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季中华哲水蚤在不同海湾或河口对环境的适应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杰青 陈渊戈 +3 位作者 张冬融 周进 晁敏 史赟荣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0-468,共9页
为探究南黄海和东海不同海域春季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分布主要受何种环境因子影响及对各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利用2020年春季南黄海海州湾至长江口以北海域和东海长江口海域、三门湾邻近海域、福建中部近岸海域调查数据,基于广... 为探究南黄海和东海不同海域春季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分布主要受何种环境因子影响及对各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利用2020年春季南黄海海州湾至长江口以北海域和东海长江口海域、三门湾邻近海域、福建中部近岸海域调查数据,基于广义可加非线性模型(GAMs)分析了中华哲水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州湾至长江口以北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温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hl a、pH和氨氮的影响。其密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呈一个波谷曲线变动,温度在14℃时密度最低;随着溶解氧的增加其密度呈一个波谷曲线变动,溶解氧含量在10 mg/L时中华哲水蚤密度最低;随化学需氧量增加其密度波动变化;随着Chl a浓度的增加其密度先下降再呈波动上升;随着pH的增加中华哲水蚤密度逐渐降低;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中华哲水蚤密度逐渐增加。长江口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盐度、水深、化学需氧量和活性磷酸盐影响,随盐度和水深的增加其密度逐渐增加;随化学需氧量和活性磷酸盐浓度增加其密度逐渐降低。三门湾邻近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盐度、pH和透明度影响,随盐度的增加其密度逐渐增加;随pH的增加其密度逐渐降低;随透明度的增加其密度先降低后增加,透明度在1.2 m左右其密度最低。福建中部近岸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水深、透明度、温度和溶解氧影响,随水深的增加,其密度逐渐增加;随透明度的增加其密度波动增加;随温度和溶解氧的增加其密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浮游动物 春季 中华哲水蚤 环境因子 南黄海 东海
下载PDF
长江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
作者 杨阳阳 杨杰青 +1 位作者 王云龙 晁敏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7-459,共13页
基于2006—2008年和2016—2018年每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长江口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9种,隶属5门14大类,其中,春、夏季分别有70、83种,2016—2018年,春、夏季浮游动物物种数均比2006... 基于2006—2008年和2016—2018年每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长江口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9种,隶属5门14大类,其中,春、夏季分别有70、83种,2016—2018年,春、夏季浮游动物物种数均比2006—2008年有所减少。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桡足类,春季包括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夏季包括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真刺唇角水蚤和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春季浮游动物丰度呈现沿岸稍高、外海略低的特点;与春季相比,夏季浮游动物丰度高值区移向外海。同一季节不同调查阶段间的浮游动物丰度具有显著的年际差异(P<0.05),但相同季节不同航次间无明显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6—2008年调查区域的浮游动物群落可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近海群落)、类群Ⅱ(长江口口门水域群落)和类群Ⅲ(咸淡水交错水域群落);2016—2018年的可划分为2个类群:类群Ⅳ(咸淡水交错水域群落)和类群Ⅴ(长江冲淡水控制区群落)。依据各聚类单元的空间分布特点,将类群Ⅰ、Ⅱ和Ⅴ命名为近河口组群,类群Ⅲ和Ⅳ命名为河口南侧组群。通过浮游动物群落相似性分析,长江口春季浮游动物群落可归纳为虫肢歪水蚤-真刺唇角水蚤群落,夏季可归纳为太平洋纺锤水蚤-真刺唇角水蚤群落。水温和盐度是影响长江口浮游动物时空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时空变化
下载PDF
pH、盐度对文蛤呼吸与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杰青 蒋玫 +3 位作者 李磊 董冉 许高鹏 沈新强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6-414,共9页
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态法研究了不同pH和盐度下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氧氮比(O∶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H为8.7试验组文蛤耗氧率、排氨率及排磷率显著高于6.7、7.7、9.7及10.7试验组(P<0.05),pH为7.... 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态法研究了不同pH和盐度下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氧氮比(O∶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H为8.7试验组文蛤耗氧率、排氨率及排磷率显著高于6.7、7.7、9.7及10.7试验组(P<0.05),pH为7.7和8.7试验组O∶N值显著高于6.7、9.7及10.7试验组(P<0.05);pH在6.7~10.7范围内,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均随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H为8.7时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以及O∶N均为最大值,依次为5.46 mg·(g·h)-1、0.17 mg·(g·h)-1、0.19 mg·(g·h)^(-1)、27.17。