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文史的分合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树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15,共5页
神话是人类重要的一种原始文化形态,是每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起点与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继续发展,每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差异。中国的文化就走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从周代起,便对神话进行了历史化的改造,以至... 神话是人类重要的一种原始文化形态,是每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起点与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继续发展,每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差异。中国的文化就走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从周代起,便对神话进行了历史化的改造,以至形成其他国家难以与之比肩的历史文学。这种历史文学发展至《史记》,文史的结合达到了高度的成熟与完美。之后,文史逐渐易辙,然而中国文学,特别是小说,已打上了“史”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一体 神话历史化 高度结合 分离易辙
下载PDF
“史化”文学与文学“自觉”——论先秦两汉文学的特点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树增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9期72-78,共7页
中国社会形态早熟,神话大量亡佚,部分得到历史化改造,促成史学高度发达,先秦文学深受其影响,具有"史化"的特点。汉代文学不仅符合所谓"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而且还有多方面的创新,如具备了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意识... 中国社会形态早熟,神话大量亡佚,部分得到历史化改造,促成史学高度发达,先秦文学深受其影响,具有"史化"的特点。汉代文学不仅符合所谓"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而且还有多方面的创新,如具备了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意识及技巧,形成了文学创作的文人队伍,确立了文学的基本体裁等等,开创了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 神话贫乏 文学史化 标志 文学自觉
下载PDF
略论儒家伦理的创造性转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树增 陈杰 《北方论丛》 2021年第5期17-30,共14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强盛不衰的生命力,从古至今文脉不断,主要在于儒家伦理所提倡的仁爱精神一直是其主导思想,它已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关注个体道德人格生成的儒家美德伦理又是其伦理的主体。儒家伦理不仅仅是一套理论,更是...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强盛不衰的生命力,从古至今文脉不断,主要在于儒家伦理所提倡的仁爱精神一直是其主导思想,它已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关注个体道德人格生成的儒家美德伦理又是其伦理的主体。儒家伦理不仅仅是一套理论,更是一种信仰系统和价值体系,所以它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曾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多个盛世的出现,至今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力。然而儒家伦理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只有对儒家伦理进行创造性转化,才能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沃土,成为我们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美德伦理 影响力 局限性 转化
下载PDF
儒学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散文创作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树增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16,共9页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尤以散文受儒学的影响最深。尽管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着其它学派的学说精华,存在形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由子学上升为经学,又变化为玄学、理学、心学、朴学等等,然而中国古...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尤以散文受儒学的影响最深。尽管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着其它学派的学说精华,存在形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由子学上升为经学,又变化为玄学、理学、心学、朴学等等,然而中国古代散文以儒学为主流意识的精神实质却从未改变,与儒学的发展、演变同步而相辅相成,并与儒学的兴衰相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演变 影响 散文
