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贴敷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轻度子宫脱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松淞 林向荣 杨再松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轻度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气虚型Ⅰ度轻型子宫脱垂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予中药穴位贴敷结合Kegel运动及B...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轻度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气虚型Ⅰ度轻型子宫脱垂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予中药穴位贴敷结合Kegel运动及Bobath球训练。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子宫脱垂POP-Q分级及中医证候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虚证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贴敷结合盆底肌训练能够减少子宫脱垂的发生,改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垂 穴位贴敷 盆底肌训练
下载PDF
中药周期加灌肠综合防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松淞 张晓华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加灌肠综合防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周期加灌肠综合治疗;对照组予西药丹那唑胶囊治疗。观察比...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加灌肠综合防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周期加灌肠综合治疗;对照组予西药丹那唑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妊娠率及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6.67%,对照组为53.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随访1年,复发率治疗组为16.67%,对照组为4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妊娠率治疗组为60.00%,对照组为33.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无患者出现副反应,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为1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周期加灌肠能有效降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提高患者受孕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MA) 术后 复发 肾虚血瘀证 中药周期 灌肠 丹那唑
下载PDF
中药周期疗法加保留灌肠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华 潘艳芳 杨松淞 《福建中医药》 2013年第2期18-19,2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周期加保留灌肠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作用及其免疫学作用机理。方法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肾虚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周期疗法加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以丹那唑口服... 目的探讨中药周期加保留灌肠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作用及其免疫学作用机理。方法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肾虚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周期疗法加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以丹那唑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CA125、EMAb、CD3、CD4、CD8、CD4/CD8。结果治疗后2组比较,CA125、CD3、CD4、CD8、CD4/CD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Ab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周期加灌肠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肾虚血瘀 中药周期疗法 保留灌肠 免疫
下载PDF
甲氨喋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层妊娠1例报道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松淞 林向荣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第4期18-19,共2页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1]。异位妊娠依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种植部位不同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1]。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是造成腹腔内出血甚至导致孕妇死...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1]。异位妊娠依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种植部位不同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1]。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是造成腹腔内出血甚至导致孕妇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由于多次剖宫产史、人流、药流、引产及盆腔炎症的增加,使异位妊娠发病率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层妊娠 异位妊娠未破损期 甲氨喋呤 米非司酮 中药
原文传递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的临床疗效研究
5
作者 林向荣 杨小慧 杨松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0-13,共4页
分析临床(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温针灸实施治疗后所得意义。方法:研究样本,抽选自(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医患者,2020年1月-2021年1月,共计选择60例,通过电脑系统随机抽选,30例纳入对照组使用等速肌力训练,30例纳... 分析临床(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温针灸实施治疗后所得意义。方法:研究样本,抽选自(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医患者,2020年1月-2021年1月,共计选择60例,通过电脑系统随机抽选,30例纳入对照组使用等速肌力训练,30例纳入研究组使用联合温针灸,进行最后治疗结局对比。结果:临床症状与功能积分不同组别对比,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以研究组更优(P<0.05);临床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不同组别对比,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以研究组更优(P<0.05);临床关节屈曲度、伸直度不同组别对比,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以研究组更优(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等速肌力训练基础上温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与功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调节关节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屈曲度、伸直度有效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价值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温针灸 等速肌力训练 Lysholm膝关节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