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轼与《水龙吟》——苏轼《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解析
1
作者 杨春俏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20-26,共7页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是苏轼“隐括”杜牧《早雁》诗而写成的一首词,完成于他在黄州的第一个秋天。《水龙吟》属于笛曲,原名《鼓笛慢》。苏轼谪居黄州,受到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诗句的吸引,着意精研笛曲,借旧调翻新声,并借李白...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是苏轼“隐括”杜牧《早雁》诗而写成的一首词,完成于他在黄州的第一个秋天。《水龙吟》属于笛曲,原名《鼓笛慢》。苏轼谪居黄州,受到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诗句的吸引,着意精研笛曲,借旧调翻新声,并借李白“笛奏龙吟水”诗句,改调名为“水龙吟”。晚唐诗人杜牧曾经做过黄州刺史,创作《早雁》诗。苏轼改诗为词,用《水龙吟》调演唱,表达“安土忘怀”“优游卒岁”的志趣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为后世留下一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水龙吟》 隐括 杜牧 《早雁》
下载PDF
清代会试试帖诗题目出处及内容类型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春俏 吉新宏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清代计有67科会试曾以试帖诗作为考试内容之一,均由帝王钦命诗题。这些试帖诗题以经、史、子、集文献为出处,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君王之事、选贤任人、道德修养、时事内容、时令时景几种类型,不仅反映了六代帝王各自的性格爱好,更能折... 清代计有67科会试曾以试帖诗作为考试内容之一,均由帝王钦命诗题。这些试帖诗题以经、史、子、集文献为出处,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君王之事、选贤任人、道德修养、时事内容、时令时景几种类型,不仅反映了六代帝王各自的性格爱好,更能折射出当时的文学风尚、思想文化乃至社会风貌。从命题角度对这些试帖诗进行分析,对研究清代科举、文学、文化,均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试 试帖诗 命题
下载PDF
北宋中晚期科举考试中的诗赋、经义之争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春俏 吉新宏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3,共4页
诗赋是唐代至宋初科举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北宋中期以后,诗赋受到越来越多的攻击,其地位逐渐下降。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中,诗赋与经义的斗争和党派之争、道德之争夹杂在一起,呈现出复杂的局面。元祐年间诗赋、经义分科取士,奠定了南宋科... 诗赋是唐代至宋初科举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北宋中期以后,诗赋受到越来越多的攻击,其地位逐渐下降。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中,诗赋与经义的斗争和党派之争、道德之争夹杂在一起,呈现出复杂的局面。元祐年间诗赋、经义分科取士,奠定了南宋科举制度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诗赋 经义
下载PDF
论金代符牌制度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春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76-81,共6页
符牌是古代皇帝或朝廷传达命令、派遣使节或调动兵马的凭证。金代符牌制度的变革与其历史进程密切相关,穆宗、太祖、熙宗和章宗朝对符制皆有建树,侧面反映了金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特点、军事体制、边境形势和外交关系。
关键词 金代 符制 符牌 信牌 递牌 金牌 银牌 虎符
下载PDF
和韵:以“韵”为起点与目标的创作方式——中国古代和韵诗盛行原因及创作心理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春俏 吉新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1,共5页
