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苎麻新品种“华苎1号”的选育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曾盛
何嵩山
彭定祥
胡立勇
杨志严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
-
出处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6,共6页
-
基金
"七.五"农业部重点科技项目
-
文摘
苎麻新品种“华苎1号”是湖南芦竹青的自然杂交后代。1979年采收自然杂交种籽,1990年8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品系比较比细叶绿增产11.28%,纤维支数2065支;省区试及全国区试中分别比对照增产11.42%、12.7%,单纤维支数分别为1956、1980支。以纤维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适于机械剥制纤维为其显著特点。
-
关键词
苎麻
品种
华苎1号
杂交
-
分类号
S563.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苧麻新品种1504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
- 2
-
-
作者
杨曾盛
何嵩山
彭定祥
胡立勇
杨志严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
-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52-255,共4页
-
文摘
“1504”是从江西芦竹青的自然变异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该品种在全国联合区域试验中比湖南芦竹青增产11. 4%,在省区试中与湖北细叶绿产量相当。在全国区试及省区试中,“1504”平均单纤维支数分别为2267和2236支,且多年试验证明“1504”的纤维支数均在1800支以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高支品种。同时,“1504”还具抗炭疽病,抗旱、抗风等特点。
-
关键词
苧麻
芦竹青
单纤维支数
纤维产量
-
Keywords
ramie
luzuqing ramie
fiber count
fiber yield
-
分类号
S563.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再谈新苎麻园的适宜密度
- 3
-
-
作者
杨曾盛
杨志严
-
机构
华中农学院
-
出处
《中国麻作》
1981年第1期1-2,共2页
-
文摘
为了进行苎麻群体生理的研究,1979年我们在院农场种植一块不同密度的试验地。试验地设在丘陵塝田上,前作为水稻。试验品种为阳新细叶绿。分每亩1000、1500、2000、2500蔸四种密度处理。小区面积3匣(18尺×10尺=180尺^2),重复四次。种根用小龙头根与跑马根搭配,
-
关键词
试验地
适宜密度
苎麻
前作
种根
试验品种
水稻
农场
丘陵
龙头
-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苎麻新品种“华苎4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12
- 4
-
-
作者
彭定祥
胡立勇
余德谦
蔡明历
杨曾盛
何嵩山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
-
出处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13,共4页
-
基金
农业部和湖北省科委资助
-
文摘
“华苎 4号”是从稀节巴品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 ,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 2 2 6 .5kg ,比对照细叶绿品种增产 5 9.1 3% ,在湖北省区试中较对照增产 33.81 % :纤维品质优良 ,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年均纤维细度 2 0 82支 ,在区试中经湖北省纤检所测试 ,年均纤维细度 2 2 39支 ;该品种植株高大整齐 ,出麻率特别高 (鲜皮出麻率和鲜茎出麻率分别在 1 4%和 5 %以上 ) ;“华苎 4号”的抗逆性强 ,高抗炭疽病 ,不感染花叶病 ,抗旱抗风性强 ,但耐渍性略差。
-
关键词
苎麻
优良品种
华苎4号
选育
特征特性
-
Keywords
ramie
variety
Hua Zhu4(HZ4)
fiber yield
fiber counts
-
分类号
S563.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3.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苎麻新品种“华苎3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彭定祥
胡立勇
余德谦
蔡明历
杨曾盛
何嵩山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
-
出处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共4页
-
基金
农业部资助
湖北省科委资助
-
文摘
“华苎3 号”是在新余麻与稀节巴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在品系比较试验中比对照细叶绿增产21 .44 % ,在区域试验中与高产对照品种华苎2 号产量相当;纤维品质优良, 年均纤维细度在2100 支以上, 且三季麻的纤维细度均达1800 支以上,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头, 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627 、1988 、2175 支,年均2263 支。在区域试验中,头、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492 、1984 和1944 支,平均2140 ;抗逆性强,对炭疽病亚免疫, 不感染花叶病, 抗旱耐渍,抗风性中等。
-
关键词
苎麻
华苎3号
纤维产量
纤维细度
抗病性
-
Keywords
ramie
Hua Zhu 3(HZ3)
fibre yield
fibre count
disease resistance
-
分类号
S56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苎麻新品种“华苎2号”的选育
被引量:2
- 6
-
-
