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腹对幼龄厌食模型大鼠外周血中胃肠激素及胃肠动力的影响
1
作者 周玲 张岩 +4 位作者 谷楠 白卫杰 杨丽芸 李进龙 杨燕(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目的:观察振腹对厌食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其外周血中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和胃动素(MTL)含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幼龄大鼠进行分组,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食。造模组采用病因模拟法... 目的:观察振腹对厌食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其外周血中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和胃动素(MTL)含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幼龄大鼠进行分组,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食。造模组采用病因模拟法构建厌食症模型,造模3周后将其随机分为药物组、振腹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药物组按0.72 g/(kg·bw)剂量给予健胃消食片灌胃(将0.72 g药物用纯水配制成10 mL药液);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上午灌服等体积纯水1次;振腹组予以振腹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21次。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外周血CCK-8、MTL、胃泌素(GAS)及神经降压素(NT)的含量和小肠推进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振腹组与药物组的体质量和摄食量、血清MTL及GAS含量和小肠推进率明显提高,血浆CCK-8、NT含量及胃残留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振腹组与药物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振腹可增加厌食症模型大鼠的进食量和体质量,减少胃内容物的残留,提高小肠推进率,对厌食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血浆CCK-8和NT分泌,促进血清MTL和GAS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按摩 腹部 振法 胃动素 八肽胆囊收缩素 厌食症 大鼠
原文传递
针灸肺俞穴对哮喘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和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2
作者 任玲 周竞颖 +3 位作者 来奕恬 屈艺卓 张国山 杨燕(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目的:观察针刺与艾灸肺俞穴对哮喘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和肠道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方法:将5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6只和造模组40只。应用卵清白蛋白(OVA)制备哮喘大鼠模型。分别取正常组和造模组大鼠各4只进行模型评... 目的:观察针刺与艾灸肺俞穴对哮喘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和肠道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方法:将5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6只和造模组40只。应用卵清白蛋白(OVA)制备哮喘大鼠模型。分别取正常组和造模组大鼠各4只进行模型评价。模型制备成功后,剩余造模组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每组12只。针刺组和艾灸组大鼠均取双侧肺俞穴,分别进行针刺与艾灸干预30 min。每次干预结束后1 h,给予1%OVA溶液雾化激发20 min,持续14 d。实验结束后,采用生化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炎性相关指标;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中相关炎症因子mRNA表达量;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法检测粪便中SCFAs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u)及淋巴细胞(Lym),BALF中Eos及Neu的含量及肺组织中白介素(IL)-4、IL-5、IL-13、IL-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结构严重损伤;粪便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戊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外周血中的Eos、Neu、Lym,BALF中Eos含量及肺组织中IL-4 mRNA和IL-5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粪便中乙酸、丙酸、异丁酸及丁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针刺组大鼠BALF中Lym,肺组织中IL-13 mRNA表达以及艾灸组大鼠肺组织中IL-33 mRNA和TSLP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艾灸组大鼠粪便中戊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针刺组相比,艾灸组大鼠肺组织中IL-5 mRNA和IL-13 mRNA表达,以及粪便中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针刺和艾灸均能改善哮喘模型大鼠异常炎症,调节肠道SCFAs含量,但针刺对促炎因子尤其是IL-5和IL-13的抑制效果优于艾灸,而艾灸对肠道菌群代谢物SCFAs尤其是乙酸的调节优于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针刺疗法 肺俞 哮喘 炎症 短链脂肪酸 大鼠
