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金地区“天空地深”一体化找矿勘查评价体系应用实践——以阿亚克-瓦石峡南为例
1
作者 杨智全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14-318,共5页
阿尔金地区属中高山地形,地势陡峭,海拔一般在2 000 m以上,比高大于300 m。高山区切割较深,地表基本无植被,基岩裸露较好。长期以来,因极端恶劣的交通条件,矿产勘查开发受到严重制约。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主攻昆仑-阿尔金,对高寒山区、... 阿尔金地区属中高山地形,地势陡峭,海拔一般在2 000 m以上,比高大于300 m。高山区切割较深,地表基本无植被,基岩裸露较好。长期以来,因极端恶劣的交通条件,矿产勘查开发受到严重制约。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主攻昆仑-阿尔金,对高寒山区、工作空白区探索绿色、低成本、高效率的勘查评价技术方法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逐渐形成适应阿尔金地区“天空地深”一体化找矿勘查评价体系[1]。该体系中“天”指遥感技术应用,即采用高清卫片结合谷歌地图等影像资料识别解译伟晶岩脉,圈定伟晶岩脉集中分布区域;“空”指无人机技术应用,即采用航空摄影及三维建模对地表伟晶岩延伸情况进行圈定;“地”指地面传统找矿手段应用,即采用路线地质调查、填图、槽探及采样分析等手段对无人机圈定的伟晶岩脉进行地面查证,圈定含矿伟晶岩脉;“深”指深部钻探手段应用,即采用便携式钻机了解含矿伟晶岩脉深部延伸及品位变化情况。该体系的应用可精准锁定找矿靶区,圈定矿(化)体,对矿区进行勘查评价,极大提高了找矿勘查效率,缩短找矿周期,在地形切割强烈的阿尔金地区值得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勘查评价体系 阿尔金地区 遥感技术 无人机 地面查证
下载PDF
若羌阿亚克稀有金属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
2
作者 杨智全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44-249,共6页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阿尔金地区稀有金属矿取得重大找矿突破,陆续发现评价了阿亚克、瓦石峡南、库木萨依、塔什达坂等4个具有大型远景的稀有金属矿田。阿亚克稀有金属矿田位于阿尔金山中段,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造山系阿尔金古...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阿尔金地区稀有金属矿取得重大找矿突破,陆续发现评价了阿亚克、瓦石峡南、库木萨依、塔什达坂等4个具有大型远景的稀有金属矿田。阿亚克稀有金属矿田位于阿尔金山中段,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造山系阿尔金古生代造山带阿中地块[1]。地层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阿尔金小区,主要出露地层为古元古界阿尔金岩群及英格里克构造蛇绿混杂岩中部复理石。侵入体为青白口纪、奥陶纪侵入体。发育有466条伟晶岩脉,产于英格里克构造蛇绿混杂岩复理石岩片黑云斜长石英片岩及阿尔金岩群片岩、片麻岩中,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空间分带特征明显,矿化类型具北铍-中锂-南铍特征。主要控矿断裂为卡尔恰尔-阔什区域性大断裂(阿中断裂)。区内圈定稀有金属相关的1∶5万化探综合异常9处,异常与矿点对应好,均为矿致异常。矿田内已发现阿亚克、吐格曼2处中型锂铍稀有金属矿床,阿亚克矿床圈定67条矿体,矿体地表出露规模较小,深部隐伏相连,延伸稳定。吐格曼矿床圈定矿体12条。矿田成矿条件、成矿背景优越,找矿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中段 阿亚克稀有金属矿田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下载PDF
阿尔金锂矿带的发现厘定及战略意义
3
作者 王敬国 丁海波 +3 位作者 张朋 杨智全 华克强 何海军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84-288,共5页
伟晶岩型锂矿是世界锂矿床中仅次于盐湖卤水型锂矿的一种重要硬岩型锂矿,具品位高、易开采、提锂技术成熟的特点,在我国锂资源勘查开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2014年阿尔金山地区首次发现吐格曼铍矿点以来,新厘定长230 km,宽10~35 km... 伟晶岩型锂矿是世界锂矿床中仅次于盐湖卤水型锂矿的一种重要硬岩型锂矿,具品位高、易开采、提锂技术成熟的特点,在我国锂资源勘查开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2014年阿尔金山地区首次发现吐格曼铍矿点以来,新厘定长230 km,宽10~35 km的锂矿带,发现我国首例古生代大型伟晶岩锂矿床,确定了伟晶岩+热液复合型锂铍稀有金属矿床的新类型,实现了我国锂资源在新区域、新层系的重大找矿突破。2023年稀长沟矿区钻探验证取得单孔累计见矿视厚96 m的再次重大突破,有力支撑了自治区建设“若羌新城”重要决策,助力南疆构建以新能源产业链为支撑的现代能源经济体系,勘查开发战略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锂矿带 发现厘定 伟晶岩型 战略意义
下载PDF