下载PDF
中国文人五、七言诗产生新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树增 《集宁师专学报》 2010年第2期1-11,共11页
中国诗歌杂有五、七言或民间五、七言歌谣,溯其源则年代久远,而中国文人五言诗的产生则在西汉初,并非始于东汉班固的《咏史诗》,中国文人七言诗的雏形也产生于西汉,并非始于曹丕的《燕歌行》。文人五、七言诗发展至汉末,各种艺术技巧基... 中国诗歌杂有五、七言或民间五、七言歌谣,溯其源则年代久远,而中国文人五言诗的产生则在西汉初,并非始于东汉班固的《咏史诗》,中国文人七言诗的雏形也产生于西汉,并非始于曹丕的《燕歌行》。文人五、七言诗发展至汉末,各种艺术技巧基本成熟,它上承诗骚体,下启永明体,惠及近体,完成了中古诗歌的重大转型,对后世格律诗的产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诗 五言诗成熟 七言诗成型 重大转型
下载PDF
追忆杨公骥教授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树增 《阴山学刊》 2003年第1期28-34,共7页
杨公骥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社会科学家 ,在文学、史学、哲学诸人文社会学科有很深的造诣 ,尤其在中国先秦两汉文学研究方面 ,成就斐然 ,其突出、鲜明的特点 ,就是能以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 ,高屋建瓴 ,见解卓异。
关键词 杨公骥 马克思主义 中国 社会科学家 古典文学 人物介绍
下载PDF
邵炳军教授《春秋文学系年辑证》获学界好评
7
作者 杨树增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由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邵炳军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春秋文学系年辑证》一书出版后获得一致好评。学界普遍认为,作者运用“文学年代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现出“大... 由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邵炳军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春秋文学系年辑证》一书出版后获得一致好评。学界普遍认为,作者运用“文学年代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现出“大文学”观的研究视野,展示出了独创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系年 春秋 教授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博士生导师 文化研究 上海大学
下载PDF
汉代诗歌研究的新开拓──评赵敏俐的《两汉诗歌研究》
8
作者 杨树增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3期91-,85,共2页
汉代诗歌研究的新开拓──评赵敏俐的《两汉诗歌研究》杨树增赵敏俐博士是我的同学,杨公骥先生是我们的导师。记得十年前,敏俐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不久,便选定了两汉诗歌作为自己研究的专题。整整三年,我与他朝夕相处,亲眼见他全心身... 汉代诗歌研究的新开拓──评赵敏俐的《两汉诗歌研究》杨树增赵敏俐博士是我的同学,杨公骥先生是我们的导师。记得十年前,敏俐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不久,便选定了两汉诗歌作为自己研究的专题。整整三年,我与他朝夕相处,亲眼见他全心身地投入,真可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 马克思主义 新开拓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艺术本质 中国诗歌 创作方法 文学作品 学术价值
下载PDF
道教“道”理念的理论来源探讨
9
作者 杨树增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87-92,共6页
道教以"道"名教,最高信仰即为"道"。它的"道"理念的理论资源十分复杂,吸收了阴阳家、佛家、儒家等派的有关理论,但对其影响最大的,还是先秦的道家到汉代的黄老道家的道论。道教又是以长生成仙为修道的最... 道教以"道"名教,最高信仰即为"道"。它的"道"理念的理论资源十分复杂,吸收了阴阳家、佛家、儒家等派的有关理论,但对其影响最大的,还是先秦的道家到汉代的黄老道家的道论。道教又是以长生成仙为修道的最高追求,所以它又以民间巫术、方士方术、神仙传说、符箓咒语等对道家的道论进行了宗教化改造,从而建立起自己教派的"道"观念,确立了自己的宗教理论体系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道家 宗教化
下载PDF
大学语文作品讲析课的几个重要环节
10
作者 杨树增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7年第9期48-51,共4页
作品讲析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有的作品可在文学史常识或文体综述中泛讲,有的则需要专门精讲。精讲要开掘具体作品这个“点”的认识与审美价值,泛讲则侧重于搞清此作品与文学史、文体这个“面”的关系。精讲可分阅读翻译、分析... 作品讲析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有的作品可在文学史常识或文体综述中泛讲,有的则需要专门精讲。精讲要开掘具体作品这个“点”的认识与审美价值,泛讲则侧重于搞清此作品与文学史、文体这个“面”的关系。精讲可分阅读翻译、分析鉴赏等几个环节,切实抓好每一个环节,便能提高作品阅读与鉴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选择 阅读翻译 分析鉴赏
