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迟发性深部补片感染的治疗
1
作者 江志静 杨炳石 +1 位作者 王晓晨 黄南昌 《腹部外科》 2014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 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迟发性深部补片感染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以来2例迟发性深部补片感染病例的治疗,分别发生于术后16个月和18个月.结果 保守治疗无效,2例均再次手术取出补片,封闭式引流后治愈,随访至今疝未复发.结... 目的 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迟发性深部补片感染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以来2例迟发性深部补片感染病例的治疗,分别发生于术后16个月和18个月.结果 保守治疗无效,2例均再次手术取出补片,封闭式引流后治愈,随访至今疝未复发.结论 迟发性深部补片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生后去除补片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而取出补片操作较为困难,因此特别要强调初次手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感染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在颅脑外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监测作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江志静 李兵 +4 位作者 胡世颉 杨炳石 胡学安 曹宝萍 费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TCD)在颅脑外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t SAH)中对脑血流量和颅内压(ICP)的监测作用。方法采用TCD监测65例经CT确诊t SAH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的动脉平均峰值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血流频谱,并比较外伤...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TCD)在颅脑外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t SAH)中对脑血流量和颅内压(ICP)的监测作用。方法采用TCD监测65例经CT确诊t SAH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的动脉平均峰值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血流频谱,并比较外伤后3 d,7 d,21 d患侧与自身健侧PI值。结果 PI、RI比Vm更能反映ICP的变化,颅脑外伤后3 d,7 d,21 d患侧与自身健侧PI明显升高,P<0.05;当PI>1.0,RI>0.6时,应考虑ICP升高,同时TCD血流频谱可作为监测ICP的辅助指标。结论采用TCD监测t SAH患者脑血流变化,部分参数与ICP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间接反应ICP的变化,并提高脑血管痉挛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颅脑损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压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对甲状腺癌病人生存率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炳石 闫桂玲 +1 位作者 黄燕 江志静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 2015年12月30日~2019年1月30日在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10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行甲状... 目的探讨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 2015年12月30日~2019年1月30日在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10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行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对照组70例,行常规中央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水平。随访至2019年12月,随访终点为死亡,观察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方式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术后第1、3天血清PTH、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血清PTH、血钙低于术前,术后第3天血清PTH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喉反神经暂时损伤、喉反神经永久损伤、切口感染、术后出血、总并发症、二次手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9个月。Kaplan-Meier分析并Log-rank检验显示,甲状腺系膜切除病人累积生存率高于非系膜切除病人(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系膜切除是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系膜切除术短期效果与常规中央区淋巴结差别不大,但远期死亡率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系膜切除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
下载PDF
两种皮瓣转移成形术对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炳石 尚婷婷 +1 位作者 闫桂玲 江志静 《巴楚医学》 2022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评估两种皮瓣转移成形术对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简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行改良Dufourmentel皮瓣转移成形术,观察组行改良Limberg... 目的:评估两种皮瓣转移成形术对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简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行改良Dufourmentel皮瓣转移成形术,观察组行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成形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皮瓣坏死率、皮瓣下积液发生率及伤口一期愈合率,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皮瓣坏死率、皮瓣下积液发生率、术后24 h、36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伤口一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30.00%(均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1年的复发率分别为2.50%、5.00%,低于对照组20.00%、25.00%(均P<0.05)。结论: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成形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确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且术后1年内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成形术 改良Dufourmentel皮瓣转移成形术 骶尾部藏毛窦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封闭式钻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杨炳石 江志静 +1 位作者 王晓晨 黄南昌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封闭式颅骨钻孔引流术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第四一三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钻孔引流术(传统组)和封闭式钻孔引流术(封闭组)2种手术方式,对2组的疗... 目的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封闭式颅骨钻孔引流术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第四一三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钻孔引流术(传统组)和封闭式钻孔引流术(封闭组)2种手术方式,对2组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手术方式均获得满意的疗效,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5,P>0.05);封闭组术后颅内积气(χ~2=4.893,P<0.05)、脑损伤(χ~2=4.784,P<0.05)、切口脑脊液漏(χ~2=6.003,P<0.0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硬膜下积液(χ~2=0.001,P>0.05)、癫痫发作(χ~2=0.000,P>0.05)、血肿复发(χ~2=0.001,P>0.05)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中,封闭式钻孔引流术较传统钻孔引流术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引流途径安全有效,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封闭式钻孔引流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