盐度为20试验组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显著高于16、18、22及24试验组(P<0.05);盐度在16~24范围内,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均随盐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盐度为20时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均为最大值,分别为5.66 mg·(g·h)^(-1)、0.20 mg·(g·h)^(-1)、0.30 mg·(g·h)^(-1)和27.40。本实验研究范围内,文蛤生长的最适pH在8.7左右,最适盐度在20左右,为文蛤的人工养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PH 盐度 耗氧率 排氨率 排磷率 0:N
下载PDF
盐度、pH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杰青 蒋玫 +3 位作者 李磊 董冉 许高鹏 沈新强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3,共7页
采用静态法,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盐度(16、18、20、22和24)和pH(6.7、7.7、8.7、9.7和10.7)对文蛤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6–24盐度范围内,文蛤滤水率和摄食率随盐度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采用静态法,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盐度(16、18、20、22和24)和pH(6.7、7.7、8.7、9.7和10.7)对文蛤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6–24盐度范围内,文蛤滤水率和摄食率随盐度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盐度为20组(对照组)文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为最大值,分别为1.51 L/g·h、6.65 mgPOM/g·h,显著高于盐度为16、18、22、24实验组(P<0.05),推测文蛤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20左右。pH在6.7–10.7范围内,文蛤滤水率和摄食率均随pH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H=8.7(对照组)文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为最大值,分别为1.04 L/g·h、11.91 mg POM/g·h,显著高于6.7、9.7、10.7实验组(P<0.05),而与pH=7.7实验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推测文蛤最适生长pH范围为7.7–8.7。研究结果可为文蛤池塘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盐度 PH 滤水率 摄食率
下载PDF
盐度、pH对文蛤肌肉、鳃、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杰青 沈新强 +3 位作者 蒋玫 李磊 徐夏芳 董冉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8-403,共6页
为探讨池塘养殖文蛤的适宜盐度和pH范围,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不同盐度(16、18、20、22、24)和pH(6.7、7.7、8.7、9.7、10.7)梯度下文蛤肌肉、鳃、外套膜中HSP70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为探讨池塘养殖文蛤的适宜盐度和pH范围,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不同盐度(16、18、20、22、24)和pH(6.7、7.7、8.7、9.7、10.7)梯度下文蛤肌肉、鳃、外套膜中HSP70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盐度16、18、22、24处理组肌肉中HSP7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盐度20的对照组(P<0.05);除盐度18组鳃和盐度24组外套膜HSP70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16、18、22、24盐度组鳃和外套膜中HSP70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 6.7、7.7、9.7、10.7处理组肌肉、鳃、外套膜中HSP70基因的表达量与pH为8.7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超出一定盐度、pH范围,可显著诱导文蛤肌肉、鳃、外套膜中HSP70基因的过量表达,研究结果可为池塘文蛤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环境因子 肌肉 外套膜 HSP70
下载PDF
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黑鲷肝脏、鳃、肌肉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董冉 蒋玫 +3 位作者 李磊 杨杰青 许高鹏 沈新强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0-197,共8页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 mg·L-1、0.015 mg·L-1、0.03 mg·L-1、0.06 mg·L-1)0#柴油水溶性成分(WSF)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肝脏、鳃和肌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 mg·L-1、0.015 mg·L-1、0.03 mg·L-1、0.06 mg·L-1)0#柴油水溶性成分(WSF)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肝脏、鳃和肌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显示:(1)肝脏、鳃、肌肉和组织中GST活性与0#柴油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肝脏组织中GST活性较肌肉和鳃组织中的更为灵敏;(2)各组织中SOD活性随时间和剂量的变化整体无明显规律;(3)肝脏组织中CAT活性先诱导后抑制,肌肉中始终被诱导,鳃中始终被抑制。