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依达拉奉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8
1
作者 杨梅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观察肠溶阿司匹林、依达拉奉、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SI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入院1 w内SIP患者87例,随机分为抗凝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9例,抗凝组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 目的观察肠溶阿司匹林、依达拉奉、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SI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入院1 w内SIP患者87例,随机分为抗凝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9例,抗凝组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同时静滴奥扎格雷钠40 mg和银杏达莫20 ml,均每日1次治疗10 d;联合治疗组较抗凝组另外再予依达拉奉30 mg静滴每日2次治疗10 d;对照组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静滴奥扎格雷钠40 mg和银杏达莫20 ml,均每日一次治疗10 d;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患者的肝功能、血小板、凝血机制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比较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0 d后联合治疗组较抗凝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抗凝组和对照组(P<0.05),肝功能、血小板、凝血功能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应用肠溶阿司匹林、依达拉奉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依达拉奉 低分子肝素 进展性脑梗死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梅莉 李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1期58-59,51,共3页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发病机制,并及早干预,防治脑梗死的进展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方法对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高血压(P<0.05)、高血糖(P<0.05)、感染(P&...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发病机制,并及早干预,防治脑梗死的进展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方法对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高血压(P<0.05)、高血糖(P<0.05)、感染(P<0.01)、脑血管狭窄(P<0.01)、高纤维蛋白原(P<0.01)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结论高血压、高血糖、感染、脑血管狭窄、高纤维蛋白原为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APK1)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NMDA)受体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梅莉 李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5期15-18,共4页
目的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片)、和(或)抗凝(法安明)、和(或)降脂(辛伐他汀)和(或)溶栓(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时观察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1,DAPK1)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NMDA受体和死亡蛋白... 目的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片)、和(或)抗凝(法安明)、和(或)降脂(辛伐他汀)和(或)溶栓(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时观察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1,DAPK1)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NMDA受体和死亡蛋白激酶(DAPK1)在脑梗死的相互作用,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发病在72h以内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11例、常规治疗组56例,并选择我科因后循环缺血住院患者46例做为对照组。溶栓组除了给予rt-PA溶栓外,与常规治疗组均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和(或)抗凝(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和(或)降脂(辛伐他汀片20mgqN)及活血化瘀(奥扎格雷钠40mgqd)、清除自由基(依达拉奉30mg bid)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0d后患者的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APK1)含量的变化,以及肝功能、血小板、凝血机制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进一步探讨NMDA受体和死亡蛋白激酶1(DAPK1)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溶栓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死亡蛋白激酶1(DAPK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治疗10天后溶栓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死亡蛋白激酶1(DAPK1)含量均降低,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溶栓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降低(P<0.0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肝功能、血小板、凝血功能、血脂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死亡蛋白激酶1(DAPK1)通过与NMDA受体的NR2B亚型结合激活神经细胞死亡通路,激发神经细胞死亡,形成卒中[2],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APK1) 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NMDA)受体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梅莉 李雯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6期260-260,498,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入院3d内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抗凝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抗凝组采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同时静脉滴注奥...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入院3d内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抗凝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抗凝组采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同时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40mg和银杏达莫20mL,均每日1次治疗7d;联合治疗组较抗凝组另外再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7d;对照组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40mg和银杏达莫20ml,均每日一次治疗7d;治疗前和治疗7d后患者的肝功能、血小板、凝血机制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比较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7d后联合治疗组较抗凝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抗凝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阿司匹林 进展性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梅莉 于海霞 郭伟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 2011年第6期15-16,共2页
目的: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指导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治疗,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压疮高风险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分析循证护理的问题,制订干预措施。结果:患者的压疮均治愈。结论:循证护理可使压疮的预防和... 目的: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指导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治疗,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压疮高风险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分析循证护理的问题,制订干预措施。结果:患者的压疮均治愈。结论:循证护理可使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压疮 循证护理
