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年某三级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世武 王龙 +1 位作者 杨淮丽 王自林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 了解某三级医院2018年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总共收集门诊和住院患者各类培养标本13499份,经培养分离出1623株非重复有效菌株,采用自动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K-B)... 目的 了解某三级医院2018年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总共收集门诊和住院患者各类培养标本13499份,经培养分离出1623株非重复有效菌株,采用自动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K-B)对其非重复的1623株进行体外药敏实验,按CLSI2016年版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本院共分离病原菌162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6.4%(1078),革兰阳性菌占33.6%(545)。10种最常见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29株),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252株),铜绿假单胞菌(114株),表皮葡萄球菌(10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鲍曼氏不动杆菌(100株),人葡萄球菌(80株),溶血性葡萄球菌(69株),粪肠球菌(44株),阴沟肠杆菌(33株)。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11.8%和60.1%,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菌株。屎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其中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1%和2.4%,依据表型推测可能为VanA和VanB型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2.8%和22.1%,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等其他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氏不动杆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达到100%,对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达3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与安徽省2015年细菌耐药监测分析基本一致[1]。结论 临床分离的细菌对抗生素耐药呈逐年增长趋势,尤其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的频繁检出应引起高度重视,更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耐药性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细菌 药物监测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淮丽 袁苑 张宗敏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在我院普外科行ERCP的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行ERCP治疗的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和患者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在我院普外科行ERCP的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行ERCP治疗的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和患者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60例患者中,共出现感染29例,感染率为11.15%;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68.97%;革兰阴性菌9株,占31.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指数≥24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0min、术中行EST切开、胆道恶性肿瘤能显著影响患者术后感染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0min、术中行EST切开是普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应从术前术中术后针对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辅以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以降低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胆道感染 病原菌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探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淮丽 张云南 张云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15期2398-2399,共2页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013年间各100例医务人员,统计其手卫生依从性及每年患者感染率,分析两组相关性。结果临床医生诊疗操作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P=0...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013年间各100例医务人员,统计其手卫生依从性及每年患者感染率,分析两组相关性。结果临床医生诊疗操作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P=0.032);临床护士诊疗操作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P=0.042);临床医生接触患者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36);临床护士接触患者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29)。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逐年上升,医院感染率则逐渐下降,2008-2013年医务人员手卫生洗手合格率与院内感染率操作一定的负相关性( r=-0.996,P<0.05)。结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上升,可以明显减少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 医院 职业卫生 交叉感染
原文传递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淮丽 田静 +1 位作者 袁苑 杨昀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875-878,共4页
目的探讨某院普通外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普通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09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和患者的感染因素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609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某院普通外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普通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09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和患者的感染因素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609例患者中,共出现感染41例,感染率为6.73%;感染部位排列的顺序依次为呼吸道、泌尿系统、切口、腹腔;共检出病原体4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9株,占64.44%;革兰阴性菌14株,占31.11%;真菌2株,占4.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指数≥24 kg/m^2、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Ⅱ类切口、切口长度≥10 cm、手术时间≥3 h、未使用抗菌药物、引流管留置时间≥3 d、住院时间≥10 d能显著影响患者术后感染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Ⅱ类切口、手术时间≥3 h是普通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抗菌药物是普通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普通外科术后感染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应从术前、术中、术后多方面个体化综合考虑,加强对手术患者的管理,降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 术后感染 病原菌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