原文传递
健康女性月经前后太冲及太溪两穴红外光谱分析
3
作者 郝英博 马斯琪 +2 位作者 沈雪勇 魏建子 杨燕(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观察月经前后太冲、太溪两穴及对照点的红外辐射变化,探究生理性月经相关脏腑原穴的红外辐射特性。方法:穴位红外辐射光谱检测系统检测32例成年健康女性月经前、月经期、月经后三个时期太冲、太溪及两穴旁开1 cm处对照点在波长为1.... 目的:观察月经前后太冲、太溪两穴及对照点的红外辐射变化,探究生理性月经相关脏腑原穴的红外辐射特性。方法:穴位红外辐射光谱检测系统检测32例成年健康女性月经前、月经期、月经后三个时期太冲、太溪及两穴旁开1 cm处对照点在波长为1.50-18.00μm范围内的红外辐射光谱,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月经前、月经期和月经后双侧太冲、太溪及其对照点的红外光谱形态基本一致,红外光谱波长位于11.25μm处;经前右太溪红外辐射总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点(P<0.05),左太冲红外辐射总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点(P<0.01);月经期和月经后,双侧太溪红外辐射总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点(P<0.05);穴位与对照点红外辐射强度有差异的波长点集中于7.50-14.25μm的主波峰和15.00-17.25μm的次波峰处。结论:月经不同时期太冲、太溪两穴红外辐射光谱具有明显的穴位特异性,主要体现在红外辐射强度及红外辐射波长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特异性 太冲 太溪 原穴 月经周期 女性
原文传递
不同参数和方式按压心俞穴对局部温度影响的正交试验 被引量:8
4
作者 蒋全睿 李江山 +5 位作者 陈四红 李晓屏 刘小卫 于隽 李武 杨燕(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9年第3期147-154,共8页
目的:从力度、时间和频率三方面探索按法热效应的最佳参数组合,并据此比较节律性按法和持续性按法热效应的差异.方法:以临床推拿医生按法力量值,确定力度轻、中、重三个水平;参考有关按法的文献,确定时间和频率参数.用自制按法刺激器对... 目的:从力度、时间和频率三方面探索按法热效应的最佳参数组合,并据此比较节律性按法和持续性按法热效应的差异.方法:以临床推拿医生按法力量值,确定力度轻、中、重三个水平;参考有关按法的文献,确定时间和频率参数.用自制按法刺激器对志愿者右侧心俞穴进行按法刺激,然后按照L9(3^4)正交表规定的试验顺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并以红外热像仪记录按压前后温度,对按法热效应最佳参数进行筛选,以确定最佳操作参数.再以此为参数,分别以节律性按法和持续性按法刺激双侧心俞穴,用红外热像仪记录按压前后温度变化以及热效应持续时间(两侧温差≤0.5℃的时间),探索按法不同刺激方式热效应的差异.结果:在力量、操作时间和频率三个因素中,不同力量对温差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F=32.843,P=0.030),2.5kg的力量影响最显著;不同操作时间对温差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F=54.102,P=0.018),7.5 min的操作时间影响最显著;频率对温差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2.181,P=0.314),频率为10次/分的效应数值最大.节律性按法与持续性按法对按压后温度差值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P=0.031,右侧P=0.045),但对热效应持续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690).结论:对温差影响显著的按法参数为力量与操作时间.最佳热效应参数组合为力量2.5 kg,操作时间7.5 min,频率10次/分.节律性按法的局部热效应比持续性按法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按摩 按法 心俞 温度 健康志愿者
原文传递
艾灸对胃荷瘤大鼠肿瘤组织中VEGF与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欢 林亚平 +5 位作者 谭静 陈欲攀 欧阳里知 彭卓隽 石峻林 杨燕(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9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胃荷瘤大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细胞生子因子(EGF)表达量的影响,探讨艾灸对胃荷瘤大鼠肿瘤生长、转移的抑制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雌雄各半)常规饲养1...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胃荷瘤大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细胞生子因子(EGF)表达量的影响,探讨艾灸对胃荷瘤大鼠肿瘤生长、转移的抑制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雌雄各半)常规饲养1周后,随机选取20只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剩余30只种植腹水型Walker-256癌细胞制作胃癌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和红外组,每组10只.