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离骚》与《约伯记》的主题及其他——与三泽玲尔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炳校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33-36,共4页
由廖季平几人刮起的怀疑实有屈原其人的风波,国内早已平息,近读三泽玲尔的《屈原问题考辨》(载《重庆师院学报》1983年第4期),得知日本汉学界还有否认屈原的余波在。据说这种“‘否定论’是以初看起来颇为严密的。
关键词 三泽 约伯记 廖季平 汉学界 尔先 否定论 楚辞学 宗教文学 公义 考辩
下载PDF
略说“古仁人之心”与范仲淹的忧乐观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炳校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47-49,共3页
每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心潮总是起伏不已。何以如此呢?由于洞庭湖上阴晴剧变,气象迥异的万千风光?抑或迁客骚人时悲时喜的登楼览物之情?这些自然不应排除,但还有更主要的因素在,那就是对一种抱负的感佩: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 每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心潮总是起伏不已。何以如此呢?由于洞庭湖上阴晴剧变,气象迥异的万千风光?抑或迁客骚人时悲时喜的登楼览物之情?这些自然不应排除,但还有更主要的因素在,那就是对一种抱负的感佩: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阳楼记》 不以己悲 登楼 滕子京 人生态度 巴陵郡 先天下之忧而忧 大拗 正面回答 之乐
下载PDF
由“文化奴隶”到“人民诗人”——闻一多的屈原论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炳校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34-39,共6页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人民的诗人——屈原》)这是闻一多先生在他一生的最后给予屈原的评价。然而,闻先生认识屈原是经历了一段曲折道路的,正是在通过这段曲折道路时,他得出了屈原所以成为人民诗人...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人民的诗人——屈原》)这是闻一多先生在他一生的最后给予屈原的评价。然而,闻先生认识屈原是经历了一段曲折道路的,正是在通过这段曲折道路时,他得出了屈原所以成为人民诗人也有着艰苦历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研究 孙次舟 忠君爱国 露才扬己 左徒 离骚解 离骚序 《九歌》 画省 思想性格
下载PDF
擅奇古今的诗章——李白《蜀道难》论析
4
作者 杨炳校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03-111,共9页
自唐以后,读诗的人无一不知道李白的《蜀道难》。对于这首谎,人们的叹服到了交口称誉的程度,然而一当论及诗的主旨,仁智之辩竟同争讼。仅此足以表明这首《蜀道难》在我国诗坛上占有不同寻常的一席。胡应麟用“出鬼入神,惝怳莫测”(《诗... 自唐以后,读诗的人无一不知道李白的《蜀道难》。对于这首谎,人们的叹服到了交口称誉的程度,然而一当论及诗的主旨,仁智之辩竟同争讼。仅此足以表明这首《蜀道难》在我国诗坛上占有不同寻常的一席。胡应麟用“出鬼入神,惝怳莫测”(《诗薮·内编》卷二)八个字来概括它的不寻常,倒是十分准确的。“出鬼入神”,指它的奇妙;“惝怳莫测”,指它的深奥。奇妙之处值得赏鉴,深奥之处应当探求,正同两句古诗的原义一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本文的意图即在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道难》 出鬼入神 诗薮 剑阁赋 李太白 有为而作 不知道 王炎 歌行体 送友人
下载PDF
楚辞派初探
5
作者 杨炳校 《荆州师专学报》 1990年第4期 74-78,共5页
<正> 楚辞派,又可称“屈骚派”。最先注意这个文学流派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屈原列传》里指出,楚大夫屈原创作了以《离骚》为首的一批作品,倾诉自己为国事而生发的“忧愁幽思”,嗣后便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国文人,“祖... <正> 楚辞派,又可称“屈骚派”。最先注意这个文学流派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屈原列传》里指出,楚大夫屈原创作了以《离骚》为首的一批作品,倾诉自己为国事而生发的“忧愁幽思”,嗣后便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国文人,“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写出了类似风格的作品,见称于世。继司马迁之后,刘向编辑《楚辞》和班固序《离骚》时,把这一流派的成员扩展到了西汉,认为贾谊、枚乘、淮南小山、司马相如、东方朔、庄忌、王褒、刘向、扬雄等,皆宗法屈原,“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他们的意见,获得了后人的认可,如王逸的《楚辞章句叙》说,不仅楚人以屈原作品相教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文学流派 楚辞派 屈原 《离骚》 宋玉 贾谊 楚辞 《九辨》
