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过饱和煤层气藏产气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晓盈 李玉魁 +3 位作者 王理国 李臣臣 唐兆清 冉富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1-186,共6页
基于过饱和煤层气藏的排采过程兼具游离气与吸附气的生产特征,为弄清此类过饱和气藏产气特征的内在原因和机理,探索影响其高产、稳产的主控因素,为后期此类气藏的勘探选区、井位部署、压裂及排采工程设计提供指导,通过深入剖析游离气与... 基于过饱和煤层气藏的排采过程兼具游离气与吸附气的生产特征,为弄清此类过饱和气藏产气特征的内在原因和机理,探索影响其高产、稳产的主控因素,为后期此类气藏的勘探选区、井位部署、压裂及排采工程设计提供指导,通过深入剖析游离气与吸附气的产出机理,将等温吸附曲线划分为2种经典类型,并结合现场生产实例,系统阐述了各自的产出特征及产能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煤储层的等温吸附特征决定吸附气快速解吸释放的时间及储层导流能力的变化趋势,从而影响压力降的传播及游离气与吸附气的有效产出;过饱和煤层气藏具有排采初期见气快,产气增长快的特征,中后期的稳产气量、稳产期及衰减速率主要取决于产层的等温吸附特征、煤体结构及排采制度的合理性,其中等温吸附特征为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饱和煤层气藏 游离气 吸附气 等温吸附特征
下载PDF
轻质油藏注富气驱提高采收率室内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敖文君 赵仁保 +2 位作者 杨晓盈 王锐 周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63-166,170,共5页
高含水中后期油藏、注水困难的强水敏油藏和低渗透油藏,注水无法有效提高其采收率,为了实现油藏的高效开发与继续稳产等问题,进行了注富气驱提高采收率室内研究。由于烃气具有油藏原油的某些特性,注入时不伤害地层,已成为提高其原油采... 高含水中后期油藏、注水困难的强水敏油藏和低渗透油藏,注水无法有效提高其采收率,为了实现油藏的高效开发与继续稳产等问题,进行了注富气驱提高采收率室内研究。由于烃气具有油藏原油的某些特性,注入时不伤害地层,已成为提高其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试验对所配制的原油进行了高压物性分析与长细管驱替试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入富气摩尔分数的增加,原油泡点压力升高,黏度降低、膨胀能力增大,原油的物性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同时对于试验的轻质油藏,富气驱的最小混相压力为34.74MPa,非混相驱虽然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但与混相驱相比,注入富气量多,周期更长。采用富气混相驱不仅可以很好地改善原油物性,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气驱 高压物性参数 混相驱 采收率
下载PDF
水驱后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评价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敖文君 赵仁保 +2 位作者 杨晓盈 严伟 肖爱国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2期13-17,共5页
我国注水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熟,但注水开发到后期仍有大量的剩余油无法开采出来。详细分析了油藏水驱后的储层变化特征,长期水驱后粘土矿物膨胀、渗透率降低、注入压力过高,无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介绍了CO2驱驱油方式混相驱与非混相驱... 我国注水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熟,但注水开发到后期仍有大量的剩余油无法开采出来。详细分析了油藏水驱后的储层变化特征,长期水驱后粘土矿物膨胀、渗透率降低、注入压力过高,无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介绍了CO2驱驱油方式混相驱与非混相驱,对比分析了连续注CO2、重力稳定驱和水气交替注入三种CO2注入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及油藏适应性,优选了适合油藏水驱后CO2的最优注入方式为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水气交替注入方式不仅具有降低原油粘度、使原油膨胀、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油层渗透率及抽提和萃取原油中轻质组分等作用,还可以降低黏性指进,防止气体早期突破等作用,能很好的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注CO2提高我国水驱后开发后的油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后油藏 CO2驱 水气交替注入 提高采收率 油藏适应性
下载PDF
贵州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勘探开发技术对策——以比德—三塘盆地为例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贻军 曾祥洲 +4 位作者 胡刚 杨晓盈 徐韵 孙昌花 王少雷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4,共4页
合理的储层改造和排采工艺技术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在剖析比德—三塘地区煤层气地质与储层特征基础上,总结贵州省煤层气地质特征为:煤层多、累计厚度大(20 m以上)、含气量高(一般大于15 m^3/t)、资源丰度高(一般大于2亿m^3/km... 合理的储层改造和排采工艺技术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在剖析比德—三塘地区煤层气地质与储层特征基础上,总结贵州省煤层气地质特征为:煤层多、累计厚度大(20 m以上)、含气量高(一般大于15 m^3/t)、资源丰度高(一般大于2亿m^3/km^2)、临储比高(一般0.8以上);但断层多、煤层跨度大(300 m左右)、地应力高、渗透性低、含水性差。提出可捞式桥塞分段压裂、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射孔分段压裂、电缆射孔桥塞联作分段压裂、复配低伤害压裂液等工艺技术。采用递进排采技术,优化管柱结构,实施动态分析的精细化排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比德-三塘地区 煤层气 储层特性 储层改造 排采