阿尔金锂铍花岗岩-伟晶岩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
4
作者 徐兴旺 洪涛 +5 位作者 张朋 刘善科 杨智全 马垠策 康凯 李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79-2702,共24页
阿尔金是原特提斯构造带,曾是锂铍金属成矿研究与找矿的空白区。通过科学分析,研究团队认为阿尔金锂铍研究空白区有找锂铍金属矿床的潜力,并于2018年率先进入阿尔金山无人区开展锂铍成矿作用的调查与研究、并发现多个花岗伟晶岩型锂铍... 阿尔金是原特提斯构造带,曾是锂铍金属成矿研究与找矿的空白区。通过科学分析,研究团队认为阿尔金锂铍研究空白区有找锂铍金属矿床的潜力,并于2018年率先进入阿尔金山无人区开展锂铍成矿作用的调查与研究、并发现多个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床。本文对阿尔金中段地区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结果显示:(1)锂铍等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类型多样,不同类型伟晶岩脉空间上分带,部分伟晶岩脉内部发育丰富的分带结构;(2)锂铍等稀有金属伟晶岩为花岗岩演化的产物,区域上发育有从黑云母花岗岩到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钠长花岗岩及电气石伟晶岩、绿柱石伟晶岩、锡石伟晶岩、锂辉石伟晶岩、锂云母伟晶岩与铯沸石伟晶岩的分带结构;(3)花岗岩-伟晶岩成因于变泥砂岩在麻粒岩相变质过程中的黑云母脱水熔融形成的花岗岩浆的结晶分异,是区域构造演化的产物。吐格曼地区的锂铍矿床形成于阿南陆块与阿中陆块的拼贴-碰撞,而位于塔特布拉克花岗岩基两侧的瓦石峡南与塔木切锂铍矿集区的锂铍花岗伟晶岩则形成于三个微陆块的最终碰撞阶段。阿尔金中段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伟晶岩发育,成矿条件优越,成矿潜力大,有望成为我国大型锂资源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伟晶岩 锂铍矿床 成矿规律 资源潜力 阿尔金
下载PDF
阿尔金稀有金属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朋 刘豹 +6 位作者 华克强 杨智全 王敬国 何凯 何海军 罗新涛 陈建中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S01期46-46,共1页
锂是世界上已知原子量最小的金属元素,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应用广泛,尤其是近年新能源产业发展,锂矿关注度空前高涨,以至于被冠名为“白色石油”。阿尔金地区锂矿找矿成果是近年我国锂矿勘查工作中的突破性进展,勘查评价了吐格曼... 锂是世界上已知原子量最小的金属元素,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应用广泛,尤其是近年新能源产业发展,锂矿关注度空前高涨,以至于被冠名为“白色石油”。阿尔金地区锂矿找矿成果是近年我国锂矿勘查工作中的突破性进展,勘查评价了吐格曼、瓦石峡南、塔什达坂、阿亚克等9个具大型-超大型资源潜力的锂铍稀有金属矿床,实现了在新区域、新层系取得新成果的找矿目标,厘定出了阿尔金稀有金属成矿带。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本文在收集前人勘查和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对成矿带地质背景开展分析研究,总结成矿规律,以期对后续勘查工作提供指导。通过总结分析,成矿带中区域地层主要有太古界米兰岩群、元古界阿尔金岩群、长城系巴什库尔干岩群、蓟县系塔昔达坂群、青白口系索尔库里群及侏罗系、白垩系。侵入岩以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中-酸性岩体为主,主要岩性有(片麻状)含斑状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片麻状)斑状中-粗粒黑云钾长花岗岩。区域断裂构造主要为阿尔金南缘断裂、阿尔金北缘断裂、阿中断裂及3大断裂带活动形成的一系列NE向次级断裂。直接含矿岩石主要有绿柱石石英钾长伟晶岩、含锂辉石钾长伟晶岩、锂云母斜长石英伟晶岩、白云母锂辉石石英伟晶岩等,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微斜长岩、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等组成,伴生特征矿物有电气石、锂辉石、绿柱石、锂云母等,次要矿物有石榴石、铌-钽铁矿、黄玉、细晶石、萤石等。徐兴旺、李杭等对吐格曼-阿亚克一带稀有金属矿床开展了锆石U-Pb、锡石U-Pb、铌钽铁矿U-Pb、白云母Ar-Ar等方法年代学对比研究,初步认为阿尔金地区稀有金属矿成矿年龄为454~468 Ma,属早古生代,延长了稀有金属成矿世代,为我国稀有金属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其中瓦石峡南锂铍矿床主矿体长1 600 m,厚为3~28.5 m,实现了我国古生代伟晶岩型大型锂铍钽稀有金属矿床“零”的突破,该矿区矿石矿物主要为巨晶锂云母和锂辉石,次有磷铝锂石、绿柱石、铌钽铁矿等,同时可见黄玉、萤石细粒锂云母等热液矿物,矿石类型有锂辉石型和锂云母型2类,其中锂云母型矿体中见部分蚀变残余的腐锂辉石,表明矿区至少经历了伟晶岩和热液2个主要成矿期次,填补了国内伟晶岩+热液复合型锂铍钽稀有金属矿床类型的空白。瓦石峡南厚大伟晶岩+热液复合型锂铍钽稀有金属矿床的发现,为开展阿尔金成矿带锂铍钽稀有金属矿潜力评价和地质勘查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背景 稀有金属 阿尔金
