刘颖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辅助鉴别的诊断价值及效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4月323例新冠肺炎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第三代Nanopore高通量全...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辅助鉴别的诊断价值及效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4月323例新冠肺炎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第三代Nanopore高通量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技术完成新冠病毒变异株鉴别;选择同期体检者91人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hs-CRP水平,用胶乳比浊法测定SAA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hs-CRP及SAA辅助诊断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的效能。结果观察组hs-CRP为(14.51±3.21)mg/L,SAA(19.98±3.25)mg/L,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性别新冠肺炎患者的hs-CRP及SA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患者的hs-CRP及SAA水平高于<60岁者(P<0.05)。变异株类型排在前两位的是BA.1和BF.7.14型,分别为63例和56例;新冠肺炎患者均完成变异株鉴定,不同变异株患者的hs-CRP及SA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7.14.4型感染者的hs-CRP及SAA水平最高,其次为奥密克戎BA.5.1.3型感染者,而BF.7.14型变异株感染者的hs-CRP[(4.52±0.61)mg/L]及SAA水平[(8.54±0.81)mg/L]最低。ROC曲线表明,hs-CRP联合SAA检测的AUC值为0.875,鉴别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单一hs-CRP(AUC值为0.735)及SAA水平(AUC值为0.792)(P<0.05)。结论新冠肺炎患者的hs-CRP及SAA水平高于正常值,且不同变异株感染者的水平不同。二者联合测定能提高新冠肺炎的早期诊断和不同病毒变异株的鉴别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变异株
原文传递
一起猪霍乱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引起食源性暴发事件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冬梅 莫丽娟 +4 位作者 尹江源 杨昌祖 林瑶 林永通 吴南卫 《中国热带医学》 2023年第12期1353-1357,共5页
目的对三亚市2022年7月15日发生一起食源性暴发事件进行同源性分析,为临床治疗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探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 目的对三亚市2022年7月15日发生一起食源性暴发事件进行同源性分析,为临床治疗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探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在沙门菌同源分析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通过传统的细菌检验方法、PFGE和MALDI-TOF MS技术与临床症状、流行病特征相结合,准确对食物中毒事件溯源分析。结果本起事件中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共14例,均有在同一餐厅就餐经历,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相似,其中1例为该餐厅制蛋炒饭厨师。经病原学培养鉴定显示为猪霍乱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共同引起,其中采集患者14例,检出猪霍乱沙门菌5例,鼠伤寒沙门氏菌3例,阳性率为57.14%(8/14)。环境样本检出1份,食品样本2份。PFGE图谱结果显示9种PFGE型,7株菌株同源性为95.0%,4株菌株同源性为94.0%。结论此次食物中毒原因是食用被猪霍乱沙门菌的蛋炒饭和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猪肉肠。今后应加强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从食品供应源头保证食品安全,严防食源性感染事件发生。同时规范相关人员健康体检,多渠道宣教食源性疾病危害和预防知识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原文传递
综合医院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如寿 钟佳芳 杨昌祖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10-412,共3页
近年来,念珠菌的临床感染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医院监测和预防感染的重点。临床医生快速诊断,早期用药,是治疗念珠菌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作者对本院就诊及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对临床感染念珠菌的种类、在标本中的分布、在科... 近年来,念珠菌的临床感染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医院监测和预防感染的重点。临床医生快速诊断,早期用药,是治疗念珠菌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作者对本院就诊及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对临床感染念珠菌的种类、在标本中的分布、在科室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感染 耐药性
原文传递
2017—2022年三亚市食源性疾病发生状况及病原菌检验
7
作者 杨昌祖 李冬梅 +4 位作者 陈如寿 尹江源 王正通 李存盈 肖华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总结三亚市2017—2022年期间的食源性疾病发生情况,分析常见病原菌,为潜在食品安全隐患提供早期预警。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2022年三亚市食源性疾病数据,包括事件发生数、发病人数、致病因素、时间、场所等。结果... 目的总结三亚市2017—2022年期间的食源性疾病发生情况,分析常见病原菌,为潜在食品安全隐患提供早期预警。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2022年三亚市食源性疾病数据,包括事件发生数、发病人数、致病因素、时间、场所等。结果三亚市2017—2022年共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189件,暴露人数23802人,发病2068人,住院病例401人,无死亡病例。食源性疾病在三亚市4个行政区均有发生,其中天涯区和吉阳区为高发区,分别发生83件和68件,构成比为43.91%和35.98%。发病人数分别为1027、924、89和28人,4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亚市食源性疾病暴发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7月和10月为高发时段,发生29件和23件,发病人数395和294人。餐馆是发生食源性疾病最常见的场所,发生112件,占59.26%。发生原因主要有动物毒素、植物毒素、病毒和细菌,导致3、7、18和76件,不明原因85件。不同致病因子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致病因子中细菌占40.21%,特别是副溶血性弧菌。结论三亚市食源性疾病发生地点、时间、致病菌具有明显特点。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宣教和监督管理,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能力,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 发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