自造模当日开始,每隔4 d称量各组大鼠体质量.艾灸组在两组穴位(中脘、关元和双侧足三里为一组,双侧脾俞和胃俞为一组)上交替施以温和灸,红外组在腹背部胃体表投影区域用短波红外线照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21 d.治疗结束后,完整剥离胃肿瘤,并计算肿瘤体积及肿瘤生长抑制率,记录大鼠胃肿瘤细胞转移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胃肿瘤组织中VEGF和EGF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干预中、后期体质量增加(均P<0.05).艾灸组和红外组瘤体体积均较模型组缩小(均P<0.05);艾灸组肿瘤生长抑制率高于红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肿瘤转移例数少于模型组和红外组.模型组大鼠肿瘤组织中VEGF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和红外组肿瘤组织中VEGF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大鼠肿瘤组织中EGF含量较空白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红外组肿瘤组织中EGF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灸能增加胃荷瘤大鼠体质量,并有抑制胃荷瘤大鼠肿瘤生长及浸润转移的作用,其抑制作用可能与调整胃荷瘤大鼠肿瘤组织中VEGF和EGF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灸法 艾条灸 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大鼠
原文传递
艾灸对胃荷瘤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谭静 阳仁达 +4 位作者 赵欢 彭卓隽 欧阳里知 林亚平 杨燕(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9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胃荷瘤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出10只作为空白组,同时随机选出12只通过手术模拟瘤体移植过程,成功后,随机将10只作为假手术组.剩... 目的:观察艾灸对胃荷瘤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出10只作为空白组,同时随机选出12只通过手术模拟瘤体移植过程,成功后,随机将10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余38只采用Walker-256瘤组织胃部移植制备胃荷瘤模型,7 d后随机选取8只验证造模成功,剩余3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依次分入模型组、艾灸组和红外组,每组10只.自入组第1日起,艾灸组接受温和灸中脘、关元和双侧足三里(第一组)以及双侧脾俞和胃俞(第二组)治疗,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红外组接受红外线照射胃脘部及背部T12-T13棘突间两个区域,两个区域隔日交替使用.艾灸组、红外组每次干预20 min,每日1次,连续21 d.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时间抓取、固定,不予其他处理.干预21 d后,各组大鼠禁食不禁水12 h,眼眶采血,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CD3^+、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含量,计算CD3^+CD4^+/CD3^+CD8^+比值.处死动物,无菌条件下剖取胸腺,计算胸腺指数.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胸腺指数、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及CD3^+CD4^+/CD3^+CD8^+比值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胸腺指数增高(P<0.05),外周血中CD3^+、CD3^+CD8^+T淋巴细胞增多(均P<0.01),CD3^+CD4^+/CD3^+CD8^+比值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胸腺指数增高(P<0.01),外周血中CD3^+、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以及CD3^+CD4^+/CD3^+CD8^+比值均增加(均P<0.05).与红外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胸腺指数明显增高(P<0.05),外周血中CD3^+和CD3^+CD4^+T淋巴细胞显著增加(均P<0.01),CD3^+CD8^+稍有增加(P<0.05).结论:艾灸可明显提高胃荷瘤大鼠胸腺指数,激活外周血中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灸法 艾条灸 肿瘤 T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 大鼠
原文传递
艾灸不同腧穴对一次性力竭游泳大鼠抗疲劳能力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海龙 高磊 +5 位作者 张亚辉 梁玉磊 吕天元 杨鑫 赵志国 杨燕(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0年第4期256-261,共6页
