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铜胁迫和间作对玉米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40
1
作者
王晓维
黄国勤
+4 位作者
徐健程
聂亚平
万进荣
杨潇一
杨文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90-1896,共7页
为探讨红壤地玉米-豌豆间作种植模式对铜污染的响应机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铜浓度(0、100、200、400、600 mg· kg-1)对玉米单作和玉米间作豌豆条件下植株生物量、铜含量、玉米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
为探讨红壤地玉米-豌豆间作种植模式对铜污染的响应机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铜浓度(0、100、200、400、600 mg· kg-1)对玉米单作和玉米间作豌豆条件下植株生物量、铜含量、玉米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及丙二醛含量(MD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 Cu2+浓度(600 mg·kg-1)胁迫下,间作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较单作分别提高了20豫和36.6豫,与单作相比,随着 Cu2+浓度升高(100、200、400、600 mg·kg-1),间作模式下玉米地上部铜含量分别降低了86.81豫、44.57豫、22.01豫、11.11豫,而地下部铜含量则分别提高了78.89豫、24.79豫、35.29豫、13.31豫,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不同Cu2+浓度胁迫下,玉米叶和根中的 SOD、POD、CAT 活性和 MDA 含量均随着 Cu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仅 Cu2+浓度达到600 mg·kg-1时玉米体内的 CAT 活性有所下降。间作条件下玉米根的 SOD 活性较单作提高了48.07豫~117.27豫,间作玉米叶的 SOD 活性较单作提高了11.30豫~46.90豫。不同种植模式对 Cu2+胁迫条件下的玉米 POD 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在 Cu2+(0~400 mg·kg-1)胁迫下,间作玉米叶的 CAT 活性较单作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71.37豫、140.40豫、229.80豫和161.75豫,间作玉米根的 CAT 活性与单作无显著差异。间作玉米根的 MDA 含量较单作降低了26.13豫~64.53豫;在100、200 mg·kg-1 Cu2+胁迫下,间作玉米叶的 MDA 含量较单作降低了0.30豫和26.24豫,但在400、600 mg·kg-1 Cu2+胁迫下,间作玉米叶的 MDA 含量较单作提高了32.62豫和93.51豫。综上所述,在一定范围的 Cu2+胁迫条件下,玉米根和叶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 MDA 含量均有所提高来维持正常生长,间作模式在 Cu2+胁迫下对玉米根和叶的抗氧化酶系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抗氧化酶
丙二醛
间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铜浓度下玉米间作豌豆对土壤铜的吸收效应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徐健程
王晓维
+3 位作者
聂亚平
罗杰
杨潇一
杨文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08-1514,共7页
为探讨玉米间作模式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玉米||豌豆和玉米单作种植模式对不同铜浓度(0、100、200、400、600 mg·kg-1)处理下玉米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铜含量与铜累积量、铜富集与转运系数、土壤全铜和有效铜含...
为探讨玉米间作模式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玉米||豌豆和玉米单作种植模式对不同铜浓度(0、100、200、400、600 mg·kg-1)处理下玉米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铜含量与铜累积量、铜富集与转运系数、土壤全铜和有效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间作和单作模式中玉米地上部铜含量最高的处理均为铜浓度200 mg·kg-1,而玉米地上部铜含量最低的处理在单作模式下是铜浓度600 mg·kg-1,间作模式下是100 mg·kg-1。相同铜浓度下,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上部铜含量均显著低于单作模式,其中降幅最大的为铜浓度100 mg·kg-1,降幅为49.4%;而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下部铜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模式,其中增幅最大的为铜浓度100 mg·kg-1,增幅为105.4%。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上部富集系数均显著低于单作,而地下部富集系数均显著高于单作。从种植系统整体来看,除铜浓度400 mg·kg-1处理外,其余各处理中间作玉米铜累积量均低于单作玉米,但差异不显著。除铜浓度0 mg·kg-1和400mg·kg-1处理外,其余各铜浓度处理下,间作玉米富集系数均低于单作玉米,且所有间作模式的玉米转运系数均显著低于单作玉米。相同铜浓度下,不同玉米种植模式对土壤全铜和有效铜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总的来说,玉米间作豌豆能增加玉米地下部铜含量,降低玉米地上部铜含量,在提高间作系统总的铜累积量的同时,降低了铜元素从玉米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间作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铜胁迫和间作对玉米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40
1
作者
王晓维
黄国勤
徐健程
聂亚平
万进荣
杨潇一
