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视域下西南民族村寨的保护与活化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浏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156,共6页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村寨应作为“活态遗产”而实施保护与活化的理念,成为民族村寨保护实践的重要趋势。探讨不同地域民族村寨的文化生态背景是民族村寨保护与活化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西南民族村寨具有半封闭的生产生活状态、存续的...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村寨应作为“活态遗产”而实施保护与活化的理念,成为民族村寨保护实践的重要趋势。探讨不同地域民族村寨的文化生态背景是民族村寨保护与活化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西南民族村寨具有半封闭的生产生活状态、存续的村寨共同体及生态多元化的传统生计方式等文化生态独特性,这使得西南民族村寨获得了实现整体性活化的本土内生力,促使村寨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脉络得到发展性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保护 西南地区 保护 活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在地资源的认知与利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浏熹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1期82-87,共6页
从乡村聚落的形成、乡村社会的建构到乡村社会的运行等着眼来讨论乡村及其发展的根本,都离不开对在地资源的认知与利用。而不同地域的民族认知与利用方式是存在差异的,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本土文化作用的结果。由此看来,乡村的形... 从乡村聚落的形成、乡村社会的建构到乡村社会的运行等着眼来讨论乡村及其发展的根本,都离不开对在地资源的认知与利用。而不同地域的民族认知与利用方式是存在差异的,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本土文化作用的结果。由此看来,乡村的形成、延续和发展不仅是共同地域的聚集,还是文化、行为、信仰等认同的结果;在地资源的认知与利用所形成的聚落生计方式,是对“地”的一种文化凝练。乡村振兴的根本是立足于本土文化之上的以乡村在地资源为核心的各乡村资源的有效组合,绝不能千篇一律套用同一个现代化“发展公式”。深入认识自我生存空间,将现代乡村治理理念、科技与本土文化进行对接完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地制宜建构合理的资源利用机制,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唤醒文化自觉,才能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在地资源 本土文化
下载PDF
民族医药文化与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发展——以湘黔边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浏熹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4期164-172,共9页
在当代乡村社会的发展中,民族医药文化凭借其特有的草根性,承担着“基层健康守护者”的重要角色,是基层医疗体系的重要力量。深入湘黔边区苗、侗等山地民族进行田野考察,以地方的微观视角探析,民族医药文化与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其实是双... 在当代乡村社会的发展中,民族医药文化凭借其特有的草根性,承担着“基层健康守护者”的重要角色,是基层医疗体系的重要力量。深入湘黔边区苗、侗等山地民族进行田野考察,以地方的微观视角探析,民族医药文化与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其实是双向选择的结果,也是相互发展的基础。在乡村社会环境的变迁中,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因此,以地方的、民族的视角,强调注重其中隐含的身体实践的理念模式,维护好民族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民族生境,探索民族医药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及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医药文化 乡村社会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礼俗文化视域下侗族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浏熹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2-15,共4页
侗族传统聚落乃是村落集体记忆的源泉,无论是聚落选址,还是村寨的整体空间结构、传统生计或民间信仰等,都反映了当地人特有的自然环境意识及社会文化背景,与其长期生产、生活方式中衍生的民俗风情、礼仪制度等密切相关。基于礼俗文化视... 侗族传统聚落乃是村落集体记忆的源泉,无论是聚落选址,还是村寨的整体空间结构、传统生计或民间信仰等,都反映了当地人特有的自然环境意识及社会文化背景,与其长期生产、生活方式中衍生的民俗风情、礼仪制度等密切相关。基于礼俗文化视角以通道县侗族聚落为例解读侗族社会的生计模式、人文景观与民间信仰的营造历程,呈现其文化编织的独特社会场景,为侗族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文化 侗族聚落 文化遗产
下载PDF
生计现代转型下传统生态智慧的理性与价值
5
作者 杨浏熹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6期151-157,共7页
在以工业文明为物质基础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生计受政策、市场、人口增长和自然环境等内外多重作用力推动而不断快速转型。以传统生计方式为主要载体的传统生态智慧逐渐式微,失去在当地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生... 在以工业文明为物质基础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生计受政策、市场、人口增长和自然环境等内外多重作用力推动而不断快速转型。以传统生计方式为主要载体的传统生态智慧逐渐式微,失去在当地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等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基于阿巴嘎旗牧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生计快速转型中草原呈现的窘境,揭示传统生态智慧所蕴含的理性,是实现生计方式成功"转型"的关键,也是当地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计 传统生态智慧 产业发展
下载PDF
区域创新精神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
6
作者 杨浏熹 《全国商情》 2015年第47期55-56,共2页
一、引言 区域文化,即是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特征的文化。其对长期生活在该区域的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并通过影响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间接影响区... 一、引言 区域文化,即是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特征的文化。其对长期生活在该区域的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并通过影响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创新精神文化即指区域文化中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精神 经济发展 沿海地区 思想观念 地区经济 生产要素 企业危机 经济增长 科技投入 市场风险
下载PDF
产业兴旺视角下传统生态智慧的当代价值研究——以阿巴嘎旗畜牧业发展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浏熹 罗康隆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6-122,共7页
文章基于阿巴嘎旗牧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市场化现代化冲击下传统生计快速转型中呈现的问题,揭示其生计方式历史变迁和生态文化调适,发现当牧区一味迎合经济发展时,会面临生产生活成本增加、抗灾能力减弱及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等事... 文章基于阿巴嘎旗牧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市场化现代化冲击下传统生计快速转型中呈现的问题,揭示其生计方式历史变迁和生态文化调适,发现当牧区一味迎合经济发展时,会面临生产生活成本增加、抗灾能力减弱及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等事与愿违的结果。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由此产业发展赖以依存的环境、资源受到巨大潜在威胁。与此相对比,牧区传统生计中所包容的对本土资源的差异利用、对当地环境的有效维护等传统生态智慧恰是产业兴旺中所强调的“因地制宜”的源泉,是取得持续有效发展路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计 传统生态智慧 产业发展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活态化保护研究——以西南侗寨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浏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92,共8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与实践顺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认知传统村落的"活态性",强调如何协同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但传统村落"活态化"的方式、内容、目...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与实践顺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认知传统村落的"活态性",强调如何协同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但传统村落"活态化"的方式、内容、目标及运作机制又因中国的特殊国情而有差异。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因群山峻岭的自然屏障,西南侗寨传统村落得以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获得有别于其他传统村落的"活态"特征及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因此,西南侗寨传统村落的"活态化"能基于其独特的历史、社会和空间背景,生成自我运行的内在发展机制,于日常生产生活中达成。要做到一是加强对原住居民主体性的认知与保障;二是建立以传统为根基的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三是依托传统产业升级,突破当地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矛盾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 西南侗寨 活态 活态化保护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活态化”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浏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7-123,共7页
传统村落作为特殊的活态文化遗产须强调核心社区的价值认知,依据各自历史文化背景及环境进行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活态化"保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因地理位置、历史和社会等多种原因,自然生态保存完整且有较好的文化传承... 传统村落作为特殊的活态文化遗产须强调核心社区的价值认知,依据各自历史文化背景及环境进行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活态化"保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因地理位置、历史和社会等多种原因,自然生态保存完整且有较好的文化传承环境,其"活态化"方式应有别于其他传统村落。其空间结构与当地社会的信仰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等是相对应的,侗寨的物质空间与意义空间以侗寨人日常的观念行动为媒介而产生互动关联,延续着侗寨的生命。因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可通过文化挖掘呈现村落营造的有序化历程,重新唤醒村落共同体意识,于日常生产生活中达成传统文化与所处环境的耦合而实现"活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传统村落 活态化 社区营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