目的:观察艾灸肾俞、足三里和神阙对一次性力竭大鼠能量代谢和内分泌代谢指标的影响,探讨艾灸不同腧穴抗运动疲劳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将48只雄性SPF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非经非穴组、肾俞组、足三里组和神阙组... 目的:观察艾灸肾俞、足三里和神阙对一次性力竭大鼠能量代谢和内分泌代谢指标的影响,探讨艾灸不同腧穴抗运动疲劳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将48只雄性SPF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非经非穴组、肾俞组、足三里组和神阙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负重游泳实验复制一次性力竭模型.除模型组外,其余造模大鼠游泳结束后即刻采用温和灸疗法进行干预.非经非穴组温和灸双侧肋下非经非穴点,肾俞组温和灸双侧肾俞,足三里组温和灸双侧足三里,神阙组温和灸神阙.各组均治疗15 min.力竭游泳后4 h进行股动脉采血,检测血清血乳酸(BL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酐(CRE)、血尿素氮(BUN)、皮质醇(C)及睾酮(T)含量,并计算T/C值.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血清BLA、LDH、CK、BUN和C含量升高,血清CRE和T含量及T/C值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相比,肾俞组、足三里组和神阙组血清BLA、LDH、CK、BUN和C含量降低,血清CRE和T含量及T/C值升高(均P<0.01);与肾俞组相比,神阙组血清CK降低(P<0.01),足三里组和神阙组血清T和C降低(P<0.01或P<0.05),神阙组血清T/C值升高(P<0.01);与足三里组相比,神阙组血清CK降低(P<0.01),血清BUN含量下降(P<0.05),T/C值升高(P<0.05).结论:艾灸肾俞、足三里和神阙均可通过调节一次性力竭大鼠的能量代谢和内分泌代谢发挥抗疲劳作用,但存在一定差异性,艾灸肾俞在促进能量合成方面效果较好,艾灸神阙在调节骨骼肌蛋白质合成与分解方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艾条灸 神阙 肾俞 足三里 力竭运动 疲劳 大鼠
原文传递
电针阳陵泉在内的下合穴对急性胆囊炎模型豚鼠核因子-κB及白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倪伟 张健 杨燕(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0年第4期247-255,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急性胆囊炎(AC)模型豚鼠下合穴对血清及胆囊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胆囊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胆的下合穴阳陵泉对胆腑病变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将82只健康豚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 目的:观察电针急性胆囊炎(AC)模型豚鼠下合穴对血清及胆囊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胆囊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胆的下合穴阳陵泉对胆腑病变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将82只健康豚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模型组、阳陵泉组、足三里组、上巨虚组和下巨虚组,每组14只,均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其余组豚鼠均予胆囊内注射大肠杆菌建立AC模型.空白组正常饲养而无特殊处理;模型组每日捆绑30 min但不做电针治疗;接受电针治疗的4组每天捆绑后针刺相应下合穴,并使用SDZ-V型电子针疗仪进行刺激.造模成功并治疗5 d后,行豚鼠腹主动脉采血,取胆囊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豚鼠胆囊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含量,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胆囊NF-κB及IL-1β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第3天,接受造模的5组豚鼠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活动明显减少;弓背倦怠,皮毛松,无光泽,大便稀;每组各取2只(雌雄各1只,不纳入统计),处死后取整个胆囊,肉眼观察胆囊,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胆汁颜色呈深绿色,不透明,有颗粒悬浮或堆积;光镜下观察,胆囊黏膜下血管充血,有黏膜水肿、溃疡、坏死、脱落,固有层有大量炎细胞浸润,提示豚鼠AC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接受电针治疗的4组胆囊组织损伤均有不同程度修复,血清中IL-1β含量均降低(P<0.01或P<0.05),胆囊组织中IL-1β含量均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陵泉组NF-κB表达明显降低(P<0.01),足三里组、上巨虚组和下巨虚组NF-κB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阳陵泉组比,足三里组、上巨虚组和下巨虚组胆囊组织损伤较严重,血清中IL-1β含量及胆囊组织中NF-κB及IL-1β表达增高(P<0.01或P<0.05).结论:电针胃、大肠、小肠及胆的下合穴均可对AC模型豚鼠产生疗效,减轻炎性症状.阳陵泉对AC模型豚鼠的干预效应优于足三里、上巨虚和下巨虚.电针阳陵泉治疗AC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1β及NF-κB等调控炎症反应,改善胆囊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阳陵泉 下合 白介素-1Β 核因子-ΚB 胆囊炎 急性 豚鼠