下载PDF
黔北煤田JP区块煤层气储层物化特征及含气量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胡小林 尹书岑 +3 位作者 刘苏瑶 陈家琳 杨晓盈 吴圣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42,119,共10页
利用钻孔岩心观察、煤体结构频度统计及取心化验数据统计等资料,研究黔北煤田JP区块上二叠统煤层气的综合地质条件、含气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JP区块中、下煤组煤岩结构完整性优于上煤组的,东南翼优于西北翼的,煤层及围岩组合形式、构... 利用钻孔岩心观察、煤体结构频度统计及取心化验数据统计等资料,研究黔北煤田JP区块上二叠统煤层气的综合地质条件、含气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JP区块中、下煤组煤岩结构完整性优于上煤组的,东南翼优于西北翼的,煤层及围岩组合形式、构造应力释放方式决定煤储层结构完整性。煤层有机组分平均为79.29%,煤层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平均为3.08%,进入热裂解阶段晚期。煤层气组分以甲烷为主,储层平均含气量为12.17m3/t。煤层含气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与煤层埋深、热演化程度、高位热量等呈正相关关系,与煤层挥发分产率、地层倾角等呈负相关关系。三大主要控气要素——煤层埋深、地质构造稳定性和热演化程度决定煤层气的分布特征,相对宽缓的向斜西北翼为有利含气区。该结果为黔北地区的煤层气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煤田 煤层气 含气量 煤体结构 成藏规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藏CO_2驱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敖文君 杨晓盈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48-51,共4页
阐述注CO2驱驱油方式和注水开发后油藏CO2驱的优势,对比分析CO2注入方式的优缺点及油藏适应性,优选适合油藏水驱后CO2的最优注入方式。最后对注水驱后的高含水期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问题进行现场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 CO2驱 提高采收率 混相驱 水驱油藏
下载PDF
贵州煤层气高产主控因素及甜点区综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晓盈 李永臣 +3 位作者 朱文涛 黄纪勇 单永乐 张强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64-1671,1678,共9页
煤层气高产甜点区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于勘探选区、提高产能到位率具有重要意义。贵州过去采用的评价方法更多的侧重于资源富集条件,而对储层改造与排水采气的技术应用重视不够,导致选区失败。如何从资源富集区中优选高产甜点区是制约贵州... 煤层气高产甜点区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于勘探选区、提高产能到位率具有重要意义。贵州过去采用的评价方法更多的侧重于资源富集条件,而对储层改造与排水采气的技术应用重视不够,导致选区失败。如何从资源富集区中优选高产甜点区是制约贵州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关键。以贵州各地区排采井的生产数据资料、各类分析化验、压裂施工资料等为依据,从气藏分析与产能预测入手,围绕资源富集、储层导流能力及地层能量3方面,深入剖析各相关因素对产能的影响机理和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煤层气富集高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产能分析的高产甜点区综合评价模型,选取贵州各个区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井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综合评价结果的相对排序与气井产能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主控因素 高产甜点区 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贵州西部上二叠统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小林 翁剑桥 +3 位作者 戚明辉 曾祥洲 杨晓盈 黄毅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18-1225,共8页
为研究贵州西部上二叠统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其成藏意义,整理、分析了六盘水、毕节和遵义地区共18口井的取心分析化验资料,包括含气量、气体组分、稳定同位素和等温吸附等。结果显示:煤层平均含气量为14 m^(3)/t;煤层气甲烷... 为研究贵州西部上二叠统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其成藏意义,整理、分析了六盘水、毕节和遵义地区共18口井的取心分析化验资料,包括含气量、气体组分、稳定同位素和等温吸附等。结果显示:煤层平均含气量为14 m^(3)/t;煤层气甲烷平均浓度为96.12%,干气特征明显。甲烷碳同位素δ^(13)C_(1)(PDB,下同)值主要位于-36‰~-34‰之间,受热演化分馏作用影响,随R_(O,max)值增大而变大。煤层气在Whiticar成因图版中主要位于热成因扩散运移分馏区。与含气饱和度相比,吸附饱和度(V/V_(L))能更好地表征煤层气保存条件和解吸逸散程度,其值与δ^(13)C_(1)存在很好的负相关关系,主要机理为煤层气的解吸分馏作用,该机理还很好地解释了煤层气向斜控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上二叠统 煤层气 成藏 地球化学 碳同位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