作者
胡立勇
彭定祥
杨曾盛
何嵩山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
-
出处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9,共4页
-
基金
农业部及湖北省科委"八.五"重点科技项目
-
文摘
“华苎2号”是从黑皮蔸的自然变异后代中选育出来的优良新品种,于1993年6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湖北省区域试验中,其产量连续两年居第一位,为159.60kg,比对照增产25.47%。由湖北省标准局测定其单纤维支数为2082公支。多年试验表明,其抗旱抗寒性强,较抗炭疽病,不感染花叶病,农艺性状好,生长势强,已被湖北省定为90年代更新换代品种。
-
关键词
苎麻
华苎2号
纤维产量
纤维支数
-
Keywords
ramie
'hua zhu no. 2'
fiber yield
fiber count
-
分类号
S563.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遮荫对苎麻生长、发育及纤维产量、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 7
-
-
作者
杨锦莲
杨曾盛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
-
出处
《中国麻作》
1988年第3期22-27,共6页
-
文摘
1985~1986年就遮荫对苎麻大叶绿品种的形态、单茎和群体生长、有关生理特性及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遮荫促进苎麻茎的伸长,而不利于群体的生长和纤维的积累。长期全天遮荫显著降低纤维产量,主要是由于减少了单蔸有效茎数。因为遮荫使地下部分的发达受阻,所以对下一、二季麻的产量也有不利的后续影响。但在强光、高温、干燥时适当遮荫则对苎麻的生长和产量形成有利。遮荫可提高纤维的支数,主要是由于在遮荫条件下纤维的次生胞壁较薄,即纤维细胞的成熟度低,而不是由于其直径小。在多云雾的山区发展苎麻及果麻间作值得提倡,但麻园选地仍应避风向阳,间作的果树宜适当稀植。
-
关键词
遮荫条件
苎麻
生长
纤维产量
间作
稀植
单茎
质量影响
伸长
干燥
-
分类号
S56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光周期钝感全雌性苎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4
- 8
-
-
作者
周瑞阳
杨曾盛
何嵩山
-
机构
湖北农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
-
出处
《作物品种资源》
1993年第4期5-7,共3页
-
文摘
1985年以来,发现了8个光钝感全雌性(NG型)苎麻材料,若不砍秆,在荆州(30°24′N)每年可成花3或4次。栽后第1年,所有NG材料仅开雌花,但两年后有的年份第一花期有极少雄花。第一花期后,如不砍秆,新梢上只生雌花,若于6~8月砍秆,则新生麻表现雌雄同株。NG型株矮、皮薄、出麻率低,但纤维极细,NG型材料在苎麻育种中有重大的应用价值,也是研究光周期反应及性型遗传与表达的良好材料。
-
关键词
苎麻
光钝感
全雌性
-
分类号
S563.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苎麻花粉母细胞的成熟分裂
被引量:2
- 9
-
-
作者
章荣德
杨曾盛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
-
出处
《中国麻作》
1988年第4期31-33,共3页
-
文摘
目前国内对苎麻的细胞学与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还很少,对于苎麻花粉母细胞的成熟分裂还未见报道。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初步观察了苎麻花粉母细胞成熟分裂的全过程。在第一次减数分裂的末期没有细胞质的分裂,因而不形成二分体,只是到了第二次有丝分裂的末期在一个母细胞中形成四个子细胞即四分体,每个子细胞再发育成花粉粒。但在观察过程中看到了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和微核等不正常的成熟分裂现象。同时本文对观察材料的选择、固定、染色及制片方法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
关键词
苎麻
花粉母细胞
成熟分裂
花蕾发育时期
-
分类号
S56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用长乘宽法测定苎麻叶面积的换算系数
- 10
-
-
作者
杨志严
杨曾盛
-
机构
华中农学院
-
出处
《中国麻作》
1984年第4期16-19,共4页
-
文摘
由于开展苎麻生理、生态研究的需要,笔者于1981年以湖北省栽培面积最大的细叶绿和大叶绿两个品种为试测材料,探索用长乘宽法测定苎麻叶面积的换算系数(以下简称换算系数)。两品种种在相邻的两块地上,都是三龄麻。在每季麻的生长期间,每隔4天取样茎5根(三麻为3—4根),逐片叶测定其长乘宽之积,
-
关键词
苎麻叶
叶面积
品种
生长期
地上
栽培面积
生理
湖北
换算系数
简称
-
分类号
S816.35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
-
题名苎麻增施钾肥的效果
被引量:3
- 11
-
-
作者
杨曾盛
杨志严
曾金如
虞德文
-
机构
华中农学院
-
出处
《中国麻作》
1979年第4期21-24,共4页
-
文摘
苎麻茎叶中含钾特别多,过去许多试验的结果,证明施钾肥有显著增产效果。例如台湾省的试验,各处理的干纤维产量为,无肥区51.8、无钾区138.6、钾7斤区146.1、钾15斤区162.6、钾22.5斤区150.9、钾30斤区156.6斤/1.5亩。又如尼勒(Neller,1945)发现在美国佛罗立达州泥炭地上,施钾的效果大于氮和磷。日本枥木、宫崎、
-
关键词
钾肥
苎麻
增产效果
纤维产量
茎叶
试验
地上
美国
日本
台湾省
-
分类号
S56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黄麻遗传性改良的途径
- 12
-
-
作者
巴刹克
杨曾盛
-
出处
《中国麻作》
1981年第1期43-47,共5页
-
文摘
近年来不同学者在栽培种黄麻品种产量和其它性状遗传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现在可以使更明确的育种和选择步骤公式化了。为了更好地了解黄麻产量和其它重要遗传性状遗传的最新知识,下面对这些研究做一个概要的回顾。
-
关键词
黄麻
性状遗传
品种产量
遗传性状
栽培种
改良
育种
选择步骤
新知识
途径
-
分类号
S56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