下载PDF
新疆罗布泊及外围塔东南坳陷一带钾盐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分析
6
作者 王宗斌 杨智全 +2 位作者 陈建中 张朋 杨文臣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S01期23-23,共1页
为进一步了解罗布泊地区及外围塔东南坳陷一带的钾盐资源情况,自2009年以来,新疆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开展了钾盐资源勘查项目9个,通过项目实施,查明了罗布泊及外围塔东南坳陷一带钾盐矿成矿地质背景与地质特征。罗布泊及外围主体位于塔... 为进一步了解罗布泊地区及外围塔东南坳陷一带的钾盐资源情况,自2009年以来,新疆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开展了钾盐资源勘查项目9个,通过项目实施,查明了罗布泊及外围塔东南坳陷一带钾盐矿成矿地质背景与地质特征。罗布泊及外围主体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东南坳陷带内,北为库鲁克塔格-星星峡断隆,南为阿尔金断隆。中、新生代以来,阿尔金山、库鲁克塔格山和北山不断地抬升,塔里木盆地内则发生不均一沉降。形成多个坳陷盆地。在新近纪末期塔东南坳陷的基础上,加之本身不断坳陷下沉和周边基岩山区不断抬升,使坳陷中出现多处沉降中心,在罗布泊及外围一带形成了多处盐湖。干涸后地表主要为第四系湖相化学堆积物,以含粉砂的石盐为主,下部地层以第四系含盐类碎屑沉积为主。液体矿主要赋存于含盐类的碎屑层中,根据沉积韵律分为潜卤水层矿体(W1)、承压卤水层组矿体(W2),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分布。卤水矿体有用组分主要为钾盐、钠盐、镁盐,其次含有锂、溴等元素。富水性中等-强,潜卤水富水性强于承压卤水,碎屑沉积层的富水性略差于盐类沉积层。基于此分析了钾盐矿床形成的条件,通过地质研究,分析了罗布泊及外围塔东南坳陷一带钾盐的成矿条件,一般受断裂构造影响形成的相对封闭-半封闭的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是钾盐矿床形成的有利场所,盆地周边含钾岩石风化淋滤、盆地古盐溶解的成矿物质(主要为Na^(+),Mg^(2+),SO_(4)^(2-),Cl^(-)等)随地表径流带入沉积盆地中富集,在多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蒸发浓缩成矿。勘查研究结果表明:(1)罗布泊地区及外围塔东南坳陷一带钾盐成矿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发现了碱水泉、大洼地、米兰等中型钾盐矿产地及多处小型矿产地,求得卤水钾盐矿硫酸钾给水度资源量33904.00×10^(4)t,属大型卤水钾盐矿床;(2)通过一系列勘查验证,准确控制和评价了多个含水层的富钾含矿情况,总结出罗布泊及外围塔东南坳陷一带含钾卤水主要赋存于碎屑孔隙,确定碎屑层为寻找卤水钾盐的目标层位,证明了卤水钾盐矿的形成不局限于大型盐湖和盐类沉积,在构造运动形成山前坳陷盆地和山间盆地的碎屑沉积中亦可能存在可供开发的钾盐矿床,进一步丰富了钾盐矿床成矿理论,开拓了新疆钾盐找矿新方向和技术方法组合,在碎屑层找钾盐方面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塔东南坳陷 罗布泊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处理冠状动脉小血管狭窄病变的临床对照研究
7
作者 韦文财 韦碧妙 +2 位作者 谭宗良 杨智全 吴建福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900-1905,共6页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处理冠状动脉小血管狭窄病变的疗效和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60例存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狭窄病变,行DCB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处理冠状动脉小血管狭窄病变的疗效和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60例存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狭窄病变,行DCB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6~12个月返院复查患者共90例。对比分析其中44例治疗后再狭窄患者(研究组)与46例治疗后未发生狭窄患者(对照组)的基本临床资料、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手术资料。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肥胖、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病史、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TC、TG、HDL-C、LDL-C、Hcy、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DCB管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CB长度、释放压力、释放持续时间、狭窄段是否有支架、术前狭窄程度、PTCA部位、分叉病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冠心病家族史、未规范服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CB管径、冠心病家族史、未规范服药是DCB处理冠状动脉小血管狭窄病变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CB处理冠状动脉小血管狭窄病变时,DCB管径小(2.00~2.25 mm)则再狭窄率相对高。