和韵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诗歌创作形式。和韵之风的盛行,标志着诗歌社会功能的转变,使得押韵由一种高难度的技术要求,演变成最具操作性的方便法门。古典诗歌发展到晚期,作诗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作韵"。在和韵这种创作模式... 和韵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诗歌创作形式。和韵之风的盛行,标志着诗歌社会功能的转变,使得押韵由一种高难度的技术要求,演变成最具操作性的方便法门。古典诗歌发展到晚期,作诗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作韵"。在和韵这种创作模式中,人们满足于对典范的追慕,对传统与权威的认同,严重束缚了整个社会群体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剖析和韵诗盛行的原因及创作心理,有助于深入了解唐代之后古典诗歌的创作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韵 押韵 酬和
下载PDF
许敬宗奏请《切韵》窄韵“合而用之”考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春俏 阙建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6,共6页
许敬宗奏请《切韵》窄韵"合而用之",一直被认为是出于科举考试规范用韵的需要。但史料比勘与初唐诗文用韵的统计分析表明:许敬宗对《切韵》的改革,并非为科举制定官韵,而是为宫廷诗歌创作提供用韵依据;其时间也可上推至唐太... 许敬宗奏请《切韵》窄韵"合而用之",一直被认为是出于科举考试规范用韵的需要。但史料比勘与初唐诗文用韵的统计分析表明:许敬宗对《切韵》的改革,并非为科举制定官韵,而是为宫廷诗歌创作提供用韵依据;其时间也可上推至唐太宗贞观年间,而不是通常认为的高宗、武后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敬宗 《切韵》 科举 用韵
下载PDF
清代科场加试试帖诗之始末及原因探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春俏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65-69,108,共6页
清乾隆二十二年,在诗歌退出科场数百年后,乾隆下令在乡、会试中增考五言八韵律诗,此年因之成为科举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年份。以这一事件为切入点,研究清初诗赋在各类考试中的运用情况,联系乾隆及其祖父康熙的教育背景、个人素质,可能有... 清乾隆二十二年,在诗歌退出科场数百年后,乾隆下令在乡、会试中增考五言八韵律诗,此年因之成为科举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年份。以这一事件为切入点,研究清初诗赋在各类考试中的运用情况,联系乾隆及其祖父康熙的教育背景、个人素质,可能有助于认识这一看似偶然、但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试帖诗 诗赋
下载PDF
李念慈批点《钱注杜诗》辑考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春俏 《杜甫研究学刊》 2004年第3期23-34,74,共13页
清代著名杜诗注本《钱注杜诗》在注释典故与笺解诗意方面颇有发明 ,但不太注重艺术评价。此本问世后不久即出现诸多以之为工作本的批点本 ,丰富了杜集研究宝库。此文以清初李念慈对《钱注杜诗》的批点为研究对象 ,就李氏生平及批点情况... 清代著名杜诗注本《钱注杜诗》在注释典故与笺解诗意方面颇有发明 ,但不太注重艺术评价。此本问世后不久即出现诸多以之为工作本的批点本 ,丰富了杜集研究宝库。此文以清初李念慈对《钱注杜诗》的批点为研究对象 ,就李氏生平及批点情况作相关考索与评论 ,以期对研读杜诗及钱笺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注本 诗意 李氏 清初 清代 典故 注释 评论 生平
下载PDF
清代试帖诗限韵及用韵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春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83,共6页
自乾隆二十二年,清代乡、会试均增加五言八韵唐律一首,通称"试帖诗"。这是一种有着严格程式要求的诗歌体裁,尤以事先限定韵部为突出特征。会试及顺天府乡试诗题均由皇帝钦命,同时指定一字作为韵部,其他各省乡试则由主考官命... 自乾隆二十二年,清代乡、会试均增加五言八韵唐律一首,通称"试帖诗"。这是一种有着严格程式要求的诗歌体裁,尤以事先限定韵部为突出特征。会试及顺天府乡试诗题均由皇帝钦命,同时指定一字作为韵部,其他各省乡试则由主考官命题限韵。从限韵角度对这些试帖诗进行统计分析,为研究清代科举、文学、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试帖诗 限韵 韵部
下载PDF