CAT活性变化幅度不如GST明显。实验表明,黑鲷肝脏组织中GST更适合作为0#柴油污染响应的生物标志物,用作早期海洋石油污染的预警和监测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柴油 黑鲷 肝脏 肌肉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东海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分布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杰青 全为民 +1 位作者 史赟荣 王云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60-1076,共17页
为探讨东海近岸海域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特征,根据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12月(冬季)东海近岸海域3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春季、夏季和冬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与生物量、优势种季节变化及生态类群。结果显示,... 为探讨东海近岸海域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特征,根据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12月(冬季)东海近岸海域3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春季、夏季和冬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与生物量、优势种季节变化及生态类群。结果显示,3个航次共鉴定浮游动物108种(含未定种),浮游幼体14类,隶属于7门15大类,其中桡足类和水母类的种类和数量占绝对优势,桡足类为最优势类群,共47种,占总种数的43.52%,水母类共19种,占总种数的17.59%。浮游动物种类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夏季种类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各季节浮游动物种类数目与纬度呈负相关。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与平均生物量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平均丰度与平均生物量冬季最低,平均生物量夏季最高,平均丰度春季最高。根据浮游动物对水文环境条件耐受性和生活海区的差异性将浮游动物群落分为6个生态类群:近岸低盐种、广温广盐种、高温高盐种、近岸暖温种、暖水种和大洋广布种。其中东海北部近岸海域春、冬季近岸低盐种和广温广盐种占绝对优势,夏季暖水性种群所占比例高;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暖水性种群在春、夏、冬三季中均占主导地位;东海中南部近岸海域春、冬季暖水性种群占绝对优势,但夏季高温高盐种、大洋广布种优势明显。各季节中华哲水蚤均为优势种,但其他优势种季节更替较明显,其中春、夏两季优势种更替率为90.9%,夏、秋两季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优势种 生态类群 丰度 生物量 东海
下载PDF
湄洲湾海域甲壳动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杰青 史赟荣 +1 位作者 沈新强 王云龙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4,共9页
根据2012年9月和2013年4月湄洲湾海域2个航次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甲壳动物种类组成、丰度与生物量、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2个航次共捕获甲壳动物35种,其中虾类17种、蟹类15种、虾蛄类3种,隶属于2目8科15属。2012年9月... 根据2012年9月和2013年4月湄洲湾海域2个航次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甲壳动物种类组成、丰度与生物量、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2个航次共捕获甲壳动物35种,其中虾类17种、蟹类15种、虾蛄类3种,隶属于2目8科15属。2012年9月优势种为断脊口虾蛄(Oratosquillina interrupta)、黑斑口虾蛄(O.kempi)、锈斑■(Charybdis feriatus)、刀额仿对虾(Parapenaeopsis cultrirostris)和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2013年4月优势种为断脊口虾蛄、双斑■(C.bimaculata)、刀额仿对虾和细巧仿对虾(P.tenella);而且断脊口虾蛄和刀额仿对虾为2个航次共有的优势种。2012年9月,甲壳动物平均丰度为1.50×10-2个·m^(-2)、平均生物量为1.47×10-1g·m^(-2),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优势度曲线之上。2013年4月,甲壳动物平均丰度为3.73×10-3个·m^(-2)、平均生物量为1.57×10-2g·m^(-2),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优势度曲线之下。2012年9月和2013年4月,甲壳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30和1.31,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62和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动物 优势种 多样性 丰度 生物量 湄洲湾
下载PDF
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蒋玫 李磊 +2 位作者 沈新强 许高鹏 杨杰青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1-287,共7页
