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可能世界”到“实在世界”:科幻小说与现实
1
作者 杨湃湃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2期342-357,共16页
本文运用可能世界理论观照科幻小说与“现实”的关系。科幻小说的概念蕴含着内在张力,它一方面是基于“幻想”的虚构作品,一方面又与“科学”紧密相关,需要遵循现实世界的认知逻辑。依据可能世界理论,“科幻小说”构建的文本世界虽然不... 本文运用可能世界理论观照科幻小说与“现实”的关系。科幻小说的概念蕴含着内在张力,它一方面是基于“幻想”的虚构作品,一方面又与“科学”紧密相关,需要遵循现实世界的认知逻辑。依据可能世界理论,“科幻小说”构建的文本世界虽然不“摹仿”外部客观世界,却与现实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推想未来的科幻小说构建的“可能世界”与社会现实存在“对应”关系,既反映了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深刻改造,又显示了人类对科技由“片面乐观”到“全面反思”的认知变化。通过“可能世界”与“实在世界”之间的“互惠反馈”,科幻小说既为技术发明提供了灵感,又预警了技术应用催生的社会危机、伦理困境等问题。科幻小说的诗学是对“虚构”与“现实”二元关系的解构,通过对可能世界的虚构,优秀的科幻作品既能反映和批判当下的社会现实,又能对未来世界的现实进行展望,显示出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相似的思想深度、批判精神与历史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可能世界 现实 虚构
下载PDF
“诗乐”传统中的鲍勃·迪伦
2
作者 杨湃湃 《外语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0,158,共11页
“诗乐”是一种融合了音乐与诗歌的艺术形式,其艺术品质源于歌词、音乐、表演的互动形成的综合效果。古今中外“诗乐”传统源远流长,感染和塑造了社会各阶层群众。作为现代“诗乐”的代表人物,美国诗人鲍勃·迪伦的作品包含词、曲... “诗乐”是一种融合了音乐与诗歌的艺术形式,其艺术品质源于歌词、音乐、表演的互动形成的综合效果。古今中外“诗乐”传统源远流长,感染和塑造了社会各阶层群众。作为现代“诗乐”的代表人物,美国诗人鲍勃·迪伦的作品包含词、曲、演三要素,其丰富意蕴通过表演实现:音乐与表演一方面为歌词的叙事抒情烘托氛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使迪伦在美国大众中产生广泛号召力,推动美国20世纪60、70年代的民权运动与反文化运动;另一方面传达与歌词不同的内涵,构筑作品的内在悖论性,为大众文化注入思想深度,反思其“文化商品”属性。本文分析鲍勃·迪伦对“诗、歌互动”的艺术实践,认为他传承与重塑了“诗乐”传统,以兼具大众文化性质与诗歌艺术品质的“大众诗学”重构了“诗乐”与“大众”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勃·迪伦 诗乐 诗、歌互动 大众文化 大众诗学
原文传递
反思浪漫主义的创造: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的反科学叙事
3
作者 杨湃湃 王守仁 《英语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38-52,共15页
《弗兰肯斯坦》创作于英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讲述了科学家维克托·弗兰肯斯坦“造人”的故事,被学界视为是一部审视科学与人关系的先驱之作。本文结合科学探索的内在规律以及以赛亚·伯林对浪漫主义的解读,从科学维度和... 《弗兰肯斯坦》创作于英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讲述了科学家维克托·弗兰肯斯坦“造人”的故事,被学界视为是一部审视科学与人关系的先驱之作。本文结合科学探索的内在规律以及以赛亚·伯林对浪漫主义的解读,从科学维度和浪漫主义维度对《弗兰肯斯坦》中的“创造”进行探究,认为小说虽看似讲述了“科学创造”的故事,但实则显示了“浪漫主义创造”的精神,体现了以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为原型的个人主义神话。作为“反科学叙事”的先声,《弗兰肯斯坦》不仅折射了科学无序发展的影响,还重新审视了浪漫主义的价值,揭示了把创造视为个人行为的危险性,反思了创造者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肯斯坦》 创造 反科学叙事 浪漫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