试论《桃花扇》曲律方面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春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4-78,共5页
孔尚任的《桃花扇》传奇所用宫调以【仙吕宫】和【南吕宫】为主 ,力求使音乐感情与离合之情、兴亡之感和谐一致 ;男主角侯方域所唱之曲以【正宫】为主 ,女主角李香君所唱之曲以北曲【双角】为主 ,与各自性格吻合。
关键词 <桃花扇> 宫调 曲牌 人物
下载PDF
关于“平水韵”若干问题的再考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春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40-145,共6页
从明清直至近现代,学术界关于长期作为古典诗歌押韵标准的"平水韵"存在诸多争论,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疑点。文献研究表明:《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的刊刻者刘渊并非南宋人,此书实际刊刻于当时蒙古国控制之下的山西平水;... 从明清直至近现代,学术界关于长期作为古典诗歌押韵标准的"平水韵"存在诸多争论,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疑点。文献研究表明:《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的刊刻者刘渊并非南宋人,此书实际刊刻于当时蒙古国控制之下的山西平水;而《平水新刊韵略》则是金代官韵的增补本,刊刻地点不是平水,而是开封;刊刻者王文郁也并未如通常所认为的那样,进行过韵部合并的工作。分为106或107部的"平水韵",实际是金代政府为适应科举中诗赋考试的需要,根据北宋《礼部韵略》合并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水韵 刘渊 王文郁 科举
下载PDF
《文苑英华》所收唐代应试诗限韵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春俏 《长江学术》 2011年第4期28-33,共6页
科举考试对于诗歌用韵的限制经历了由宽到严的发展过程。对《文苑英华》所收唐代应试诗限韵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唐代科场限韵基本以防范预作为目的,并不以此为难考生;"任用题字为韵"和"韵非题字"是其主要限韵方式,... 科举考试对于诗歌用韵的限制经历了由宽到严的发展过程。对《文苑英华》所收唐代应试诗限韵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唐代科场限韵基本以防范预作为目的,并不以此为难考生;"任用题字为韵"和"韵非题字"是其主要限韵方式,给考生留有不少发挥余地;后世热衷的"限用题中某字为韵"和"限用题外某字为韵"这两种更为苛刻的方式,在唐代则极为罕见。这一发现,有助于增强对唐代科场诗歌创作活动及其影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苑英华》 唐诗 应试诗 限韵
下载PDF
北宋熙宁变法前诗赋取士制度的沿革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春俏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4-68,共5页
北宋初、中期的百余年,是中国科举从唐代重诗赋向后世重经学演变的关键时期,对这一时期科举考试的面貌进行较为细致的描述,展示诗赋与策论在考试中地位置换的轨迹与内在原因,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科举制度,了解宋代文学、文化的社会背景。
关键词 科举 诗赋 策论
下载PDF
《清秘述闻续》载龄、麟书旗籍辨误
14
作者 杨春俏 《满族研究》 2010年第3期67-69,共3页
清代王家相等人辑录的《清秘述闻续》,上续法式善《清秘述闻》一书,记载清代嘉庆至光绪年间乡会试考官与学政情况,是研究清代科举和教育制度的重要资料。然书中存在不少讹误,使用时需注意甄别核对。其中关于宗室载龄与麟书二人旗籍的记... 清代王家相等人辑录的《清秘述闻续》,上续法式善《清秘述闻》一书,记载清代嘉庆至光绪年间乡会试考官与学政情况,是研究清代科举和教育制度的重要资料。然书中存在不少讹误,使用时需注意甄别核对。其中关于宗室载龄与麟书二人旗籍的记载,即存在前后矛盾情况,有必要给予指出与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秘述闻续》 旗籍记载 正误辨析
下载PDF
《清史稿·李念慈传》订误补充
15
作者 杨春俏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3-74,共2页
李念慈是清初诗人、画家。《清史稿》对其生平仅有非常简短的记述,且有明显讹误:传主之号失载、传主履历不清、历史地名错误、引用评价不当。对其生平、著述,亦有可以补充的余地。
关键词 《清史稿·李念慈传》 诗人 画家 人物传记 历史地名 人物评价 施闰章
下载PDF
《爱新觉罗宗谱》宗室科举史实补正
16
作者 杨春俏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8-61,95,共5页