为研究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的毒性效应,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菲的溶液中,采... 为研究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的毒性效应,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菲的溶液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技术检测不同暴露时间缢蛏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对照组为清洁海水。结果显示,高浓度(0.4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菲溶液在短期(7 d)内即可导致缢蛏血细胞显著的DNA损伤,并且随苯并芘[a]和菲浓度的增大和暴露时间的延长,DNA损伤程度增加。21 d恢复实验后,各浓度组DNA损伤又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中高浓度组(0.45 mg·L-1和0.15 mg·L-1)与对照组仍显著性差异。两种多环芳烃物质对缢蛏血细胞的DNA损伤作用均存在较显著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其中,苯并芘[a]对缢蛏血细胞的DNA损伤作用要高于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a]和菲 缢蛏 血细胞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实验
下载PDF
基于RDA与GAMs模型的东海近岸海域浮游动物与温盐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杰青 史赟荣 +1 位作者 全为民 王云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2-84,共13页
为进一步探讨东海近岸海域浮游动物季节演替与温盐的变化关系,根据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12 月(冬季)东海近岸海域3 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利用冗余分析模型分析了优势种与温盐的变化关系,广义加性模型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参数... 为进一步探讨东海近岸海域浮游动物季节演替与温盐的变化关系,根据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12 月(冬季)东海近岸海域3 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利用冗余分析模型分析了优势种与温盐的变化关系,广义加性模型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参数与温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优势种季节演替较为明显,由春季2 种演替成夏季10 种,再更替为冬季5 种,春季和冬季优势种的种类和生态类群相对单一,夏季较为丰富。(2)优势种时空分布是综合多层环境因子的结果,如春季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与表层盐度和底层盐度正相关,夏季与表层温度和底层温度负相关,冬季与表层盐度正相关;春季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与底层温度、底层盐度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夏季盐度是决定暖水性和高温高盐性优势种分布的关键因子,且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冬季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强壮滨箭虫(Aidanosagitta crassa)与表层温度关系密切,并呈现较强的负相关。(3)春季和冬季香农–威纳指数多样性指数与纬度呈负相关。(4)温度和盐度对生物多样性参数影响显著,但季节上又呈现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优势种 生物多样性参数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杰青 欧阳珑玲 +3 位作者 史赟荣 晁敏 袁琪 王云龙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1-392,共12页
为探讨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根据2016年11月(秋季)、2017年2月(冬季)、2017年5月(春季)和2017年8月(夏季)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生态类群、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为探讨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根据2016年11月(秋季)、2017年2月(冬季)、2017年5月(春季)和2017年8月(夏季)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生态类群、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季节共鉴定浮游动物7门113属215种(含未定种),秋季最多(134种),冬季(113种)和春季(111种)较为接近,夏季(94种)最少,各季节均以桡足类和水螅水母类占优势。浮游动物种类的空间分布上,秋季和冬季整体呈现近岸和远岸较中间高,而春季和夏季由近岸到远岸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浮游动物种类随季节变动不大,但优势种更替较为明显,仅亚强次真哲水蚤( Subeucalanus subcrassus )和肥胖箭虫( Sagitta enflata )为4个季节共有优势种。优势种生态类群主要可分为暖温种、广温广盐种、近岸暖水种、热带暖水种及暖水广布种。浮游动物丰度均值秋季(124.75 ind./m^3 )与冬季(152.43 ind./m^3 )相近,春季(64.76 ind./m^3 )和夏季(74.44 ind./m^3 )相近,春季、夏季的丰度均值要明显低于秋季、冬季,平面分布上秋季和冬季呈现近岸高远岸低,但不同的是水深在大于20 m以上的海域,冬季平均丰度要稍高于秋季,而春季和夏季呈现近岸低远岸高的变化特点。浮游动物生物量冬季(263.68 mg/m 3 )最高,秋季(147.38 mg/m^3 )次之,春季(59.13 mg/m^3 )和夏季(61.45 mg/m^3 )相近,平面分布上与丰度分布趋势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浮游动物 优势种 生态类群 丰度 生物量 海南西北部
下载PDF