下载PDF
拓宽中国文学史编写的路子
11
作者 杨树增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中国人从20世纪初开始编写文学史,有通史、断代史、地域史、民族史和文体史,甚至还有以语言、作品的作者类型为特征的专门史。其实,还可以文学的主题或题材的演变为其体例,如以各种文体历史题材的演变为体例,也就是"中国历史文学史... 中国人从20世纪初开始编写文学史,有通史、断代史、地域史、民族史和文体史,甚至还有以语言、作品的作者类型为特征的专门史。其实,还可以文学的主题或题材的演变为其体例,如以各种文体历史题材的演变为体例,也就是"中国历史文学史"。按这个思路,可以把中国历史文学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先秦至两汉文隐于史的阶段、魏晋至两宋文史分流的阶段、元至清史隐于文的阶段、民国初至今文史兼容的阶段。《中国历史文学》(先秦两汉)作为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成果已经出版,先行做了尝试性探索,其阐述的就是文隐于史的阶段。这种历史文学史体例,对于中国文学发展史研究来说,是一种新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体例 分期 历史文学 先秦两汉
下载PDF
孔子《尚书》学研究刍议
12
作者 杨树增 闫现霞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3-76,共4页
作为古代政教之书,《尚书》蕴含着丰富的教化思想。在孔子之前,《尚书》篇目已经形成,孔子曾对其进行编次。孔子开设私学,以《书》篇教授弟子,与弟子谈论《书》之政治教化作用的言语在《论语》中多有记载。通过将《论语》与《尚书》加... 作为古代政教之书,《尚书》蕴含着丰富的教化思想。在孔子之前,《尚书》篇目已经形成,孔子曾对其进行编次。孔子开设私学,以《书》篇教授弟子,与弟子谈论《书》之政治教化作用的言语在《论语》中多有记载。通过将《论语》与《尚书》加以比较,可知孔子的孝悌思想、中庸观念皆以《尚书》为渊薮。春秋战国之际,王官之学下移为士文化,作为《书》教传统的承担者,孔子在促进《书》学的保存与传播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尚书》 孝悌思想 中庸观念 以《书》授徒
下载PDF
也谈“汉代文学自觉”
13
作者 杨树增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58-63,共6页
汉代文学不仅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明确的区分与认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而且形成了文学专业文人与创作队伍,明确了创作的动机,重视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及创作的价值,在各类文学体裁上有了重大的... 汉代文学不仅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明确的区分与认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而且形成了文学专业文人与创作队伍,明确了创作的动机,重视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及创作的价值,在各类文学体裁上有了重大的发展,标志着汉代文学已达到"自觉"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觉说 新标志 对照 补充 始于汉
下载PDF
《左传》非“传”说
14
作者 杨树增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4-21,共8页
孔子的《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继《春秋》之后又一部翔实生动的编年史是《左氏春秋》,但长期以来人们把它视为解释《春秋》的"传",并改称为《左传》。然而,从作者编写意图、编写体例及内容上看,《左传》是一部独... 孔子的《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继《春秋》之后又一部翔实生动的编年史是《左氏春秋》,但长期以来人们把它视为解释《春秋》的"传",并改称为《左传》。然而,从作者编写意图、编写体例及内容上看,《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著,标志着先秦编年史体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年体例 左传 非传实史
下载PDF
做一名优秀的国学薪火传承者——桓台国学经典研读讲座演讲稿
15
作者 杨树增 《集宁师专学报》 2009年第1期1-10,共10页
感谢中央精神文明办及桓台县有关同志给我提供了一个与大家切磋交流国学的机会。事前没有详细了解大家研读国学经典的情况,唯恐所讲脱离实际,下面讲几个方面的问题,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什么是国学。我们教师应该读那些国学... 感谢中央精神文明办及桓台县有关同志给我提供了一个与大家切磋交流国学的机会。事前没有详细了解大家研读国学经典的情况,唯恐所讲脱离实际,下面讲几个方面的问题,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什么是国学。我们教师应该读那些国学经典?国学最初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后来指太学或国子监,再后来才指国家推行的文化学术。国学按字面理解就是中国的学问,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创造的全部的精神财富,以供我们接受与享用的先人所有的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座 传承 精神文明 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 桓台县
下载PDF
儒家文学的形成及其艺术价值
16