嘉庆四年,清代宗室科目正式建立,成为宗室入仕的新途径。《爱新觉罗宗谱》详细载录所有宗室的信息,科第、爵职尤受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宗谱》中若干宗室的科第信息还存在讹误或缺失,有必要对之进行订正、补充,否则很难保证据以得... 嘉庆四年,清代宗室科目正式建立,成为宗室入仕的新途径。《爱新觉罗宗谱》详细载录所有宗室的信息,科第、爵职尤受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宗谱》中若干宗室的科第信息还存在讹误或缺失,有必要对之进行订正、补充,否则很难保证据以得出的相关研究结论不出现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新觉罗宗谱》 清代 宗室 科举 进士 举人
下载PDF
赵翼诗中的清代会试
17
作者 杨春俏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4-66,共3页
赵翼具有诗人与史学家的双重身份,有意识地以诗记史。他曾任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会试同考官,将见闻感受写成《分校杂咏》组诗,涉及清代会试的各个程序、各色人等、各种器物,生动细致地记述了考官在贡院中工作与生活的诸多细节,有助于从... 赵翼具有诗人与史学家的双重身份,有意识地以诗记史。他曾任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会试同考官,将见闻感受写成《分校杂咏》组诗,涉及清代会试的各个程序、各色人等、各种器物,生动细致地记述了考官在贡院中工作与生活的诸多细节,有助于从考官视角体验科举流程中鲜为人知的内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翼 清代 科举 考官
下载PDF
《望岳》与泰山文化
18
作者 杨春俏 蒲帅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7年第7期72-75,共4页
《望岳》是杜甫的名篇,对于此诗的解读,除了通常的言志抒情层面,还可以此为基础,对泰山文化做进一步的深入发掘: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发达的远古文明,泰山在原始宗教的山岳崇拜中居于重要地位;王权政治的发展,赋予泰山新的... 《望岳》是杜甫的名篇,对于此诗的解读,除了通常的言志抒情层面,还可以此为基础,对泰山文化做进一步的深入发掘: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发达的远古文明,泰山在原始宗教的山岳崇拜中居于重要地位;王权政治的发展,赋予泰山新的政治内涵;源远流长的山文化,则将山岳与美好的精神品格相连接,泰山成为至高大与至精深的象征。联系山岳内外两层精神内涵,从文化意义上解读杜甫的"望岳"行为,更能为此诗所饱含的俯视一切、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找到立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望岳 泰山文化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场应试诗名称辨析
19
作者 杨春俏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3-35,共3页
在中国科举史上,唐、宋、辽、金与清代都曾以五言诗作为考试项目之一。这种用于科场的诗歌,曾有官方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若干名称,亦有关于名称的种种争论。对诸种名称追根溯源,进行梳理,有助于澄清相关研究中的某些错误观念与认识,加深对... 在中国科举史上,唐、宋、辽、金与清代都曾以五言诗作为考试项目之一。这种用于科场的诗歌,曾有官方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若干名称,亦有关于名称的种种争论。对诸种名称追根溯源,进行梳理,有助于澄清相关研究中的某些错误观念与认识,加深对应试诗文化意义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应试诗 程式
下载PDF
“僧孺”,还是“僧襦”?——由《大唐新语》一处异文谈古籍校点若干问题
20
作者 杨春俏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9,共2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大唐新语》卷十一《惩戒》条中有"昨买得《王僧孺集》"与"胜于僧孺远矣"之语,涉及南朝梁代诗人王僧孺。点校时所据底本及对校本,两处俱作"孺"字;《太平广记》引录《大唐新语》,则作"... 中华书局点校本《大唐新语》卷十一《惩戒》条中有"昨买得《王僧孺集》"与"胜于僧孺远矣"之语,涉及南朝梁代诗人王僧孺。点校时所据底本及对校本,两处俱作"孺"字;《太平广记》引录《大唐新语》,则作"襦"字。"襦"正"孺"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新语》 校点 校勘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