0~#柴油和东海平湖原油对黑鲷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冉 沈新强 +3 位作者 蒋玫 李磊 杨杰青 许高鹏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80,共8页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以砂滤过的清洁海水为对照组,研究0~#柴油(0.015 mg·L^(-1)、0.03 mg·L^(-1)、0.06mg·L^(-1))和东海平湖原油(0.03 mg·L^(-1)、0.06 mg·L^(-1)、0.12 mg·L^(-1))在不同暴...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以砂滤过的清洁海水为对照组,研究0~#柴油(0.015 mg·L^(-1)、0.03 mg·L^(-1)、0.06mg·L^(-1))和东海平湖原油(0.03 mg·L^(-1)、0.06 mg·L^(-1)、0.12 mg·L^(-1))在不同暴露时间(3 d、7 d、15 d和21 d)对黑鲷血细胞核DNA损伤作用。结果显示,黑鲷血细胞DNA损伤程度与两种石油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实验第3天,0~#柴油和东海平湖原油试验组就检测到DNA损伤,主要以1级损伤为主。随0~#柴油和平湖原油浓度的增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彗尾DNA相对含量(Tail DNA%)和彗尾长度/核直径(TL/D)值均呈上升趋势,DNA损伤级别逐渐升高。恢复实验结束后,中、高浓度组0~#柴油(0.03 mg·L^(-1)、0.06 mg·L^(-1))和平湖原油(0.06 mg·L^(-1)、0.12 mg·L^(-1))的彗尾DNA相对含量(Tail DNA%)和彗尾长度/核直径(TL/D)值无法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从DNA损伤程度来推测,0~#柴油的生物毒性大于平湖原油。研究表明,鱼类血细胞DNA损伤可作为监测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柴油 平湖原油 黑鲷 DNA损伤 彗星实验
下载PDF
东海春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生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民波 简婷婷 +4 位作者 王云龙 张衡 尹艳娥 张海燕 杨杰青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9-597,共9页
为了解近年东海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通过2015—2017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东海海域浮游植物和环境要素进行调查,分析了东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典型环境因子(水文、营养盐、COD_(Mn)、悬浮物浓度等)之间的关系。研究表... 为了解近年东海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通过2015—2017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东海海域浮游植物和环境要素进行调查,分析了东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典型环境因子(水文、营养盐、COD_(Mn)、悬浮物浓度等)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春季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由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组成,夏季的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受长江冲淡水、钱塘江、东海沿岸流等影响,东海近岸海域环境浮游植物数量明显高于东海大陆架海域。冗余度分析结果显示,2015—2017年春季,对调查海域浮游植物丰度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活性磷酸盐;2015—2017年夏季,对研究海域浮游植物丰度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植物群落 生态特征 环境因子 春夏季
下载PDF
余姚市主要内河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杰青 史赟荣 +2 位作者 欧阳珑玲 茅树杰 王云龙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62,共7页
为探讨余姚市主要内河(余姚江、临周江、长泠江和湖塘江)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受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于2018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进行4次调查,分析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以及群落... 为探讨余姚市主要内河(余姚江、临周江、长泠江和湖塘江)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受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于2018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进行4次调查,分析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以及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4次调查共鉴定浮游甲壳动物39属67种,其中桡足类35种,枝角类32种,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数秋季最低,春、夏、冬季稍高且季节波动变化不大,但空间分布上具有差异。密度和生物量时空分布上,春季与其他季节差异显著,长泠江与其他江差异显著。优势种季节更替较为明显,仅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为四季共有优势种。溶解氧、水温和浮游植物密度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甲壳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余姚
下载PDF
2018—2019年余姚市主要内河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变化特征
15
作者 杨杰青 林熙戎 +5 位作者 欧阳珑玲 陈渊戈 唐峰华 茅树杰 王云龙 史赟荣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6-1044,共9页
