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留气球测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天祥 曾腾辉 杨潇文 《测控技术》 CSCD 2016年第3期79-82,共4页
系留气球是一种通用航空平台,测控系统是系留气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工程设计关系到系留气球运行的安全和性能。为了满足系留气球稳定可靠、能够长时间连续滞空工作的要求,对测控系统进行科学设计和有效配置,阐述了测控系统的功能... 系留气球是一种通用航空平台,测控系统是系留气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工程设计关系到系留气球运行的安全和性能。为了满足系留气球稳定可靠、能够长时间连续滞空工作的要求,对测控系统进行科学设计和有效配置,阐述了测控系统的功能、组成、关键技术等,给出了系留气球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可以直接应用于系留气球产品的工程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留气球 测控 双余度 嵌入式总线
下载PDF
一种系留气球试验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冠林 杨潇文 李旭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16期78-83,共6页
系留气球具有长期滞空、载重大、安全可靠的突出优点,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其中球载测控计算机在其执行任务中至关重要。在球载测控计算机的研制阶段过程中,由于得不到全面的测试,故障频频发生。提出的系留气球试验器在球载测控计... 系留气球具有长期滞空、载重大、安全可靠的突出优点,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其中球载测控计算机在其执行任务中至关重要。在球载测控计算机的研制阶段过程中,由于得不到全面的测试,故障频频发生。提出的系留气球试验器在球载测控计算机的设计阶段就可以独立全面检测球载测控计算机。试验器通过将数据注入到测控计算机,采集测控计算机反馈信号,比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来监测计算机的各项功能。经过大量的测试实验,试验器各个模块表现良好,可以满足系统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系留气球故障风险,缩短球载测控计算机的研制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留气球 球载测控计算机 试验器 数据注入 全面检测
下载PDF
故障注入技术在系留气球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丁旻昊 杨潇文 曾腾辉 《电子制作》 2015年第6X期242-243,共2页
本文首先讨论了常规测试和故障注入技术所运用的领域,其次介绍了故障注入技术的原理、分类,并根据在系留气球使用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故障注入方法,最后通过故障注入试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系留气球 常规测试 故障注入技术
下载PDF
一种系留气球测控计算机的设计和实现
4
作者 李冠林 杨潇文 李旭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2期1-5,共5页
系留气球具有长期滞空、载重大、安全可靠的突出优点,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其中球载测控计算机在其执行任务中至关重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保障系留气球正常飞行的关键。采用双余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测控计算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 系留气球具有长期滞空、载重大、安全可靠的突出优点,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其中球载测控计算机在其执行任务中至关重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保障系留气球正常飞行的关键。采用双余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测控计算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最大程度上地降低甚至消除故障对测控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经过大量的测试实验,双余度测控计算机各个模块表现良好,满足系统各项技术指标要求。经某系留气球验证表明,双余度测控计算机能够满足系留气球的任务要求,同时有效地降低了系留气球故障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留气球 测控计算 可靠性 双余度设计 消除故障
下载PDF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咽喉疾病诊治中的应用(附213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甄泽年 赵敏 +4 位作者 陈辉 张贤 陈贤明 杨潇文 李建忠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59-160,共2页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在诊治耳鼻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将鼻窦内窥镜用于鼻腔鼻窦手术 1 3 1例 ,检查耳鼻咽喉隐匿区 72例 ,在鼻窦内窥镜指引下取组织活检 1 0例。结果 :通过 2 1 3例的临床实践 ,证明鼻内窥镜除用于鼻腔鼻窦手术外 ,...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在诊治耳鼻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将鼻窦内窥镜用于鼻腔鼻窦手术 1 3 1例 ,检查耳鼻咽喉隐匿区 72例 ,在鼻窦内窥镜指引下取组织活检 1 0例。结果 :通过 2 1 3例的临床实践 ,证明鼻内窥镜除用于鼻腔鼻窦手术外 ,还可用于耳鼻喉隐匿区的检查或相关区域的活检等。结论 :鼻窦内窥镜具有多项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内窥镜检查 耳鼻咽喉疾病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孔隙尺度下CO_(2)混相驱替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宋宪坤 刘月田 +2 位作者 杨潇文 樊平天 刘新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2024年第6期140-152,共13页
CO_(2)混相驱替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重要方式,明确多孔介质的复杂结构、流体物性及注入参数对驱替效果的影响是低渗透油藏CO_(2)开发的理论基础。耦合流体运动方程与对流扩散方程,建立混相驱替数学模型。利用随机四参数生长法建立2种不... CO_(2)混相驱替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重要方式,明确多孔介质的复杂结构、流体物性及注入参数对驱替效果的影响是低渗透油藏CO_(2)开发的理论基础。耦合流体运动方程与对流扩散方程,建立混相驱替数学模型。利用随机四参数生长法建立2种不同结构的岩心孔隙,开展复杂多孔介质内CO_(2)混相驱替模拟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孔隙结构下CO_(2)浓度变化规律、剩余油的形成及分布情况,分析黏度差异、密度差异、注入速度对两相渗流行为的影响,得出了黏度影响下不同孔隙结构的产量图版以及不同注入速度下浓度、黏度变化趋势图版,明确了孔隙尺度下CO_(2)混相驱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混相驱替过程受孔隙结构影响,产生4种类型的剩余油:盲端剩余油、簇状剩余油、隔断剩余油、岩石骨架尾部剩余油及油膜。②不同孔隙结构下CO_(2)黏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孔隙内剩余油的含量约为78%,而大孔道多孔介质中剩余油的含量约为56%,且2种孔隙结构存在各自所适应的优势黏度。③随着所注入的CO_(2)密度逐渐增大,波及范围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CO_(2)在孔隙中的分布范围缩小,在大孔道中的分布范围增大。对比不同黏比对数下的混合物密度变化,最大黏比对数下混合物密度是最小黏比对数下的1.12倍;含大孔道多孔介质内的最高浓度比约为260,不含大孔道多孔介质内的最高浓度比达450。④提高注入速度会改变原有的驱替压力系统,增大驱动能力,有效减少剩余油的分布,进而改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多孔介质 孔隙结构特征 混相 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