全文增补中
卓绝一世 彪炳千秋——“屈原精神”试论
6
作者 杨炳校 《荆州师专学报》 1992年第3期50-55,共6页
屈原在古今中外享有的盛誉,已成社会共识,然而屈原何以如此享誉,对于许多人来说,理解上就未必尽然一致了。孟子说过:“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他这话相当高明,同我们今天所说的知人论事,在一... 屈原在古今中外享有的盛誉,已成社会共识,然而屈原何以如此享誉,对于许多人来说,理解上就未必尽然一致了。孟子说过:“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他这话相当高明,同我们今天所说的知人论事,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考察人和事的观点是相通的。本文即从这种认识论出发,探讨屈原为什么赢得后世人们的无比钦敬和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精神 信仰 文学才情 文学思想 文学创作 楚辞 人格
全文增补中
论古代文学流派的特征及研究
7
作者 杨炳校 《荆州师专学报》 1992年第6期59-64,共6页
我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里,流派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许多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尚未展开充分的讨论,彼此意见没能及时交流,理解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另外,古代学者关于流派的研究成果,也未得到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发掘,其应有的科学价值... 我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里,流派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许多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尚未展开充分的讨论,彼此意见没能及时交流,理解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另外,古代学者关于流派的研究成果,也未得到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发掘,其应有的科学价值自然也没尽可能地体现出来。这种状况,对于古代文学理论乃至中国文学史的建设,不能不说是个缺憾,因此,古代文学流派的研究,须得进一步加强。本文仅就我国古代文学流派的特征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文学流派 文学研究 组织结构 作家 形成渠道
全文增补中
论语义逆向扩大中的否定性转换
8
作者 杨炳校 《荆州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23-25,共3页
汉语语义的扩大,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相近似的顺向扩大,一是相背异的逆向扩大。当论及语义的逆向扩大时,多只注重词汇学的反义现象和修辞学的对比、衬托、反语之类,另外还有一类语义逆向扩大的现象——否定性转换的语义逆向扩大,... 汉语语义的扩大,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相近似的顺向扩大,一是相背异的逆向扩大。当论及语义的逆向扩大时,多只注重词汇学的反义现象和修辞学的对比、衬托、反语之类,另外还有一类语义逆向扩大的现象——否定性转换的语义逆向扩大,长时间来,却一直受到冷落,论者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 语义逆向扩大 语义转换 否定性转换 语言交际 抒情 修辞 形态
全文增补中
借题发挥 寄慨行谏——读宋玉《风赋》
9
作者 杨炳校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0-33,共4页
《文选》收载的题为宋玉的《风赋》,虽说有人疑为伪托,终因缺乏确凿证据,历代学人和文学爱好者大都依然视它为宋玉的传世之作,诵引习研者甚众,明代学者胡应麟尤誉之为"妙绝今古"的佳构。《风赋》就风发墨,笔意灵便洒脱,在如... 《文选》收载的题为宋玉的《风赋》,虽说有人疑为伪托,终因缺乏确凿证据,历代学人和文学爱好者大都依然视它为宋玉的传世之作,诵引习研者甚众,明代学者胡应麟尤誉之为"妙绝今古"的佳构。《风赋》就风发墨,笔意灵便洒脱,在如赞似颂的描述中,蕴含着深深的寄托。起笔用简明的两句,交代楚襄王率侍臣的兰台之游,旋即切入题旨,引出楚襄王的迎风赞叹和宋玉关于风的见解。"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楚襄王这一赞叹,基于他对风的自然属性的认识,同时,也托出了他居于王者地位的踌躇怀抱。诚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自然属性 天地之气 庶人 胡应麟 确凿证据 文选 描述 兰台 学人
原文传递
慷慨奋藻 独辟蹊径——读张衡《归田赋》
10
作者 杨炳校 《文史知识》 1988年第7期36-39,共4页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而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关键词 明略 唐生 抒情小赋 逸禽 以同 不得志 劝百讽一 思玄赋 太史令 临川羡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