为探明2018—2019年余姚市主要内河(余姚江、临周江、长泠江和湖塘江)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变化特征,于2018年和2019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调查8次,比较分析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等参数,并... 为探明2018—2019年余姚市主要内河(余姚江、临周江、长泠江和湖塘江)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变化特征,于2018年和2019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调查8次,比较分析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等参数,并采用优势度曲线和相似性分析方法,分析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数与累计丰度百分比,以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年际、季节及空间上的差异性。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共鉴定浮游甲壳动物39属67种,其中桡足类35种、枝角类32种;2019年共鉴定浮游甲壳动物26属46种,其中桡足类25种、枝角类21种。2018年浮游甲壳动物、桡足类和枝角类种类数高于2019年。密度和生物量年际变化不大,各年度季节排序均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优势种年际更替率为78.26%。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年际差异极显著,季节上夏季两年之间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空间上各江段两年之间均差异不显著。2019年较2018年,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单一性表现,水体亦有趋于富营养化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姚 浮游甲壳动物 群落结构 年际变化
下载PDF
嵊泗海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与优势种
16
作者 罗民波 简婷婷 +1 位作者 王云龙 杨杰青 《海洋科学前沿》 2020年第4期77-88,共12页
通过2016~2017年嵊泗海域(30 ˚ 30 ' ~31 ˚ N、121 ˚ 30 ' ~122 ˚ 42 ' E) 4个季节现场调查,研究了嵊泗海域浮游植物丰度时空分布和变化动力学机制及嵊泗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嵊泗海域浮游植物丰度的... 通过2016~2017年嵊泗海域(30 ˚ 30 ' ~31 ˚ N、121 ˚ 30 ' ~122 ˚ 42 ' E) 4个季节现场调查,研究了嵊泗海域浮游植物丰度时空分布和变化动力学机制及嵊泗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嵊泗海域浮游植物丰度的季节变化明显,春(96.00 &#215;10 3 cell∙m −3 ) 】秋季(51.72 &#215;10 3 cell∙m −3) 】夏季(38.23 &#215;10 3 cell∙m −3 ) 】冬季(20.04 &#215;10 3 cell∙m −3 ),丰度年平均为51.50 &#215;10 3 cell∙m −3 。冬季嵊泗海域近海高于外海,其他季节外海高于近海。全年共同优势种(优势度Y ≥ 0.02)有2种,为虹彩圆筛藻和琼氏圆筛藻,中肋骨条藻在春、夏和秋季为优势种。聚集性分析表明嵊泗海域浮游植物有明显的聚集现象。通过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冬季影响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溶解氧,其他季节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浮游植物优势种适应性分析表明,虹彩圆筛藻和琼氏圆筛藻的适温性(7.5℃~32℃)比中肋骨条藻的适温性(16℃~32℃)强,在高丰度分布区,虹彩圆筛藻和琼氏圆筛藻温度和盐度适应范围比中肋骨条藻广,但春、夏季丰度比中肋骨条藻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嵊泗海域 浮游植物数量分布 优势种
下载PDF
王仲良老领导,我们永远怀念你纪念建党九十周年
17
作者 杨杰青 《江苏对外经贸论坛》 2011年第4期96-102,共7页
让回忆、思念、怀念引领着我们探索和前进!一、创造性开辟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王仲良同志在三十年代来到黑暗重重的旧上海,为了争取光明和解放,他冒着生命的危险,投入对敌斗争的最前线。炼就了他一副不怕死的钢铁意志。
关键词 王仲 怀念 领导 建党 纪念 对敌斗争 创造性 旧上海
下载PDF
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时空共存关系初探
18
作者 杨杰青 晁敏 +2 位作者 史赟荣 张冬融 周进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3-443,共11页
群落内近缘物种如何共存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的共存格局仍未知。为阐明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共存关系,根据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肥胖箭虫及环境调查数据,利用广义... 群落内近缘物种如何共存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的共存格局仍未知。为阐明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共存关系,根据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肥胖箭虫及环境调查数据,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s)分析了百陶箭虫、肥胖箭虫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零模型检验了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之间的共存格局。结果表明:百陶箭虫分布与温度、桡足类密度和浮游植物密度显著相关,肥胖箭虫与温度、桡足类密度、水深和盐度显著相关。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间四季Pianka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表明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之间呈随机分布状态,竞争作用和生境过滤作用共同制约二者的分布。此外,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生态位的分化,而食物组成是否具有差异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百陶箭虫 肥胖箭虫 三门湾 共存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