DCB管径小、冠心病家族史、未规范服药是DCB处理冠状动脉小血管狭窄病变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小血管狭窄病变 临床对照研究 再狭窄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科技期刊更名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桂莲 许育彬 +2 位作者 杨智全 宋亚珍 华千勇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8-379,共2页
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我国期刊刊名变更现象日趋严重 ,而科技期刊更名对期刊的知名度、稿源、发行量、社会影响 ,以及期刊的查阅和管理均会带来负面影响。在分析这些负面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科技期刊 负面影响 期刊刊名 稿源 更名 发行量 应对措施 严重 管理 分析
下载PDF
大穗小麦部分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庞红喜 宋哲民 杨智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11-416,共6页
对目前试验试种的代表性大穗小麦品系部分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穗小麦的根系吸收能力高于一般小麦品种,根系活力比对照品种提高23.93%-28.09%,根干重增加7.1%。(2)大穗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孕穗期... 对目前试验试种的代表性大穗小麦品系部分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穗小麦的根系吸收能力高于一般小麦品种,根系活力比对照品种提高23.93%-28.09%,根干重增加7.1%。(2)大穗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孕穗期高于对照,灌浆期以后逐渐降低;相应各时期的呼吸强度均高于对照,证明大穗小麦属于高光合高呼吸消耗类型。(3)蒸腾强度在各时期均高于对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大穗 净光合速率 呼吸强度 根系活力
下载PDF
利用蓝粒标记选育VE型小麦不育保持系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鹏科 黄寿松 +1 位作者 杨智全 徐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由一对来自长穗偃麦草的E染色体代换普通小麦B染色体引起雄性不育的VE型小麦不育系,由于缺乏稳定保持系而难以应用于杂种小麦生产。我们利用籽粒蓝色标记,初选出了VE型不育保持系,完善了VE型雄性不育体系。研究表明:4E染... 由一对来自长穗偃麦草的E染色体代换普通小麦B染色体引起雄性不育的VE型小麦不育系,由于缺乏稳定保持系而难以应用于杂种小麦生产。我们利用籽粒蓝色标记,初选出了VE型不育保持系,完善了VE型雄性不育体系。研究表明:4E染色体不仅带有蓝色胚乳基因和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的不育性具有恢复作用,而且对于E染色体代换造成的不育性具有恢复或者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VE型不育 保持系 蓝粒标记
下载PDF
VE型小麦不育-保持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鹏科 侯文胜 杨智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648-653,共6页
利用VE型不育系及其蓝粒标记的同型保持系为材料,采用细胞学鉴定方法对其减数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在花粉母细胞MI的主要染色体结构为2n=21”(包括浅蓝粒种子植株和白粒种子植株),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结构上存... 利用VE型不育系及其蓝粒标记的同型保持系为材料,采用细胞学鉴定方法对其减数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在花粉母细胞MI的主要染色体结构为2n=21”(包括浅蓝粒种子植株和白粒种子植株),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结构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认为利用蓝位标记的VE型不育保持系为4E染色体的蓝粒基因片段转移而形成的易位系。田间育性调查表明利用这个保持系生产的不育系的不育性是可靠的.同时,由于蓝粒基因片段的易位仍然能够恢复该不育系的育性,证明了4E染色体的育性恢复基因和蓝色胚乳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臂上.对保持系和不育系分别与普通小麦和蓝二体附加系的杂种F1减数分裂的细胞学观察表明,VE型不育、保持系确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但在这两个组合中多价体的细胞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VE型不育 保持系 细胞遗传