杨文亭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90-189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108)
江西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DC201307)
文摘
为探讨红壤地玉米-豌豆间作种植模式对铜污染的响应机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铜浓度(0、100、200、400、600 mg· kg-1)对玉米单作和玉米间作豌豆条件下植株生物量、铜含量、玉米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及丙二醛含量(MD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 Cu2+浓度(600 mg·kg-1)胁迫下,间作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较单作分别提高了20豫和36.6豫,与单作相比,随着 Cu2+浓度升高(100、200、400、600 mg·kg-1),间作模式下玉米地上部铜含量分别降低了86.81豫、44.57豫、22.01豫、11.11豫,而地下部铜含量则分别提高了78.89豫、24.79豫、35.29豫、13.31豫,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不同Cu2+浓度胁迫下,玉米叶和根中的 SOD、POD、CAT 活性和 MDA 含量均随着 Cu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仅 Cu2+浓度达到600 mg·kg-1时玉米体内的 CAT 活性有所下降。间作条件下玉米根的 SOD 活性较单作提高了48.07豫~117.27豫,间作玉米叶的 SOD 活性较单作提高了11.30豫~46.90豫。不同种植模式对 Cu2+胁迫条件下的玉米 POD 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在 Cu2+(0~400 mg·kg-1)胁迫下,间作玉米叶的 CAT 活性较单作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71.37豫、140.40豫、229.80豫和161.75豫,间作玉米根的 CAT 活性与单作无显著差异。间作玉米根的 MDA 含量较单作降低了26.13豫~64.53豫;在100、200 mg·kg-1 Cu2+胁迫下,间作玉米叶的 MDA 含量较单作降低了0.30豫和26.24豫,但在400、600 mg·kg-1 Cu2+胁迫下,间作玉米叶的 MDA 含量较单作提高了32.62豫和93.51豫。综上所述,在一定范围的 Cu2+胁迫条件下,玉米根和叶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 MDA 含量均有所提高来维持正常生长,间作模式在 Cu2+胁迫下对玉米根和叶的抗氧化酶系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铜
抗氧化酶
丙二醛
间作
Keywords
copper
antioxidases
malondialdehyde
intercropping
分类号
X503.2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铜浓度下玉米间作豌豆对土壤铜的吸收效应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徐健程
王晓维
聂亚平
罗杰
杨潇一
杨文亭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08-151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108)
江西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DC201307)
文摘
为探讨玉米间作模式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玉米||豌豆和玉米单作种植模式对不同铜浓度(0、100、200、400、600 mg·kg-1)处理下玉米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铜含量与铜累积量、铜富集与转运系数、土壤全铜和有效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间作和单作模式中玉米地上部铜含量最高的处理均为铜浓度200 mg·kg-1,而玉米地上部铜含量最低的处理在单作模式下是铜浓度600 mg·kg-1,间作模式下是100 mg·kg-1。相同铜浓度下,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上部铜含量均显著低于单作模式,其中降幅最大的为铜浓度100 mg·kg-1,降幅为49.4%;而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下部铜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模式,其中增幅最大的为铜浓度100 mg·kg-1,增幅为105.4%。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上部富集系数均显著低于单作,而地下部富集系数均显著高于单作。从种植系统整体来看,除铜浓度400 mg·kg-1处理外,其余各处理中间作玉米铜累积量均低于单作玉米,但差异不显著。除铜浓度0 mg·kg-1和400mg·kg-1处理外,其余各铜浓度处理下,间作玉米富集系数均低于单作玉米,且所有间作模式的玉米转运系数均显著低于单作玉米。相同铜浓度下,不同玉米种植模式对土壤全铜和有效铜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总的来说,玉米间作豌豆能增加玉米地下部铜含量,降低玉米地上部铜含量,在提高间作系统总的铜累积量的同时,降低了铜元素从玉米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
关键词
铜
间作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Keywords
copper
maize-peas intercropping
enrichment coefficient
transfer coefficient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铜胁迫和间作对玉米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王晓维
黄国勤
徐健程
聂亚平
万进荣
杨潇一
杨文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铜浓度下玉米间作豌豆对土壤铜的吸收效应研究
徐健程
王晓维
聂亚平
罗杰
杨潇一
杨文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