下载PDF
59例胸腰椎骨折行AF钉内固定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梅莉 《全科护理》 2009年第23期2107-2108,共2页
[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行AF钉内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胸腰椎骨折行AF钉内固定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9例病人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出院,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配合有效护理,可提... [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行AF钉内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胸腰椎骨折行AF钉内固定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9例病人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出院,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配合有效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护理
下载PDF
降纤和抗凝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梅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4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巴曲酶、低分子肝素以及二者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入院1周内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降纤组、抗凝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2例;降纤组于入院第1、3、5天内分别予巴曲酶10单位、5单位、5单位;抗凝... 目的观察单纯巴曲酶、低分子肝素以及二者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入院1周内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降纤组、抗凝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2例;降纤组于入院第1、3、5天内分别予巴曲酶10单位、5单位、5单位;抗凝组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一共10d;联合治疗组于入院第1、3、5天内分别予巴曲酶10单位、5单位、5单位,第6天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一共5d;各组均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同时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40mg和吡拉西坦8g,均1次/d,治疗10d;对照组仅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40mg和吡拉西坦8g,均1次/d,治疗10d;治疗前和治疗10d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比较疗效。结果 10d后联合治疗组较降纤组、抗凝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低分子肝素 进展性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生活事件与急性脑血管疾病
8
作者 杨梅莉 李欣 李雯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1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组256例和非急性脑血管疾病组244例进行Holmes生活变化单位表的问卷调查,并做对照研究。结果(1)经历生活事件的群体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组256例和非急性脑血管疾病组244例进行Holmes生活变化单位表的问卷调查,并做对照研究。结果(1)经历生活事件的群体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生活事件是重要诱发因素之一。结论生活事件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相关性,重大不良生活事件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认知及应付模式,获得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事件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导致脑-心综合征77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雯 杨梅莉 李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3期84-85,3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导致脑-心综合征其梗死部位与心电图(ECG)、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改变的关系。方法77例已诊断为脑-心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1周内头颅MRI结果按发病部位分为岛叶组、脑干组、其他组三...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导致脑-心综合征其梗死部位与心电图(ECG)、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改变的关系。方法77例已诊断为脑-心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1周内头颅MRI结果按发病部位分为岛叶组、脑干组、其他组三组观察心电图、心肌酶谱情况变化。对各组患者的ECG检查、心肌酶谱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位于岛叶部位的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数量远高于脑干及其他部位,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岛叶的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数量远高于左侧岛叶,有统计学意义(P<0.01)。77例脑梗死患者心肌酶谱异常44例(57.1%);岛叶部位的脑梗死患者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异常率远高于脑干及其他部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岛叶部位急性脑梗死常导致脑心综合征,在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心综合征 心电图 心肌酶谱
下载PDF
灵芝—松茸功能饮料的毒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淑珍 白晨 +3 位作者 高雁 范俊 杨梅莉 丰雯斐 《食用菌》 2002年第2期44-46,共3页
灵芝—松茸功能饮料的主要成分为灵芝—松茸混菌共酵发酵液 ,本研究对其毒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灵芝—松茸功能饮料对大鼠、小鼠 LD50 >1 0 0 0 m L/ kgbw。大鼠 30 d喂养试验 ,灵芝—松茸功能饮料对大鼠摄食、体重增长、血红蛋白... 灵芝—松茸功能饮料的主要成分为灵芝—松茸混菌共酵发酵液 ,本研究对其毒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灵芝—松茸功能饮料对大鼠、小鼠 LD50 >1 0 0 0 m L/ kgbw。大鼠 30 d喂养试验 ,灵芝—松茸功能饮料对大鼠摄食、体重增长、血红蛋白、红白细胞计数、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葡萄糖、肌酐等指标检查。结果均未发现异常 ,病理检验也未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经 30 d喂养试验未发现灵芝—松茸功能饮料有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松茸 功能饮料 毒性 试验研究
下载PDF
脑血管病医院内感染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分析
11
作者 李雯 杨梅莉 李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8期530-532,共3页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医院内感染临床特点的因素,以及通过药敏试验,对部分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方法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感染的患者1737例,记录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院内感染临床特点进...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医院内感染临床特点的因素,以及通过药敏试验,对部分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方法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感染的患者1737例,记录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院内感染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同时感染性标本进行药敏试验,观察部分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脑血管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G-菌为主占39.2%;总结8种常用抗生素前三位的耐药率。结论根据细菌药敏结果选择使用抗生素,最终能有效的控制细菌的耐药性,从而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就能减少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提高人类的生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院内感染 抗生素 耐药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