下载PDF
国内外学术期刊统一分级问题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桂莲 杨智全 +1 位作者 许育彬 华千勇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66,共4页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分级问题 国内外 新闻出版总署 管理工作者 期刊分级 无所适从 国内期刊 发表论文 科技人员
下载PDF
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基因型差异和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运贤 杜雪玲 +4 位作者 张慧君 杨智全 张啊康 巴青松 陈耀锋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94-1598,共5页
为探究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callus induction rate,CIR)的遗传规律,筛选小麦花药CIR配合力和遗传力表现优良的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部分皖北栽培小麦花药CIR进行一般配合力效应、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 为探究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callus induction rate,CIR)的遗传规律,筛选小麦花药CIR配合力和遗传力表现优良的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部分皖北栽培小麦花药CIR进行一般配合力效应、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小麦花药CIR基因型间差异显著,新麦208、烟农19、煤生0308具有较高的CIR;小麦花药CIR的遗传差异既包括加性效应,也包括显性效应,但以加性效应为主;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新麦208一般配合力高,其相对效应值为7.24,其配制的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也普遍具有正效应,是开展小麦花药培养的理想桥梁亲本;小麦花药CIR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4.90%和76.02%。因此,可以通过大规模筛选一般配合力效应高的亲本材料来提高小麦花培育种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力 愈伤组织诱导率 基因型差异 配合力
下载PDF
甘肃小麦品种主要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组成和分布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博 白斌 +3 位作者 张雪婷 杨智全 王晓龙 张晓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64-870,共7页
为了明确甘肃小麦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分布特点,利用STS标记对96份品种的主要春化基因位点VRN-A1、VRN-B1、VRN-D1、VRN-B3和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的等位变异组成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肃小麦品种中,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 为了明确甘肃小麦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分布特点,利用STS标记对96份品种的主要春化基因位点VRN-A1、VRN-B1、VRN-D1、VRN-B3和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的等位变异组成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肃小麦品种中,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组合存在11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分布频率不同。其中,Ppd-D1a类型频率最高,Vrn-A1/Vrn-B1/Ppd-D1a次之。在春麦生态区存在11种组合类型,其中VrnA1/Vrn-B1/Ppd-D1a频率最高,Ppd-D1a次之。在河西灌溉春麦区、中部干旱春麦区与洮岷高寒春麦区频率最高的组合类型分别为Vrn-A1/Vrn-B1/Ppd-D1a、Vrn-A1/Vrn-B1和Ppd-D1a。与春麦生态区相比,冬麦生态区不存在春化基因显性变异Vrn-A1,且仅存在Ppd-D1a、Vrn-B1/Ppd-D1a、Vrn-D1/Pp-D1a三种类型的等位变异组合,其中,Ppd-D1a类型频率最高,Vrn-B1/Ppd-D1a次之。在陇南冬麦区、渭河上游冬麦区、泾河上游冬麦区中,基因组合类型Ppd-D1a均占主导地位,分布频率依次为46.2%、93.6%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化基因 光周期基因 等位变异组合