作者 杨树增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儒家文学以文史哲相融的形态,以历史散文与哲理散文的体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三代文化发展的结果。它关注人生,寓理于形象中;勇于创新,完善了叙事、论辩的体制;鲜明的特征,形成优秀的传统,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儒家文学 创作思想 创作方法 影响
下载PDF
史、史官与中国早期儒学元典的书写
17
作者 杨树增 《北方论丛》 2020年第3期56-66,共11页
书写的前提首先要有文字,中国文字的产生绝非始于殷商甲骨文,最初产生的文字恐怕比八千多年前的贾湖契刻还要早,"史"就是参与创制文字者之一。国家建立后,"史"转化为史官,国家成文的书写基本由史官来完成。《尚书... 书写的前提首先要有文字,中国文字的产生绝非始于殷商甲骨文,最初产生的文字恐怕比八千多年前的贾湖契刻还要早,"史"就是参与创制文字者之一。国家建立后,"史"转化为史官,国家成文的书写基本由史官来完成。《尚书》是中国早期史官书写的成文,也是中国早期的儒学元典之一,它含有《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书相比较,《周书》不仅篇幅多内容丰富,而且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书写模式和相当高的书写技巧,表现出鲜明的儒学意识与相对稳定的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审美风范,对后世成文的书写影响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 史官 《尚书》
下载PDF
《史记》传记结构探索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树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70-74,共5页
作家对生活的感情与认识,影响着他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等生活材料的安排与组织,而作品合理、独特的组织方式与内部结构,又会使作品更有效地表现作家独具的感情与认识.中国传记文学名著——《史记》之所以能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得异常深切... 作家对生活的感情与认识,影响着他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等生活材料的安排与组织,而作品合理、独特的组织方式与内部结构,又会使作品更有效地表现作家独具的感情与认识.中国传记文学名著——《史记》之所以能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得异常深切.将作者的认识表现得异常深刻,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有独特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命运 人物传记 史记 司马迁 特征 项羽本纪 类传 刺客列传 主题 蔺相如
下载PDF
《史记》的想象与虚构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树增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62-64,共3页
别林斯基曾说:"试拿三四位描写某一时代、某一历史人物的卓越历史家为例:这时代,这人物,在他们每一个人的笔下,不管多么相似,却还是会以特殊的显著的微细差异而有所区别.可见即使是历史,也包含有创作的因素,这就是说,历史家也给自... 别林斯基曾说:"试拿三四位描写某一时代、某一历史人物的卓越历史家为例:这时代,这人物,在他们每一个人的笔下,不管多么相似,却还是会以特殊的显著的微细差异而有所区别.可见即使是历史,也包含有创作的因素,这就是说,历史家也给自己创造理想."和近代史著相比,中国古代史著的"创作因素"更明显一些. 为了尽可能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美的统一,中国古代史著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想象与虚构.如《国语·晋语》"优施教骊姬谮申生"写骊姬"夜半而泣",并与献公私语,行文委婉,曲尽其妙,刻划出骊姬狡诈、阴险的嘴脸.骊姬、献公枕边耳语,史官何以得知?此处已显出先秦史著中有作者想象、虚构的端倪.柳宗元有《非国语》一文,认为《国语》"文胜而言庞,好诡以反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真实 虚构 史记 中国古代史 想象 历史人物 历史家 野史杂传 先秦史 国语
下载PDF
字字丹心沥青血——水云诗词评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树增 《齐鲁学刊》 1984年第6期117-122,共6页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吴县人,约生于宋淳祜八年(1248)前后,卒于元延祜五年(1318)。曾以词章、琴技给事度宗宫掖,国亡,随宋三宫北去,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秋乞黄冠南归后,浪游江湖以终。他一生经历了宋亡前后的历史时期,在其生命与创作...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吴县人,约生于宋淳祜八年(1248)前后,卒于元延祜五年(1318)。曾以词章、琴技给事度宗宫掖,国亡,随宋三宫北去,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秋乞黄冠南归后,浪游江湖以终。他一生经历了宋亡前后的历史时期,在其生命与创作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其诗词作品,见于世的有《水云集》、《湖山类稿》,今人唐圭璋、孔凡礼辑到不少汪元量的佚词伏诗,分别辑入《全宋词》、《全宋词补辑》、《文史》十五辑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贾似道 补辑 统治者 资治通鉴 文史 汪元量 湖州 江南 宫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