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油挥发性化学成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杨杰南
秦召
+5 位作者
刘华敏
庞会利
秦广雍
张文娟
何保江
屈展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1-248,共8页
玫瑰油被称为"液体黄金",在多个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方法(亚临界丁烷、超临界CO_2、有机溶剂乙醇等)提取玫瑰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玫瑰的开发利用提供...
玫瑰油被称为"液体黄金",在多个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方法(亚临界丁烷、超临界CO_2、有机溶剂乙醇等)提取玫瑰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玫瑰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测得玫瑰油中共含有85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酸类、醛类、酯类、醇类、烯烃类、酮类、醚类、酚类、芳香烃类、烷烃类等物质。其中超临界CO_2提取的玫瑰油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占94.28%,其他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性物质含量均较低,可见超临界CO_2提取方法占绝对优势。醇类化合物是挥发性成分的主要物质,在不同提取方法中其含量均最高。棕榈酸、苯乙醇、丁香酚这3种挥发性物质在6种提取方法中均被检测到,但不同提取方法中其含量差异较大。通过对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油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可为玫瑰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油
亚临界丁烷
超临界CO_2
有机溶剂
夹带剂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油挥发性化学成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杨杰南
秦召
刘华敏
庞会利
秦广雍
张文娟
何保江
屈展
机构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出处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1-248,共8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142300410089)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自立项目(422013CZ0610)
文摘
玫瑰油被称为"液体黄金",在多个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方法(亚临界丁烷、超临界CO_2、有机溶剂乙醇等)提取玫瑰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玫瑰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测得玫瑰油中共含有85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酸类、醛类、酯类、醇类、烯烃类、酮类、醚类、酚类、芳香烃类、烷烃类等物质。其中超临界CO_2提取的玫瑰油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占94.28%,其他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性物质含量均较低,可见超临界CO_2提取方法占绝对优势。醇类化合物是挥发性成分的主要物质,在不同提取方法中其含量均最高。棕榈酸、苯乙醇、丁香酚这3种挥发性物质在6种提取方法中均被检测到,但不同提取方法中其含量差异较大。通过对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油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可为玫瑰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玫瑰油
亚临界丁烷
超临界CO_2
有机溶剂
夹带剂
化学成分
Keywords
rose oil
subcritical butane
supercritical CO_2
organic solvent
co-solvent
chemical composition
分类号
TS224.4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油挥发性化学成分对比分析
杨杰南
秦召
刘华敏
庞会利
秦广雍
张文娟
何保江
屈展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