下载PDF
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的遗传改良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鹏科 亢福仁 杨智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4,共3页
为改善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的农艺性状,使其能够应用于杂种小麦生产,利用轮回选择、标记及育性分离鉴定方法对原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进行了遗传改良,初步转育出了新型蓝标型不育、保持系。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不育、保持系... 为改善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的农艺性状,使其能够应用于杂种小麦生产,利用轮回选择、标记及育性分离鉴定方法对原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进行了遗传改良,初步转育出了新型蓝标型不育、保持系。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不育、保持系育性稳定,农艺性状较好,生长发育正常。这说明利用轮回选择、标记及育性分离选择是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转育和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蓝标型核不育 保持系 农艺性状
下载PDF
认清市场形势 化解“学报情结”——我国农业学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桂莲 许育彬 +2 位作者 杨智全 宋亚珍 华千勇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9-211,共3页
我国农业期刊编辑普遍看重“学报”2字,有一种“学报情结”,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近几年来不断有非“学报”期刊更名为《××学报》。对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或文摘期刊及核心期刊的收录情况,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发行量和广告... 我国农业期刊编辑普遍看重“学报”2字,有一种“学报情结”,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近几年来不断有非“学报”期刊更名为《××学报》。对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或文摘期刊及核心期刊的收录情况,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发行量和广告刊登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表明,“学报”类农业期刊在总体上并不比“非学报”期刊更具市场竞争优势。认为“非学报”期刊的出路不是“学报化”,而是狠抓内在质量、明确报道方向,以质量和特色来扩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期刊 学报 市场形势
下载PDF
小麦穗突变体Sda1与其野生型叶片总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丽敏 马文洁 +3 位作者 武炳瑾 张德强 杨智全 孙道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23-1628,共6页
为探索适合小麦穗突变体Sda1叶片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寻找Sda1与其野生型叶片的差异蛋白,以Sda1与其野生型的抽穗期叶片为材料,从蛋白质提取、双向电泳条件等方面对适合Sda1及其野生型叶片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进行探索。分析试验得到的... 为探索适合小麦穗突变体Sda1叶片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寻找Sda1与其野生型叶片的差异蛋白,以Sda1与其野生型的抽穗期叶片为材料,从蛋白质提取、双向电泳条件等方面对适合Sda1及其野生型叶片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进行探索。分析试验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发现利用TCA/丙酮提取叶片总蛋白,用pH 4~7的17cm线性胶条,采用13%浓度的分离胶,上样量为900μg,利用改良的等电聚焦程序,能够得到背景清晰、分辨率高的电泳图谱;电泳图谱在低分子区蛋白点分布均匀,并且重复性好。利用PDQuest 8.0.1软件分析图谱,得到27个差异点蛋白,相比于野生型植株,Sda1突变体表现为蛋白表达量下调与缺失,发现6个缺失蛋白,21个表达下调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突变体 叶片 双向电泳 2-DE图谱