原文传递
按法缓解肌筋膜激痛点能量危机与AMPK/PGC-1α通路激活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匡小霞 李武 +4 位作者 蒋全睿 危威 李铁浪 李江山 杨燕(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2年第4期257-264,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按法对肌筋膜激痛点(MTrPs)大鼠骨骼肌细胞三磷酸腺苷(ATP)、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分子1α(PGC-1α)通路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按法缓解MTrPs能量危机的效应机制。... 目的通过观察按法对肌筋膜激痛点(MTrPs)大鼠骨骼肌细胞三磷酸腺苷(ATP)、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分子1α(PGC-1α)通路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按法缓解MTrPs能量危机的效应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利多卡因组和按法组,每组12只。采用钝性打击加离心运动法复制MTrPs大鼠模型。造模后,按法组予以MTrPs按法刺激,隔日1次,共7次;利多卡因组予以MTrPs内注射利多卡因,6日1次,共3次;空白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不干预。干预结束后分别检测局部组织ATP的含量和AMPK、磷酸化AMPK(phospho-AMPK)、PGC-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TrPs组织ATP含量显著下降(P<0.05),phospho-AMPK、PGC-1α、GluT4蛋白表达水平及phospho-AMPK/AMPK比值降低(P<0.05);电镜下线粒体数量减少、畸形,体积变小,嵴断裂变形。与模型组比较,按法组和利多卡因组MTrPs组织ATP含量升高(P<0.05),phospho-AMPK、PGC-1α、GluT4蛋白表达水平及phospho-AMPK/AMPK比值升高(P<0.05);电镜下线粒体数量增多,外形大小基本正常,嵴尚可见。与利多卡因组比较,按法组phospho-AMPK及phospho-AMPK/AMPK比值升高(P<0.05);电镜下,线粒体数量相当,外形大小基本正常,未见肿胀线粒体,嵴可见。结论按法可提高MTrPs组织ATP含量,提高PGC-1α、GluT4蛋白表达水平及phospho-AMPK/AMPK比值,其效应机制可能与AMPK/PGC-1α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线粒体损伤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按摩 按法 激痛点 能量代谢 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分子1α 信号传导
原文传递
寰枢椎脱位患者哑门穴针刺角度的研究
10
作者 周峻 赵凡莹 +6 位作者 李文浩 熊振成 移平 杨峰 唐向盛 谭明生 杨燕(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9年第3期141-146,共6页
目的:比较寰枢椎脱位(AAD)患者与正常人哑门针刺的危险角度和安全角度.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上颈椎中心诊断并治疗的177例AAD患者为AAD组,另选取207例正常人为正常组,其中男性191例,女性193例.对其行颈椎MR... 目的:比较寰枢椎脱位(AAD)患者与正常人哑门针刺的危险角度和安全角度.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上颈椎中心诊断并治疗的177例AAD患者为AAD组,另选取207例正常人为正常组,其中男性191例,女性193例.对其行颈椎MRI平扫,在矢状位像上测量哑门穴针刺的危险角度和安全角度.结果:在AAD组中,男性直刺危险角度(13.14±3.99)°,相对安全角度(10.31±3.23)°,斜刺危险角度(9.09±3.09)°;女性直刺危险角度(12.12±2.74)°,相对安全角度(10.56±2.09)°,斜刺危险角度(9.70±2.95)°.正常组中,男性直刺危险角度(7.89±1.59)°,相对安全角度(10.21±3.55)°,斜刺危险角度(16.07±1.77)°;女性直刺危险角度(6.93±1.45)°,相对安全角度(10.70±2.94)°,斜刺危险角度(14.89±2.18)°.AAD组男性和女性的直刺危险角度均大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组内比较,AAD组中男性直刺危险角度与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正常组中男性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D组男性和女性的相对安全角度与正常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相对安全角度的组内比较,男性与女性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AD组男性和女性的斜刺危险角度均小于正常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AD组中,男性的斜刺危险角度与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中,男性的斜刺危险角度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AD状态下,哑门穴针刺危险角度和安全角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针刺时直刺以水平方向略偏下为宜,斜刺应越过枕骨大孔向枕骨方向针刺最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哑门 寰枢关节 关节脱位 穴位研究 针刺方向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