下载PDF
《麦类作物学报》学术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桂莲 许育彬 +2 位作者 杨智全 宋亚珍 华千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为了客观、准确、公正地评价《麦类作物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采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2~2004年版的数据,对该刊2001~2003年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这两个期刊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麦类作物学... 为了客观、准确、公正地评价《麦类作物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采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2~2004年版的数据,对该刊2001~2003年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这两个期刊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麦类作物学报》的影响因子不仅每年都在以40%的幅度提高,而且每年都比农业科学类期刊或所有来源期刊的平均值高出30%以上,尤其是2003年分别高出61.2%和62.8%;同时影响因子的排序也在逐年大跨度提前,到2003年,无论是在农业类期刊中,还是在包含各种学科的所有来源期刊中,《麦类作物学报》均进入了前5%的高影响因子期刊行列。总被引频次虽然受到了两次更名的巨大负面影响,但到2003年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不仅比两项平均值均高出13%左右,排名也明显提前,在农业科学类期刊和所有来源期刊中,均处于前三分之一的位置,相信随着时间的积累,尤其是2005年变成双月刊、增加刊文量之后,这一指标一定会逐年更大幅度地提高。这说明《麦类作物学报》刊载的论文在本领域已具备了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并且仍在快速发展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子 总被引频次 来源期刊
下载PDF
遗传型小麦核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鹏科 黄寿松 +1 位作者 杨智全 徐旗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3期11-14,共4页
小麦核雄性不育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之一。但小麦核不育往往由于缺乏稳定的保持系而限制了其应用。标记性状尤其是籽粒颜色标记是解决核不育小麦保持问题的一种较理想的途径。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体系的育成和矮秆基因的导入,为小麦核... 小麦核雄性不育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之一。但小麦核不育往往由于缺乏稳定的保持系而限制了其应用。标记性状尤其是籽粒颜色标记是解决核不育小麦保持问题的一种较理想的途径。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体系的育成和矮秆基因的导入,为小麦核不育杂优利用创造了基础材料。利用籽粒颜色标记太谷核不育小麦,对于其育种应用和杂优利用有一定意义。作者还对VE型不育系的蓝粒标记,蓝标型不育保持系的粒色表现及杂种优势的表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核雄性不育 研究进展 三系配套 遗传型
下载PDF
我国农业学术期刊的国际化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桂莲 李桂丽 +2 位作者 华千勇 杨智全 许育彬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年第1期57-61,69,共6页
通过国际数据库收录、海外论文比、组织管理国际化、网络和编排格式国际化、国内数据库收录和引用情况等指标,分析评价了我国137种农、林、牧、渔类学术性期刊的国际化现状。结果表明,虽然已有61种期刊(占总数的44.5%)被3种以上国际数... 通过国际数据库收录、海外论文比、组织管理国际化、网络和编排格式国际化、国内数据库收录和引用情况等指标,分析评价了我国137种农、林、牧、渔类学术性期刊的国际化现状。结果表明,虽然已有61种期刊(占总数的44.5%)被3种以上国际数据库收录,但被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很少,只有3刊被EI收录,尚无1刊被SCI收录;2007年刊登有海外论文的期刊共19种(占总数的13.14%),但只有8种的海外论文比在3%以上;各项指标总评分小于20的期刊占51.1%,大于30的期刊占13.8%。说明我国农业学术期刊的总体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但期刊之间差异很大;有6种期刊具有了一定国际显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学术期刊 国际检索系统 海外论文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